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医称不寐为"不得眠""不得卧"等,俗称"失眠",是指患者由于睡眠时间和质量的下降,影响其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我国中老年人失眠患病率约为47.2%,其中男性患病率约为49.2%[1]。导致男性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包括机体老化因素、躯体疾病、社会家庭因素、睡眠卫生不良、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其中前列腺增生及其产生的心理因素约占50.67%[2-3]。针刺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治疗不寐疗效肯定。笔者采用电针肾俞、  相似文献   

2.
失眠,中医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现代中医多称之为"不寐",也称之为"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的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1中医失眠症病因病机研究1.1先秦时期《内经》中把失眠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明确指出"阳不入阴"是失眠症的总病机,"气血虚弱"是失眠症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侵袭"是导致失眠的外部条件;"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  相似文献   

3.
<正>失眠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不眠。由于睡眠的时间不足或睡眠深度不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1]。良好的睡眠对维持生命活动、保持健康的体魄具有重要作用。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失寐""不得眠""目不眠""不得卧",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致使睡眠质量下降。现代  相似文献   

4.
正失眠症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中医学将其称为"不寐""目不瞑""不得卧",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和健康。失眠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中风患者合并失眠的概率高达56. 5%[1]。失眠出现后,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将会受到一定损害,极易引起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导致其生活质  相似文献   

5.
失眠,中医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现代中医多称之为"不寐",也称之为"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的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长期失眠将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等,甚至加重或诱发身心疾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失眠是指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等范畴,主要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累、体虚等病因引起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所致[1]。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轻者难以入寐,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治疗失眠的基本目标是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消除因睡眠障碍带来的日间功能损害,以达到消除失眠  相似文献   

7.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1]。文献最早见于《灵枢》,称为"目不瞑",并提出了"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具体治疗原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其为"不得眠"、"不得卧",还有"不寐"、"夜不瞑"等,均泛指失眠[2]。失眠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心悸、头痛、眩晕、健忘等症同时出现,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不寐”,亦称“不得卧”、“目不眠”、“失眠”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寐,常伴头痛、头昏、多梦等症,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1]。现今社会失眠已成为一种高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复杂,治疗上对症应用精神类药物[2],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失眠,多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2004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世界范围内约有27%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2006年上升至29%,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2]。失眠症归属中医学"不寐"的范畴,古称"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伤寒论》对于不寐一类病证的论治,具有明显的六经辨治特征。今笔者立足于中医经典《伤寒论》,从六经之太阳的角度探析失眠在太阳病四  相似文献   

10.
不寐一病,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之名首见于《难经·六十四难》,临床有轻重之分,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不寐是临床常见疾病,西医称之为失眠,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①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②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④总睡眠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学将失眠称之为"不寐""失寐""不得眠"等,是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失调等因素导致心神失养,阳不入阴,阴阳失调导致的无法得到正常睡眠为特点的一种疾病[1]。失眠是由于无法睡着或不能进入熟睡状态,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入睡难、睡眠时间短或者睡眠质量不好等等一系列的常见病症。经常失眠会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心理折磨,失眠的患者经常服用失眠药物进而导致身体的其他方面受到损伤。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和治疗失眠。患  相似文献   

12.
<正>失眠在祖国医学上属于"不得眠""不寐"等范畴,是指在适宜的睡眠环境下无法正常睡眠,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睡后无恢复感和过早觉醒为表现,可引发明显不适感或躯体功能障碍[1]。失眠在临床有较高发生概率,大部分患者属慢性失眠,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采用胡兰贵中医药辨治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的方式治疗,可为预后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研究选取2则典型案例总结如下。1病例报道病例1,女,29岁,到院初诊的时间为2005年1月18日,  相似文献   

13.
<正>失眠,中医学古籍又称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失眠的临床表现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时睡时醒,醒后不能再睡,严重者则可通宵不睡。现代研究认为,失眠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睡得不深、不熟,可分为起始失眠、间断失眠、终点失眠3期。长期睡眠不足,人的智力和记忆力就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指患者睡眠时间不够或睡眠质量差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导致失眠与抑郁症状迁延不愈.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不寐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或时睡时醒,甚则彻夜不眠.造成不寐的病机是心神失养.  相似文献   

15.
<正>失眠即不寐,古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少寐""卧不安",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不足,轻则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仲景认为不寐的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调,阴阳不相顺接。秦师引经据典,以仲景为法,对失眠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和辨证  相似文献   

16.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可单独为患,也可伴发其它疾病.严重时彻夜不眠,或常年依靠镇静剂维持睡眠,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1990年,笔者于《名医名方录》中学习了张琪老师治疗不寐证的验方潜阳宁神汤[1],因有感于临床不寐证的治疗颇为棘手,遂摘抄应用于临床.现将10余年来的临证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概述]不寐也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不寐在古代文献中称为“不得眠”、“目小瞑”,也有称为“不得卧”者。《灵枢·大惑论》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骄盛,不得  相似文献   

18.
王漫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2):178-180
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类似于《内经》中的"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卒中后失眠是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为睡眠质量或睡眠数量或睡眠时间出现紊乱,这些问题均可导致患者神经缺损而预后不佳,出现情绪异常或增加复中的风险,甚至加重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的病情.研究表明,近20年来我国的卒中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失眠居卒中患者精神情绪疾病的发病之首[2],世界卒中后失眠的发生率约78%[3],我国卒中后失眠的发生率高达95%[4].卒中后失眠不但会减慢患者肢体及语言的康复功能恢复进度,还可对其身心及预后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复中[5].在治疗上,西医多采用镇静催眠药物,此类药物虽短期疗效乐观,但存在明显的依赖性且毒副作用明显[6],易产生镇静过度、成瘾性、神经毒性、失眠反跳甚至抑郁攻击行为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日间觉醒功能和生活质量,且缺乏稳定性和长效性,易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生理或精神压力.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失眠形式多样,且毒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现就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或"不得卧"。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症的发病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基地两万余名在基层医疗单位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1]。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公布的2003年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  相似文献   

20.
失眠又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临床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睡眠过程中易醒,以及醒后难以再入睡,患者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严重者甚至彻夜不眠。失眠常伴有头昏、健忘、心悸、多梦、乏力困倦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1]。针刺治疗失眠症具有简单可靠、无毒副作用的优势,而针刺的特色疗法有别于传统的针刺方法,治疗失眠症也是疗效卓越,在临床上往往能取得显效。现将特色针刺治疗失眠症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