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玉琴  张军  胡祥 《肝脏》2012,(12):883-886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一种由不同病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的终末阶段。是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肝性脑病和多种并发症。导致肝硬化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酗酒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全球大约17亿人患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慢性肝病,其中25%~30%会发生严重纤维化并最终进展成肝硬化,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化的患者达数十万人[1]。在我国肝硬化年发  相似文献   

2.
廖献花  钟碧慧 《肝脏》2012,17(4):280-28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普通成人患病率达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近年来我国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达15%,且呈上升趋势[1].NASH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者高达15%~25%,可出现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等并发症[2-3].NAFLD患病率高,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NAFLD的治疗进展和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慢性HBV感染的最终不良结局之一,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为80% ~ 86%,而失代偿期肝硬化仅为14% ~35%.在肝硬化基础上,原发性肝癌的年发病率为2.0% ~ 3.7%,5年累积发病率为10% ~ 17%[1].  相似文献   

4.
丙型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流行态势,我国人群丙型肝炎抗体流行率为3.2%,约有4000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丙型肝炎极易慢性化,通常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等特点,加之公众对丙型肝炎知识比较匮乏,导致丙型肝炎患者检查不及时,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感染HCV后10~20年后肝硬化年发生率为10%~20%,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肝癌的发生率为1%~7%[1],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年发展为失代偿的比例3.6%~6%[2],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仅为50%[3]。通常认为干扰素(IFNα)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4],失代偿期肝硬化被列入IFN治疗的绝对禁忌症[5],但不治疗患者的预后也很差。我们在临床观察到许多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实验室指标,经过小剂量长疗程 IFNα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由病毒( HBV、HCV)、酒精等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脏弥漫性纤维化病变,进而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从而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我国肝病患者大约7000万人,每年约有100多万人发展为肝硬化,数十万人死于肝硬化.原位肝移植是治疗肝硬化患者最理想的治疗选择,但因供体紧缺、免疫排斥、费用高等原因,导致临床应用十分有限,很难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随着干细胞的深入研究,近几年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成为继原位肝移植后又一条治疗肝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指南是继2009年EASL临床实践指南(CPGs)之后更新的推荐意见,以优化慢性HBV感染的处理. 1 背景 1.1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负担 全世界约1/3的人群有既往或现症HB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sAg携带者.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癌(HCC)的年死亡人数超过50~100万,并且占当前肝移植病例的5% ~ 10%.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的5年累积发病率为8%~20%,未经治疗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脏失代偿期的5年累积发病率约为20%.未经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14%~35%.CHB患者中HBV相关的HCC年发病率较高,肝硬化时HCC年发病率为2% ~5%.  相似文献   

7.
HC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全球约1.7亿人感染HCV,约70%转为慢性,其中又有约20%~30%在10~30年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可导致肝细胞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据北京2005年全国肝炎及肝病会议的资料,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60亿人口中约1/2的人生活在HBV高流行区,约20亿人被证明有HBV感染,(3~4)亿人为HBV慢性感染,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在全球10位疾病死因中,乙肝占第7位,每年因乙肝死亡者约为75万例。所以乙肝并肝硬化的治疗非常重要。我国的资料慢性乙型肝炎在5年内约(6—20)%进展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丙型肝炎流行率平均为3.0%,每年新发HCV感染300万~400万例,估计已有1.3 ~ 3.7亿慢性HCV感染者.东南亚国家丙型肝炎的平均流行率为2.2%,西太平洋地区平均流行率为3.9%,而我国HCV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还有待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从2003至2012年,历年公布的丙型肝炎病例数逐年增加.2010年报告的我国丙型肝炎发病人数约为15万例,是2003年的7倍多,比2009年增长16%;2011年增加至17万例,比2010年增长13.6%;而卫生部《2012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报告的丙型肝炎发病人数超过20万例,比2011年增长了12.7%,且隐性丙型肝炎是传染病中漏报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患者感染HCV 20年后,肝硬化年发生率为10%~ 15%,而肝硬化患者每年肝癌发生率为1% ~ 7%.据估计,今后10~ 15年内,丙型肝炎相关死亡病例将继续上升,到2015年将增加2倍,2025年增至3倍[1].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表现.肝硬化的治疗一直是全球性难题.近来,随着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增殖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干细胞研究已在医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欧洲肝病学会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在线发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基于2009版指南更新的,其更新要点如下. 一、流行病学 2012年版《指南》更新了未经治疗的慢性HBV感染随访研究结果,在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5年累计肝硬化发生率为8%~20%;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5年累计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率约20%;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4%~35%;肝硬化患者中,每年肝细胞癌(HCC)发生率为2%~5%[1].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以导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全球大约有1.7亿感染者。急性HCV感染多为亚临床感染,因此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HCV感染的慢性化率较高,约70%的成年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感染。HCV持续感染20年后发生肝硬化的概率约为10%~15%,感染30年后HCV相关的HCC发生率为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0.6±10.3)个月.随访期间共有18例(15%)患者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糖尿病(OR=1.18,95% CI:1.02 ~ 2.89)、慢性肺疾病(OR =2.62,95% CI:1.37~6.59)、低血红蛋白(OR=1.75,95% CI:1.08 ~4.84)及低白蛋白(OR=2.06,95% CI:1.43 ~ 6.87)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慢性肺疾病、低血红蛋白及低白蛋白血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吴伟 《内科》2010,5(5):528-530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是一种难治性传染病,且呈全球性流行,危害极大,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约为4亿人;我国是HBV的高流行区,广西又是全国HBV的高流行区。据2002年全国HBV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我国HBsAg流行率为9.09%,全国HBsAg阳性者约1.2亿人;其中CHB患者约为3000万人;有10%~20%的CHB可发展为肝硬化,20%-23%肝硬化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目前全球至少有1.7亿人感染HCV.HCV感染具有高度慢性化特点,高达50%~80%的感染者由于不能有效清除体内病毒而发展为慢性感染,以及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对人类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HCV属黄病毒科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9.6 Kb,共编码包括包膜糖蛋白E1、E2在内的十种蛋白.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占民 《山东医药》1999,39(4):35-36
肝硬化患者胆石症发生率为15%~20%,比非肝硬化者高2倍,且尸解时的胆石发现率高达20%~30%。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手术死亡率为30%,而非肝硬化者仅为1%以下。由此可见,如何处理好这类患者是个十分困难的问题。1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临床特点①以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纯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实施纯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采用多点穿刺的方法采集180 ~200 ml骨髓,加入125 U/ml肝素进行抗凝处理.对本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血清ALB、TBIL、PTA、临床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 (1)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血清ALB含量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hild A、B级患者手术前后PT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hild C级患者手术前后PT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前后Child A、B、C级患者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及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2.50%、17.50%、12.50%及5.00%.结论 纯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活动性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肝硬化住院病人的12%~26%,占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我科自2002年12月~2003年11月共收治活动性肝硬化病人并发SBP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约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亚太地区占1/3,而我国是乙肝感染高发区。据全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HBV携带者占总人数的10%,约有1.3亿ASC,其中1/4为慢性乙型肝炎(CHB),其中又有15%~25%可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要阻断慢性乙肝向肝硬化、肝癌发展,则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1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行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超声介入下经皮经肝穿刺至门静脉注入脐带血于细胞治疗.治疗后第2、4和8周检测血清ALT、AST、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3d治疗组患者(100%)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2例(6.4%)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6.4 ±7.8)g/L和(26.4±8.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分别为(57.2±11.8)%和(46.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TBil在两组间变化不明显.随访两组甲胎蛋白(AF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