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按全国儿科会议心衰的诊断标准,分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50~250ml1日1次静注。对照组加用10%GS VC100mg1日1次静注,分别记录生命指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24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77%,有显著差异。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衰有较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观察在常规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休息、抗病毒药物、能量合剂、维生素C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小明在一次普通感冒后长时间倦怠,乏力,低热,自述胸闷,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患了病毒性心肌炎,这可吓坏了妈妈,这普普通通的感冒怎么会招惹来可怕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呢?医生耐心地回答了小明妈妈的提问。 相似文献
6.
83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景艳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1):88-88
目的分析心电图改变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病例选自1997年1月至2004年7月期间住院的83例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析住院期间心电图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心律失常最常见,ST—T改变,低电压次之,传导阻滞比成人少见。治疗除传导阻滞外其余效果很好。结论小儿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虽非特异,但有许多特征性改变对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左卡尼汀,观察组(29例)采用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2.4%,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一个小小的感冒可能会引发宝宝心肌炎?作为家长的你能接受吗?估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NO”,可事实告诉你,这,是可以有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西药(+)黄芪注射液(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西药(+)黄芪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更好的保护心肌,增强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晓红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17(8):29-30
病毒性心肌炎为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易发展为慢性,甚至转为扩张型心肌病。2005年1月-2009年6月,采用单味黄芪配合西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病变。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等等,其中以前两者多见。主要临床表现轻者仅有疲乏、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多汗、心脏扩大、心博异常。重者可发展为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我科自1998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儿,男性18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为3:2。年龄<2岁2例,~5岁8例,~7岁12例,~12岁8例。治愈25例,好转4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24 h死亡, 相似文献
12.
5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住院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57例,分析住院期间心电图与其它辅助检查对诊断的价值。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表现异常率占100%,提示心律失常最常见,ST-T改变次之,传导阻滞比成人少见。结论:心电图变化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虽非特异,但许多典型改变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以大叹气为首发症状或主要主诉的病例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以提高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率和防止漏诊.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部分以大叹气为首发症状或主要主诉的80例病人,做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MB)及血清Coxvirus抗体IgM的测定,并参照有关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以确诊其中属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数,并和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所选取的80例以大叹气为主诉并伴有胸闷或乏力等不适的病人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48例,占60%.经及时治疗和休息,预后良好.同期来院诊治的仅有胸闷或乏力或伴有上感症状而无大叹气表现的病人中,20例仅4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占20%(P<0.01).结论以大叹气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并伴有胸闷、乏力的病例中,其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应对大叹气症状予以重视,早做检查,从而能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15.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是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疾病早期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脏,后期由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使心肌受累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者症状明显,轻者可无症状,在临床上往往不易识别。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16.
17.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院应用黄芪注射液+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根据1999年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选择住院病儿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4~12岁;随机分为2组。 2.治疗方法 2组病人均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等常规 相似文献
18.
心肌炎是指心肌实质或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由多种病因所致。小儿时期心肌炎主要由病毒及细菌感染或急性风湿热引起。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因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紊乱而猝死。目前,较为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2周,常有病毒感染史,表现发热、咳嗽、咽痛,继而心慌、胸闷、胸痛和气短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对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以便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动态心电图临床表现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表现非常复杂,心律失常表现明显,其中又以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为最,ST-T改变明显.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