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葛根素注射液合并胞二磷胆碱治疗视神经疾病8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合并胞二磷胆碱对视神经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合并胞二磷胆碱治疗视神经疾病患者83例(130只眼)的临床疗效,其中包括视神经乳头炎24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9例,视神经萎缩28例,球后视神经炎12例。结果:显效43眼(28.33%),有效56眼(43.07%),无效31眼(23.86%),部分病例治疗前后行视力、视乳头荧光充盈迟缓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合并胞二磷胆碱治疗视神经疾病具有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对33例(64只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点用1%葛根素后眼压变化的观察,发现1%葛根素对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有降低眼内压的作用。对患者全身及局部无不良影响,降眼压持续时间较长,对用其它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不良者加用1%葛根素滴眼也有一定降眼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对眼压已控制的慢性高眼压兔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通过前房注射复方卡波姆溶液造成慢性高眼压模型,28天后通过滤过性手术使眼压恢复正常。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神经营养剂组,并设正常组。治疗28天后,观察各组兔视网膜、视神经形态学与视神经轴突定量的改变。结果:实验结束时各组动物出现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兔视网膜、视神经超微结构损伤较轻,视神经轴突数及视神经轴突占视神经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能保护高眼压损害的视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减轻视网膜超微结构损伤,增加视神经轴突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葛根素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视神经挫伤患者78例(78只眼)分为治疗组40例(40只眼),对照组38例(38只眼),2组常规给予脱水、改善微循环及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mNGF、葛根素。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比较各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并观察mNGF、葛根素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52.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mNGF联合葛根素治疗视神经挫伤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液对兔慢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2%α-糜蛋白酶注入家兔眼后房,造成实验性慢性高眼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以下治疗:静脉注射银杏叶注射液(银杏叶组)、银杏叶联合噻吗心安组(联合用药组)、不做任何治疗(模型对照组)。30天后各组分别进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检测正常节细胞计数和光镜观察视网膜各层病理改变和电镜观察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每组均可观察到染色的阳性细胞,正常节细胞计数从多至少依次为联合用药组、银杏叶组和模型对照组(P〈0.001),光镜下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最紊乱,联合用药组视网膜各层组织最完整。结论高眼压能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生凋亡,而银杏叶注射液能阻止其凋亡的发生,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注射速度及药物浓度对家兔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的速度和药物浓度,分别对家兔进行耳静脉注射,观察家兔反应。结果:注射过快或药物浓度过高易引起家兔死亡。 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在热原检查或临床使用时应缓慢注射或滴注。  相似文献   

7.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动物实验方面观察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降眼压效果及对眼部组织学影响.方法 以卡波姆慢性高眼压兔作为动物模型,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B型超声等方法,观察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术后睫状体、巩膜瓣、结膜瓣、视神经等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手术组兔眼临床表现:滤过泡轻度隆起,眼球无明显扩张.术后3个月.球结膜充血水肿消失,结膜缝线全部脱落,滤过泡弥散;角膜混浊,水肿消失;前房内混浊消失.瞳孔直径约5mm,对光反射弱;晶状体无混浊,眼底变化不明显.结论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可成功降低慢性高眼压兔模型眼压,该手术无明显并发症,对兔眼组织结构无明显损害.滤过泡纤维粘连因素对该手术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刺降低兔慢性高眼压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针刺降低兔慢性高眼压的机理。方法 以 1%α 糜蛋白酶溶液 0 1ml注入兔眼后房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 2 0只兔分为针刺组和模型对照组 ,观察两组兔眼治疗前后C值和F值的变化。结果 针刺后组间C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组间F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针刺降低兔眼压的机理是增加房水排出 ,而不是减少房水生成  相似文献   

9.
川芎嗪穴位注射对兔高眼压及视网膜组织结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穴位注射对高眼压兔眼压及视网膜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1%α-糜蛋白酶后房注射建立30只家兔右眼实验性高眼压模型,随机分成:穴位注射组、噻吗心安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兔,分别用川芎嗪穴位注射、0.2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和不治疗;另以10只健康家兔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每组家兔眼压和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穴位注射组眼压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而与噻吗心安组眼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穴位注射组和噻吗心安组视网膜组织结构均较模型组保存明显要好;与噻吗心安组相比,穴位注射组的视网膜结构损害轻。结论:川芎嗪穴位注射能降低实验性高眼压兔的眼压及保护和修复高眼压下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西药加中药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结果:本组32只眼中,显效6只眼,有效22只眼,无效4只眼。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家兔慢性高眼压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针刺对家兔慢性高眼压及慢性高眼压下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上有实验性慢性高眼压的30只家兔随机分为针刺组、噻吗心安治疗组和实验对照组。并以10只无高眼压家兔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家兔。各组分别用针刺治疗,滴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和不治疗。观察每组家兔的眼压变化和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在第3天的眼压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1);针刺组与噻吗心安治疗组的眼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针刺组高眼压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损害可明显减轻,结论:连续针刺可降低实验性高眼压,有减轻高眼压下视网膜结构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对家兔慢性高眼压及慢性高眼压下前房角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用后房注射2%α-糜蛋白酶溶液0.1 ml的方法建立家兔实验性慢性青光眼模型。将具有实验性慢性高眼压的36只家兔随机分为针刺组、噻吗心安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用针刺治疗、滴用0.5%噻吗心安眼液和不予任何治疗,观察每组家兔的眼压变化和前房角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针刺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眼压明显下降(P〈0.01),与噻吗心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针刺组的小梁网和Schlemm管结构较对照组清晰,小梁网缩窄减轻。结论针刺具有降低家兔实验性慢性高眼压的作用,针刺能够改善小梁网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田七注射液配合促红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田七注射液配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采用一般治疗,对照组加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田七注射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为70.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升高血红蛋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田七注射液可以改善肾性贫血,降低血肌酐,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减少应用EPO引起的血压升高等副作用,延缓CRF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葛根素、川芎嗪、丹参注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理。方法:采用穿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 循环动态分析仪,观察上述药物对脑微循环灌流量的下降至结扎前的17%左右,各用药组用后微循环血流量均较MCAO组是升高,其中丹参了为显著。结论:葛根素、川芎嗪1丹参可明显改善MCAO后脑微循环血流量,是其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刺五加和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对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前房注射2.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方法建立日本大耳白兔双眼实验性慢性青光眼模型。动态观察眼压,高眼压维持4周后行双眼小梁切除术。实验兔随机分为刺五加组、尼莫地平组、联合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喂服上述药物。于前房注射前、注射后4、8、12周抽取双眼玻璃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玻璃体谷氨酸浓度。结果各组间前房注射前后、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前房注射前4组间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房注射后4、8、12周,各组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均高于注射前(P<0.01)。刺五加组、尼莫地平组、联合用药组玻璃体谷氨酸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实验性青光眼兔眼玻璃体谷氨酸浓度明显升高;刺五加和尼莫地平通过抑制玻璃体谷氨酸浓度的升高起到保护青光眼兔眼视神经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BQ注射液对动物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成  袁红  胡小鹰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411-411,413
目的观察BQ注射液对动物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大鼠和家兔静脉给药后,分别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结果BQ注射液22mg/kg、44mg/kg组能有效抑制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BQ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抑制ADP、AA和PAF诱导的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BQ注射液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为其治疗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杨梅素、葛根素治疗前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探讨杨梅素、葛根素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机制.方法:1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布为对照组、杨梅素组、葛根素组,分别测量治疗前后血清尿酸(UA)水平.结果:杨梅素、葛根素治疗组UA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杨梅素、葛根素治疗高尿酸血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注射用复方氨苄西林钠的家兔体外抗菌特征。方法:体外抗菌考察单次和多次给家兔注射复方氨苄西林钠后,采集的家兔血浆对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结果:与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组相比,注射用复方氨苄西林钠大、中、小剂量组增强了氨苄西林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p<0.05或p<0.01)。结论:与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组相比,注射用复方氨苄西林钠可增强氨苄西林钠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眼压已控制的慢性高眼压兔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通过前房注射复方卡波姆溶液造成慢性高眼压模型,28天后通过滤过性手术使眼压恢复正常。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神经营养剂组,并设正常组。予针刺和电针治疗4周,观察其对各组兔视网膜形态学和视网膜节细胞(RGCs)计数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束时各组动物出现显著差异,针刺组、电针组兔视网膜病理结构损伤较轻,视网膜节细胞(RGCs)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刺能保护高眼压损害的视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减轻视网膜结构损伤,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及噻吗心安滴眼液对实验性近视眼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葛根素滴眼液和噻吗心安滴眼液对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40只小鸡随机分为模型组、噻吗心安组、葛根素组及阿托品组,于出生当日行右侧眼睑缝合诱导近视发生,左眼为对照眼。次日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给予0.5%噻吗心安滴眼液,1%葛根素滴眼液,1%阿托品滴眼液滴右眼,每日3次。1月后拆开缝合的眼睑,验光检影,测眼压及眼轴。结果①1月后各组右侧缝合眼均形成不同程度近视,对照眼为轻度远视,两眼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组右眼多为高度近视,噻吗心安组、葛根素组及阿托品组屈光度均小于模型组右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葛根素组与阿托品组屈光度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实验性近视眼眼轴随屈光度增高而增加并成正相关(P〈0.01),眼压与屈光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葛根素滴眼液对小鸡实验性近视眼的发展有较好抑制作用,与阿托品疗效相当,可望成为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新药;噻吗心安滴眼液对小鸡实验性近视眼的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