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2019年2月因“持续胸背痛伴发热”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8.5×109/L,浆细胞14%,血红蛋白66 g/L,血小板150×109/L。生化:白蛋白31 g/L,球蛋白77 g/L,肌酐143μmol/L,钙离子2.69 mmol/L,磷1.68 mmol/L,乳酸脱氢酶216 U/L。24 h尿蛋白0.534 g/24 h。β2微球蛋白(血) 6.21 mg/L。血:κ轻链22.70 g/L,λ轻链0.08 g/L,κ/λ283.75。尿:κ轻链255.00 mg/L,λ轻链<3.81 mg/L。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25岁。因"水肿40余d,加重2周,腹泻、发热3 d"于2011年5月2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0余d出现恶心、纳减,此后出现双下肢水肿,逐渐加重,伴尿量减少。入院前20 d外院查尿常规+沉渣:蛋白>3 g/L,红细胞6~8/HP,异形100%。24 h尿蛋白1.88 g。血生化:白蛋白15g/L,肌酐93μmol/L,总胆固醇17.01 mmol/L,三酰甘油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25岁,既往健康。双胎妊娠9个月,高血压半月,产后少尿1周入院。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剖腹产下双胞胎,手术顺利。术后第3天出现进行性贫血、少尿、水肿,查血红蛋白62g/L,血小板计数28×109/L,尿潜血( ),尿蛋白(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4IU/L,乳酸脱氢酶1967IU/L,内生肌苷清除率243μmol/L,血尿素氮6mmol/L,急诊输血1000毫升后以急性肾衰竭转入我院肾内科。入院时体重80Kg(妊娠前50kg),血压150/110mm Hg,贫血貌,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高度水肿。血红细胞(RBC)2.37×1012…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2岁,遵义人。2019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偶牵涉至肩背部,可自行缓解。于2020年3月前往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75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12/80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阳性体征,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3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81%,淋巴细胞1.44×109/L。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7岁,以“皮肤、巩膜黄染20 d”为主诉,于2016年12月6日来本院肝胆胰脾外科治疗,伴尿色加深,近期体质量减轻约5 kg。吸烟史50余年,20支/d;饮酒史50余年,350 g/d。入院时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明显腹部压痛。血常规:白细胞4.29×109/L,红细胞3.96×1012/L,血红蛋白119 g/L。  相似文献   

6.
例1,女性,63岁.因全身皮肤彤红,发现腹部包块1月,无腹胀、腹泻、咳嗽、咯痰等于重庆西南医院明确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本次入院查:血白细胞:11.6×10^9/L,血红蛋白:192g/L;血小板:344×10^9/L,红细胞压积:57.7%,总蛋白:123.09g/L(同一标本查两次均>120 g/L),白蛋白正常,尿酸:444μmol/L,血糖:2.0 mmol/L(同一标本复杳两次),用末梢血糖仪查手指血糖5.5 mmol/L(葡萄糖氧化还原法).  相似文献   

7.
李晨  段学章  胡瑾华 《肝脏》2012,17(2):148-149
患者,男性,47岁.1986年化验HBsAg(+)、HBeAg(+)、抗-HBc(+),肝生化指标正常,无不适.2006年因工作劳累出现乏力,化验生化指标:ALT 85 U/L,HBV DNA3.97×108拷贝/mL,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予甘草甜素类保肝药物治疗1个月,肝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此后数年未复查.2010年12月再次因工作劳累出现乏力、厌食,化验TBil32.0 μmol/L、ALT 1 030 U/L、AST 935 U/L;HBsAg(+)、HBeAg(+)、抗-HBc(+);HBV DNA 6.21×106 IU/mL,一直予甘草甜素类保肝药物治疗,肝生化指标有所恢复,2011年3月15日化验:ALB 34 g/L,GLO 28 g/L,TBil 11.3 μmol/L,ALT 51 U/L,AST 110 U/L,ALP 88 U/L,GGT 126 U/L,CHE 3 332 U/L;HBsAg(+)、HBeAg(+)、抗-HBc(+ ),HBVDNA 1.35 × 106 IU/mL.彩超检查肝脏弹性示肝硬度25.4 kPa(大于17.5 kPa考虑肝硬化),腹部CT示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87岁,农民,河南永城人。患者自述于2023年6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食欲下降,伴有腹泻(4~5次/d)和低热(体温37.5℃)。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未予详细检查,输液(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无好转,于7月5日转诊至河南省永城市中心医院。患者长期务农,家中饲养猫、犬等动物,无猪饲养史及密切接触史,无猪粪施肥,无饮用生水史。入院查体:体型消瘦,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部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腹部有压痛,其余部位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1.9×109/L,红细胞计数4.11×1012/L,血小板计数358×109/L,血红蛋白119 g/L,血钾3.13 mmol/L,肝功能白蛋白32.5 g/L。粪常规示:墨绿色稀便,隐血试验阳性,未见红细胞、白细胞,未检出寄生虫或虫卵,粪样培养无异常。行全腹部CT平扫+增强,示胆囊体积增大,肝门区胆管、胆总管及胰管稍扩张,胃底近贲门处胃壁稍增厚,直肠、乙状结肠肠壁弥漫性增厚、水肿...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7岁,于2005年诊断为"乙型肝炎",未规范治疗,入院前2周门诊查肝功能:TBil 34.6μmol/L,DBil16.11μmol/L,ALT 91 U/L,AST 191 U/L,白蛋白(Alb)33.4g/L;血清HBV DNA载量:4.65×10~4IU/ml;腹部B超提示"肝  相似文献   

10.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9岁,退休。既往体健,主因“反复乏力、皮肤黄染1个月”于2019年12月4日入本院诊治。2019年1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下降,伴腹胀、目黄、尿色加深,呈浓茶色,就诊于本院门诊,查肝功能:ALT 326 U/L、AST 78 U/L、ALP 360 U/L、GGT 643 U/L、TBil 75 μmol/L、DBil 57 μmol/L;血常规:白细胞 13.26×109/L、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4岁,因“神志异常半天”入院.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长期服用氯氮平.否认有糖尿病家族史.体检:Bp120/75mmHg,R 16次/分,P 78次/分,表情淡漠,皮肤略显干燥,呼出气体未闻及烂苹果味,腹部无压痛和反跳痛,BMI 25.6kg/m2.余未见异常.入院当天行头颅CT、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急查尿常规:葡萄糖(++),酮体(+++),蛋白(+),肝功能正常.肾功能:尿素氮5.02 mmol/L,肌酐25.5 μmol/L,血糖18.79 mmol/L,血K+ 3.84 mmol/L,血Na+ 163.5 mmol/L,甘油三酯65.50 mmol/L,总胆固醇13.79 mmol/L,CO2结合力(CO2CP) 13.2 mmol/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浆置换(PE)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疗效。方法按肝衰竭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我科诊治的5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使用德国BE公司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使用美国 Beckman LH750 血球分析仪检测血细胞计数;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16例死亡患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为(48.8±11.7)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65.8±19.0)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2.4±1.0)、血氨为(100.1±74.7)μmol/L,均显著高于36例生存患者[分别为(42.7±14.0)s、(48.0±11.4)s、(1.7±0.4)和(47.9±21.5)μmol/L,P<0.05];死亡组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31.8±12.9)%、血小板计数为(85.6±61.3)×109/L、白蛋白为(29.2±4.1)g/L、血钾为(3.8±0.5)mmol/L,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分别为(47.9±21.2)%、(133.4±50.7)×109/L、(32.8±4.7)g/L、(4.1±0.6)mmol/L,P<0.05];死亡组发生肝性脑病、腹水、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和发生2个以上并发症所占比例(分别为37.5%、68.75%、25%、62.5%、62.5%)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8%、30.35%、2.8%、11.11%、11.11%,P<0.05);患者在接受PE治疗后PTA[(44.8±23.5)%]、白细胞计数[(8.0±3.6×109)/L]、白蛋白[(36.4±3.6)g/L]、血尿素氮[(7.1±4.6)mmol/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36.6±14.6)%、(5.9±2.8×109)/L、(33.7±4.1)g/L、(5.4±3.8)mmol/L,P<0.05],红细胞计数[(3.9±0.7×109)/L]、血红蛋白[(119.5±18.2)g/L]、ALT为[(100.6±67.9)U/L]、AST[(120.0±62.8)U/L]、总胆红素[(335.7±121.3)μmol/L]、间接胆红素[(226.3±77.9)μmol/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4.2±0.8×109)/L、(130.6±23.8)g/L、(300.0±302.3)U/L、(227.2±174.6)U/L,(410.8±129.8)μmol/L,(290.4±100.5)μmol/L,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和白蛋白是判断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预后差,PE治疗可暂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却对其生存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血清低水平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ETV或ETV联合PEG-IFNα-2b治疗观察48 w。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细胞比值。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分别为(809.8±101.5)IU/mL和(193.4±24.5)I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01.7±204.9)IU/mL和(244.2±5.7)IU/mL,P<0.05】;观察组血清HBeAg转阴率为2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P<0.05),血清HBeAg转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脏处理对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PLC患者, A组46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B组34例行肝癌切除术/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C组30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动脉结扎术, D组30例行肝癌切除术。结果 治疗后C、D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为【(215.4±118.9)×109/L和(176.4±105.5)×109/L】,白细胞(WBC)计数为【(3.36±1.23)×109/L和(2.36±1.21)×109/L】,均显著低于A、B组(P均<0.05);术后D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37.7±5.1) μmol/L,明显高于A组或B组或C组(P均<0.05);治疗后D组患者CD4+细胞为(28.3±5.9)%,CD4+/CD8+比值为(1.3±0.3)%,均明显低于A、B、C组(P均<0.05);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A组的17.4%、B组的23.5%和C组的20.0%(P<0.05)。结论 行脾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PLC患者术后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9岁,主因"周身乏力伴间断发热2周",于2009年5月19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后查体:体温36.5℃,脉搏4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90/60 mmH g,中度贫血貌,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低,心界扩大,心音低钝,心率40次/min,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20×109/L,血红蛋白76 g/L,血小板58×109/L。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125.2 IU/L,谷草转氨酶75.4 IU/L,尿素氮10.29mmol/L,肌酐146.5 mmol/L,白蛋白24.7 g/L,弥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对肺结核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方法 对11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白蛋白测定,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清白蛋白相关性;同时,根据其CD4+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为免疫低下组62例和正常组57例,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低蛋白血症的影响。 结果 (1)所有纳入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516.6±266.1)×109/L]与CD3+ T淋巴细胞[(841.6±398.8)×109/L]、CD8+ T淋巴细胞[(261.0±142.6)×109/L]、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2.33±1.40)呈正相关(分别为r=0.883,P=0.000;r=0.579,P=0.000;r=0.365,P=0.000)。(2)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116,P=0.033)。(3)在免疫低下组中,肺部病灶范围达4个肺野以上者43例(占69.4%),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2例(占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5,P=0.001);免疫低下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33.9±5.5)g/L]明显低于正常组[(36.1±5.7)g/L](t=2.187,P=0.031)。 结论 在肺结核患者中CD4+ T淋巴细胞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CD4+ T淋巴细胞低下肺结核患者,其病灶范围较广,容易并发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7.
赵娜  李杰 《临床肺科杂志》2021,26(5):709-713
目的分析危重症H1N1流感患儿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自身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确诊为重症甲流的1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胸腔积液分为胸腔积液阳性组(n=54)和胸腔积液阴性组(n=72);比较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结果胸腔积液阳性组与阴性组性别、年龄、总住院时间、PICU住院时间、辅助通气时间、PCT、CRP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初始淋巴细胞数量胸腔积液阳性组(1.76×109/L)低于阴性组(3.28×109/L)(P=0.016)。淋巴细胞亚型比例方面,胸腔积液阳性组(CD3+T 35.94%,CD4+T 20.28%,CD8+T 10.78%)均明显低于胸腔积液阴性组(54.89%、34.80%、15.33%),但CD56+T阳性组(20.56%)高于阴性组(13.22%)(P<0.05)。而绝对数量上,胸水阳性组CD3+T,CD4+T和CD8+T细胞数分别为0.79×109/L,0.48×109/L,0.22×109/L,显著少于阴性组1.65×109/L,0.72×109/L和0.48×109/L(P<0.05),但CD56+T两组间没有差异。结论危重型甲流肺炎患儿合并胸腔积液者相比无胸腔积液者,具有更差的细胞免疫表现。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8岁。以胸闷、背痛3个月,恶心、呕吐6h于1998年8月24日入院。血压14.0/9.0KPa(105/65mmHg)、心率80次/min、体温36.2℃、呼吸22次/min。听诊:心律不齐,双下肺湿罗音。查体:腹部有压痛、下肢无水肿,可平卧。化验检查:红细胞4.04×10~(12)/L,白细胞15.1×10~9/L,心肌酶正常。入院当天查血清钾5.7mmol/L,第2天降为4.06mmol/L。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室间隔收缩活动减弱,血糖>21mmol/L。临床诊断:①心律失常;②缺血性心肌病;③冠心病;④高血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70岁,因“间断头晕、头痛,伴心慌1月余”于2020年6月9日入我院心内科,住院期间血常规提示RBC、PLT计数明显降低,WBC计数偏低,遂转入我院血液科进行进一步诊治。既往有冠心病支架植入病史2年,近2年常规体检未发现血常规结果异常。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肿大。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WBC计数3.4×109/L,RBC计数2.39×1012/L,PLT计数20×109/L。外周血涂片检查:原始粒细胞占58%;PLT单个、小簇分布,散在易见,形态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0岁,2003年4月25日,以“腰背部慢性钝痛2年,加重伴发热1周”为主诉入本院骨科。经查Bp120/80mmHg,T385℃,P110次/min,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血液检查:WBC77×109/L;RBC441×1012/L,HGB 103g/L,MCD 744f/L;肝功检查:谷丙转氨酶36U/L,谷草转氨酶73U/L,尿素氮528mmol/L;尿常规正常;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胸部后前位X线片示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