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伤寒杂病论》其收录方剂组方简单,疗效确切,后世称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金匮要略》是其中治疗杂病的部分,被后世医家称为治疗杂病的典范。笔者初入中医之门,每遇疑难之病例,必翻阅经典,以求解答。每次翻阅,都对经方有更新的认识。现列举《金匮要略》治验两则,以兹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2.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医临床辨治疑难重症的基础。书中所载方剂药简味少,配伍精当,化裁灵活,疗效卓著,被后世医家尊称为"经方"、"群方之冠"、"方剂之鼻祖"。临证之际,若能将《伤寒杂病论》化裁运用得当,每能取得显著疗效,甚或能力挽狂澜,化险为夷。现举验案数则,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3.
温经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王叔和整理时将伤寒部分与杂病部分分开,杂病部分为《金匮要略》,而《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称为"方书之祖",故温经汤当为调经祖方,后世调经之方,其法不出温经汤。温经汤不仅调经,还可治癥瘕。以浅陋之资,论温经汤组方之法,及所治之疾,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古今经方剂量差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开辨证论治之先河,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其方剂组方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伤寒杂病论》中当归的量效关系及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借鉴.方法: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含有当归的方剂,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二元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究当归剂量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伤寒杂病论》含当归方剂17首,其中10首可进行剂量换算.六经分布显示,其中阳经方为2首...  相似文献   

6.
仲景杂病部分何以称为《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全称《金匮要略方论》,是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伤寒杂病论》是在《内经》、《难经》等医经理论指导下,汇集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仲景临床经验凝炼而成的,是对秦汉以来医学成就的总结和概括。《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旋经兵燹,原书有散失,晋太医令王叔和首辑伤寒十卷,即成今之《伤寒  相似文献   

7.
林兴栋  刘叶  王占方 《新中医》2012,(5):155-156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全文用列症辨证论治的体例写成,许多疾病的辨证与治疗都能溯源于此,为后世辨证论治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框架。《湿热条辨》(下简称《条辨》)又名《湿热病篇》,为清代医家薛生白所作,全文体例仿《伤寒杂病论》,列症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方(缺1方),《金匮要略》载方226方,共计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诚如明·喻昌所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经方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的渊源关系及二者"方同名异"之特点。方法:通过《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药方及服药方法来论证。结果:《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同出一源——《汤液经法》。结论:发现《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存在"方同名异"这一特点,并从仲景"避道家之称"、汉时医家方剂命名法等方面解玄"方同名异"之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的配伍与应用,为系统研究经方及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统计《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中大黄的出现频率,从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联合应用3个方面分析大黄角药的配伍与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独立成方有8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有8组,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在临床中能够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配伍精妙,应用广泛,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其中的方剂源远流长,在现代临床中,只要使用得当,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伤寒杂病论》使用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思路,皮肤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跳出脏腑辨证,回到这样的辨证体系中,也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疗效。现运用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思路,使用《伤寒杂病论》的柴胡桂枝汤、栀子豉汤、四逆汤、桂枝茯苓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论治痹证的条文进行系统梳理,探求经方治疗痹证的思路。方法选择《伤寒论》中论及"风湿"一词及《金匮要略》"湿病""历节""血痹"篇,附带方剂的条文,逐条分析症状病位偏性,归类方剂,结合临床规范痹证诊疗思路。结果仲景对痹证的辨证主要包括表寒证、表虚证、表实证和复合证,表热证需从其他篇章补入。结论经方对痹证的辨治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对后世痹证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方(缺1方),《金匮要略》载方226方,共计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一词最早见于后汉班固《汉书&#183;艺文志》。明喻昌所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治疗腹痛的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腹痛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筛选《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腹痛的条文,对"腹痛"相关词汇,治疗腹痛的方药,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寒杂病论》涉及腹痛条文共48条,其中方剂26首,共37种药物。药物性味以辛、甘、苦、温居多,主要归脾经和胃经,重视芍药、甘草的应用。结论:《伤寒杂病论》治疗腹痛多以脾胃为中心,主要选择辛、甘、苦、温味药,侧重芍药、甘草的运用,以恢复中焦之气机,使气血运行通畅,并兼顾心、肺、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剂被称为“经方”,其方药物精简,配伍严谨,力专效宏,久用不衰。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伤寒杂病论》中经方治疗化疗性恶心呕吐的临床及研究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发现经方能有效应用于各种化疗性恶心呕吐的治疗,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一、魏本《伤寒杂病论》魏本《伤寒杂病论》指王叔和《脉经》卷7、8、9所收之《伤寒杂病论》。叔和名熙字叔和。名“熙”者,始见《千金要方》卷26(食治》。来本《伤寒论》每卷卷首告题”晋王叔和撰次”。北宋林亿《校正金匾玉函经疏》云“王叔和,西晋太,为太医令”,故世人  相似文献   

17.
现存之《金匮要略》,乃宋代翰林学士于馆阁蠹简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盖此乃仲景《伤寒杂病论》之节略本。孙奇、林亿等在论序中说,“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健脾和胃的治疗思路,从组方的结构方面探讨张仲景的组方思路和治疗思想,并以"半夏架构"为例总结仲景以"架构"为基础的组方思路,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数首方剂的组成结构分析,阐述该"组方架构"理论,认为其有较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其原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所载方剂法度严谨,用药精当,被称为仲景方,亦推崇为“经方”。从仲景方的源流发展出发,结合著名方剂学家李飞教授在仲景方临证研究上的经验,探讨以仲景方临床应用及研究为核心的中医临证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疼痛是各科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涉及的病变部位较多,导致其产生的原因复杂,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探索治疗疼痛的方法被历代医家所关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大量治疗疼痛的经验,书中共有条文398条,其中涉及疼痛的条文达到67条占16.8%,所载药方113首,涉及治疗疼痛的方剂有35首之多占31%。挖掘整理张仲景治疗疼痛的经验,发现其中的规律,对临床辨治疼痛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介绍《伤寒杂病论》之经方治疗疼痛验案4则,以供同道参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