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脏》2016,(7)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成人急性乙型肝炎(AHB)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CHB-AE)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抗HBc-IgM抗体滴度值(s/co值)对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入院的乙型肝炎患者共155例。其中124例确诊为AHB,31例为CHB-AE。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临床数据,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绘制s/co值在区分AHB和CHB-A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得到s/co值在区分AHB与CHB-AE的cut-off值。结果(1)AHB组和CHB-AE组患者血清ALT均值分别为(1564±1037)IU/L和(695±553)IU/L,两组间ALT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2)AHB组1月内HBsAg定量明显下降者有89例,约占入院HBsAg阳性患者的61%,CHB-AE组中无明显下降的病例;(3)AHB组的s/co值明显高于CHB-AE组。结论 AHB和CHB-AE组的s/co值测定可有效区分AHB和CHB-AE患者,当s/co值11.79,患者为AHB的可能性较大,若同时伴有高水平ALT且HBsAg定量在1个月内明显下降,更支持AHB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03例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1993年9月~1995年9月住院病人,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14~76岁,平均34.4岁。依据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肝炎21例,慢性轻度肝炎22例,慢性中、重度肝炎28例,肝硬变32例。全部病例血清抗HAV-IgM、抗HEV-IgM、IgG及抗HCV均为阴性。也未进行病原学治疗。 1.2 检测方法 血清HBeAg和抗-HBe采用ELISA法,试剂盒由深圳月亮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血清HBV-DNA采取PCR法,试剂盒由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统计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HBeAg阳性各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检测结果见  相似文献   

3.
李阳  肖丽  杨秀珍  耿爱文  徐洪涛  咸建春 《肝脏》2012,17(4):292-293
本研究通过比较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在生化、体液免疫、病毒指标方面的变化,以探讨两者的鉴别指标.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泰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006-2009年住院的AHB患者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18~40岁,平均35.6岁,CHB急性发作者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25~56岁,平均40.3岁.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和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的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病毒性(甲、丙、丁、戊型)肝炎及非病毒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对68例肝病患者检查结果发现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合并慢性肝炎感染率高达72.1%.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组织学改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间隔及假小叶形成、小胆管增生伴上皮肿胀和淋巴细胞浸润。其中,地衣红染色阳性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HBsAg阴性而抗HBc—IgM阳性提示乙型肝炎新近感染:两者均阳性或伴HBeAg阳性提示病毒仍在复制。本文抗HBc—lgG阳性率特别高,可能是晚血患者乙型肝炎病程慢性化的结果。检测血清RF、ANA、AFP、CIC和MAO有助于鉴别诊断及对预后的判断。血脂HDL-C/T.ch比值<0.3伴肝功能动态变化者多导致肝炎后肝硬化.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9Z年7月至12月应用自拟“蚂蚁速肝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全系门诊病人,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5岁;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1年3个月,慢性迁延性肝炎3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1例。 2、病例选择 临床诊断均依据1990年5月上海会议制定的标准,血清乙型肝炎标志“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或“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且HBV—DNA阳性,肝功能正常或异常者。患者都经过3个月以上中、西药物治疗(包括干扰素等),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素云 《山东医药》2008,48(26):97-98
2004年9月~2007年12月,我们对35 例慢性乙型肝炎(CHB)并肝纤维化患者予苦参素辅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70例CHB并肝纤维化患者,男57例,女13例;年龄(37.2±14.5)岁;平均病程11.4 a.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大三阳)46例,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小三阳)16例,HBsAg、抗HBc阳性8例,HBV-DNA阳性61例;肝纤维化轻度32例,中度38例.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不同白介素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IL-10、IL-13、IL-15水平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002年5月至2004年9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科10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0、IL-13、IL-15水平。结果慢性肝炎中度患者血清IL-10、IL-13显著高于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及正常对照组(P<0.01)。IL-15值比较,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15/IL-10、IL-15/IL-13比值,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明显高于慢性肝炎中度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IL-15值及IL-15/IL-10、IL-15/IL-13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好转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通过联合检测血清IL-10、IL-13、IL-15值及IL-15/IL-10、IL-15/IL-13比值,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细胞激活状态,有助于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按2006年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为: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1].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368例,其中HBe鲰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98例,占同期住院慢性乙型肝炎55%.血清HBsAg阳性,HBVDNA阴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ALT>120单位/升)36例,占同期住院慢性乙型肝炎9.7%.本组36例,均已排除其他肝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抗-HBc半定量水平联合早期病毒学应答在预测干扰素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干扰素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隔12周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核心抗体水平。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实现血清学应答的患者基线抗-HBc水平为11.92(10.07~12.80) s/co,未发生血清学应答患者为10.61(9.49~11.47)s/co。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抗-HBc水平(OR=1.469,95%CI:1.137~1.898,P0.01)和早期病毒学应答(OR=3.507,95%CI:1.051~11.69,P=0.041)与干扰素治疗血清学应答具有独立相关性,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基线抗-HBc水平(OR=1.831,95%CI:1.299~2.582,P0.01)及早期病毒学应答(OR=2.161,95%CI:1.595~7.851,P=0.024)对干扰素治疗的血清学应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基线抗-HBc水平cut off值为11.6 s/co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ROC=0.72,95%CI:0.59~0.86,P=0.004),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42%和64.71%。将基线抗-HBc水平根据预测48周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cut-off值11.6 s/co和是否发生早期病毒学应答进行分层,基线抗-HBc≥11.6 s/co且实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时,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最高为42.86%(9/21);仅满足基线抗-HBc≥11.6 s/co或仅满足早期病毒学应答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8.18%(2/11)和12.12%(4/33);当基线抗-HBc11.6 s/co且未实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0.06%(2/31)。结论基线核心抗体的半定量水平联合早期病毒学应答,可以作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清HA,LN,PⅢP,IV-C联检在乙型和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乙、丙型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变化情况。方法157例乙型肝炎和47例丙型肝炎和40例健康成人组采用ELISA法测定4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结果HA,LN,IV-C 3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成人组,各组间的检测指标水平随肝病组织炎症程度而增高;慢性丙型肝炎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阳性检出率与急性乙型肝炎相近。结论3项指标联合应用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有诊断价值;丙型肝炎比乙型肝炎更容易转化为慢性。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并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001-2005年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17~55岁,平均38岁,男117例,女35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患者入选条件:①血清HBeAg和HBV DNA阳性;②TBil正常、ALT50~500U/L;③半年内未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④抗-HAV、抗-HCV、抗HDV、抗-HEV均为阴性。排除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根据1990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  相似文献   

12.
李志森  韩秀华 《山东医药》2004,44(22):29-29
20 0 2年 9月以来 ,我们采用硫普罗宁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患者 2 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 2例 ,男 3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4 5 .6岁。均符合 2 0 0 0年第 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 ,且白细胞计数均 <4× 10 9/ L。均无肝硬化表现。随机分为治疗组 2 2例 ,对照组 2 0例 ,两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肌苷、甘利欣、利血生及维生素类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硫普罗宁 0 .2 / d,苦参素注射液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肢原(PCⅢ),层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Ⅳ-C)等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潮103例慢性乙型肝炎,42例肝细胞癌和64例肝炎肝硬变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HA、PCⅢ、LN和Ⅳ-C的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病人此4项血清学指标依次升高;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变、肝细胞癌患者4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HA、PCⅢ、LN和Ⅳ-C 4项指标,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足三里穴位注射同时联合高效胸腺肽肌肉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7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既克服了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副作用,又提高了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4例病人均为1998年2月~1998年10月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炎诊断标准,其血清HBV标志物检查(ELISA法)结果均为HBsAg、抗HBc、HBeAg、HBV-DNA  相似文献   

15.
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5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我们采用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2年3月~2003年3月住院及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一般情况见表1。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且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67例患者治疗前6个月及治疗过程中均不用其他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药物。  相似文献   

16.
自1993年以来,我院以下瘀血汤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 均为1993年元月~199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或肝病门诊患者。诊断依据1990年上海全国肝炎会议制订的标准。慢性乙型肝炎50例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9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21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32.3岁。治疗前后均检测乙肝二对半(ELISA法),肝功能等,以观察HBsAg、HBeAg、抗HBc及ALT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笔者检测264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PHSA-Re(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及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和ALT,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HBsAg*PHSA-Re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64例乙型肝炎患者均来自于我院肝病中心门诊。其中急性肝炎74例,慢性肝炎190例。按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型。41例健康者,或抗-HBs阳性或HBV-M全部阴性,且肝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18.
聂苑霞  张潇  胡岳林  冯晓霞  徐莉英  郑冬春 《肝脏》2013,(11):757-757,796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抗HBc-IgM)S/Co值,判断其对区分急、慢性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77例急性乙型肝炎(AHB)和6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HBc-IgM S/Co值,数据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当以ROC曲线得出的抗HBc-IgM S/Co值2.845作为分界点时,AUC值为0.853,相应的灵敏度为75.3%,特异度为80.6%;当以抗HBc-IgM S/Co值5.27作为分界点时,相应的灵敏度为42.9%,特异度为98.5%。结论血清抗HBc-IgM S/Co值为2.845时,对区分急、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大的判别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桂华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2):849-849
血清胆碱酯酶(ChE)的检测是临床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通过对3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的检测,以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的变化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及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0例,男性310例,女性70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7.1±8.4)岁。诊断、鉴别诊断与临床分型均符合文献标准[1]。HBVM均阳性,甲、丙、丁、戊、庚及输血性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2.方法(1)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一天或第二天晨采集空腹…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现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其检测敏感性(大于10~5毒粒/ml)尚未达到最低血清感染水平(10~2毒粒/ml)。本文应用高灵敏度与特异性的DNA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检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以探讨PCR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及HBVDNA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本组220例,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诊断,急性肝炎51例,慢性迁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