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 165例肝病患者和10 0例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进行血清总胆汁酸 (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总胆红素 (TBil)检测。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作为肝病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酶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并评价其对肝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用德国RANDOX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在BE-CKMANCX5Δ全自动生化仪上检测了40例健康人及各种类型肝病患者95例血清总胆汁酸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轻度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血清总胆汁酸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转氨酶呈正相关,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认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是反应肝实质性损伤一项较灵敏的指标,结合转氨酶及白蛋白水平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各型肝炎。  相似文献   

3.
耿焱  梁仲惠  谭兆锁 《广西医学》2001,23(6):1367-1368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肝硬化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对 6 5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法分为A级组、B级组、C级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浓度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各组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 (P <0 0 1) ,且随ChildA、B、C级的升高递增 ,各级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积分呈正相关 (r=0 95、P <0 0 1)。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肝硬化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检测18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3例健康人的TBA血清含量。结果: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t=9.90P<0.001),急性肝炎、慢性乙肝(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23,24.00,16.72,7.49,14.84,6.24,P<0.001,而急性肝炎、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肝炎血清TBA与ALT及ALB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升高,其上升幅度对判断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和Ⅳ型胶原 (CⅣ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对 2 9例中度慢性乙肝、37例重度慢性乙肝、2 1例重症乙型肝炎、32例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2 6例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11例乙型肝炎肝癌、32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和 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HA、PCⅢ、CⅣ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肝硬化、重度慢性乙肝、重症乙肝和肝癌患者血清HA、PCⅢ、CⅣ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中度慢性乙肝和HBsAg携带者虽比健康对照组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经治疗后 ,随着肝功能恢复 ,血清HA和CⅣ水平随之下降 ,但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和CⅣ含量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动态监测HBV感染者血清HA、PCⅢ和CⅣ水平 ,有助于临床肝病的鉴别诊断、分型、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血清总胆汁酸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蔓云 《海南医学》2007,18(6):141-141
目的 为了探讨血清总胆汁酸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试验采用TBA循环酶速率法,对正常对照组、肝病患者(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进行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结果 各类肝病患者的总胆汁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清蛋白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仁明  魏中华 《四川医学》2006,27(2):141-142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电泳谱、血清蛋白测定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电泳仪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40例对照组和173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6例、肝癌44例和73例肝硬化的血清蛋白电泳谱;日立7600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结果慢性肝病的Alb明显低于对照组,γ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的Alb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P〈0.01;肝癌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而α1、α2、β球蛋白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P〈0.01,但α2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Alb则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P〈0.01,但α1、α2、β-阻球蛋白与慢性乙肝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Alb和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什、Alb明显低于肝癌组、慢性乙肝组,P〈0.01。而肝硬化组PA高于肝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蛋白、PA测定及其电泳谱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航 《吉林医学》2013,34(3):420
目的:观察分析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肝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受检者80例,设为对照组,皆进行血清总胆汁酸(TAB)水平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并对观察组中急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TAB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肝病患者血清中TBA水平能够有助于早期筛查肝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l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及其相关性肝病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临床类型分为5组:自然痊愈组(66例)、无症状HBV携带组[22例)、慢性乙肝组(65例)、乙肝肝硬化组(失代偿或代偿肝硬化)(28例)和原发性肝癌组(51例);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ELISA法对5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清sl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慢性乙肝组血清中slCAM-1水平(910 ±2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7 ±107)μg/L(t=4.172,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 179 ±541)μ 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t=3.208,P<0.01 );乙肝肝硬化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906 ±682)μ g/L,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t=4.084,P<0.01).自然痊愈组血清slCAM-1水平(594±348)μg/L及无症状携带组血清slCAM-1水平(570±侣1)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及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slCAM-1的表达均升高,这可作为临床乙肝活动和乙肝相关性肝病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 2 79例肝胆疾病患者及 81例正常人的血清总胆汁酸 (TBA)。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TB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胆石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结果提示血清TBA测定对各种肝胆疾病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患者肝损害的血清学改变特点。方法收集225例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乙、丙肝病毒合并感染引起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穿病理标本;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肝功能、血清HBVDNA、HBV血清标志物、血清HCVRNA,抗-HCV。所有肝活检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进行肝炎分级分期,HBsAg、HBcAg免疫组化,HBVDNA、HCV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①重度慢性肝炎患者:HBV/HCV合并感染的患者(B加C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与HCV单独感染(C组)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比HBV单独感染的患者(B组)低(P<0.05)。②非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三组的血清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组与B加C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相似(P>0.05),但明显大于B组患者(P<0.01)。④单独感染组发病的病程长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比合并感染组长,与单纯感染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肝的时间要短(P<0.01)。结论在重度慢性肝炎的患者中,肝功能损害的血清学指标(AST、ALT、TB、DB)不能很好地反映肝内损害严重度。与单纯感染组相比,HBV与HCV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度肝炎的时间要短。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血清胆汁酸谱在各种肝病中的特异性,用气相色谱法观察了黑索金,氯乙烯职业接触者及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血清胆汁酸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2种亲肝性毒物致肝损害时胆汁酸变化不同,黑索金接触者血清鹅脱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氯乙烯接触者则只有DCA、LCA水平升高,(P<0.001、P<0.0005)。其变化主要集中在次级胆汁酸上。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肝癌4种普通肝病血清CA、CDCA、DCA和LC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CA、CDCA变化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显著(P<0.005),但彼此间4种胆汁酸水平的变化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A与CDCA比值互有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胆汁酸可用于鉴别诊断各型肝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68例CHB,41例LC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检测45名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作为对照组,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和LC患者,不论男女其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LC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CHB患者(P<0.01);正常对照组和CHB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LC组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B和LC患者,不论肝功能异常程度如何,其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可能与慢性肝病的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eAg(+)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调取我院156例HBeAg(-)和HBeAg(+)慢性乙型肝炎近年住院病例资料,分成HBeAg(-)和HBeAg(+)两组,各组均为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eAg(-)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P<0.05),HBeAg(+)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更应高度重视HBeAg(-)慢性乙型肝炎,特别是高病毒载量的患者,应尽快将其血清HBVDNA含量降至正常,以免进展成更严重的肝脏疾患肝硬化,甚至肝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AFP、CA125、CA199和CEA在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诊断和指导治疗中的应用,评估4项指标在判定肝脏损伤程度以及早期发现肝癌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102例肝病患者(慢性肝炎患者55例,其中轻度24例,中度21例,重度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7例)和2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FP、CA125、CA199和CEA水平。结果:慢性肝炎患者中AFP和CA19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重度组中AFP分别为2.8、4.8和20.0 μg/L-1,CA199分别为12.20、18.40和39.10 U/mL-1,随着疾病进展有升高的趋势(P<0.05);慢性肝炎患者中CA125分别为7.95、18.08和54.32 U/mL-1,中度、重度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AFP、CA199、CA125阳性率分别为27.7%、55.3%和65.9%,明显高于肝炎组10.9%、25.5%和29.1%(P<0.05)。肝炎、肝硬化组CE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AFP分别为14.45、20.05 μg/L-1,CA199分别为24.45、53.03 U/mL-1,CA125分别为30.10、144.80 U/mL-1,失代偿期显著高于代偿期(P<0.05)。结论:AFP、CA199水平随着肝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可以作为评价肝脏损伤程度的无创性指标;动态监测AFP持续升高的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 AFP水平对于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意义;CA125可作为鉴别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依据,对于微量腹水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68例肝病患者的空腹血TBA水平。结果:血清TBA水平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分别为90.9%、89.2%、100%、100%、100%、41.7%、47.4%。升高的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血清TBA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急慢性肝病、肝硬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欣  崔西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258-1259
目的:观察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血钙浓度变化,以及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血钙浓度关系。方法:对190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做血钙浓度测定,同时设正常对照组90例。结果:在本组研究中,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血钙浓度均值相近(P>0.05),肝硬化组血钙浓度均值(1.94±0.22)mmol/L明显低于肝炎组。血钙浓度<2.03mmol/L者,慢性肝炎组30.4%,肝硬化组73.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肝硬化程度加重,血钙浓度逐渐降低,A、B、C级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钙浓度可作为判断肝炎与肝硬化肝功能减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60例慢性乙肝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NO水平.结果:血清NO水平,慢性乙肝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肝组(P<0.001).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随着病变加重血清NO水平逐渐升高,肝硬化Child-pugh分级B级高于A级(P<0.05),C级高于B级(P<0.01),随着肝硬化病变的加重血清NO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肝病血清NO水平可作为判断肝功能损害及肝硬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之一,也可作为慢性乙肝、肝硬化疗效评判的观察指标,同时血清NO水平的研究可能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干扰素-?1b(IFN-?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方法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6个月行肝穿活检术,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变化.结果 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中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 )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而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 )与染色强度( 、 )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变化有差异(P<0.05,P<0.01).结论 IFN-?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肝组织表达ICAM.1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1增强表达有利于IFN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江阴市人民医院60例慢性乙肝、149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ER2水平,比较不同组间、不同肝硬化严重程度患者间血清HER2水平,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与临床参数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ER2浓度在健康对照组、慢性乙肝组、乙肝后肝硬化组分别为9.21±2.59 ng/mL、11.59±4.43 ng/mL和17.60±6.03 ng/m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乙肝肝硬化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血清HER2(16.57±4.67 ng/mL)高于Child A级(12.11±3.65 ng/mL,P=0.000)及B级(14.48±4.53 ng/mL,P=0.02)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ER2水平与BIL、AST、ALT、PT呈正相关(P均<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但与MELD评分无相关性。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高表达,且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ER2可能参与乙肝后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