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在尺神经病变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例尺神经病变患者31条尺神经、31条正中神经1条桡神经,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拇短肌各31块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结果2例尺神经在损伤的局部传导减慢,21例为肘部尺神经病变患者中,NCV均有异常改变;肌电图小指展肌及第一骨间肌均呈神经元性损害。提示在尺神经病变中肌电图、NCV可提供神经损伤的具体部位及程度,同时可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2.
古美华  陶细姣 《中国康复》2002,17(3):155-156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诊断方法。方法:为35例临床拟诊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尺神经分段测定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及尺神经支配肌肌电图。结果:35例35条尺神经,肘段减慢33条,未引出2条,其中运动传导速度前臂段减慢18例;感觉传导速度表现为指5-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消失18例,腕-肘消失19例,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比健侧不同程度衰减16例。肌电图表现为第I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不同程度异常。结论:电生理检查不仅可证实诊断,还能较准确地定位卡压的水平,判断神经受损的严重性。结论:因此分段测定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腕尺管综合征的肌电图表现。方法对13例腕尺管综合征患者行肌电图检测,包括尺神经运动潜伏期、运动波幅、尺神经小指感觉传导速度、感觉波幅等,与其健侧对照比较,评估肌电图表现差异。结果腕尺管综合征患者其患侧肌电图与健侧比较,尺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P<0.01),运动波幅缩小(P<0.01),尺神经小指感觉传导速度减慢(P<0.01)、感觉波幅缩小(P<0.01),小指展肌、第Ⅰ骨间肌肌电图也出现静息状态及重收缩状态的改变。结论腕尺管综合征患者存在肌电图的多项改变,早期检测对于其诊断及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伤性肘外翻畸形合并肘管综合征的临床与肌电图特点,探讨肌电图对其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4例临床考虑为肘部陈旧性骨折形成肘外翻畸形合并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患侧尺神经腕-肘段运动传导速度减慢7例,肘下5 cm~肘上5 cm段运动传导速度减慢11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远端潜伏期延长8例,波幅降低10例.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10例及伴波幅降低8例,14例腕-肘段感觉电位波幅降低;12例微移电位测定阳性;10块小指展肌、12块第一骨间肌及尺侧屈腕肌5块均有神经源性损害.结论:肌电图检查可证实外伤性肘外翻畸形合并肘管综合征存在,且能明确神经受压部位、程度,为临床诊断与鉴别及治疗方案采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85例糖尿病患者行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测,统计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及肘管综合征的比率。结果 85例患者中周围神经损害36例,符合肘管综合征诊断11例(12.9%),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合并肘管综合征7例,单纯肘管综合征4例,双侧均有损害的3例。肘管综合征表现为肘下-肘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同上臂比较>10m/s),并有腕—小指感觉神经电位波幅降低8例,肘下-肘上运动电位波幅降低(>50%)伴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出现自发电位3例。结论糖尿病患者中并发肘管综合征的患者并不少见,可能存在卡压机制,并且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的肘管综合征,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提高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率。方法将首次确诊的8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临床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的患者24例,B组为临床无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的患者59例,C组为30例正常人作对照。采用上海海军研究所海神号NDI500型肌电图仪对所有入组者右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NCV),右侧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进行测定。结果(1)A组病人肌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B组病人中有46例肌电图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占77.97%;(3)与B组病人相比较,A组患者的腓总神经MCV及腓浅神经SCV显著减慢(P<0.05)。A、B两组共检出肌电图异常患者70例(84.34%)。结论对于首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尤其是腓浅神经SCV,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并发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神经传导速度差异规律量化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肌电图的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是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诊断标准之一,可否以其变化差异规律来量化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预后?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建立量化评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情及其预后的神经生理指数. 设计回顾性分析. 地点和对象本研究的地点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1997-02/1999-03住院患者. 方法对 21名 ALS患者的 30条尺神经、 32条正中神经及 24名健康对照组的 38条尺神经、 40条正中神经进行运动传导速度 (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 MCV)及感觉传导速度(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SCV)和 F波进行检测.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正中神经神经传导速度与 F波, ALS组患者小指展肌的肌力与 CMAP波幅 /DML× F出现率数值的相关性. 结果 AL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 (distal motor latency, DML)、肌肉动作电位(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CMAP)波幅及面积、 F波的出现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 MCV、 SCV、 F波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 ALS组中 10名小指展肌的肌力与 CMAP波幅 /DML× F出现率的数值有显著的相关性 (r=0.89,P< 0.01). 结论 CMAP波幅 /DML× F波的出现率是一种有效的客观的电生理指数,可对 ALS病情及其预后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观察38例平山病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检测双侧上肢远端及下肢常规肌电图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38例患者均为青春期起病,病变均表现为上肢远端肌肉、骨间肌、鱼际肌萎缩和双手厥冷无力。肌电图检查示患者受累侧远端肌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宽,多相波增多,波幅显著增高。结论平山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临床表现和肌电图检查提示局限于下位颈髓的前角病变。  相似文献   

9.
尺神经病变是常见的单神经病,其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损害部位最常见于肘部,造成手指精细运动功能障碍、前臂及手部疼痛、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感觉障碍、小鱼际肌和第一骨间肌萎缩无力、肘部压痛及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劳动及生活。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早期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平山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的特点,探讨电生理检查对平山病的诊断意义。 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男16例,女2例;年龄19~58岁,平均24.9岁;病史1~40年,平均5.2年;10例为单侧发病,3例双侧发病,5例疑似双侧发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所有病例均检测: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小指展肌、拇短展肌、指总伸肌、肱桡肌、肱二头肌、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图;下肢一侧(与上肢患侧同侧)腓总神经MCV、SCV,以及胫前肌的肌电图。双侧或疑似双侧发病共8例患者检测对侧尺神经MCV、SCV,以及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肱桡肌肌电图。正中神经、尺神经MCV采用由远端至近端分段刺激,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并判断是否存在神经传导阻滞。 结果①18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检测均无神经传导阻滞表现。②18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均无异常。③上肢MCV减慢总阳性率为43.2%(19/44),不同神经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患侧尺神经72.2%(13/18)、患侧正中神经33.3%(6/18)、对侧尺神经0(0/8)。④上肢CMAP波幅降低总阳性率为81.8%(36/44),不同神经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患侧尺神经100.0%(18/18)、患侧正中神经77.8%(14/18)、对侧尺神经50.0%(4/8)。⑤18例患者腓总神经MCV、SCV及胫前肌的肌电图均无异常。⑥上肢肌电图检查:神经性损害表现总阳性率为47.0%(62/132),不同检测肌肉神经性损害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患侧小指展肌100.0%(18/18)、患侧拇短展肌100.0%(18/18)、患侧指总伸肌88.9%(16/18)、对侧小指展肌62.5%(5/8)、对侧指总伸肌37.5%(3/8)、患侧肱桡肌5.6%(1/18)、患侧肱二头肌5.6%(1/18);对侧肱桡肌以及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图均未检出神经性损害表现。 结论平山病神经电生理学特点为单侧上肢神经源性损害、或为单侧表现明显的双侧上肢神经源性损害;根据异常肌电图分布范围提示患侧C7~T1脊髓前角细胞损害,C6及C6以上节段少有累及。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可为该病提供有助于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神经传导及同心圆针肌电图检测探讨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肌肉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特征,为脑卒中后神经肌肉功能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桡、肌皮、腋、肩胛上、胫、腓神经运动传导及双正中、尺、桡、胫、腓神经感觉传导检测,双拇短展肌、伸指总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冈上肌、胫前肌、比目鱼肌行同心圆针肌电图检测。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价肢体功能。分析健、患侧肢体神经及肌肉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差异及其与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运动神经传导:与健侧比较,偏瘫侧正中、尺、桡、腋、肩胛上、胫、腓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均显著降低(P0.05),腓总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及腓骨小头-踝传导速度减慢(P0.05),其他各神经末端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病程3—6个月患者正中、尺、桡神经运动传导异常率均高于其他病程组;(2)感觉神经传导:偏瘫侧桡、腓浅神经SNAP波幅较健侧降低,尺、桡神经传导速度较健侧减慢(P0.05),且有9例患者健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病程3—6个月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异常率高于其他病程组;(3)同心圆针肌电图:不同病程均有一定比例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肌肉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等异常自发电位;肢体远端肌肉,如拇短展肌、伸指总肌在各个病程中出现自发电位的比例均较高;病程6个月以上者,三角肌的自发电位发生率增高,而比目鱼肌在各个病程的患者中自发电位的出现率均较高;无主动收缩功能肌肉自发电位出现率显著高于有主动收缩功能肌肉(P=0.000);(4)患者手Brunnstrom分期与尺神经偏瘫侧/健侧CMAP波幅比呈正相关(r=0.426,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运动神经轴索变性及脱髓鞘伴部分感觉神经脱髓鞘和轴索变性,且以病程3—6个月患者最为多见;同时手功能Brunnstrom分期与尺神经运动传导CMAP波幅具有相关性;偏瘫侧肢体肌肉失神经支配改变以肢体远端肌肉和无主动收缩功能肌肉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复神经刺激技术(RNS)对重症肌无力(MG)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MG患者的面神经,腋神经及尺神经分别进行RNS检查,共检查108条神经。结果108条神经中RNS阳性率为60.2%(65条),其中以腋神经对应的三角肌阳性率最高77.8%(28/36),尺神经对应的小指展肌阳性率最低41.7%(15/36)。同一患者有一条或多条神经RNS阳性的病例数为总例数的86.1%(31/36).所有RNS阳性的MG患者在低频刺激即可获得阳性结果,最佳刺激频率为3~5Hz。结论对MG患者同时进行腋神经,面神经和尺神经的重频刺激,可提高RNS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神经传导速度差异规律量化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肌电图的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诊断标准之一,可否以其变化差异规律来量化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预后?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m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建立量化评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情及其预后的神经生理指数。设计:回顾性分析。地点和对象:本研究的地点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1997—02/1999—03住院患者。方法:对21名ALS患者的30条尺神经、32条正中神经及24名健康对照组的38条尺神经、40条正中神经进行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和F波进行检测。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正中神经神经传导速度与F波,ALS组患者小指暖肌的肌力与CMAP波幅/DML&;#215;F出现率数值的相关性。结果:AL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distal molor latency,DML)、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及面积、F波的出现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MCV、SCV、F波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ALS组中10名小指展肌的肌力与CMAP波幅/DML&;#215;F出现率的数值有显著的相关性(r=0.89,P&;lt;0.01)。结论:CMAP波幅/DML&;#215;F波的出现率是一种有效的客观的电生理指数,可对ALS病情及其预后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对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脑卒中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分别对患者双上肢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及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进行评估,并对偏瘫上肢冈上肌、三角肌、肱二头肌、伸指总肌、拇短展肌和小指展肌进行静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200例糖尿病病人的肌电图情况。方法 采用丹迪公司 key-point 型肌电图仪,分别对200例糖尿病病人,60例正常成人进行 NCV 的测定。结果 Ⅰ组病人中所测的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胫神经、右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Ⅲ组中的 MCV、SCV 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Ⅱ组病人除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的 MCV 外,与Ⅲ组进行 NCV 的比较时,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Ⅰ组病人与Ⅱ组病人进行统计学上分析时,发现右腓神经MCV 和右腓浅神经 SCV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通过电生理的检查可早期发现亚临床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并非与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一致性,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可从 NCV 检查中发现 NCV 的减慢。3.下肢的 NCV 改变重于上肢,SCV 损害较 MCV 明显。  相似文献   

16.
尺神经在肘部损害或长时间肘关节伸直固定,从事某种职业而产生的职业性迟发性尺神经麻痹的症状体征。患者手步感觉和运动障碍,严重的手功能受损。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肌电图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判定均有重要的价值。该病对15例肘管综和征进行诊断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该组15例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29~66岁,平均47.5岁。病程2个月~8年。主要症状:7例自觉小指及无名指麻木,感觉消失,9例伴有肘部疼痛,活动受限。单侧病变13例,双侧病变2例。主要体征:所有患者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7例伴有不同程度第一骨间肌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多节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潜伏期(LAT)和波幅(AMP)的正常值。方法:200例健康志愿者,男100例,女100例,分别按年龄分成5组,正中神经记录点在拇短展肌,刺激点分别为掌点、腕点、肘点、腋点、Erb点;尺神经记录点在小指展肌,刺激点分别为腕点、肘下点、肘上点、腋点、Erb点,记录各段MCV、LAT、AMP值。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多节段MCV 、LAT、AMP与性别、侧别无相关性;年龄与正中神经各段MCV、LAT、AMP及尺神经AMP有关。 结论: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多节段运动神经传导的准确检测对临床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5例平山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F波以及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总异常率为24.4%(44/180),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DML延长以及CMAP波幅减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F波平均最小潜伏期为(26.64±3.10)ms,平均出现率为(58.77±35.53)%,总异常率为75.6%(34/45)。针极肌电图检测中57.7%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主要异常为出现自发电位,MUPs时限延长、波幅增宽、多相波增多,募集相异常。前臂肌肉的异常率为患侧伸指总肌(100%)≥健侧伸指总肌(100%)>患侧拇短展肌(97.8%)>患侧小指展肌(97.7%)>健侧拇短展肌(82.6%)>患侧肱二头肌(75.0%)。双侧三角肌、健侧肱二头肌、下肢胫骨前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正常。结论:根据平山病临床神经电生理学表现推测平山病可能为颈段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探讨Graves病神经肌肉受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于2000-05/2003-12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的Graves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志愿者,31例行肌电图检查,30例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检测: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三角肌、股四头肌自发电位及募集形式,记录及分析小力收缩时每块肌肉20个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及去多相波平均时限、波幅和多相波百分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用表面电极分别在腕部刺激正中神经和内踝胫后神经,于外展拇短肌及拇展肌用表面电极记录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用指环电极分别刺激拇指、中指和趾1,用表面电极于腕部及内踝记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包括正中神经(拇指-腕,中指-腕)和胫后神经(趾1-内踝)。并用超强电刺激在正中神经腕部及胫后神经踝部检测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结果:纳入受试对象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Graves病组患者肌电图示小力收缩后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大力收缩后其峰波幅降低。Graves病组胫后感觉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正中感觉神经拇指-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中指-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Graves病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异常出现率增加。②46例Graves病患者有神经肌肉临床症状26例(56%),肌电图异常39例(8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41例(89%);以肌电图异常判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7%;以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判断肌电图异常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结论:两种方法对Graves病神经肌肉损伤诊断敏感性高于临床症状,对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诊断异常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肌电图主要对肌源性损害敏感,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对神经源性损害敏感,具互补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方法 总结14例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34.7岁,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14例患者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时延长,11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4例感觉传导速度、感觉动作电位波幅正常,12例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正常;12例拇短展肌、14例拇指对掌肌见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14例旋前方肌、小指展肌与指浅屈肌肌电图检测均正常。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的可靠手段,能为临床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