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麻和全麻下施行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在局麻和全麻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入院的13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全麻组和局麻组,在全麻或局部麻醉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比较两种麻醉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1个月和6个月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效果.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采用长海痛尺进行评分.结果 局麻下术中出血量较全麻明显减少(P<0.05);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较全身麻醉患者出血量少,术后镇痛无明显差别,在术后1~6个月治疗效果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局部麻醉下进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更为安全、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鼻-鼻窦炎病变不超过中鼻甲基板、需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麻组和全麻组,各100例,分别在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鼻腔渗血量、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疼痛度、住院费用、患者评价、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等.结果 局麻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鼻腔渗血量、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均少于或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评价得分比较、麻醉效果、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麻醉效果、近期疗效相当,且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疼痛轻、费用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减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患者69例,分术前用药组和术前未用药组,局麻组和全麻组,比较术前规范治疗及麻醉方式对内窥镜手术中出血的影响.结果 术前用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0.71±25.12)mL,术前用药包括:①罗红霉素0.15 g每日2次,或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滴每日1次.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口服强的松30 mg,每日早晨顿服.术前未用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27.94±31.34)m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F=18.46,P<0.05);局麻组平均术中出血量(88.46±24.17)mL,全麻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26.97±30.67)m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F=23.82,P<0.05);术前是否用药与麻醉方式二个影响鼻内镜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无交互效应,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F=2.073,P>0.05).结论 术前用药物是减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出血的的重要因素,而麻醉方式选择是减少术中出血的另一个因素,局部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较全身麻醉患者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麻和局麻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效果。方法:将96例需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CRS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研究组,n=48)和全麻组(对照组,n=48)。观察麻醉效果,记录手术情况和术毕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后6个月时评估两组患者鼻黏膜症状(Lund-Kennedy评分)和鼻腔鼻窦改善情况[鼻腔鼻窦测试-20(SNOT-20)],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毕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Lund-Kennedy、SNOT-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患者在局麻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相对于全麻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术毕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影响麻醉效果和手术治疗效果,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麻鼻内窥镜手术中,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全麻气管插管不降压;B组:局麻下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芬太尼组;C组:全麻气管插管下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结果:B组、C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比A组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局麻下鼻内窥镜手术在用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6.
张培俊 《中外医疗》2014,(28):49-50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这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1—2013年间来该院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则分成局麻组和脊椎组。对局麻组患者实施局部麻醉的方法,对脊椎组的患者实施脊椎麻醉的方法,手术结束后询问患者的术中疼痛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患者进行VAS评分法评价患者对于手术过程的满意度。结果局麻组20例患者中3例患者感到手术中疼痛,5例感到手术后疼痛,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脊椎组中有2例患者感到手术中疼痛,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有9例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局麻组和脊椎组之间血压下降这一术后并发症差异(P〈0.05)。两组手术中、手术后感到疼痛的患者例数和其它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患者例数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镜短小手术中建议采用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术后并发症少,在膝关节大手术中建议采用脊椎麻醉,其镇痛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咪唑安定、氟哌利多和哌替啶行强化局部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强化局部麻醉和普通局部麻醉手术病例各34例,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术后对疼痛的评分,以警觉/镇静评分(OAA/S)标准记录术中患者的反应,同时记录术中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出血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强化组镇痛评分为(1.12±1.14)分,镇静评级为(3.35±1.04)级,评分、评级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以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无差异。术中出血量平均28 mL。结论强化局部麻醉下鼻内窥镜手术具有镇痛效果强和镇静效果好的优点,患者能在接近无痛状态下接受手术,消除对手术的恐惧,避免患者术中躁动对手术操作的影响。术后没有留下不良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赵富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609-1609
目的:探讨全麻下控制性低血压对鼻内窥镜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49例患者,全部是II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120例,采取全麻手术但不作控制性低血压麻醉,B组129例采取全麻术中控制性低血压;均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术中收集出血量。结果:A组最小出血量30ml,最大出血量189ml,平均95.64ml。B组最小出血量16ml,最大出血量108ml,平均64.75ml。A组和B组在统计学上有差异性,P<0.05。结论:全麻控制性低血压下行鼻窦内窥镜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因此控制性降压手术在减少鼻内窥镜手术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晓梅  王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30-2131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用于急性牙髓炎开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急性牙髓炎患者2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30例,采用左旋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130例,采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比较其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采用左旋布比卡因局麻开髓后,疼痛发生率为15.4%;对照组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麻开髓后,疼痛发生率为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用于急性牙髓炎开髓麻醉效果优于2%的盐酸利多卡因,其麻醉效果好,用药少,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全麻或者是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6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为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全麻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个星期之内出现深静脉栓塞、肺部感染等的患者例数显著的比对照组要少,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都是很好的,但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手术后出现的不良情况较少,比全麻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84例病变范围不超过中甲基板的慢性鼻窦炎1型、2型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在不同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2组的治疗效果、麻醉效果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病变未超过中甲基板的慢性鼻窦炎1型、2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更为安全、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12.
控制性降压全麻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下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鼻内窥镜直视下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 6 4例 ,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 :降压组 32例 ,先行静吸复合全麻后用硝酸甘油 (1~ 10 μg/ kg·min- 1 )控制降压 ;对照组 32例为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液量、血压 (Bp)、心率 (HR)、尿量、输血量。结果 :在静吸复合全麻后用硝酸甘油控制降压 ,术中血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1) ,降压组均实现控制性降压。降压组出血量比对照组显著减少 (P<0 .0 1)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P<0 .0 1) ,输液量和尿量较对照组减少 (P<0 .0 1) ,无任何并发症。两组术中 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下用硝酸甘油控制降压 ,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可减少术中出血 ,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一针局部麻醉法与传统局部麻醉法在混合痔手术中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行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一针局部麻醉法(一针组)和传统局部麻醉法(传统组)治疗,每组100例,对比观察两组术中麻药用量、止痛效果、出血量、麻药不良反应、创缘水肿、平均愈合天数及治愈率等指标。结果一针组比传统组术中麻药用量少、止痛效果好、出血少及麻药不良反应轻,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创缘水肿、平均愈合天数及治愈率等指标两组相似。结论在行混合痔手术中一针局部麻醉法比传统局部麻醉法麻药用量少、止痛效果好、出血少及麻药不良反应轻,一针局部麻醉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局部麻醉法,值得在混合痔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止血药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洪宇  刘兵 《吉林医学》2010,31(17):2578-2578
目的:观察止血药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并行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照组20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药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临床效果良好,二者联合应用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使手术野更清晰,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不同麻醉方法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娅冬  宋海涛 《重庆医学》2011,40(21):2131-2132,2134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将78例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全麻组、局麻组各39例,对两组的疗效以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2周、6周及12周疗效比较,全麻组均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局麻组比较,全麻组在手术开始、手术结束以及术后2 h的疼痛计分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全麻前沟通与宣教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60例年龄30~70岁择期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0)和全麻前沟通与宣教组(P组)(n=30).C组采用麻醉前常规谈话,P组在此基础上系统讲解全身麻醉和拔管的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并在麻醉前再次告知患者麻醉苏醒期可能会出现的某些不适感,嘱其在苏醒期尽量配合麻醉医师的操作.两组麻醉诱导、术中维持用药及监测均相同.记录手术结束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RSS躁动评分,拔管后即刻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手术结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C组和P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组的拔管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P组较C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前沟通与宣教能够有效预防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高复苏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内窥镜鼻窦炎手术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种新术式[1]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 ,对鼻内窥镜手术来说非常关键 ,笔者就近年来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全麻下的鼻内窥镜手术避免病人在疼痛状态下接受手术 ,是手术者必须遵循的原则。随着对病人生理及心理影响研究的深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近年来全麻下鼻内窥镜手术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 ] 。目前发达国家多采用全麻 ,其优点是 :①术中有专业人员对病人全身状态进行监控 ,提高了安全性 ;…  相似文献   

18.
不同麻醉方式在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手术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分为表麻加局麻组和全麻组,表麻加局麻组行传统术式扁桃体挤切,腺样体刮除。全麻组行扁桃体剥离,小儿鼻内镜直视下行腺样体刮除。结果分别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反应,修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对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对于不合并分泌性中耳炎,只有打鼾或/和阻塞性呼吸暂停的患儿,表麻加局麻亦可作为一种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在局部麻醉和全身静脉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35例),局部麻醉组(37例),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记录手术所需时间、出血量、术后有无活动性出血和术后扁桃体残留的情况。结果全麻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扁桃体残留率大于局麻组,而术中无痛苦感、安全性全麻组优于局麻组。结论全麻方法下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效果较局麻安全,患者痛苦小,但手术时间长,应注意其出血多及易残留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5 0例 ,同期施行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 5 0例作为对照 ,分析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情况。结果 :鼻内窥镜组治愈率为96% ,手术时间 ( 35 .5 0± 5 .2 0 ) min,术中出血量 ( 2 3.2 2± 4.2 5 ) ml,疼痛发生率为 1 6% ;传统手术组治愈率为 90 % ,手术时间 ( 4 5 .64± 6.34) min,术中出血量 ( 31 .34± 5 .64) ml,疼痛发生率为 3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鼻内窥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 P<0 .0 1 )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 P<0 .0 5 ) ,术中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 ( P<0 .0 5 )。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照明好 ,术野清晰 ,直视下手术 ,易剥离粘连处和及时发现粘膜损伤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 ,疼痛轻 ,术后并发症少 ,特别是鼻中隔矫正同期完成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及歪鼻矫正手术时更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