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33,自引:3,他引:133  
Hu DY  Sun YH  Zhou ZQ  Li KB  Ni YB  Yang G  Sun SH  Li L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3):157-16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中国人心房颤动 (房颤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全国 1 8家医院共登记房颤患者 4 51 1例 ,其中风湿瓣膜性房颤 1 0 86例 ,非瓣膜性房颤 342 5例。通过比较房颤合并脑卒中与房颤无脑卒中患者 ,筛选房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国人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 2 4 81 % ,房颤合并脑卒中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 :年龄≥ 75岁 (OR 1 76 ,95 %CI 1 0 8~ 2 98) ,高血压病史 (OR 1 52 ;95 %CI 1 2 8~ 1 80 ) ,糖尿病史 (OR 1 39,95 %CI 1 1 1~ 1 76) ,动脉收缩压升高(OR 1 71 ,95 %CI1 2 1~ 2 2 8) ,左房血栓 (OR 2 77,95 %CI 1 2 5~ 6 1 3)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国人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左房血栓、动脉收缩压升高 ,上述因素对决定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压控制不达标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血压控制不达标类型以及血压分级等血压特点及其与脑卒中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2012年3月至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筛查血压控制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共收集血压控制不达标高血压患者3909人。结果:研究对象男性占49.4%,女性占50.6%。62.2%患者服用一种降压药,37.8%联合用药。144例患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3.6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未控制的患者相比,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者脑卒中的患病危险低,OR=0.339(95%CI:0.124-0.923)。和收缩压<140 mmHg者相比,收缩压高于150mmHg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收缩压150~159mmHg以及≥160mmHg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532 (95%CI:1.266-5.067),和2.004(95%CI:1.010-3.979)。而脉压差、平均动脉压、舒张压以及血压分级在多因素分析中均为显示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关系。结论: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类型以及收缩压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相关。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以及收缩压高于150 mmHg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及降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降压药物使用的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连续收住我院神经内科病房的住院且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总计740例,将360例复发性脑卒中纳入分析,高血压314例(87.2%),糖尿病142例,对入选患者血压控制及降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314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达标率为28.3%;142例糖尿病患者中,血压达标率为9.2%。314例高血压患者,服用任1种抗高血压药物248例,药物治疗率79.0%,有21.0%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2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降压药物治疗有关(P0.05)。冠心病(OR=0.275,95%CI:0.094~0.804,P=0.018)及服用抗血小板药物(OR=0.547,95%CI:0.310~0.966,P=0.038)是影响患者降压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与指南要求存在差距,伴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更不理想,应加强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PIS患者66例,非PIS患者255例,摘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情况,并分析与PIS有关的可能因素,在将可能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P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02,95%CI:1.21~3.98,P<0.05),神经功能重度缺损(OR=3.37,95%CI:2.39~4.98,P<0.05)和既往脑卒中病史(OR=2.61,95%CI:1.87~4.22,P<0.05)为P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糖尿病和既往脑卒中病史的重度神经缺损患者是发生PIS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在脑卒中分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5个亚型: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I)组(148例)、腔隙性梗死(LI)组(76例)、心源性脑梗死(CCE)组(6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62例)、脑出血(IH)组(27例),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管多普勒超声测量仪分别检测入组患者ABI值。统计分析脑卒中不同亚型中ABI的差异及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单独评估ABI对脑卒中不同亚型的影响。结果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4.627,95%CI:2.024~10.582,P=0.001)、糖尿病(OR=4.764,95%CI:1.394~10.376,P=0.028)、吸烟(OR=2.443,95%CI:1.116~12.335,P=0.026)、ABI(OR=4.543,95%CI:2.091~9.834,P=0.012)与脑卒中发病相关;(2)ABI在AI组与对照组之间(OR=2.914,95%CI:1.507~6.502,P=0.012)、LI组与对照组之间(OR=2.613,95%CI:1.044~6.459,P=0.025)、CCE组与对照组之间(OR=2.614,95%CI:1.007~7.519,P=0.03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ABI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取栓术后发生颅内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AIS患者173例,通过查阅病历和问卷调查采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冠心病病史、用药史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基本信息。在术后即刻及连续2天头颅CT平扫评估是否发生取栓术后颅内HT以及脑梗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颅内HT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HT30例(17. 34%)。HT组患者糖尿病、脑卒中/TIA、冠心病患病率及入院NIHSS评分均高于无颅内HT组(均P 0. 05)。颅内HT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低于无颅内HT组(χ2=5. 82,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 27,95%CI=1. 86~3. 11,P 0. 01)、脑卒中/TIA(OR=2. 54,95%CI=2. 01~3. 46,P 0. 01)、冠心病(OR=1. 87,95%CI=1. 23~3. 57,P 0. 01)和NIHSS评分(OR=1. 18,95%CI=1. 05~1. 47,P 0. 01)是AIS患者颅内HT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0. 51,95%CI=0. 28~0. 83,P 0. 01)是AIS患者颅内HT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脑卒中/TIA和冠心病以及高入院NIHSS评分可增加AIS患者取栓术后发生颅内HT的危险。血压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可降低AIS患者取栓术后发生颅内HT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伴发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率分别为51.43%、68.57%,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小板数量低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糖、高胆固醇、高LDL、低HDL、白细胞数量增多、高血小板平均体积、高血小板分布宽度、高FIB原容易促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普陀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共426例。回顾NVAF患者脑卒中发生情况及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心房颤动类型、基础疾病、辅助检查以及抗凝抗栓用药情况),比较NVAF并发脑卒中患者和NVAF无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筛选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1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6.43%(70/426),脑卒中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2单因素分析显示: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5岁、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高血压、冠心病、CHADS2评分≥4分、左房直径≥40mm和未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75岁(OR=2.68,95%CI 1.22~4.37)、高血压(OR=1.77,95%CI 1.43~1.88)及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OR=2.16,95%CI 1.82~2.48)。结论年龄≥75岁、高血压及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是NVAF患者发生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程度及位置以及其对早期复发影响,为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沭阳县人民医院2017年4月30日至2018年12月30日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头颅MRI(SWI)提示是否脑微出血将患者分为脑微出血及无脑微出血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90天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情况,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脑微出血情况对复发的影响。使用Cox回归分析观察患者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90天,无患者失访,共10例患者复发(16.67%)。无脑微出血组25例,复发1例;脑微出血组35例,复发9例。两组间合并高血压比例、既往脑卒中史、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4.951,P <0.05)。在脑微出血组,脑微出血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8,P <0.05),重度患者复发率(5例,55.56%)高于轻度患者(2例,22.22%)及中度患者(2例,22.22%)。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合并高血压、既往脑卒中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相关(OR=1.097~2.014,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存在脑微出血(OR:1.238,95%CI:1.094~2.687)、既往脑卒中史(OR:2.614,95%CI:1.654~6.21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520,95%CI:1.157~4.105)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存在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复发率较高,且重度脑微出血患者复发率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新发脑卒中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影响抗凝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参加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且在随访过程中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随访日期截止到2019年12月。根据患者脑卒中后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 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合并疾病、用药史等基础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与卒中后抗凝药使用有关的因素的优势比(OR)分析房颤合并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抗凝药物治疗的应用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57例在随访过程中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卒中后3个月内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 OAC)治疗率39.4%(377/957)。多因素分析表明较高医保报销比例(OR:1.91, 95%CI:1.28~2.86, P=0.002)、围卒中期房颤复发(OR:3.34, 95%CI:2.34~4.76, P<0.001)、合并用药种类(1~2种OR:2.10, 95%CI:1.36~3.23, 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女性高血压人群血脂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对3607例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通过Logistic回归获得各类血脂水平对缺血性卒中的风险率及95%可信区间(a)。结果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TC/HDL—C)与缺血性卒中显著相关,OR分别为1.253(95%CI,1.039~1.512)和1.594(95%C1,1.267~2.006)。结论non-HDL和TC/HDL—C是女性高血压人群缺血性卒中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踝臂指数(ABI)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化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乐亭县4个敬老院355例6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史、个人病史及家族史。体检包括人体测量、血压3次测量及踝臂指数(ABI)检测。ABI0.9为异常组,0.9~1.4为正常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测量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用SPSS软件包对AB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I异常组占总人数11.3%。偏相关(控制年龄)分析显示ABI与腰围、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均0.05)。依据心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和吸烟)进行分析,≥3个危险因素人群比例在ABI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62.6%vs.37.5%,P=0.00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5,95%CI:1.042~1.151)、LDL-C(OR=1.973,95%CI:1.252~3.111)、TG(OR=1.522,95%CI:1.065~2.174)、吸烟(OR=2.537,95%CI:1.205~5.339)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I降低的人群有明显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年龄、LDL-C、TG、吸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机关中青年(年龄60岁)干部高血压发病率及与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3月~5月在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机关中青年干部538例,其中男性445例,女性93例。将是否患高血压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脂指标等做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为17.3%。与血压正常组相比,高血压患者男性构成比,BMI、W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及餐后2 h血糖(2h PBG)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合并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胆固醇(TC)血症、高UA血症比例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OR=4.24,95%CI:1.47~6.36)、BMI(OR=5.16,95%CI:1.36~5.76),2h PBG(OR=2.73,95%CI:1.31~5.69)、TC(OR=2.03,95%CI:1.02~7.31)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男性、BMI、TC及2h PBG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中国囡内卒中医院感染相关文献的Meta分析,探讨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和病死率。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09年4月)、万方数据库(1999年1月-2009年4月)和Medline—Pubmed(1965年1月-2009年4月)为文献检索源,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29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其中,3篇为前瞧性研究,26篇为回顾性研究,均未没市病例对照。②出血性卒中(OR=1.93,95%CI:1.59~2.36)、老年(〈60/≥60岁:OR=0.44,95%CI:0.40~0.49;≤60/〉60岁:OR=0.52,95%C1:0.43~0.63)、吸烟史(OR=1,54,95%CI:1.25~1.90)、饮酒史(OR=1.43,95%CI:1.15~1.77)、心脏病史(OR=4.92,95%CI.3.54~7.01)、糖尿病史(OR=3.69,95%C1:2.86~4.76)、意识障碍(OR=6.21,95%CI:4.51~8.55)、吞咽障碍(OR=6.43,95%CI:3.34~12.35)、气管插管(OR=19.48,95%CI:9.84~38.56)、气管切开(OR=33.35,95%CI:14.46~76.96)、机械通气(OR=26.70,95%CI:8.53~83.60)、留置胄管(OR=5.84,95%CI:2.56~13.29)、留置尿管(OR=6.38,95%CI:1.82~22.37)、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5.93,95%CI:2.81~12.49)及H2受体拈抗剂(OR=4.34,95%CI:2.21~8.52)是影响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②有医院感染的书中患者病死率较无感染者增加4.44倍。结论出血性卒中患者较缺血性卒中有更大的医院感染的风险;老年、既往有不良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史,病程中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行侵袭性操作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卒中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有医院感染卒中患普的死亡风险较无感染者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吸烟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从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共52家医院心内科2005年6月至9月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中收集有效病例1858例。结果吸烟组HbA1c均值较非吸烟组高(P〈0.01);HbA1c≥6.5%的比例也高于非吸烟组(P〈0.01)。结论吸烟是HbA1c〉6.5%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的分型及各亚型与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发病到入院〈2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32例。根据OCSP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及后循环梗死(POCI)4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史情况。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对各卒中亚型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932例中,LACI组为463例(49.7%)、PACI组为326例(35.0%)、POCI组为78例(8.4%)、TACI组为65例(7.0%)。②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出血、吸烟史在各亚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CI组中,男性比例最高(75.6%);TACI组中,回族(21.5%)、缺血性卒中(36.9%)、心房颤动(20.0%)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21.5%)的比例最高(21.5%);LACI组中,饮酒者比例最高(50.3%)。③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缺血性卒中、TIA、脑出血、心房颤动史对POCI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对各型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饮酒史和TIA史增加了LACI的风险(OR=1.488,95%CI:1.148~1.928;OR=1.686,95%C1:1.155—2.462);缺血性卒中史增加了PACI和TACI的风险(OR=1.466,95%CI:1.058~2.032;OR=2.472,95%CI:1.453—4.205);脑出血史和心房颤动增加了TACI(OR=2.570,95%CI:1.036—6.379);OR:4.266,95%CI:2.174—8.368)的风险。结论OCSP各亚型中,LACI亚型的发生率最高;不同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OCSP不同亚型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复发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空军总医院病案检索系统纳入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并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170例,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及复发情况等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对引起DVT复发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DVT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170例DVT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复发率为52.9%。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复发率为67.2%;合并肾病综合征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复发率为95.7%;合并1种及1种以上疾病患者复发率为76.5%;使用下腔静脉滤器患者复发率为25.0%;深静脉血管创伤性操作患者复发率为80.5%;骨科手术患者复发率为12.5%;肿瘤手术患者复发率为76.0%。合并肿瘤(OR=11.710,95%CI:2.302~59.553)、肾病综合征或终末期肾病(OR=73.188,95%CI:2.969~1803.904)、合并1种及1种以上疾病(OR=58.338,95%CI:11.519~295.458)是深静脉血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合并肿瘤、肾病综合征或终末期肾病及合并1种或1种以上疾病时要注意深静脉血栓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 286人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其中61 86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CDFI筛查,高危人群(暴露于≥3项危险因素)有49 386例。筛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率0~49%与≥50%)分别与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缺乏体育锻炼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1.17,95%CI:1.12~1.22;心房颤动,OR=1.15,95%CI:1.09~1.21;吸烟,OR=1.13,95%CI:1.08~1.17;缺乏体育锻炼,OR=1.12,95%CI:1.08~1.16)。(2)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高血压:OR=1.55,95%CI:1.47~1.62;心房颤动:OR=1.13,95%CI:1.06~1.21;吸烟:OR=1.16,95%CI:1.11~1.22;糖尿病:OR=1.30,95%CI:1.24~1.37。颈动脉狭窄率≥50%,高血压:OR=1.78,95%CI:1.55~2.03;心房颤动:OR=1.59,95%CI:1.39~1.81;吸烟:OR=1.33,95%CI:1.20~1.48;糖尿病:OR=1.30,95%CI:1.17~1.45)。单纯肥胖不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OR分别为0.78、0.83,95%CI分别为0.75~0.82、0.75~0.9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检测有价值的手段,对早期诊断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再发及死亡的关系. 方法 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北京5家二级医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首次或二次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后3个月的患者进行登记和基线调查.共登记1087例患者,其中1074例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抑郁自评量表检查.每6个月随访一次患者卒中的再发和死亡情况,随访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SD与卒中再发及死亡的关系. 结果 ①基线调查时PSD患病率为49.9%(536/1074).轻度和中、重度PSD的构成比分别是52.2%(280/536)、47.8%(256/536).②在平均3.5年的随访中,卒中累积再发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12.9%和7.6%.③在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卒中病史、血脂代谢异常、体质量超标或肥胖进行调整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PSD患者死亡的风险比(HR值)为1.66(95%CI:1.04~2.68),卒中再发的HR值为1.41(95%CI:0.99 ~2.01).轻度PSD是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7,95%CI:1.02~2.24),而中、重度PSD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8,95%CI:1.61 ~4.46).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较高的PSD患病率,PSD患者卒中再发和死亡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城乡男女居民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为在一般人群中制定性别差异化的高血压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二阶段抽样方法,共调查1057名成年常住居民,分别按男女性别进行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出347例高血压居民,其中男性107例(30.84%),女性240例(69.16%)。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高(OR=1.045,95%CI:1.011~1.063)、无业或休息( OR=4.596,95%CI:1.657~12.734)、吸烟( OR=1.058,95%CI:1.073~1.524);女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高( OR=1.074,95%CI:1.052~1.091)、绝经( OR=2.022,95%CI:1.082~3.775)、常食用动物内脏( OR=1.043,95%CI:1.009~1.054)、体质指数≥24 kg/m2( OR=2.204,95%CI:1.641~2.973)、糖尿病( OR=2.122,95%CI:1.313~3.442)。结论城乡男女高血压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在预防人群高血压时,需要根据性别差异制定高血压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