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右江医学》2019,(8):579-583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病例特点及创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烧伤创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243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相关因素。结果由243例烧伤患者烧伤创面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92株,烧伤创面感染79例,烧伤创面发生细菌混合感染16例。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烧伤严重程度、烧伤后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预防使用抗生素种类、住院时间为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订定合理预防性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学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防治烧伤创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20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学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0例烧伤患者中,创面感染患者241例,感染率33.47%,共培养出457株病原菌;烧伤创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严重程度、抗菌药物应用以及创面处理是否妥当等危险因素有关。结论:烧伤创面应及时采取清创、积极抗休克治疗、加强创面病原菌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尽早封闭创面等措施能有效降低烧伤创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感染细菌菌种及其耐药性的变化,分析影响烧伤创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调查分析456例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细菌学情况及创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烧伤患者456例,发生感染76例,感染率为16.67%,共分离出非重复菌株1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1.11%;药敏试验显示多数细菌呈多重耐药性;休克、吸入性损伤、伤后人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是烧伤创面感染的高危因素,早期肠内营养为保护因素。结论:多数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加强烧伤患者及早就医的意识,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对1999~2003年195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9种1116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19.4%,居第1位;铜绿假单胞菌208株,检出率为18.6%,居第2位;乙酰钙不动杆菌119株,检出率为10.6%,居第3位。同时于创面及烧伤病房环境中分离出了蜡样芽胞杆菌、绿色气球菌、曲霉菌等机会致病菌,且创面分离数量较多的菌在环境中几乎均可检出。  相似文献   

5.
近5年来,我科从烧伤感染创面分离出514株细菌。G^ 球菌占第l位(66%),G^-杆菌占第2位(3l%),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l%。MRSA/MRSE在葡萄球菌中的检出率为97%。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8%。创面G^-菌的检出大多在伤后14d以内,而G^ 菌多在15d以上。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及氟哌酸等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0%以上。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亚硫胺霉素敏感率为60%。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超过50%的有亚硫胺霉素、环丙氟哌酸及氟哌酸等。上述结果提示:(1)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占优势地位,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相对减少。(2)G^ 菌、G^-菌检出情况有一个较明显时间段。(3)MRSA/MRSE检出率进一步增高。(4)亚硫胺霉素已出现较明显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6.
7.
<正> 烧伤创面的感染是造成植皮失败、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也是大面积严重烧伤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我院在一次收治的132例烧伤病人中,对58例早期进行创面细菌监测及15例血培养观察,针对菌种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创面外用药,有效控制了创面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烧伤病人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对24例严重烧伤病人感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卫生等进行调查,登记感染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区环境,特别是与病人接触密切的物体表现及医务人员、卫生员、倍伴人员手的严重污染可视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烧伤后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烧伤创面细菌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面细菌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曹国洲,王强,林才[关键词]%%烧伤,创面,细菌,耐药,敏感感染是烧伤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控制感染是治疗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  相似文献   

10.
刘本花  常璠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76-3877
感染是救治烧伤中突出的问题。据我国几所军医大学9329例烧伤病例的分析,烧伤死亡原因中,感染占首位(占51.8%);国外一烧伤中心分析,大面积烧伤死亡病例中,死亡感染者占75%。及时有效地控制大面积烧伤病原菌感染对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10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分泌物的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集92例烧伤病人不同时期的创面分泌物,用普通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结果:三个时期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81.8%、30.8%.0%,感染主要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能、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能敏感、两者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早期烧伤创面细菌感染率高,耐药性高,应及时进行烧伤创面细菌培养,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李国锋  王晓娜  秦阳华 《河北医学》2013,(12):1830-1833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从烧伤感染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鉴定及药敏鉴定卡,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的44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312株,占69.96%,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G+)球菌133株,占29.8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l株,占0.22%,为白色假丝酵母茵。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检出率为71.59%。结论: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主要致病菌常为多药耐药。加强其病原茵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减少多药耐药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外科切口创面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外科切口和创面是临床上细菌入侵的重要门户。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siteinfectionSSI)仅次于下呼吸道感染 ,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外科切口、创面感染不但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医院工作的进行。我们对 1992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医院感染调查中发现的 5 41例外科切口创面感染进行了回顾性感染因素的分析 ,目的是为降低外科医院感染提供防治和护理依据。1 调查对象  以 1992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住院手术病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 3 5 1例 ,女性 190例 ,年龄最大的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 方法从263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试验菌株331株,按年份分三期比较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并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与其临床应用频率的关系. 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由约50%降至近3年来的40%,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为28.9%,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与药物应用频率和停用或启用有关.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一直在16%~19%;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从51.2%降至43.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则从14.3%降至6.8%.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杆菌、臭鼻杆菌、肠杆菌属细菌、枸橼酸杆菌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的变化可能与其临床应用频率有关.亚胺培南为目前针对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烧伤创面微循环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俊勇 《医学综述》1999,5(4):185-188
<正>烧伤创面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最终结局与其微循环的变化密切相关,认识烧伤创面微循环的变化规律,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烧伤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70—90年代烧伤创面细菌生态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1月-1994年12月378例停顿院烧伤病人创面细菌生态学调查,与7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斯所作的调查作比较,结果表明金葡萄三个时期占烧伤创面细菌检出率22.37%-26.62%,各时期间无显著性差异。铜绿假单胞菌90年代虽较70年代初显著下降,但较80年代中期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提出目前烧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2001—2004年7月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细菌菌株1077株中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并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的变化。结果1077株烧伤创面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为223株,占总细菌检出率的20.7%,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38.14%和48.39%,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1.82%、21.52%和28.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6.58%,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与以前的研究相比,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变化与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有关。亚胺培南仍为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19.
感染是引起烧伤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1],控制感染是治疗烧伤的中心环节之一。近年来,随着新型抗菌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耐药病原菌不断增加和变异,创面病原菌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性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对我院126例烧伤感染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并做细菌耐药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烧伤创面细菌的环丙沙星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烧伤创面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作者自1990年11月~1995年12月从烧伤创面分离的680株细菌进行环丙沙星耐药性监测,并分2个时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对环丙沙得的耐药率明显增加,分别由20.7%和14.6%增加至51.5%和78%(P<0.01),肠杆菌科的耐药菌株由8.9%增加至17.5%(P<0.05)。烧伤创面环丙沙星耐药菌株明显增加的原因可能与应用氟喹诺酮类作为首选抗菌药物治疗和预防烧伤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