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其时序空间分布。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凋亡调节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轻、重度脑损伤不同脑域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与对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SD大鼠自由落体脑挫裂伤动物模型,设立HBO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技术对各组动物脑挫伤灶旁和海马结构的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使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外伤后存在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发生在伤后24h达到高峰,HBO治疗组在伤后24h和48h细胞凋亡发生率低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脑挫裂伤灶和海马结构bcl-2蛋白的表达均增强,HBO治疗组bcl-2的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而Bax的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O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影响,抑制细胞凋亡很可能是HBO对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分子水平对脑损伤后可能存在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脑损伤的机制,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笔者对50只大鼠严重脑损伤后脑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状态及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放线菌酮对大鼠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线菌酮对脑创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液压颅脑损伤模型中,观察伤后神经功能、神经病理学改变、细胞凋亡的特征以及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比较治疗组在液压致伤前5min皮下注射放线菌酮(2.5mg/kg)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伤后行走功能、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治疗组大鼠伤后神经病理学改变减轻,不同脑区各个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DNA电泳未见凋亡带谱。伤后不同脑区bax蛋白水平升高,放线菌酮可抑制bax蛋白表达。结论:放线菌酮有效地抑制创伤后bax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神经病理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24h和72h3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模型,三组于缺血前30min侧脑室注射DMSO,DMSO及JNK抑制剂SP600125(溶媒采用DMSO),容积均为10μl;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24h、72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使海马CA1区Bcl-2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增加,再灌注24h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至高峰(P〈0.01),再灌注24~72h可见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减少(P〈0.05)。其中SP组Bcl-2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多于IR组(P〈0.05),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小于IR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SP组高于IR组(P〈0.01),凋亡细胞数目低于IR组(P〈0.01)。结论 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Caspase-3抑制剂 z-DEVD-fmk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神经细胞凋亡、脑含水量影响。方法分为假手术组、等渗盐水组、抑制剂组,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模型,于损伤前后各30min右侧脑室注射z—DEVD—fmk或等渗盐水,72h后,断头取脑,用HE染色及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用干湿法测量脑含水量,流式细胞(Annexin—V/PIFCM)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在外伤中心区可见大量神经细胞坏死;损伤周围区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少量细胞出现坏死,等渗盐水组相对于抑制剂组较为明显;假手术组以正常细胞为主。抑制剂组大鼠损伤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数及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但较等渗盐水组明显减少。结论大鼠脑损伤后在损伤周围区存在大量神经细胞凋亡;使用z—DEVD—fmk抑制caspase-3活性以后,能减少凋亡、减轻脑水肿,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移植后供胰冷缺血损伤后细胞凋亡与Bcl-2、Bax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小型猪胰腺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供胰冷缺血时间(CIT)分为:CIT 0h组、CIT 3h组、CIT 6h组、CIT 9h组。切除受体猪胰腺制作成糖尿病模型,胰腺移植完成30min后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及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Bcl-2、Bax测定。结果:CIT 3h、CIT 6h、CIT 9h组供胰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冷缺血时间0h组,随着冷缺血时间的延长Bcl-2表达及Bcl-2/Bax比率逐渐下降,Bax表达则逐渐增强。结论:冷缺血时间越长,胰腺细胞凋亡程度越重,细胞凋亡不仅与Bcl-2、Bax自身表达水平有关,也与Bcl-2/Bax比率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体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心肌营养素-1基因(Adv-CT1)脑内转染对创伤大脑组织细胞的生物效应,探讨CT-1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治疗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以Allen方法建立大鼠TBI模型,利用Adv-CT1脑内转染技术,以Nissl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流式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观察CT-1基因治疗TBI后创伤大脑细胞凋亡及存活的变化及规律.结果 TBI后12 h~7 d创伤对照组大脑皮层和海马等损伤脑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存活细胞减少;利用Adv-CT1脑内转染治疗TBI,伤后12 h~14 d损伤脑区凋亡细胞较创伤对照组减少,存活细胞增加.结论 CT-1可减少TBI后脑细胞凋亡发生,增加脑细胞的存活数量,对损伤脑区细胞的生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的细胞凋亡情况,并探讨Bcl-2基因治疗对凋亡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TBI组(15只)、假处理组(15只)、基因治疗组(15只)和空载体对照组(15只)。除了假处理组外,所有大鼠均用Feeney自由落体致伤装置制成TBI模型。通过RT—PCR法克隆Bcl-2基因cDNA,并利用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受损的脑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Bcl-2基因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和电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处理组相比,TBI组的伤灶周围可以发现更多凋亡细胞,并且两者之间的凋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脂质转染,Bcl-2基因成功在体内表达。基因治疗组的Bcl-2(+)细胞的标记指数为(8.3±0.7)%,而在空载体对照组中仅为(0.9±0.2)%(P〈0.01)。结论 细胞凋亡存在于损伤的脑组织中,而Bcl-2基因治疗能抑制这种凋亡的发生,后者为TBI后早期干预促进脑细胞存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充葛根素对力竭性游泳训练造成的大鼠海马细胞凋亡以及Bcl-2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2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训练组和力竭训练+葛根素补充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运动,其它两组进行4周的力竭性游泳训练。葛根素补充组每天给予葛根素注射液灌胃(100mg/kg),对照组及单纯力竭运动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实验结束后麻醉处死,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Bcl-2及P53蛋白表达。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力竭训练组海马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细胞增殖指数显著升高(P<0.05),海马神经细胞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5),P53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力竭训练组相比,葛根素补充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海马神经细胞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5),P53表达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补充葛根素对力竭性游泳大鼠海马细胞有保护作用及促进疲劳恢复的作用,可能与葛根素上调凋亡基因Bcl-2及下调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应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观察其对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TBI模型,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大鼠中度脑损伤后2小时~3天伤侧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Tunel染色:伤侧大脑半球广泛存在细胞凋亡,以受伤区周缘为甚,伤后2小时即可见凋亡细胞,2~3天达高峰。(2)PACAP治疗后12小时~3天,伤侧皮层、海马区细胞凋亡数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鼠TBI后,神经元在发生变性、坏死的同时,存在凋亡现象。PACAP能阻滞大鼠TB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与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Springer、Science director、ACS、ProQuest、TaylorFrancis、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设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文献资料中死亡风险优势比(odds ratio,OR)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与GFAP的关系。结果符合条件的文献有16篇,其中正常对照组患者753例,TBI患者1 14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GFAP表达量与Marshall CT分级(OR=-5.44,95%CI=-7.07~-3.82,P0.01)、TBI程度(OR=-3.47,95%CI=-3.52~-3.41,P0.01)、TBI类型(OR=3.19,95%CI=2.51~3.88,P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OR=2.78,95%CI=2.76~2.81,P0.01)、生存与否(OR=-1.66,95%CI=-2.35~-0.97,P0.01)有关。(2)GFAP表达与时间间隔具有相关性,与72h表达量(OR=-0.09,95%CI=-0.46~0.28,P0.01)和7d表达量(OR=2.51,95%CI=2.03~3.05,P0.01)均相关。结论 GFAP蛋白表达水平与TBI的伤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联合亚低温(MHT)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自由落体脑挫伤动物模型,设立TBI常规治疗组(TBI组)、常规治疗+ HBO组、常规治疗+MHT组和常规治疗+HBO+ MHT组,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对各组大鼠脑挫伤病灶旁的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蛋白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常规治疗+ HBO组(16.3±5.0)、常规治疗+MHT组(18.7±6.9)和常规治疗+HBO+ MHT组(24.7±7.2) Bcl-2的表达均高于常规治疗组(8.9±4.2)(P<0.05),其中常规治疗+HBO+MHT组表达最高.结论 HBO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创伤可有效减少细胞凋亡及增加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脑损伤(TBI)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为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然而目前保护神经的有效治疗方法还比较缺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线粒体特异性脂质-心磷脂(CL)对TBI的治疗作用在基础研究中显示出希望.本文围绕CL在神经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重点介绍CL外化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机制及其在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组织c-f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探讨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继发性损害中的作用,及c-fos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创伤后3、12、24、72小时和7天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致重型颅脑损伤。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观测c-fos的表达。结果TBI后3小时创伤组各组脑组织即出现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随伤后时间逐渐增强,至伤后72小时达高峰,伤后7天仍有明显的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其分布区域为脑挫伤区、挫伤周围皮质和海马,累及细胞类型包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c-fos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在时序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可引起脑组织明显的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c-fos表达增加在神经细胞凋亡和修复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颅脑创伤后产生的非感染性的神经炎症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继发性病理生理反应。Toll样受体(TLRs)不仅可以介导感染性的炎症反应,还可以识别内源性配体介导非感染性的炎症反应。而TLRs在颅脑创伤后神经炎症反应中作用的研究目前还不多见,本文就颅脑创伤后神经炎症以及TLRs的表达分布、作用效应、信号通路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环氧化酶-2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强  张永亮  李灵芝  舒清明 《武警医学》2006,17(8):570-573,F0003
 目的 研究闭合性脑损伤后COX-2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部位、时序性特点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D大鼠脑组织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损伤后,顶叶皮质、CA4、CA3、脑底皮质阳性细胞面积、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损伤后,COX-2表达在1~2 h开始增加,8~12 h达最高值,5~7 d时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3月~2009年3月256例ASDH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42.2%,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术前瞳孔变化、术前格拉斯哥评分(GCS)、术中脑肿胀;死亡率39.8%,主要影响因素为:术前瞳孔变化、术前GCS评分、术中脑肿胀、术前低血压和低氧血症。而术前头颅CT中线偏移程度、血肿量及血肿厚度、伤后手术时间与术后预后有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年龄40岁、术前GCS评分较高、术前瞳孔光反射存在、术前无低血压和低氧血症、无脑肿胀,患者功能恢复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complain of “imbalance” or “unsteadiness” while walking, despite a normal gait on clinical examination.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it was possible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dynamic stability that did not have an obvious neuromuscular origin in individuals following TBI. Ten patients with documented TBI and 10 age, gender, and stature-matched healthy individual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All subjects were instructed to perform unobstructed level walking and to step over obstacles corresponding to 2.5%, 5%, 10%, and 15% of their height. A 13-link biomechanical model of the human body was used to compute the kinematics of the whole body center of mass (COM). Subjects with TBI walked with a significantly slower gait speed and shorter stride length than their matched controls. Furthermore, subjects with TBI displaye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and faster medio-lateral (M-L) COM motion and maintaine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M-L separation distance between their COM and center of pressure (COP) than their 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These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subjects with TBI have difficulty maintaining dynamic stability in the frontal plane and have a reduced ability to successfully arrest their sagittal momentum.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objective measurement that reflects the complaints of instability not observable on clinical examination for individuals who have suffered a TBI. This ability to identify any functional impairment after a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at may affect patient safety is critical for prevention of re-injury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