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确诊为MP感染的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以发热、肺部表现为主,其中表现为喘息者38例,有肺外症状者52例.结论:婴幼儿支原体肺炎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肺外表现多见,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胡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38-39,4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感染规律,为小儿MP肺炎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7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调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并对入院的11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疾病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60.0%(450/750),女性患儿阳性率(68.0%),高于男性患儿(54.7%,χ2=48.1,P0.01)。婴幼儿MP肺炎以气促、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啰音多见,发热并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少;年长儿患儿的MP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体征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多。51.7%的患儿有肺外合并症。结论小儿MP肺炎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呈现多样性改变,肺外合并症多,因此对疑似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立胜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2):967-96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前及婴幼儿发病为主,3岁以内14例(31.8%),3岁~6岁21例(47.7%),6岁以上9例(20.5%)。婴幼儿、学龄前儿童以发热及肺炎表现为主,6岁以上儿童除以上表现外有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肺外表现,表现为脑炎、肝炎、急性肾炎等。结论学龄前及婴幼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各异,有肺外表现者可涉及各个系统,提示以发热及肺外表现为主的患儿应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4.
翟莺莺  周蕾  邹亚伟  陈德晖  陈福雄 《吉林医学》2012,33(20):4270-4272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58例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点、血像、MP-IgM抗体检测、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干咳,大部分病例出现喘息(65%),且大多为第一次喘息发作(75%);肺部体征明显,表现为湿啰音、喘鸣音;本组资料显示MPP肺外表现主要为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胸部X线病变类型以肺间质浸润为主,58%病例双肺受累,单侧病变大多累及右中下肺(24%),多数病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60%);本组40%的病例病初1周内检测血清MP-IgM水平不高,需要进行双份血清抗体检测来诊断。所有病例均使用阿奇霉素治疗,采用序贯疗法,总疗程不少于3周;经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MP感染全年均有散发,好发于冬春季。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对于3岁以下首次喘息发作的患儿或反复喘息发作的患儿,要充分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早规范治疗,防止其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长宝 《黑龙江医学》2009,33(5):372-373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38例被确诊为MP感染的儿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19例(50.00%),3~6岁11例(28.95%),6岁以上8例(21.05%)。婴幼儿以发热及肺部表现为主,两种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婴幼儿MP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各异,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影像特点与治疗。方法分析62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MP肺炎的临床特点是咳嗽和发热,婴幼儿伴喘息、肺外症状;影像特点:婴幼儿以斑片阴影为主,学龄儿童以节段和大片为主;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能快速改善和控制症状。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有特点,缺乏特征性,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24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53例(42.7%)有肺外损害表现,以泌尿、消化、血液、心血管系统损害多见,分别为21例(39.6%)、19例(35·8%)、11例(20.76%)、9例(17.0%),关节、肌肉损害、神经、皮肤粘膜损害少见,分别为3例(5.7%)、2例(3.8%)、2例(3.8%)。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外,易致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观察我科确诊为MP感染24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抗MP-IgM抗体检查结果。结果: 241例MP感染中,肺炎160例(66.4%),发热155例,均有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胸部X线肺纹理增多147例(60.9%),其次为两侧支气管肺炎样改变53例(22.0%),有时仅为肺门影增浓24例(10.0%),为大叶性实变影10例(4.1%),合并胸腔积液7例(2.9%)。肺外感染81例(33.6%)。抗MP-IgM抗体于病程4~11天出现,12~27天达高峰。结论: MP感染除肺部感染外,也可引起其他系统损害。早期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特点,确诊依赖于抗MP-IgM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2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舜丽  张燕妮 《当代医学》2010,16(22):65-66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5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254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肺炎患儿占同期肺炎患儿的35.5%,全部病例均有咳嗽,以持续性咳嗽为主,52.8%患儿伴有喘息,72.8%患儿有发热,85%患儿两肺可闻及湿性音。X线胸片63.8%患儿两肺呈斑片状阴影。化验血常规,71.7%患儿白细胞计数正常。除呼吸道症状外26.8%患儿出现肺外表现。全部病例取鼻咽分泌物,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基培养肺炎支原体呈阳性反应。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3~4周,全部病例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MP肺炎婴幼儿发病率高,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有多样性表现,早期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及胸部X线检查可减少误诊,漏诊。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海晶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790-79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病例43例,占56.5%;3岁以上患儿33例,占43.4%。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音者23例,占53.5%;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音者6例,占18.2%,二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2例,占27.9%;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6例,占48.5%,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 的流行特点,提高对小儿MP肺炎的诊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876 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CALRTI )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患者急性期血清MP IgM, 滴度≥1:80为血清学诊断标准。结果876例患儿,急性MP感染177例 (20.2%), 6个月~14岁,平均5.1岁。3岁以上儿童占79.7%,有88/119例MP IgM滴度≥1:320;3岁以下有25/58例,差异显著(χ2=16.1, P<0.005)。持续性咳嗽、发热是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特征,但婴幼儿多见中度发热、喘憋多、肺部体征明显;胸部X线以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改变为主,大叶性肺炎改变很少;肺外并发症少。儿童期多见高热、干咳为主,咳嗽顽固剧烈,肺部体征少,胸片以大叶性改变为主,合并胸腔积液多,肺外并发症多。结论肺炎支原体是CALRTI住院儿童重要的致病原, 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MP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春、秋、冬季为感染发病高峰季节。婴幼儿与儿童MP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85例确诊为MP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MP肺炎并不少见;与年长儿相比,其呼吸道症状重且以干咳为主,肺部体征少,X线多见两侧肺纹理增粗模糊、斑片状阴影。年长儿肺外表现较多见。结论小儿MP感染发病率高,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各异。对肺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MP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重或多重感染肺炎患儿病原学与临床方面的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支原体 (MP)DN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方法检测各种病毒特异性IgM。结果 :检出双重或多重感染肺炎 32例 ,阳性率 2 8.1% ,均有MP感染 ,结合临床出现 ,双重或多重感染以婴儿为主 ,且有两个多发年龄组 :<1岁 18例 (56 .3% ) ,3岁~ 7岁 10例 (31.3% )结论 :MP与病毒是双重或多重感染肺炎的主要致病原 ;临床表现上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病毒性肺炎 ,学龄儿主要表现MP肺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的特点、MP-Ig M抗体检测结果、血常规、治疗等情况。结果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急,患儿多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干咳,多数患儿出现喘息症状;患儿的肺部体征表现为湿啰音、喘鸣音;患儿肺外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胸部X线显示以肺间质浸润为主,60%的患儿双肺受累,单侧病变多数累及右中下肺;60%患儿外周白细胞总数正常;40%的患儿初次检测血清MP-Ig M抗体水平不高,需进行双份检测诊断。患儿经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是肺炎支原体,对于3岁以下初次喘息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患儿,应充分考虑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导致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情况.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在青岛市市北区浮新医院诊治的669例患者发生肺外损害的情况.结果 66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肺外损害32例,其临床表现多样.结论 MP感染可引起肺外多种并发症,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诊断较为困难.当临床遇到以细菌或病毒感染等不能完全解释者,应想到MP感染的可能,可拍胸部X线片以发现肺内感染灶,同时做病原学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MP感染并发肺外表现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MP感染并发肺外损害病例表现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的损害.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医师应增加对MP感染所致肺外表现的认识,以降低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邓恩庆 《广东医学》2007,28(5):737-738
目的 探讨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4例住院的婴幼儿支原体肺炎(A组)主要临床表现、X线表现、病原学检查等方面特点与同期住院的年长儿支原体肺炎75例(B组)及婴幼儿非肺炎支原体肺炎107例(C组)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与B组喘憋和肺部湿啰音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C组发热、咳嗽、喘憋、肺部干、湿性啰音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胸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胸片表现与A组相似;A组肺外表现的发生率为77.8%,明显高于B组(31.3%)和C组(30.6%)(P<0.01);161例婴幼儿患儿中MP阳性54例,阳性率为33.5%,其中21.4%(6/28)混有细菌和病毒感染.结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幼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所不同,而与婴幼儿非肺炎支原体肺炎相似,肺外表现不少见,部分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姚臻 《微创医学》2006,25(1):26-28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婴幼儿MP感染主要累及呼吸道,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易于发生肺炎,占89.47%(68/76),出现肺外合并症42例,胸部X线检查呈现支气管肺炎影相学改变为主,MP-IgM抗体滴度180~1640,确诊时间为起病7~42 d.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如合并细菌感染加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7例抗体滴度低(180)者未治自愈.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一般呼吸道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不易区别,临床表现差异大,易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使病情复杂化,应提高警惕,尽早检测血MP-IgM抗体,提高早期诊断率.对阿奇霉素疗效不佳者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感染轻微者存在自愈倾向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部及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以及本地区的流行特点,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4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3岁占21.8%,~5岁占29.6%,~14岁占48.6%,婴幼儿多表现为发热、喘憋,年长儿除肺部表现外,常有肺外表现,同时在本年度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2004年占1.5%,2005年占4.7%,2006年占12.5%.结论 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6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雪梅 《中外医疗》2010,29(8):97-97
目的探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征。方法总结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病例29例,占46.8%;3岁以上患儿33例,占53.2%。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音者13例,占44.8%;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音者5例,占15.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6例,占20.7%;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4例,占42.4%。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和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