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自1985~1987年采用胼胝体前部切开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3例(每日发作8~23次,用抗痫药治疗无效),显示了较好的疗效。1.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取头左斜仰卧位。右侧额顶部过中线开颅,“U”形剪开硬脑膜翻向矢状窦侧,仔细保护桥静脉,将右额叶从大脑镰向外牵开,注意保护大脑前动脉及其分支。显露胝胼体前部,用自动牵开器固定额叶,用精细吸引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患者男,24岁,"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抽搐"10余年。患者10余年前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突发意识障碍,有时表现为行走过程中突然站立不动、愣神,双眼向前凝视,呼之不应,持续数十秒到5 min自行缓解,缓解后不能回忆当时情况;有时表现为睡眠中突发四肢强直-阵挛发作,伴喉部发音、口舌咬伤  相似文献   

3.
胼胝体脂肪瘤并发癫痫,通常是局限性癫痫,或偏侧抽搐癫痫或颞叶癫痫。第一次发作多在10岁以前,发作常严重,间隔时间短,疗效差。本文报告4例有高热惊厥史。文献中未提到个人史及家族史上有特殊。胼胝体受脂肪瘤浸润时,两半球连合纤维中断(常并有胼胝体发育不良,或不发育),导致痫阈降低,半球内轻微的病程(如叩带回或颞叶部位)均可引起痫性放电,导致癫痫临床发作,并可呈偏侧性。实验性完全切断胼胝体后可诱发半球癫痫,Kopeloff 等在猴的脑皮质内注射铝胶引起实验性癫  相似文献   

4.
孙若鹏  郑秀英 《山东医药》2000,40(10):50-51
难治性癫痫 ( refractory epilepsy) ,是指经过正规合理的抗癫痫药物 ( AED)治疗 2年以上 ,血中药物浓度已达有效治疗范围 ,而仍未能控制的癫痫。 Aicardi将难治性癫痫分为医源性及真正难治性两种。前者是由于诊治有误 ,即癫痫发作分型不正确、或虽诊断正确但未选用适宜的抗癫痫药物、或剂量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癫痫未能控制 ;后者是指诊断正确、选药及剂量适当 ,而仍不能控制的癫痫发作。 1986年 Schmidt对难治性癫痫提出六级评定标准 (表 1) ,许多学者认为比较实用。根据这个标准 ,3~ 6级为真正的难治性癫痫 ,而 0~ 2级则属于医源性难治…  相似文献   

5.
利多卡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以来,采用利多卡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14~48岁。4例有癫痫病史6~20年,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为不适当减药或自行停药。另2例患者入院时病因不清,后一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一例误服鼠药。6例患者入院时均给予安定10mg缓慢静脉推注,重复用药3~4次,症状未能控制,且均无心脏合并症,随之改用利多卡因治疗。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30例难治性癫痫其苯妥英钠血清水平>20μg/ml 的患者中,挑选17例应用大剂量苯妥英钠治疗,以观察其疗效。17例符合下列标准:①完全控制发作至少6个月;②在大剂量苯妥英钠治疗前每周发作≥1次;③对大剂量苯妥英钠长期治疗保持血清水平>20μg/ml 有良好的耐受性;④苯妥英钠单一疗法随时都可能。17例中男7例,女10例。年龄9~49  相似文献   

7.
笔者加用癫痫穴埋线治疗久治不愈的癫痫病人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4~65岁;病程5~20年;均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大发作);数日或每月发作1~2次。28例脑电图异常。所有病人皆为服抗痫药(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3年以上而未能控制发作者。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总结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点,讨论如何改进手术方法减少手术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难治性癫痫病例,其中13例采用联合手术方法,所有病人均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进行.结果所有病人随访6个月至4年,癫痫发作完全控制18例,显著改善8例,无变化2例,无明显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癫痫手术治疗不仅能控制发作、减少抗癫痫药的副反应,还可以改善难治性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还有待更多的病例积累和长期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妥泰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5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加用妥泰治疗,控制其发作。结果 妥泰加用治疗总有效率达83.7%,儿童组有效率达80.8%,成人组为86.9%,对各型难治性癫痫均有效。妥泰起效时间在4~8周达高峰(有效率达59.2%)。副作用发生率为35.7%,且均较轻。结论 妥泰加用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较好,是一种广谱、安全、耐受性好的新型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均行冠矢状位轴位MRI检查、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其中20例行脑PET—CT显像;在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切除致痫灶,包括局部癫痫灶切除59例,前颞叶及颞叶加杏仁核、海马切除50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3例,额叶病灶切除28例,额叶加颞叶病灶切除7例,大脑半球切除3例。术前MRI、VEEG和PET—CT定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0.6%、83.5%、94.4%。术后随访1.5a,疗效I级(Engel分级)57例、Ⅱ级52例、Ⅲ级33例、Ⅳ级8例。结论综合应用MRI、脑电图以及核素检查可更准确地定位致痫灶,在EcoG监测下行致痫灶切除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全世界有5000万癫痫患者,每年新发癫痫患者为16/10万~51/10万。其中高达22.5%的癫痫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这些患者出现早产性死亡、受到伤害及发生心理社会障碍的危险性增加,且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癫痫治疗中,约有70%患者经药物治疗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但仍有30%的患者药物控制不理想,发展成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是这部分患者的另一个选择,但部分患者癫痫灶无法定位,或病灶位于语言、感觉、运动区等不宜手术部位,因此只有50%难治性癫痫患者适宜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难治性癫痫一直是癫痫研究中倍受关注的课题。文章综述了难治性癫痫定义、病因、临床类型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难治性癫痫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难治性癫痫的定义。Rorsgren(1995)在其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的专著中指出,难治性癫痫“是指尽管用各种方法,但仍不能终止其发作的这部分病人最常用代名词”,“代表着经治疗后频率没有明显改变和经长时间间隔仍有发作的病人”。Sillanpaa认为难治性癫痫就是“我们没有能力阻止它继续发作的癫痫”,美国NIH概括为“使用一切可行方法仍未能有效控制的癫痫。就其内涵,难治性癫痫“是指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在有效治疗间期,合理用药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临床证实是难治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按其难治的程度可分为:Ⅰ型:用3种以上一线抗癫痫药物单用,在有效治疗期间,合理治疗,仍有发作或已被实践证实是耐药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Ⅱ型:用3种以上一线抗癫痫药物单和联合用药,在有效治疗期间,合理治疗,仍有发作或已被实践所证实是耐药的癫痫或癫痫综合征;Ⅲ型:用目前抗癫痫药物,在有效治疗期间,合理用药,仍有发作或已被实践证实是耐药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负荷量苯巴比妥(PB),成人3~6mg/kg,儿童4~8mg/kg,每晚睡前1次给药,治疗300例难治性癫痫。其疗效标准及结果:完全控制发作占83.67%,发作频率减少60%以上占8.67%,减少发作频率不到50%,占7.67%。负荷量苯巴比妥治疗突出的特点:安全控制率高,给药时间平均3年左右。  相似文献   

18.
26例患者原用抗癫痫药不变,加用氯硝安定2mg早餐后顿服,如控制不佳,3~7天后增加0.5~1mg/d,至控制或产生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共治疗12周。结果:以用氯硝安定前3个月内癫痫发作频率为基线,发作频度在治后比基线减少≥50%为显效,减少26%~  相似文献   

19.
程国利  赵颖 《山东医药》2001,41(10):36-36
1995年 10月~ 1998年 3月 ,我们在抗痫治疗同时辅用西比灵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 42例 ,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均为应用 2种以上抗痫药物未能控制病情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男 2 3例 ,女 19例 ;年龄 6~ 32岁 ;病程 1~ 7年。其中原发性 14例 ,继发性 2 8例 ;脑外伤 9例 ,脑炎后遗症 1例 ,颅脑手术后 3例 ,脑血管病 15例。治疗方法与结果 :根据病情在继续服用抗痫药物治疗同时 ,加用西比灵 5 mg,每晚 1次 ,5天后加至 10 m g,30天为 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发作情况。治疗前与治疗 2 0天后行脑电图检查。结果 :本组 42例…  相似文献   

20.
胃瘫(gastroparesis)是一类在排除胃器质性梗阻性疾病后,由于胃动力不足、胃底调节受损、运动节律异常导致胃排空延迟的疾病,又称胃无力症、胃麻痹。主要症状为餐后饱腹感、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等,远期症状主要是营养不良。胃瘫的人群发病率不详,小样本量的研究得出男性和女性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4/10万和9.8/10万[1]。难治性胃瘫(refractory gastroparesis,RGP)通常指伴有严重、反复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经促动力药、止吐药常规治疗无效,过去1年中因胃瘫症状住院2次以上且胃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s index,GCSI)>2.3分的一类胃瘫,需长时间肠外营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临床上,胃瘫常见病因有特发性胃瘫(36%)、糖尿病性胃瘫(29%)、术后胃瘫(13%,包括外科手术后、意外或人为的迷走神经损伤等导致的胃瘫)[2-3]。近年来,胃瘫所占的住院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报道2004年胃瘫住院率比1995年增加158%[4],然而胃瘫的治疗方法却很有限,且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尤其是RGP仍是当前胃肠病学领域最具挑战的难题之一。本文就目前新兴的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peroral pyloromyotomy 或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P/G-POEM)治疗RGP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