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巴氯芬对镜像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24)、模型对照组(H组,n=8)、正常组(W组,n=8)。将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注入左侧胫骨髓腔制备大鼠癌痛模型,然后将模型组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n=8):Ⅰ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Ⅱ组、Ⅲ组分别鞘内注射巴氯芬0.1μg及0.3μg。术后9d鞘内给药,注射容积10μl。给药前0.5h(T1)、给药后的0.5、1、2、4、8、24h测定大鼠双足机械缩爪阈值(MWT)、评价运动功能。结果Ⅱ组、Ⅲ组在鞘内给药后0.5h开始痛阈值明显增加,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Ⅲ组大鼠运动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结论鞘内注射巴氯芬可以明显降低由骨癌痛模型引发镜像痛的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2.
福辛普利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雄性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阴性对照组(n=5),腹腔注射植物油,每日单蒸水灌胃;模型组(n=5),腹腔注射CCl4,每日单蒸水灌胃;阳性对照组(n=10),造模方法同模型组,每日用秋水仙碱0.2mg/kg灌胃;福辛普利小剂量组(n=1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NF-κB p65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腹膜炎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腹膜硬化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10,NS组):腹腔每天注射生理盐水30 m l;模型组(n=10,HGC组):腹腔每天注射4.25%的葡萄糖腹透液30 m l+每周1次腹腔注射红霉素6.25万单位;治疗组(n=10,HGM组):腹腔每天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苦参碱溶液30 m l+每周1次腹腔注射红霉素6.25万单位。8周后分别处死每组各10只大鼠,取腹膜组织以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行NF-κB p65蛋白检测,并取腹膜组织行HE及M asson染色病检。结果 与NS组比较,HGC和HGM组腹膜间皮细胞NF-κB p65表达上调,但HGC组显著高于HGM组(P<0.05)。结论苦参碱能拮抗高糖引起的NF-κB p65表达上调,减轻腹膜慢性炎症,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中暑(HS)大鼠肾脏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中暑组(HS组,n=18)和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n=18).HS组及UTI组置于仿真高温气候舱内复制HS模型,以大鼠收缩压峰值开始下降为模型成功标志,对照组置于23.0±0.2℃室温下.UTI组于制模前腹腔注射UTI 10万U/kg,每12h重复给药,其余两组大鼠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0,6,24h时点采血并处死大鼠,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比色法检测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等氧化应激指标.光镜及电镜观察造模24h后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S及UTI组大鼠肾组织MDA含量于模型复制成功后0h显著升高(P<0.05),6h及24h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TI组各时间点肾组织MDA含量均明显低于HS组(P<0.05).HS组大鼠肾组织SOD和GPx活性于模型复制后6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TI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下降(P>0.05).与HS组比较,UTI组6h及24h血清Cr、BUN水平下降(P<0.05),中暑后24h肾脏的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乌司他丁可减轻重症中暑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从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伴贫血大鼠模型,并研究沙利度胺对其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1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正常对照组,n=24)、Ⅱ组(模型组,n=26)、Ⅲ组(模型 沙利度胺高剂量组,n=26,200mg.kg-1.d-1)、Ⅳ组(模型 沙利度胺低剂量组,n=26,100mg.kg-1.d-1)、Ⅴ组(模型 甲氨蝶呤组,n=26,每周2.7mg/kg)。每组再按不同免疫后不同时间点各分为14、21、28、35、42、60d6个亚组。模型组大鼠皮内多点、分次注射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建立CIA伴贫血大鼠模型。对Ⅰ、Ⅱ组大鼠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骨髓形态学及骨髓内、外铁的情况进行观察与测定。造模后12d给药,观察大鼠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Ⅱ组大鼠在造模后28d出现贫血,与Ⅰ组比较,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贫血表现为SI、TIBC、骨髓内铁降低,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P<0.05),而骨髓外铁无显著变化。造模后60dⅢ组大鼠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通过改良CIA大鼠模型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关节炎伴贫血的大鼠模型,关节炎越明显,贫血越显著。沙利度胺能够改善关节炎大鼠的贫血情况,为RA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异氟烷直接腹腔内注射的肌松作用。方法:40只小鼠按分层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n=10):对照组(生理盐水,0.3mL/kg),异氟烷各剂量(0.15、0.3、0.6mL/kg)组;各组均以腹腔注射给药。以对照组为对照,观察受试小鼠给药后5、10、20、30、60和90min的抓力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异氟烷(0.3、0.6mL/kg)组抓力减弱显著(P〈0.05,P〈0.01);②异氟烷肌松作用在5min起效,10min达最强,之后小鼠抓力开始恢复。结论:腹腔注射异氟烷可使小鼠产生肌松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急性跑台运动大鼠血浆氨基酸及中缝背核(DRN)细胞外液5-HT含量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行DRN立体定位术后,随机分为运动组(n=10)和TEAS组(n=10)。术后第2天,所有大鼠开始接受适应性运动,TEAS组介入TEAS治疗,取右侧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参数为连续波,频率2Hz,强度5mA,时间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术后第7天,行微透析采样,收集基础液后进行急性跑台运动(先以10m/min的速度运动10min,在随后4min内将跑速调至24m/min并持续运动1h,坡度为0),微透析采样直至运动后5h。记录运动中毛刷刺激频次;采用脑微透析采样技术和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连续观察运动前后大鼠DRN细胞外液5-HT水平动态变化;运动后5h时,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法(HPLC-UV)检测血浆氨基酸含量。结果:(1)TEAS组毛刷刺激频次显著低于运动组(P<0.05)。(2)与运动组比较,TEAS组大鼠血浆总色氨酸(T-TRP)和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而血浆游离色氨酸(f-TRP)含量(P<0.01)、f-TRP/T-TRP(P<0.01)和f-TRP/BCAA比值(P<0.05)显著降低。(3)运动组运动后即刻DRN细胞外液5-HT水平显著高于基础水平(P<0.05),在随后2h内降低,而在运动后3h和4h时又呈升高趋势,显著高于运动后2h时;TEAS组在运动后各时段均低于运动组,尤以运动后5h为显著(P<0.05)。结论:TEAS足三里穴可有效提高大鼠运动能力,可能通过降低血浆TRP游离度和f-TRP转运入脑,进而减少脑内5-HT的部分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是否参与奥沙利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OINP),并探索其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清洁级(SPF级)雄性SD大鼠32只。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1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Vehicle组(腹腔注射5%葡萄糖溶液,n=8)和Oxaliplatin组(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溶液,n=8);第二部分,将1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腺病毒+OINP组(AD-control+OINP组,鞘内注射AD-control,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溶液,n=8)和Ndrg2干扰腺病毒+OINP组(AD-Ndrg2-RNAi+OINP组,鞘内注射AD-Ndrg2-RNAi,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溶液,n=8)。行为学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热缩足潜伏期(TWL)。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C3、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S100A10及NDRG2的蛋白及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GFAP和C3、NDRG2的荧光表达。结果 腹腔注射奥沙利铂7、11、18、25 d, Veh...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局部动脉内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改善兔部分缺血的血管重建、血液灌流和肢体功能的功效。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2 7只 ,外科结扎右股动脉各主要分支 ,制成右后肢部分缺血模型。每只兔子的左后肢作为非缺血对照组。 2 7只兔子随机分成 3组 ,动脉内灌注bFGF组 (n =9) ,静脉内灌注bFGF组 (n =9)和动脉内灌注生理盐水组 (n =9)。在动物模型制备当即及术后 8、15d分别给药或生理盐水 1次 ,每次经动脉或静脉内给予bFGF的量为 10 μg(4ml) ,或静脉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各治疗组间以及组内缺血与非缺血肢体间的差异由以下指标评价 :①术后2 2d缺血区肌肉组织的血管断面数 (VSC)、血管断面面积 (VSS)和血管断面周长 (VSP)的测算 ;②缺血肢体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的测定 ;③缺血肢体的功能和营养的观察。各组间的统计差异使用单侧检验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动脉内灌注bFGF组的VSC、VSS及VSP值较静脉内给药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增高 (P <0 .0 1)。术后 2 2d ,所有动脉内灌注bFGF组缺血肢体的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新毛生长、功能及外观均接近正常 ;而生理盐水组的肢体缺血性表现、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肢体功能却无明显改善。静脉内给药组的各项评价指标与生理盐水组无统计学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骨癌痛大鼠鞘内注射P2X受体抑制剂TNP-ATP后的患侧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双后肢负重差值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Sham组、Model组、ddH2O组和TNP-ATP组.Sham组左胫骨髓腔注射PBS液5 μl,其他3组分别注射Walker256细胞悬液5 μl(2×107个/ml).建模后5 d,所有大鼠皆鞘内置管;建模后7 d,ddH2O组鞘内注射ddH2O 10 μl,TNP-ATP组鞘内注射TNP-ATP(30 nmol)10 μl ,其余两组不进行鞘内注射.在建模前、建模后3、6、9、12 d用Von Frey丝测定大鼠患侧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用负重仪测大鼠双后肢负重差值.结果 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和ddH2O组建模后第6~12 d左后肢痛觉超敏,MWT值进行性下降,双后肢负重差值进行性增加.TNP-ATP组鞘内给药后患侧后肢MWT升高,双后肢负重差值减小.结论 鞘内注射TNP-ATP能减轻但不能完全抑制大鼠胫骨癌痛引起的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11.
贺延  吕俊刚  杨春梅 《武警医学》2013,(12):1053-1055,1060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心电图特征与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测定并比较60例抑郁症组与40例健康对照组血中5-HT的含量;分析血中5-HT含量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分的相关性;运用动态心电图系统采集其心电信号并进行HRV分析;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逐一进行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血中5-HT含量(172.08±101.36)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257.34±104.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抑郁症组血中5-HT含量与Scl-90评分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分数变化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0.384、-0.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24 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的平均数(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抑郁症组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早期复极、早搏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检测血中5-HT含量的方法在抑郁症客观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HRV和心电图在该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选奇滴丸对偏头痛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五羟色胺浓度的影响,探讨选奇滴丸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正天丸2 g·kg-1)、选奇滴丸低、中、高剂量组(0.29、0.59、1.18 g·kg-1),各组连续灌胃给药7 d(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纯净水),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制备偏头痛模型。造模4 h后腹主动脉采血,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五羟色胺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选奇滴丸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升高血清中五羟色胺浓度。结论选奇滴丸治疗偏头痛与其调节偏头痛大鼠一氧化氮与五羟色胺的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祛风化湿健脾疏肝法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5-HT,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低剂量组(D组)、高剂量组(E组),每组各10只。A组和B组灌胃给予0.9%生理盐水10 mL/kg,D组和E组分别灌胃给予祛风化湿健脾疏肝组方10 mL(15 g)/kg和10 mL(30 g)/kg,均连续给药30 d,1次/d。观察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给药组模型大鼠5-HT含量明显回落,VIP含量增加,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祛风化湿健脾疏肝法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增加血浆VIP含量,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从而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小鼠血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βALF)中TNF—OL、IL-1β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它们间的关系。方法:雄性βALβ/c小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麻醉对照组、LPS组(气管内给予LPS1mg/kg),每组15只。分别于处理后1、3、6、12、24h采血,检测血糖;获取各组小鼠βALF,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TNF—a和IL-1β的浓度。数据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麻醉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血糖明显升高,12h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βALF中TNF-α及IL-1β浓度均明显升高,24h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小鼠血糖水平与相应时间段βALF中TNF—d浓度呈正相关(L=0.738,P〈0.05);与相应时间段βALF中IL-1β浓度呈正相关(0=0.618,P〈0.05)。结论: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血糖、TNF-α、IL-1β均明显升高,且血糖水平与TNF-α、IL一1β浓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白藜芦醇治疗前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浓度变化,以探讨白藜芦醇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创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分伤后3、12、24、48、72 h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每组动物5只,Feeney法自由落体致伤动物,治疗组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治疗,伤前一天治疗一次,伤后每天治疗一次,直至采血时间点;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创伤组不予治疗,正常喂食水。分别于伤后各时间点股静脉取血,静置分层后离心,取血清低温保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结果:伤后治疗组TNF-α和IL-1β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NF-α和IL-1β在创伤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减少伤后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对脑创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EH,n=70)、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n=35)、健康对照者(n=20)分为3组。分别检测其血糖、血压、血清Hey、血清hs-CRP。结果:hs-CRP和Hcy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对照组,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Hs-crp水平与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和hs-CRP对高血压并发症的诊断以及病情发展的分析和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严重烫伤家兔模型,观察家兔严重烫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VEC)功能变化及参麦、血必净注射液对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它们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作用的相关机制,同时对两药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家兔分成假伤组(8只)、烫伤组(8只)、参麦组(8只)和血必净组(8组);后3组制成3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烫伤(用92℃水浴烫伤)模型,假伤组采用37℃水浴模拟致伤过程;伤后各组按Parkland公式计算液体量予以复苏,同时参麦组每次给予参麦注射液2ml/kg加入等渗盐水至20ml静脉滴注,每日3次,连续2天;血必净组每次给予血必净注射液2ml/kg加入等渗盐水至20ml静脉滴注,每日3次,连续2天;另2组同法输注等容量等渗盐水.在伤后即刻、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时相点抽取家兔颈静脉血检测内皮素-1、一氧化氮并计算两者比值水平,同时观察相应时相点家兔的一般情况.结果:在伤后48小时, 假伤组、参麦组、血必净组ET-1/NO明显小于烫伤组;参麦组、血必净组血清ET-1和NO水平均明显低于烫伤组(P<0.01);参麦组、血必净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麦组、血必净组家兔活跃程度明显优于烫伤组.结论:参麦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可能是通过降低严重烫伤早期家兔血清ET-1和NO水平,调整ET-1/NO比值,对血管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飞行人员动态血压参数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探讨高血压飞行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因素,为防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 方法 因高血压住院的53名飞行人员,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高血压(hypertension,HT)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T组),26名;HT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组(HT+ CAS组),27名.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体检、血生化指标、动态血压检测及比较. 结果 HT+CAS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大于HT组(t=2.136~4.913,P<0.05);动态血压中HT+ CAS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 SBP,nSBP)、24 h脉压差(24 hour pulse pressure,24hPP)、昼间脉压差(day PP,dPP)及夜间脉压差(night PP,nPP)均高于HT组(t=2.154~3.315,P<0.05). 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程、血脂水平、脉压差、夜间收缩压的升高对高血压飞行人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配方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肝胆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5组,放免法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吗啡与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各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组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术后胃肠蠕动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①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②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及肌注呱替啶比较对胃肠动力影响小,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全血和血液制品中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FHb)浓度的定量检测方法及其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输血复苏时红细胞溶血的评价。方法通过检测血浆本底比色反应后的吸收光谱和制备系列浓度FHb标准液与光密度值的标准曲线,进行FHb检测的方法学验证;建立Wistar大鼠的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5组,失血40%后,A组仅输血液,B、C、D、E组根据动物体质量分别输注含不同浓度FHb(10,20,30,40 mg/kg)的血液;在基线水平和复苏后1 h抽取动物股动脉血液,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血液的FHb浓度值,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FHb检测装置及方法的浓度范围为0~2 g/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3.6%和6%。将该方法应用于复苏前后血液中FHb浓度的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动物FHb的检测结果在复苏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含不同浓度FHb的血液与液体进入体内后1 h,pH水平得到了纠正,并发现复苏前后FHb测定结果与pH的变化呈线性相关(R2=0.905,P〈0.01)。结论建立一种FHb定量检测的方法,可用于院前输血治疗时全血或血液制品质量安全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