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可同时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样本的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组织学联合细胞学检查,分析对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从而初步探讨利用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组织学联合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患者共73例,分别行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细胞学取样和诊刮术(DC)操作组织学取样,以DC取样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做为金标准,分析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所取得子宫内膜组织学及细胞学标本与DC所取得子宫内膜组织学标本满意度均超过95%,3组标本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7)。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诊断灵敏度91.67%、特异度100%、阴性预测值(NPV)98.39%,阳性预测值(PPV)100%,诊断符合率98.63%。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收集满意的细胞学标本70例,细胞学诊断灵敏度63.64%,特异度100%,NPV 93.65%,PPV 100%,诊断符合率94.29%。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联合细胞学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操作过程中,89.04%(65/73)患者为轻度疼痛,11.00%(8/73)为中度疼痛,DC操作过程中,91.78%(67/73)为中度疼痛,8.22%(6/73)为重度疼痛。结论: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满意,可满足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组织学联合细胞学诊断准确性高,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患者疼痛轻微、容易接受,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组织学及细胞学的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有异常阴道出血或B超提示子宫内膜异常需行诊断性刮宫的妇女,术前使用一种特制的带有负压吸引装置的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宫腔细胞学采样,将细胞学及无创组织学的结果与诊断性刮宫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其取材满意度、诊断符合率、出血量及疼痛程度。结果: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满意率为98.4%,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达到83.3%、93.9%和91.8%;子宫内膜取样器中组织物获得率91.9%,通过取样器获得组织学的患者与其细胞学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达到84.6%、95.8%和93.4%。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操作中出血量平均为(1.2±0.9)ml;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为100%,出血量平均为(6.3±8.3)ml。结论:可通过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得子宫内膜的宫腔细胞学及组织学标本,从而做到简单、安全、可靠地筛查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中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的适宜方法和策略。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接受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的绝经后妇女共445例,以分段诊刮、组织病理学为标准,评价子宫内膜细胞学(endometrial cytological test, ECT)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und, TVS)诊断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子宫内膜细胞学取材满意度高于诊刮 (χ2=3.722, P<0.001)。单独ECT阳性、单独TVS阳性、ECT和TVS阳性、ECT或TVS阳性诊断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5.7%, 83.9%, 67.8%, 96.4%, 特异度分别为 84.5%, 20.6%, 88.6%, 21.7%,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64.0%, 25.3%, 65.5%, 28.2%,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4.8%, 80.0%, 89.6%, 95.0%, 诊断准确性分别为 84.8%, 35.9%, 83.5%, 39.8%。结论 ECT联合TVS是绝经后妇女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4.
客观评价子宫内膜癌筛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高危人群增多,应该高度关注子宫内膜癌筛查,临床上应用的子宫内膜癌筛查方法有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学检查、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块病理检查和子宫内膜微量组织获取检查。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尚缺乏理想的子宫内膜癌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JUSO子宫内膜取样器和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需行子宫内膜活检患者210例,采用JUSO(JUSO组,117例)、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Pipelle组,93例)及诊断性刮宫(诊刮组)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比较不同取材手段的取材满意度、病理诊断性、医生操作时间和患者疼痛指数。结果 JUSO组取样器与其诊刮组取材满意度分别为86.32%(101/117)和91.45%(107/117)(P0.05),Pipelle组与其诊刮组分别为80.65%(75/93)和89.25%(83/93)(P0.05),两种取样器取材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USO组取样器与其诊刮组诊断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良性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pelle组及其诊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USO组取样器与其诊刮组取材时间分别为(3.87±2.30)min和(10.04±4.98)min(P0.001),疼痛指数为3.67±2.04和6.86±2.38(P0.001);Pipelle组取样器与其诊刮组的取材时间为(3.54±2.3)min和(9.84±4.57)min(P0.001),疼痛指数为2.24±1.86和6.35±2.69(P0.001)。两种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USO子宫内膜取样的患者疼痛指数高于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P0.05)。结论 JUSO子宫内膜取样器和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子宫内膜取材用于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中优于诊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取子宫内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组织样本的质量。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和妇科门诊需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的患者157例,在接受常规分段诊刮术(D&C)前利用子宫内膜取样器先获取子宫内膜组织。由专业的病理医师进行评估。结果子宫内膜取样器的活检与D&C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8%(141/157),其中不孕症月经期子宫内膜组和无症状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筛查组(筛查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97.9%(95/97)和lOO%(1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子宫肌瘤术前诊刮组(68.8%,11/16)和子宫内膜增生组(55%,11/20)的诊断率明显低于D&C活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取样器的活检诊断,无一例漏诊。D8℃和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取样本、筛查组和不孕症月经期子宫内膜组织学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子宫内膜取样器可用于评价不孕症患者月经期子宫内膜和无症状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筛查者子宫内膜,但对于高度可疑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需慎重对待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Pipelle de Cornier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样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组织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11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需行诊断性刮宫的245例患者,行常规诊刮前用取样器先获取子宫内膜组织。由同一病理医师进行评估并作出组织学诊断。结果:(1)刮匙法的取材失败率(7.75%)与取样器法(8.9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取材失败者主要为绝经后病例。刮匙法与取样器法的标本满意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病理诊断可对比者219例,诊断符合率93.6%(205/219)。两种取材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等病变中的诊断准确率均无显著差异。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两种取材方法均无漏诊。(3)取样器取材患者疼痛感显著小于刮匙组(P<0.001)。结论:Pipelle de Cornier子宫内膜取样器能够获取满意的标本用于组织学诊断,可用于大部分需常规诊断性刮宫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癌前筛查显得愈发重要,癌前筛查一般是指在普通人群中进行检查,密切关注病变的可能。目前临床上检查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查、经阴道超声学检查(TVS)、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病理学诊断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然而这些检查各有优缺点,将任意一项作为筛查方式直接应用到普通人群并不可行,故选择一项可行的方法并将其推广至普通人群作为筛查方法仍需要积累经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在必要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检查方式联合,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宫腔细胞学检查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 ,其早期诊断日益引起重视。传统的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是分段诊刮术 ,刮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但因子宫内膜癌总的发病率较低 ,让多数病人承受比较痛苦的分段诊刮术是不值得的。一个好的检查方法应具有价廉、简便易行、无痛、准确性高的特点而宫腔细胞学检查由于具有以上特点而备受关注[1 4 ] 。本研究将瑞典欧立子宫内膜吸管 (北京北运通有限公司提供 )用于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 ,以了解该方法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自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2月 ,因不规则阴道出血、绝…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采集器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SAP-I子宫内膜采集器(简称采集器)取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与诊断性刮宫和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4例患者采集器取材均满意,采集器、诊断性刮宫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是89.2%(66/74)和90.5%(67/7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器取材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炎与术后标本的诊断符合率为84.0%(21/25);15例单纯/复杂性增生诊断14例;8例不典型增生和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均与术后符合诊断。采集器取材无子宫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取材与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可用于筛查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配合,可对诊断起到互补作用。术前磁共振成像能辅助内膜癌诊断及分期。确诊则依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学、内膜取样及血清标志物的发展有望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影响众多女性的健康。目前,评估子宫内膜的方法有如下几种:经阴道超声检查(TVS)、盐水灌注的超声宫腔造影术(SIS)、宫腔镜检查(HYS)+定向活检、诊断性刮宫、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TVS对筛查和诊断分流起关键作用,是评估育龄妇女子宫内膜的一线诊断工具。SIS用于评估宫腔内膜的局部病变,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易用的工具。HYS和定向活检是评估子宫内膜的"金标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任何使用流体的宫内诊断过程可能使子宫内膜癌细胞进入腹膜,导致疾病恶化或预后不佳。Pipelle取样器是不需要麻醉的子宫内膜的真空取样,其诊断的准确率与诊断性刮宫基本一致,是在当前实践中最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C)及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明确EC筛查的适宜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到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术且同时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540例患者.比较组织病理学诊断与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的结果.采用SPSS1O.0软件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组织病理学与子宫内膜细胞学结果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为EC/非典型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BMI≥25kg/m2、年龄≥40岁、糖尿病、高血压、绝经、恶性肿瘤家族史和毒物放射线接触史;独立危险因素:BMI≥25kg/m2、年龄≥40岁、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家族史.子宫内膜细胞学报告为非典型腺细胞以上的相关危险因素:BMI≥23 kg/m2、年龄≥40岁、糖尿病、高血压、绝经和恶性肿瘤家族史;独立危险因素:BMI≥23 kg/m2和年龄≥40岁.结论:建议对年龄≥40岁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中进行EC的筛查;对肥胖、糖尿病的患者加强子宫内膜状况的监测.子宫内膜细胞学报告与病理学诊断的高危因素谱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细胞学取材满意度和应用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方法:1045例绝经后女性采用子宫内膜细胞学取材器(SAP-1)刷取细胞学标本,222例进行宫腔镜下活检或分段诊刮(DC)术或子宫全切除术获取组织标本。比较两种方法采集标本的满意度情况,及绝经年限和子宫内膜厚度对两种取材法标本满意度的影响,另对ECT的诊断效能进行判断。结果:11045例细胞学标本中仅39例(3.7%)不充分,222例女性子宫内膜组织学标本中82例(36.9%)不充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学标本充分组和不充分组病例的绝经年限、子宫内膜厚度的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标本充分组与不充分组病例的绝经年限、子宫内膜厚度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不充分组绝经年限≥10年和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病例更多见(P0.05)。3ECT检查诊断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的准确度是93.4%,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4%、99.1%、95.5%、93.0%。结论:细胞学取材术比组织学取材能提供更充分的标本,ECT可能成为筛查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子宫内膜癌风险人群的增加及缺乏有效的筛查措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ndometrial cytology test,ECT)被推荐为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方法,由于内膜细胞在炎症、增生、宫内节育器以及激素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形态异常,增加阅片难度,限制了推广应用。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染色操作简单,阅片不依赖于细胞形态学,能够辅助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本文对ICC技术检测相关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发展进行综述,以期筛选出合适的标志物用于临床。结合ECT无创、便捷及免疫细胞化学不依赖于细胞形态学的优势,可为子宫内膜癌细胞学筛查提供新契机。  相似文献   

16.
阴道超声及子宫腔细胞学联合检查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评估阴道超声及宫腔细胞学联合检查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应用阴道超声测量143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并于当日或次日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及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术,将内膜测量及宫腔细胞学检查结果与诊刮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超声检查施行率为100.0%,以5mm为临界值诊断绝经后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为100.0%,假阳性率为56.9%;宫腔细胞学检查的施行率为97.9%,取材满意率为73.6%,特异性为96.3%,假阴性率为2.5%。两者联合应用后的假阳性率为43.2%(P<0.01),无一例内膜部中前病变漏诊。结论 阴道超声及宫腔细胞学联合检查,是一种较好的筛查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可减少诊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131例。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随后应用宫腔镜评价标本采集范围并直视下活检内膜组织。分别组织学制片后,对比二者的病理学结果,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满意标本采集率83.21%(109/131)。满意标本109例,其中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14例,检出13例,采集器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100.00%,准确率为99.1%。取材不满意的22例患者中,6例(4.58%)组织过少,无法制片。16例(12.21%)擦痕不能遍布整个宫腔,其中11例为双侧输卵管开口处不能见到擦痕,5例为未能进入宫腔。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可以用来筛查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但不适合用于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的标本采集;需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8.
<正>子宫内膜癌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首位恶性肿瘤[1],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能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是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国内外多个研究证实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可能成为高危因素人群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可行方法[2]。ECT检查获取子宫内膜细胞标本制备成细胞涂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特点进行分级评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子宫内膜癌尚无成熟的筛查方案,确诊仍有赖于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子宫内膜采集器因其简便易行、安全无痛的优点,已用于临床上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本文就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临床多选题     
〔A 型题〕问36: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是指:A 晚期增生期子宫内膜B 萎缩型子宫内膜C 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D 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E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问37:子宫内膜癌的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A 宫腔吸液细胞学检查B 后穹窿取材涂片细胞学检查C 宫腔碘油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