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1].恩替卡韦(ETV,博路定)为环戊酰鸟苷类似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于初次抗病毒治疗患者和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患者均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2].  相似文献   

2.
衣展华  丁锷  陈俊飞 《肝脏》2011,16(5):426-427
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抗病毒治疗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CHB)发作和疾病进展已成为共识。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的研发成功为治疗CHB提供了新的武器。恩替卡韦(ETV)是最近批准新一代的抗HBV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有很强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自2007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因疗效肯定、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CHB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核苷(酸)类似物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已11年余.从1998年拉米夫定的应用到2003年阿德福韦酯的应用,再到2005年恩替卡韦和2007年替比夫定的临床投入,乃至不久后即将在中国大陆上市的替诺福韦、克拉夫定、恩曲他滨,CHB的抗病毒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我国临床上已陆续应用了前4种药物,而要达到CHB治疗的总体目标[即: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型肝炎病毒(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则要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在临床一线长期从事乙型肝炎诊疗的专科医师, 我们亲身经历了乙型肝炎治疗理念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对症治疗"进展至"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 从单一的普通干扰素发展到多种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特别是高效、高耐药屏障的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和艾米替诺福韦(TMF)等核苷(酸)类似物的广泛应用, HBV抑制的疗效满意, 大多数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肝功能持续正常, 肝纤维化逆转者亦屡见不鲜, 发展至肝癌的患者显著减少。即使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7,(11)
正在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自然史的标志性REVEAL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基线HBV DNA水平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发生有关~([1])。为了实现通过抗病毒治疗来降低与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一目标,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推荐用于治疗CHB患者的一线抗病毒药物包括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2])。由于其耐受性较好和强效低耐药的特性,在全球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正【据Hepatology 2020年4月报道】题: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对HBV相关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作者Choi J等)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均为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指南中的一线治疗药物,有较高的抗病毒疗效和较低的耐药性。韩国蔚山大学医学院峨山医学中心研究团队的既往研究表明,使用TDF治疗的CHB患者相比于ETV治疗能显著降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风险。该团队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分析,探讨了TDF与ETV治疗对HBV相关HCC根治性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及总生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芮  孙剑 《肝脏》2019,24(12)
<正>由于口服核苷(酸)类似物能有效抑制HBV DNA并降低肝脏终点事件包括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当前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具有抗病毒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其中具有较高耐药屏障和安全性的一线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和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尽管长期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已大大减少CHB患者肝脏终点事件的发生,但并未完全消除HCC的发生风险。近年来多篇相关研究就一线抗  相似文献   

8.
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来 《传染病信息》2005,18(Z1):30-32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自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已经有所下降,但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仍然高达9.51%[2].因为HBV是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因素,所以,近几年发布的美国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欧洲肝病学会<乙型肝炎处理的共识>、亚太地区的<亚太慢性乙型肝炎共识,2005年更新>以及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提出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应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2类,一类是o-干扰素类,另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前者包括常规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后者主要为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和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ADV),新近又批准恩替卡韦(entecavir,ETV)的上市.该文主要综述了近来ADV(贺维力)临床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转为慢性HBV感染者~([1])。每年大约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2])。抗病毒治疗可以达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从而延缓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进展。目前5种核苷类似物(NAs)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虽然NAs可以有效抑制病毒,但大  相似文献   

10.
病毒的持续复制和免疫功能紊乱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发病关键因素[1]。除了抗炎、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等,及时使用抗病毒治疗可迅速抑制 HBV,减少肝细胞间的相互传播,减轻肝细胞的损伤坏死[2]。恩替卡韦(ETV)是公认的新一代鸟嘌呤核苷类的抗 HBV 药物。为了评价其疗效,现将我院近5年来386例 CHB 患者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全世界约有5亿人、美国约有125万人感染乙肝病毒(HBV)。乙肝病毒携带具有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危险。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多样。慢性HBV感染患需要进行终生监测,以判断是否需要、何时需要抗病毒治疗并观察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2.9亿人是HBV携带者,我国HBsAg阳性率约6.1%[2]。CHB如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对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可选用干扰素(IFN)及核苷(酸)类似物(NAs)进行治疗[1]。因抗病毒适应证的限制,低病毒载量(HBV DNA阳性,定量<105 IU/ml)的CHB患者现代医学并无针对性治疗药物[3],而此类患者存在显著的肝组织损害[4],仍有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5,6]。  相似文献   

13.
核苷(酸)类似物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其中替诺福韦酯(TDF)具有安全性高和耐药率低的特点,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经治患者,甚至是肝硬化肝功失代偿期患者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成为经治耐药患者补救治疗的最佳选择。本文综述了TDF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效或其他核苷(酸)类药物耐药患者中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4.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WHO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其中约有3.5亿人为HBV慢性感染者,中国占1/3。每年约有120万HBV感染患者死于HBV相关疾病,所以寻找有效的治疗乙型肝炎药物成为当务之急。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治疗是抗HBV治疗,核苷类药物可以直接抑制HBV复制,它包括嘧啶类的拉米夫定、恩曲他滨、克拉夫定,以及嘌呤类的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目前核苷类药物发展迅速,为此就目前进入临床和正在研发的部分核苷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嘧啶类核苷类似物1.1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拉米夫定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核苷类抗HBV药…  相似文献   

15.
强效低耐药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使HBV复制受到强力抑制,但部分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仍存在低病毒血症(LLV)。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展、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以及长期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聚焦有关一线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LLV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和临床危害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今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LV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主流指南推荐的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等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至少1年后,其呈现低病毒血症(LLV)的概率可达20%。处于LLV状态的CHB患者可引起病毒学突破和生化突破,从而导致耐药、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的风险增加。目前CHB患者LLV有3种治疗策略:(1)继续维持原核苷(酸)类似物(NAs)单药治疗;(2)换用或加用另一种NAs治疗;(3)NAs联合干扰素(IFN)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探究了LLV的不同转换治疗方法。本文就不同转换策略对CHB LLV疗效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孙奎霞  李杰  庄辉 《肝脏》2011,16(2):147-149,166
目前我国已批准了4种结构不同的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分别是胞嘧啶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LAM)、腺嘌呤核苷磷酸酯类似物阿德福韦酯(ADV)、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ETV)和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LdT)[1]。这些药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逆转录酶的作用下,掺入HBV DNA链,终止DNA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克成 《胃肠病学》2004,9(3):186-190
持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据报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有014%~14.2%进展为肝硬化.在HBV相关性肝硬化中每年有4%~9.5%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年死亡率为4%~10%;男性慢性HBV感染者发生HCC的危险性为非HBV感染人群的102倍。  相似文献   

19.
正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长期迁延不愈是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α-干扰素(IFN-α),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和核苷(酸)类似物(NAs)是目前用于CHB抗病毒治疗的两大类药物。尽管总体疗效尚难满意,但在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20,(9)
正全球约有2.57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CHB)又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和肝脏相关死亡的主要因素,防治HBV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As)均可抑制HBV复制并延缓疾病进展,目前这两种药物已被批准用于CHB的治疗。然而,在现有治疗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