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量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反映冠状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我们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和颈动脉IMT,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姚海丹 《淮海医药》2011,29(5):427-428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以及与血压间的关系.方法 门诊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血压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心血管相关病史并将高血压患者按照WHO的三期分期分成I期、Ⅱ期、Ⅲ期3组.采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测量颈总动脉从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厚度动脉内径,以及颈动脉斑块等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动态血压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46例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137例高血压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者间动态血压指标。结果颈动脉斑块组24小时白昼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hSPBV及24hDBPV较颈动脉无斑块组明显增高,脉压增高和昼夜节律消失的比例明显增多。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hSPBV及24hDBP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妍妍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32-353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AF)发作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将8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AF发作分为两组:AF组为合并AF发作组19例;对照组为不合并AF发作组68例,分别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高低.结果:AF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AF发作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将8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0例(血Hey≤11.0μmol/L),B组46例(血Hcy〉11.0μmol/L),分别测定踝臂指数。结果随着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踝臂指数降低,A组〉B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与踝臂指数降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动脉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按照IMT值将89例患者分为三组(A、B、C组),连续服用缬沙坦36个月后检测颈动脉IMT和未受干预状态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缬沙坦8周后血压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且保持平稳。治疗前A、B、C三组的颈动脉IMT值分别为(1.04±0.06)、(1.23±0.04)、(1.33±0.05)mm,治疗36个月后,三组的颈动脉IMT值分别为(0.95±0.03)、(1.08±0.10)、(1.19±0.19)mm,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均P〈0.01.A组IMT值恢复达正常,B组IMT值接近正常。A、B、C三组治疗前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颈动脉内径的变化率分别为(6.9±2.3)%、(6.1±2.1)%、(5.9±1.2)%,治疗后分别为(24.7±7.0)%、(20.6±4.7)%、(14.3±3.8)%,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均P〈0.01,A组疗效优于B组(P〈0.05)、C组(P〈0.01),B组疗效优于C组(P〈0.01),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缬沙坦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延缓甚至逆转IMT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栓调节蛋白(plasma thrombomodulin,PTM)的关系。方法测定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组及55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栓调节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测定)。结果T2DM组血浆HCY、PTM水平及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HCY与PTM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HCY、PTM及收缩压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联合检测血浆HCY和PTM水平,可有助于监测、判断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和高Hcy组,比较两组IMT差异。结果高Hcy组的IMT明显大于正常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正常Hcy患者和高Hcy患者的IMT有着明显的不同,提示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有关,有可能开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378 例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Hcy 水平分为非H 型高血压组142 例和H 型高血压组236 例,记录身高、体质量、用药情况及收缩压、舒张压、血浆Hcy、血脂、肾功能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形态结构,分析Hcy 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结果H 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比例高于非H 型高血压患者(45.8% vs 24.6%,χ2=16.81,P < 0.001)。H 型高血压组收缩压、Hcy 水平、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非H 型高血压组[分别为(162.20±14.97)mmHg vs(149.70±5.06)mmHg,(19.76±5.83)μmol/L vs(9.53±0.72)μmol/L,(9.77± 2.35)mm vs(9.21±2.68)mm,(9.74±3.15)mm vs(8.51±2.42)mm,(118.64±39.38)g/m2 vs(101.85±41.71)g/m2]。单因素分析显示Hcy 与LVMI 呈正相关(r=0.381,P < 0.001),多变量Logistic 回归显示高Hcy 血症是LVMI 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 血症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协同促进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胡立 《天津医药》2004,32(5):320-320
据称,门诊血压升高而动态血压正常的患者的预后好于持续动态血压高的患者.然而当前的指南强调应当重复测定门诊血压以便考虑开始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测定69例亚甲减(甲减组)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胆固醇(TC),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tHcy水平,用颈动脉超声波测定IMT.结果 甲减组tHcy水平和IMT的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 亚甲减可引起动脉内膜厚度的增加;tHcy水平对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判断起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老年患者120例,按其原发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HBP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HBP+DM组)各40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测定4组Hcy、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HBP组、DM组、HBP+DM组Hcy水平、IMT、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升高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了解人群高血压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冷静  唐海滨  孙连达  韦旻  李颖  刘鲲 《贵州医药》2007,31(7):632-632
近年来静息心率(RHR)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对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RHR、血糖、血脂及左室壁厚度的检测,并与8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探讨RHR与高血压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分组1.1.1高血压组(EH)92例高血压患者均为2004年8月至2007年1月我院老干科或老干门诊的患者,男83例、女9例,平均年龄74.5岁。高血压诊断标准[1]: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即为高血压,经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1.1.2正常对照组(NT)88例正常对照组均系本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测定,然后按不同浓度将受检分为4个组,浓度<14.9μMol/L为I组,在15.0—24.9μMol/L之间为II组,在25.0—34.9μMol/L之间为Ⅲ组,>35μMol儿为IV组。先计算出各组的冠心病发病率,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I组冠心病发病率为23.6%;II组冠心病发病率为59.3%;III组冠心病发病率为75.7%;IV组冠心病发病率为90.9%,冠心病发病率在I、II、III、IV组逐级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血浆Hcy浓度越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白智峰  李帅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097-3099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改变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19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即颈动脉硬化患者(n=91)和对照组(n=102).患者均给予24h血压动态监测,比较和分析两组血压节律的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24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h平均脉压(24h-M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昼间平均舒张压(d-DBP)、昼间平均脉压(d-M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脉压(n-M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6.92、24.68、6.16、12.87、11.59、6.35,均P<0.05),观察组组内d-SBP、d-DBP、d-MBP均分别高于与n-SBP、n-DBP、n-M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3.61,P<0.01).观察组昼夜血压变异度>10%,则观察组24 h动态血压曲线图为非杓型曲线;对照组昼夜血压变异度<5%,则24h动态血压曲线图为杓型曲线.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压高峰对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血压昼夜节律性改变可作为临床治疗和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聂祥碧  梁勤 《贵州医药》1999,23(3):177-178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是所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衰和摔死有密切的关系。为探讨老年高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12o例高血压患者和139例非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同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探讨老年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与LVH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三研究对象1996年4月至1997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男性104例,女性16例,年龄为71±6岁(60-84岁)。高血压病程15.5±4.6年(5-40年)。诊断及分期采用WHO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对照组对我科同期住院的非高血压患者139…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血浆5-HT 及前列腺等血管活性物质在老年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实验测定了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5-HT 及血栓素和前列环素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血浆5-HT 和血栓素水平明显增高,并且在期>期>期,6-Keto-PGF1明显降低,其差别均非常显著。5-HT与血栓素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经降压治疗后各项指标有显著改善,揭示5-HT 升高对前列腺素代谢有着重要影响,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THH)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CIMT)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THH患者178例,依据CIMT分为正常组(CIMT 0.9mm,62例)、增厚组(CIMT0.9~1.2mm,86例)、斑块组(CIMT 1.2mm,30例),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50例,所有人员均检测CIMT、血浆HCT。结果 THH患者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健康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斑块组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增厚组,增厚组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IMT与血浆HCT呈正相关(P 0.05)。结论 THH患者CIMT、血浆HCT较高,其血浆HCT与CIMT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