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研究器官移植中脂肪源F lk1 CD31-CD34-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以CM-D iI荧光染料示踪脂肪源F lk1 CD31-CD34-细胞的体内分布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Y染色体的存在以进一步鉴定;以皮肤移植实验观察脂肪源F lk1 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对供者来源组织器官移植物的反应性。结果脂肪源F lk1 CD31-CD34-细胞可进入并较长期(30d)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中可检测到供者来源T细胞占受者脾细胞的6.68%;脂肪源F lk1 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供者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90d,未处理组平均为10d。结论异基因脂肪源F lk1 CD31-CD34-细胞移植后可形成稳定嵌合体,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中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20只C57BL/6小鼠经致死量射线照射后随机等分为2组,实验组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和BALB/c小鼠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对照组仅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以CM-DiI荧光染料示踪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的体内分布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Y染色体的存在以进一步鉴定.以皮肤移植实验观察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小鼠对供体来源组织器官移植物的反应性,以未移植Flk1 CD31-CD34-细胞小鼠为对照.结果: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可进入并较长期(30 d)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可检测到供体来源T细胞占受体脾细胞的6.68%;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90 d,未处理组为8~9 d.结论:异基因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后可形成稳定嵌和体,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造血嵌合体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真  赵树铭 《重庆医学》2007,36(24):2504-2506
近年来,器官移植逐渐成为终末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常规治疗选择。但是,由于免疫抑制药物的大剂量使用,器官移植的短期疗效较为满意,但长期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不高,尤其是慢性排斥最终导致移植器官功能衰竭,且免疫抑制剂治疗缺乏特异性,可导致移植受体机会性感染且易患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建立器官免疫耐受是维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理想境界.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案主要有:建立混合嵌合体;应用阻断共刺激通路的抗体;删除T细胞[1].其中建立嵌合体是诱导器官免疫耐受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嵌合体的概念、种类、建立嵌合体的方法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理,嵌合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建立器官免疫耐受是维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理想境界。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案主要有:建立混合嵌合体;应用阻断共刺激通路的抗体;删除T细胞[1]。其中建立嵌合体是诱导器官免疫耐受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嵌合体的概念、种类、建立嵌合体的方法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理,嵌合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建立器官免疫耐受是维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理想境界.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案主要有:建立混合嵌合体;应用阻断共刺激通路的抗体;删除T细胞[1].其中建立嵌合体是诱导器官免疫耐受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嵌合体的概念、种类、建立嵌合体的方法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理,嵌合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建立小鼠异种逆向嵌合皮肤移植模型.方法 以GFP-C57BL/10雄鼠为BMSCs供者,选择免疫缺陷型BALB/C-nu/nu雌鼠为BMSCs受者,移植BMSCs,建立骨髓嵌合模型;通过RT-PCR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SRY)、免疫组化检测GFP蛋白表达量,确定嵌合产生的最佳时间.实验共分3组:将接受BMSCs移植一定时间后的BALB/C-nu/nu雌鼠的皮肤移植给C57BL/10雄鼠(实验组),将未接受BMSCs移植的BALB/C-nu/nu雌鼠的皮肤移植给C57BL/10雄鼠(排斥组),C57BL/10小鼠间进行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对照组).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情况,检测存活皮肤的血管形成情况,以此探讨逆向嵌合皮肤移植的可行性.结果 成功建立骨髓嵌合模型,用1×106 BMSCs移植后4周,SRY基因和GFP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分别为1.22±0.10、458.0±3.4,与移植后1周、2周和6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嵌合产生的最佳时间为移植后4周.实验组小鼠供者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14 d,排斥组平均为5d.结论 BMSCs移植后可形成嵌合体,并可逆向嵌合移植诱导异种小鼠皮肤移植耐受.  相似文献   

8.
心脏手术是终末期心脏病的一种极为关键的治疗手段,大多数患者要接受手术后都可以极大程度缓解或控制病情。然而,术后均需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不良反应较大,甚至因不良反应不得不减量甚至停使用,导致移植失败。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所产生的免疫因子与宿主的免疫系统发生作用,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其次,在宿主损伤部位检查到更多的分布,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促进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的方向分化,从而促进机体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的卵巢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雌性SD大鼠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CTX组,每组15只;再选取45只正常动情周期的SD大鼠,用CTX 75 mg/kg腹腔注射给药1次的方式建立模型,再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再予其他处理,A组)、尾静脉注射组[尾静脉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0.6 mL(6×105个细胞),B组]和卵巢原位注射组[经卵巢原位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40 µL(每侧20 µL,2×104个细胞),C组],每组15只。比较A,B,C 3组大鼠用药前后生存质量、体重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及卵泡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real-time PCR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Bcl-2和Bax的表达;TdT介导的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A,B,C 3组大鼠卵泡细胞凋亡率。结果:尾静脉注射或卵巢原位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大鼠生存质量提高,移植前后的体重增长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卵泡刺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C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卵泡刺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分别P<0.05,P<0.01);B组和C组大鼠卵巢组织切片HE染色见颗粒细胞层明显增多,黄体数量增多,各级卵泡计数均增加,可见多个新生卵泡及成熟的卵母细胞;与A组比较,B组大鼠的原始卵泡数、窦状和排卵前卵泡数以及总卵泡数均明显增加,窦前卵泡数也增加(分别P<0.01,P<0.05),C组大鼠的原始卵泡数、窦前卵泡数、窦状和排卵前卵泡数以及总卵泡数均明显增加(均P<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大鼠卵巢组织BMP-15和Bcl-2的表达明显增多,Bax的表达明显减少(均P<0.01),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B组与C组之间比较,大鼠体重增长值,血清雌二醇及卵泡刺激素水平,各级卵泡计数,BMP-15,Bcl-2及Bax的表达水平,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地修复CTX化疗所致的卵巢功能损伤,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颗粒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建立超声引导下的干细胞山羊宫内移植的方法。方法首先获得胎羊腹部横断面的超声图像,然后在超声引导下将7号穿刺针快速刺入妊娠45~55d的胎羊腹腔内,将外源干细胞注射入胎羊腹腔中,并定期观察受体胎羊在移植后的生长发育和流产情况以及出生后外源细胞的嵌合比例。结果通过超声引导能准确安全地进行外源干细胞的宫内移植,在移植的49头胎羊中,有36头胎羊顺利出生,其余13头流产(流产率26.5%,13/49),与非移植组流产率相当,明显低与剖腹手术移植组(流产率6%)。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干细胞宫内移植是一种简便和安全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剖腹手术方法带来的高流产率,非常适用于宫内移植嵌合体模型的制备,从而为研究干细胞在体内生物学特征和干细胞宫内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供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输注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异体肾移植大鼠产生免疫耐受,并探讨其 机制。方法 肾移植大鼠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骨髓移植组、联合诱导组、环磷酰胺组。 51Cr释放实验测定大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毒效应;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L-4、IFN-γ、TGP- β水平。结果 阴性对照组肾移植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MST)为(7.12±1.25)d,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为(24.38 ±3.20)d,骨髓移植组为(7.87±2.1)d,环磷酰胺组为(18.13±2.36)d,而联合诱导组延长到(80.75±16.88)d, 与上述4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耐受组大鼠(CTL)杀伤率低于排斥组(4.3±1.0)υs(39.6± 4.4),(P<0.01)。耐受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IL-4和TGF-β水平为(185.44±32.17)ng/L和(716.82± 197.62)ng/L,高于排斥组(P<0.01);而IFN-γ水平为(532.78±34.54)ng/L,低于排斥组(P<0.01)。结论 术前供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输注联合骨髓移植,可成功诱导受体大鼠产生免疫耐受,其机制可能与特异性 CTL无能及TH1/TH2/TH3细胞因子网络的免疫偏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10 μg/kg,2次/d,皮下注射动员骨髓干细胞4 d,于第5天行骨髓采集术,局部麻醉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180 ml.将采集的骨髓液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单个核细胞2.0×109,用Uitra cul Ture 培养液调节细胞数量为1×105/ml~1×106/ml,接种于75 mm2培养瓶中,24 h换液,7~10 d后收集全部细胞,总数为4.0×108/ml~1.5×109/ml.将BMSCs移植到患者四肢近端肌肉内.采集脐血80~160 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CMSCs.将CMSC(1.0~4.8)×107细胞悬液,经静脉缓慢输注,每5~7 d 1次,共3次.移植后6个月对患者的肌力、步行10 m和推轮椅10 m所需时间、肌酸激酶水平、肌电图等进行观察.结果 269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时随访,218例患者(81.0%)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干细胞移植后235例患者复查心肌酶谱,其中188例(80%)患者步行10 m及推轮椅10 m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肌酸激酶水平较移植前明显下降(P<0.01).51例患者复查肌电图,32例(62.7%)患者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47例患者复查大腿肌肉磁共振成像,肌肉影像较移植前变化不明显.结论 BMSCs和CMSCs移植治疗DMD,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DMD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力有所提高,肌酸激酶较移植前下降.移植后复查肌电图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MSCs移植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DMD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实验拟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BALB/c小鼠骨髓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方法获得MSC,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记?通过异基因脾细胞输注方法建立致敏动物模型;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骨髓MSC,分别移植到非致敏及致敏受者体内,并于移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MSC的归巢情况?致敏BALB/c小鼠经照射预处理,联合应用同基因MSC与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每日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第4代MSC表现为长梭形,阴性表达造血细胞表面分子而阳性表达粘附分子?动物体内实验发现移植后第48小时,MSC在非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骨髓,而在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脾脏?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中,致敏小鼠接受同基因骨髓MSC与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结果发现致敏小鼠在移植后第12 ~ 16天全部死亡,生存中位数时间是14 d?【结论】 成功培养小鼠骨髓MSC;移植后MSC在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脾脏组织;联合应用MSC移植并不能有效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在致敏受者体内植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4例脑梗死后遗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1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14例脑梗死亚急性期)给予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其中神经干细胞5×106个/次,间充质干细胞1×107个/次,每疗程进行4次治疗,每周一次,两种干细胞间隔进行。3个月后进行下一次治疗,每个病人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均有明显改善,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他莫克司(FK506)、霉酚酸酯(MMF)、抗CD28单克隆抗体(anti-CD28mAb)为主要免疫抑制方案联合供体骨髓输注,对大鼠肝移植受体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①A组(n=6):同品系移植,供、受体同为W istar大鼠或SD大鼠;②B组(n=14):W 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W istar→SD),术后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③C组(n=7):W istar→SD,术后FK506、MMF联合应用2 d;④D组(n=6):W istar→SD,术后FK506、MMF联合应用2 d,然后单独应用FK506共4 d;⑤E组(n=6):W istar→SD,术后供体骨髓输注,其余处理同D组;⑥F组(n=3):W istar→SD,术后供体骨髓输注,术后第1天应用1次anti-CD28mAb,FK506、MMF术后联合应用2 d,然后单独应用FK506共2 d。观察各组移植物的存活和排斥发生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A组大鼠均存活100 d以上;B组大鼠死于急性排斥反应,中位存活时间为15.5 d;C、D组大鼠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46 d和68 d;E、F组大鼠均存活100 d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门静脉周围和肝组织内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W istar大鼠与SD大鼠间肝移植,属于高免疫排斥型动物组合,可作为大鼠肝移植免疫排斥和免疫耐受研究的有效品系组合;移植同时供者骨髓细胞的输注可获得移植肝的长期存活;anti-CD28mAb和短时间FK605、MMF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Neuroethics an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 there anything special about the ethical problems of intracerebral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other forms of cell or tissue transplantation in the brain that provides neuroethics with a distinctive normative profile, setting it apart from other branches of medical ethics? This is examined with reference to some of the ethic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nterventions in the brain such as potential changes in personal identity and potential changes in personality.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problems are not sufficiently specific to justify the autonomy of neuroethics as a separate discipline and can be handled by the established principles of medical ethic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constructive proposal how to deal with interventions in the brain for which the patient is unable to give valid ex-ante consent.  相似文献   

18.
穆叶赛  程祖亨 《医学综述》2007,13(14):1096-1097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分化成许多种类的细胞,包括心肌细胞。近年来,骨髓干细胞已被用于心肌再生。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改善了梗死心肌的功能。移植的时机是骨髓干细胞能否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