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切口疼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MYcroMesh补片和疝环充填式网塞补片来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疼痛,5例实施保守治疗,2例分别实施手术网塞取出术和神经切断术治疗。经观察,所有切口疼痛均消失。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中疝修补材料的使用是导致术后切口疼痛的原因,合理选用修补材料,并予以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无张力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426例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例随访,慢性疼痛17例,探讨发生原因与对策.结果 17例经过非手术治疗均达到消除疼痛.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多样,药物、针灸、理疗和小针刀治疗可解除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术的发病及治疗情况。结果:55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6.4%。其中耻骨结节处刺激痛4例,腹股沟切口持续性灼痛3例,腹股沟切口伴大腿根部区的皮肤放电样痛2例。9例患者均经治疗后疼痛症状逐步减轻最终消失。结论:术后慢性疼痛是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常见并发症,腹股沟区的神经受累、耻骨结节骨膜损伤是术后慢性疼痛的两个主要原因,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是预防术后慢性疼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慢性疼痛病因及预防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6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及治疗对策。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5.77%(15/260)。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神经受累、耻骨结节骨膜损伤、补片选择不当、精索血管神经受压。手术规范操作是预防的关键,治疗应先保守治疗,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苏仁玉 《吉林医学》2013,34(11):2049
目的:对于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慢性疼痛原因、预防策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随访。结果:研究对象均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并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美国泰科公司充填式锥型网塞补片,另一组采用美国戈尔公司的补片。手术之后泰科公司补片组的疼痛发生率为15.3%(23/150),戈尔公司补片组的疼痛发生率为2.7%(4/1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国戈尔公司补片的并发症少、舒服柔软、更适合人体生理,减少了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海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339-34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慢性疼痛病因及预防治疗。方法将同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顽固性疼痛率为10.3%(15/145),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疼痛率为11.2%(16/143),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相比,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并不一定减少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手术规范操作是预防的关键,治疗应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间568例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经过非手术治疗,2例通过手术治疗达到消除疼痛。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可预防的,治疗主要是针灸、药物、神经阻滞和射频,手术是最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对 78例 85侧次腹股沟疝患者实施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包括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两种修补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手术时间平均为4 7 5min ,术后疼痛轻 ,未用麻醉镇痛药物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6~ 2 4h。近期并发阴囊水肿 3例 ,尿潴留 1例 ,无切口感染、血肿等。随访 74例 ,随访时间 1~ 38个月 ,无复发 ,有 5例出现局部慢性疼痛。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 ,远期疗效有待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kugel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11~2013-10入院进行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2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kugel疝无张力修补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3例患者中25例失访,随访率79.67%,25例术后发生疼痛实施治疗后疼痛消失;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阴囊或会阴脓肿、切口脂肪液化),治疗后好转;3例复发。结论:kugel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效果好,微创无张力修复效果好,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武军  郭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7):168-168
目的: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疼痛的原因,以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6年7月~2008年7月,以意大利赫美公司产品(T2网塞)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共63例。结果:63例近期无复发。出现切口慢性疼痛1例,患侧下肢大腿内侧剧烈牵拉性疼痛2例,切口异物感2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以下简称“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损伤小、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但仍有一定的切口并发症,往往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正确规范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切口并发症的产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女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医院普外科自2003年12月~2009年12月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68例女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5例,应用改良无张力疝修补术33例,对两种术式术后继发股疝、异物感、慢性疼痛、平均住院时间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好,无继发股疝发生,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女性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可预防继发股疝,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强生的双层补片为70例腹股沟疝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结果:70例患者共实施无张力修补术73次,其中单侧疝和双侧疝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0min和84min。住院时间为3d~7d。随访1年,发现4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处疼痛不适,未见复发者。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方法简单,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很少出现并发症且复发率很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局麻条件下对老年人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可靠性。方法:分析2001年3月~2010年3月60岁以上腹股沟疝老年人患者在局麻条件下所实施的7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患者术中疼痛耐受良好;平均手术时间40~60分钟,手术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出现尿潴留2例,阴囊水肿1例,复发1例。结论:对老年人腹股沟疝在局麻下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简单、疼痛轻,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孙业健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23-4224
目的总结开展李金斯坦(Lichtenstien)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3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其操作方法的要求、关键步骤和难点处理进行讨论。结果36例患者经Lichtenstien修补术治疗均痊愈出院,35例获得随访,术后出现阴囊水肿1例,血肿2例,术后20个月慢性疼痛1例,分别给予穿刺引流、物理及止痛药物等治疗后痊愈;疼痛缓解,无复发病例。结论掌握Lichtenstie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规范化操作,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疝修手术后随访20名患者资料进行术后随访,统计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都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患者术后3~14个月进行随访,手术后3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且不能缓解并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3例,发生率为15.00%。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均得到好转。结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治疗方法主要是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严重疼痛病人,通常取出补片并切断神经可使患者疼痛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对113例121侧次腹股沟疝患者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46.8min,术后疼痛轻微,未用麻醉镇痛药物,术后下床活动时间6~24h。近期并发阴囊水肿5例,术后尿潴留6例,无切口感染、血肿等。随访105例,随访时间6.68个月,仅1例复发,有6例出现局部慢性疼痛。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适应证宽、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永嘉地区腹股沟疝患病率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后患者慢性疼痛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法对2 718例有效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278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2 718例检出105例为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86%(105/2718),其中腹股沟斜疝85例(80.95%),腹股沟直疝20例(19.05%),>60岁、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超重、吸烟、有家族史和诱因者腹股沟疝患病率相对更高(P<0.05).性别、从事重体力劳动、家族史和诱因是腹股沟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78例性无张力修补患者,45例(16.19%)出现慢性疼痛,腹股沟严重程度越高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越高,≤47岁、再次手术、局部麻醉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47岁、再次手术患者慢性疼痛程度均较高(P均<0.05),再次手术为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股沟疝以斜疝为主,性别、劳动强度、家族史和诱因与腹股沟疝密切相关,无张力修补治疗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重复手术创伤与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其中,传统疝修补术组有10例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有110例患者。传统疝修补术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技术进行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使用缓解疼痛药物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腹股沟疝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较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短,前者术后使用缓解疼痛药物的患者人数少于后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腹股沟疝复发率也都低于后者。本研究中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都恢复了健康。结论:与传统的疝修补技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技术既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节省了疝修补手术进行的时间,又降低了手术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初发病症再次出现的几率,且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较快。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原因.方法:将210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70例,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法,B组70例,采用Lichtenstein手术治疗,C组70例,采用Rutkow手术治疗,术后3组均随访18个月,对比3组患者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情况.结果:A组术后发生慢性疼痛患者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2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2组采用不同无张力修补术式,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法,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可减少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治疗患者3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中共有37例侧疝,有3侧为Ⅰ型,11侧为Ⅱ型,20侧为Ⅲ型,3侧为Ⅳ型;7侧为直疝,30侧为斜疝;有3例实行急诊疝修补术;手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血肿以及睾丸炎等症状,有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现象,占8.11%。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天~6天,平均4.85±0.62天,对患者随访3个月~12个月,35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以及慢性疼痛症状。结论: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