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学改变,并应用放免法测定肝匀浆中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和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肝纤维化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肝纤维化向肝硬变的发展,PCⅢ、HA、LN逐渐沉积于肝实质内,在肝纤维化早、中期以Ⅲ型胶原增长为主,在肝纤维化高峰期及肝硬变期则以Ⅰ型胶原增生为主。研究提示细胞外基质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琪  田字彬 《山东医药》2005,45(4):27-28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细胞外基质(ECM),尤其是Ⅰ、Ⅲ、Ⅳ型胶原过度增生沉积和降解减少造成的病理性结果,是多种慢性肝病病情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本文观察了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并通过药物干预探讨肝纤维化逆转或治疗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胶原合成与降解转录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从转录水平研究日本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与降解。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兔形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分别于感染后第 4、6、8、10、12、16、2 0、2 4和 2 8周手术取肝脏组织 ,用RT PCR加dot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Ⅳ型胶原以及降解胶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1和MMP 9的mRNA水平 ,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 ,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结果 在兔感染血吸虫初期 ,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及MMP 1、MMP 9的mRNA水平均上升 ,在感染后第 10周达到峰值 ,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mRNA水平分别是正常水平的 12 0、11 0和 6 6倍 ,MMP 1和MMP 9mRNA水平分别是正常水平的 10 0和 11 0倍 ,与虫卵肉芽肿反应变化一致。其后胶原和胶原酶mRNA均下降 ,至第 2 8周 ,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mRNA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的 2~ 3倍 (P <0 0 5 ) ,而MMP 1和MMP 9mRNA水平接近正常 (P >0 0 5 )。显示血吸虫感染初期胶原合成与降解处于平衡状态 ,而感染后期胶原的合成多于胶原的降解。结论 从转录水平证实血吸虫病兔肝脏肉芽肿反应胶原合成大于降解 ,从而导致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肝纤维化间质胶原酶酶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实质是Ⅰ、Ⅲ型为主的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 ,ECM)合成与降解失衡 ,在肝内过度沉积而形成的病理性疾病。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 proteinases,MMPs)是一组参与降解ECM的主要水解蛋白酶 ,目前肝内发现了 8种 ,其中间质胶原酶 (interstitialcolla genase,MMP 1inhuman ,MMP 13inrat)主要参与Ⅰ、Ⅲ型胶原的降解 ,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1] 。既往研究表明 ,肝损伤或肝纤维化早期间质胶原酶活性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不同分为S1~S4期,分析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血小板(OR=0.440,P=0.022)、透明质酸(OR=2.224,P=0.033)、Ⅲ型前胶原(OR=2.163,P=0.034)及Ⅳ型胶原(OR=2.133,P=0.036)。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血小板水平降低,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持续升高时,应及时行肝脏组织学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及治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缺氧对肝星状细胞产生胶原及胶原降解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多种致病因子长期作用均可致肝纤维化,其形成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产生和降解不平衡的结果[1].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2].缺氧是最常见的致病或伴随因素之一,其对HSC产生胶原及胶原降解酶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作者对原代HSC行缺氧培养,用ELISA方法测培养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MMP-2)、Ⅳ型胶原(collagenaseⅣ,ColⅣ)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相对含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视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降解中TIMPs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正常肝脏纤维组织中存在着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时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成 ,是各种不同致病因子导致ECM合成与降解的失衡所致。纤维组织的形成不是一个静止过程 ,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因此 ,研究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可逆性 ,在注意胶原合成过程的同时 ,应加强胶原降解过程的研究。1 胶原降解主要由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介导既往对肝纤维化ECM合成与沉积的研究比较深入。ECM主要由胶原以及蛋白多糖、糖蛋白等组成 ,肝星状细胞 (HSC)是其主要来源。处于“静止”期的HSC主要合成Ⅳ…  相似文献   

8.
血清Ⅰ型胶原测定诊断肝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Ⅰ型胶原测定诊断肝纤维化李伟道近年来,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已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血清中各型胶原成分及其降解产物是肝纤维化重要标志物[1],其中报道最早、应用最广的是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或PⅢP),其前体Ⅲ型前胶原(PCⅢ)亦被认为有相似的临...  相似文献   

9.
磺酸抑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岳祥 《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3):165-167,F003
目的 研究牛磺酸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免疫化检测肝I,Ⅲ,Ⅳ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层粘连素沉积;Northern blot杂交检测肝I,Ⅲ,Ⅳ型肝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素染色显增多,I,Ⅲ,型前胶原,TIMP-1 mRNA显著增加,牛磺酸处理的大鼠,上述各种指标的阳性色明显减少,并可明显抑制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而对TIMP-1 mPNA却无明显影响。结论 牛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及其对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以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姜黄素治疗组大鼠于第9周起分别给予姜黄素10、20、40 mg/100 g灌胃,设立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含量,肝组织行HE和Masson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按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变化,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ALT、AST、HA、LN、PC-Ⅲ明显降低(P<0.05);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接近正常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且这种效果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增大而增强.结论 姜黄素具有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增强胶原纤维降解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冬虫夏草与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冬虫夏草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分别以生理盐水、秋水仙碱、冬虫夏草各24只进行治疗。实验第4,8,12,14周分批处死动物,测量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取肝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结蛋白阳性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种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并减轻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沉积,最终防止肝假小叶及肝硬化形成。动物经药物治疗后肝组织内结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冬虫夏草与秋水仙碱均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它们能抑制肝内储脂细胞(结蛋白阳性细胞)的增殖和转化,从而减少胶原合成及在肝窦周沉积。冬虫夏草无毒副作用,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布洛芬抗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时对兔肝组织Ⅰ型胶原(Collagen 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A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布洛芬治疗8周后处死全部实验兔,取其肝组织作冰冻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ollagenⅠ、CollagenⅢ、MMP-1、TIMP-1 mRNA,并用计算机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布洛芬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CollagenⅠ、CollagenⅢ、TlMP-1 mRNA表达减少,MMP-1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布洛芬能抑制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TIMP-1 mRNA表达,增加MMP-1 mRNA表达,促进胶原降解,减少胶原沉积。  相似文献   

13.
瘦素,ob基因产物,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 000的蛋白,主要由白脂肪产生并分泌.瘦素在肝纤维化进程中具有促纤维化作用.瘦素增加Ⅰ型前胶原的表达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作用,上调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形成,减少产生纤维的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最终产生促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诊断肝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近年来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发展迅速,据国内外报道 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是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的血清学指标。但因进口药盒价格昂贵,不易推广应用。我们采用国产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药盒检测各种慢性肝病147例,以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①正常组:健康献血员50例,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8岁。②肝病组:所检147例肝病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患者,男126例,女21例,平均年龄38.4岁。其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软肝缩脾丸对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TIMP-1、TIMP-2)及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索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理.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给予软肝缩脾丸治疗;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TIMP-1、TIMP-2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CC14模型组TIMP1、TIMP-2,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无一例阳性.结论TIMP-1、TIMP-2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软肝缩脾丸可以抑制纤维化肝脏TIMP-1、TIMP-2的表达,从而增强间质胶原酶的活性,促进Ⅰ、Ⅲ型胶原的降解,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虫卵在肝脏沉积并释放可溶性抗原 ,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TNF- α、TGF- β、IL- 1等 ) ,激活枯否细胞 (KC)、星状细胞 (HSC) ,使前胶原m RNA表达增加 ,促进胶原与非胶原细胞外间质 (L N、HA等 )合成、分泌 ,成纤维细胞增生 ,产生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于肝脏 ,沿肝内门脉小分支形成特征性的血吸虫性干线型肝纤维化 [1~ 3 ]。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早期及时祛除病因 ,肝纤维化多能终止或部分逆转。当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 ,可由干线型纤维化形成肝硬化 ,临床表现出晚期血吸虫病症状体征时 ,虽经彻底祛除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纤软肝颗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时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以及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50ml/L CCl_4经大鼠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同时给予秋水仙碱、小和大剂量抗纤软肝颗粒治疗,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层粘蛋白(LM)原住杂交的方法检测MMP-1 mRNA、TIMP-1 mRNA。结果:抗纤软肝颗粒能促进MMP-1的表达(P<0.05),抑制TIMP-1的表达(P<0.01),促进Ⅰ、Ⅲ型胶原的降解(P<0.01);有效抑制Ⅳ型胶原、LM的生成和沉积(P<0.01),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P<0.01)。减轻肝窦毛细血管化程度。结论:抗纤软肝颗粒能促进MMP-1的表达,抑制TIMP-1的表达,促进胶原的降解,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从而产生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软肝冲剂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观察软肝冲剂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临床选择慢性肝炎中度以上和肝硬变代偿期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软肝冲剂,对照组肌注α干扰素,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N型胶原(CIV)和板层素(LN)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HA、CIV、PⅢP和LN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与对照组相比,HA、CIV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软肝冲剂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疗效优于α-干扰素。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α和甘草酸对肝纤维化鼠星状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动物实验证实干扰素α和甘草酸均可降低肝纤维化鼠星状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减少Ⅰ、Ⅲ型胶原在肝脏的沉积[1,2]。但对两药联合应用治疗肝纤维化及其机制尚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联合应用甘草酸和干扰素α对不同阶段肝纤维化鼠星状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mRNA表达和肝脏Ⅰ、Ⅲ型胶原沉积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分组及模型复制:雄性SD大鼠,体重 250g左右,采用四氯化碳和乙醇复制肝纤维化鼠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甘草酸治疗组、干扰素治疗组和干扰素+甘…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的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造成肝细胞损伤,激活库普弗细胞并使之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随同血小板、炎性细胞等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HSC,使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因子同时激活纤维母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的ECM沉积在肝Disse间隙内,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胶原酶的合成和分泌,导致肝纤维化形成,Ⅰ、Ⅲ型胶原是ECM的主要成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