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损伤修复过程的共同后果,作为损伤的标记物之一,其在肝细胞性功能障碍和门静脉性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直接作用。同时,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具有可逆性已成为共识。因此从临床治疗角度而言,正确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进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以肝纤维化的诊断,特别是无创性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挑战——Fibroscan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因受创伤性和取材误差等缺点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Fibroscan是用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像学技术,因具备无创、快速、可重复等优点而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有关该技术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在2008年美国肝病学术年会上,就有近30篇关于Fibroscan技术检测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报告。本文就Fibroscan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国内开展此项研究需注意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去平衡,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所致,常伴有炎症,并可发展为肝硬化。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有一些进展。一、肝纤维化的诊断1.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以及判定药物疗效的重要依据[1]。目前一般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但是,由于肝纤维化在肝内分布不均匀,而且肝穿刺组织仅占全肝的五万分之一,可造成诊断误差。因此强调肝活检标本至少15mm,并包含6个以上汇管区。Bedossa等[2]研究表明:按METAVIR计分系统标准,如肝…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损伤后修复机制所导致的,是肝硬化前期的组织学表现,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然阶段,经过临床有效的干预治疗,部分病例可以发生逆转.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尤其是早期肝硬化,对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及判断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时 ,肝细胞外基质 (ECM )的分泌与降解失衡 ,从而在肝细胞间隙可逆性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是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 ,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本文就近年来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肝纤维化的诊断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典型或不明显 ,影像、生化和血清学检测指标也缺乏特异性 ,故仅靠患者的临床表现或上述检查难以做出正确诊断。有创的组织学检查仍然是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指标 ,但由于难于普遍开展 ,而受到限制。因而 ,目前强… 相似文献
8.
瞬时弹性成像在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组织活检是目前肝纤维化疾病诊断的金指标,但具有局限性。近年来,无创性诊断方法的确立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目前临床常用多种血清纤维化指标进行肝纤维化的评价,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无法令人满意。国外研制出瞬时弹性测定的方法用于肝纤维化评估,此文对FibroScan在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血吸虫感染等导致的慢性肝病是我国最多发的常见病之一。肝纤维化是大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炎症、肝星状细胞和Kupffer细胞激活、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及降解能力的改变、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是启动肝纤维化的重要因素。肝纤维化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患者病死率相当高,生活质量也相当差。在世界范围内,肝硬化的年发病率达100(25~400)/10万,每年约3%~6%的 相似文献
10.
古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833-837
目的探讨增强肝纤维化(ELF)试验在慢性丙肝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进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ELF试验包括3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透明质酸(HA)、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采用Metavir评分系统将肝纤维化进行分期。结果在肝纤维化的诊断中,ELF=7.72时,诊断显著肝纤维化(F≥2)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为0.94(95%CI:0.89-0.97),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83.0%;ELF试验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和81.0%。在肝硬化的诊断中,ELF=9.30时,诊断肝硬化(F=4)的AUROC为0.94(95%CI:0.88-0.96),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86.0%。结论 ELF试验是有效诊断慢性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准确的诊断肝纤维化分期和肝硬化。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与肝纤维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国际肝病学术权威Hans Popper教授首先提出“谁能阻止肝纤维化,谁就能治愈大多数肝病”。肝纤维化作为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其形成与发展已成为影响诸多肝病预后、转归的关键。在国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逾1.5亿,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1500万人,又有近30%患者发展为肝硬化,部分甚至可发 相似文献
12.
判断慢性肝病的纤维化程度及其活动度,最可靠的仍属肝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图象。目前常用的组织学活动指数(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IHA),Knodell等及Seheuer的慢性肝炎记分系统均对肝纤维化半定量研究颇有帮助。但是肝活检有一定危险性,不易为患者接受.亦难以重复比较,而且不同病理类型的肝硬化存在取材误差.故虽属“金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确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肝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罗瑞虹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26(5):208-210,217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本文试从肝损伤,细胞因子的改变及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三方面综述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并扼要阐述这些指标在诊断价值上的比较和联合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及盲目性。多参数预测模型及影像学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对以上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标志物是肝脏学界中开展大量研究和存在争议的一个领域.该研究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肝脏疾病负担全球性增长、患者更偏爱非创伤性检查、缺乏评价新的抗肝纤维化药物疗效的工具以及对医疗保健经济效益的需求.肝纤维化进展和逆转机制研究使得许多候选的标志物被用作新的生物标志物.基于肝功能指标、肝脏酶学、常规血液学检查和人体测量学指标,已经建立了一些具有一定准确性的诊断模型,它们可以区分严重肝纤维化、肝硬化.影像技术和各种\"组学\"等新技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但在肝病领域仍有很多方面没有准确的界定或达成共识,包括如何进行诊断研究、不同生物标志物的比较以及研究终点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16.
17.
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在损害因子持续刺激下造成的慢性肝脏疾病。目前肝纤维化基因治疗主要是以肝纤维化发病的相关基因和抑制炎症反应发展作为治疗的靶位点。1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进展1.1 TGF-β及其信号Song YH等发现抗TGF-β-1的核酶在体外逆转激活的HSCs,在体内改善肝纤维化,故设计以抗TGF-β-1mRNA为靶的核酶,然后克隆进UlsnRNA的表达体中[1]。TGFβ的生物信号通过Ⅰ型及Ⅱ型受体来传递的,其在肝星状细胞(HSC)中都有显著表达。George等研究TGFβⅡ型受体细胞外片段与IgG融合蛋白的拮抗作用。发现可溶性TGFβ受体抑制HSC的活化和胶… 相似文献
18.
19.
20.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后的一种损伤修复反应,慢性肝病发展至最后将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威胁着全球居民的生命健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在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同时各类细胞因子与其对应受体;以及各类炎症细胞均在纤维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