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光安颗粒剂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的视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迎春 《中医药导报》2007,13(4):44-45,47
目的:研究青光安颗粒剂对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的保护作用。方法:治疗组32例于术后第7天服用青光安颗粒剂,对照组服用石斛夜光丸,定期检查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压及滤过泡。结果:治疗组视力、视野及过滤泡形态均优于对照组,并能维持较低的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结论:青光安颗粒剂能有效控制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的眼压,保护其视力和视野,是一种临床治疗慢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中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对4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血液中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低切与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电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素B2、β一血栓球蛋白、vWF和T/K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6一keto一PGF1α。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并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和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改变。  相似文献   

3.
彭清华  东长霞  李建超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179-2181
现代研究证实: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及其纤维的变性、萎缩和丧失;能量代谢障碍和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都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功效的中药复方——青光安颗粒剂对急性高眼压实验模型兔眼视网膜酶活性指标的影响,进一步阐明青光安颗粒剂对青光眼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以便为临床提供治疗青光眼术后患者提供有效的的方法和药物。  相似文献   

4.
青光安颗粒剂是一种治疗抗青光眼手术后患者的药物,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该药能明显提高抗青光眼手术后患者的视功能,预防术后慢性高眼压的产生;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具有保护和改善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节细胞的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较为安全。为了进一步了解青光安颗粒剂的作用机制,我们观察了该药对慢性高眼压兔眼滤过性手术后的作用,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动物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长耳白兔15只,月龄3~4个月,体重(1.78±0.16)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术后用青光安组、术后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3组,每组各5只兔(10只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对4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血液中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霁的低切与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电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素B2、β-血栓球蛋白、VWF和T/K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6-keto-PGF1α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  相似文献   

6.
血府逐瘀汤加减改善青光眼术后视神经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改善青光眼术后视神经损害的疗效。方法:将66例(80眼)青光眼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40眼)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4例(40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中药口服。两组均以3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1疗程及6月后的视力、视野及眼压改善情况。结果:1疗程后显效率治疗组为60.0%,对熙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6月后随访,治疗组视力恢复要优于对照组.视野、眼压无明显变化。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改善青光眼术后视神经损害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部分患者视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光安颗粒剂对慢性高眼压兔眼滤过性手术后作用的机制。方法 :通过与术后不用药组和正常兔眼的对照 ,观察青光安颗粒剂对慢性高眼压兔眼滤过性手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结膜下瘢痕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与术后不用药组相比 ,青光安颗粒剂组术后眼压控制较好 ,滤过泡形态维持较好 ,在术后 1周 ,2周和 3周 ,两组眼压、滤过泡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0 .0 1) ;青光安组兔眼手术区结膜下瘢痕面积和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明显少于术后不用药组 ;青光安组兔眼视网膜各层细胞的超微结构保存较好 ,而术后不用药组视网膜各层细胞均有空泡样改变。结论 :青光安颗粒剂能明显控制慢性高眼压兔眼滤过性手术后的眼压 ,维持术后滤过泡的形态 ,减少术后结膜下瘢痕的形成 ,恢复慢性高眼压后兔眼视网膜各层细胞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F1α,6KF)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6例RVO患者经川芎嗪治疗20天前后对其血浆ET1、TXB2及6KF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RVO患者血浆ET1和TXB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浆6KF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治疗20天后RVO患者视力提高,血浆ET1和TXB2水平显著下降,6KF水平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治疗后RVO患者血浆中ET1和TXB2水平下降,6KF水平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后段疾病相关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眼后段疾病相关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硅油注入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19例仅在术后1周内发生,使用局部降眼压药即可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其余26例使用药物控制不佳即行硅油取出术。3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3例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8例眼压偏高且不稳定,眼压平均为(36.19±9.16)mmHg。14例外伤性晶体脱位、玻璃体嵌顿、视网膜脱离继发青光跟患者,分别行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且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眼后段疾病相关青光跟经过积极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青光眼眼压调节器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接受眼压调节器植入治疗的13例15只眼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在术后平均14.7个月的随访中,仍保留眼压调节器者8只眼,治疗前眼压平均为4.32±0.76kPa,治疗后随访期间眼压为3.02±0.76kPa(t=4.465,P=0.001),摘除眼压调节器者7只眼,治疗前眼压平均为4.45±0.88kPa,治疗后随访期间眼压为3.09±0.80kPa(t=2.882,P=0.014)。结论:青光眼眼压调节器植入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视野缺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综述了青光眼视野缺损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等方面的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12.
慢性甲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晚期视觉电生理改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慢性甲醇中毒笥视神经病变晚期视觉电生理改变。方法:对21例(42只眼)患者随访2年并进行视觉电重量检测。结果: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表现为P100潜伏期延长和P100波幅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闪光多膜电图的a、b波潜伏期和波幅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醇中毒的眼部损害部位主要在视神经,中毒早晚期的视觉电生理改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视放射为后视路中较易受到累及的部位,视放射病变引起的视功能改变是神经眼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的影像手段对视放射纤维束的成像缺乏特异性,因此该类疾病易被漏诊和误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er imaging,DTI)。它可以显示常规磁共振技术(MRI)所不能显示的神经纤维的细微解剖结构变化,并可通过三维重建图清晰地勾划出脑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和分布,是目前唯一无创性活体研究脑白质结构及白质束形态的检查技术。DTI技术为研究视觉通路纤维束提供了可能,也为神经眼科特别是后视路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广藿香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查阅了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2001—2022年与广藿香相关的研究文献,应用NoteExpress 3.6软件对文献进行数据清洗、字段匹配及筛选去重,最终得到并纳入中文文献1787篇、英文文献398篇,将所得的文献资料导入CiteSpace V 5.8.R3(64-bit)软件,构建国内外广藿香研究领域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显示,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英文发文量总体与中文发文量仍存在差距;核心机构主要集中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高校,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并且在各相关研究机构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英文文献发文量都位居第一,这与广藿香的种植范围及道地产区相吻合;关键词分析显示,广藿香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精油提取、药理作用、质量标准、有效成分等方面,其中质量标准的研究贯穿广藿香研究的始终,一直保持较高的热度,新药理作用的发现及分子对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视刺激治疗3~10岁儿童脑源性视力损伤(CVI)的临床疗效及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方法:纳入3~10岁的CVI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视刺激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刺百会、睛明、太阳、四白等穴,每周治疗3次,连续4周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和P-VEP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潜伏期(P100-L)均较治疗前缩短、振幅(P100-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潜伏期(P100-L)缩短程度、振幅(P100-A)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6~0.8的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视刺激可以改善CVI患儿P-VEP的潜伏期(P100-L)和振幅(P100-A),提高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视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3~10岁儿童脑源性视力损伤(CVI)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VI患儿6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60只眼)和治疗组30例(60只眼)。对照组采用眼科常规视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按照年龄,分为低年龄组(3~5岁)和高年龄组(6~10岁)。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查2组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记录数据。结果(1)BCVA: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4,P=0.000)。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22.826,t对照组=8.226,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5岁患儿: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1,P=0.000)。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21.899,t对照组=7.336,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10岁患儿: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7,P=0.000)。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14.346,t对照组=5.568,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疗效:2组CVI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10.00%,治疗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34.486,P=0.000)。3~5岁患儿: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1.43%,治疗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20.749,P=0.000)。6~10岁患儿:对照组总有效率为0.00%,治疗组为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15.451,P=0.000)。结论针刺联合眼科常规视刺激可作为临床有效且安全性较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更好地改善儿童CVI最佳矫正视力等指标,优于单纯常规视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防治视觉剥夺效应的电生理学机制.方法:健康15 d龄long Evans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D)和针刺治疗组(MDT),每组6只.后两组采用单侧眼睑缝合的方法建立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针刺治疗组选取“睛明”“承泣”“球后”“攒竹”穴针刺,双侧交替使用,每日针刺一侧穴位,共14 d.观察针刺对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正常组与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干预.结果:在2×2、4×4、8×8三种不同空间频率(SF)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的剥夺效应,P1峰潜时延迟(P<0.01),N1-P1波幅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治疗组P1峰潜时显著提前(P<0.01),N1-p1波幅值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正常组、针刺治疗组大鼠均在SF为4×4时N1-P1波幅值达到最高,在此空间频率下鼠眼的分辨能力最佳,表明这可能是大鼠视觉系统的最佳空间频率.结论:视觉系统在敏感期内具有明显的电生理可塑性,针刺治疗可调节视觉剥夺所导致的视反应的抑制与迟缓,从而拮抗剥夺效应.  相似文献   

18.
葛芪口服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观察葛芪口服液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住院患者3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服葛芪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以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改变评定疗效。有效率观察组为71%,对照组为73%,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学者对阅读困难的病因意见不一,有人认为阅读困难是由于人类早期视觉发育障碍所致。作者对有关阅读困难在视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视力损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视网膜受累范围、并发症与视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对64例64只眼分别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90D Volk检眼镜检查,观察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发生的部位.结果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阻塞点位于黄斑区上下血管弓的动静脉交叉处,且以靠近视乳头上的第一分支静脉好发;并发症中最多见的是黄斑囊样水肿.结论黄斑囊样水肿对视力损害最严重,但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视网膜受累范围小,并发症较少,故视力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