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在评价2型糖尿病(T2DM)自主神经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81例T2DM患者进行SSR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①两组SSR的起始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69例(85.1%)患者至少有一肢SSR异常;②与血糖控制满意组比较,血糖控制不良组的下肢起始潜伏期延长(P〈0.05),下肢波幅降低(P〈0.05),而上肢的起始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2DM组病程〈5年与病程≥5年比较,起始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可作为评价T2DM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电生理指标;T2DM患者SSR与血糖控制水平相关,与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2.
王梅 《吉林医学》2012,33(21):4506
目的:研究分析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法的特点,总结其在2型糖尿病(T2DM)自主神经病变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50例,对其行SSR检测,并与正常健康者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SSR检测,两组在波幅及潜伏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总异常率为78%,其中存在自主神经病变症状患者的异常率(93.5%)要明显高于无自主神经病变症状患者(52.6%)。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法在检测过程中,对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较为敏感,在临床上可作为主要检测诊断方法,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变化。方法 对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SSR检测,并与28例健康自愿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28例均能清楚引出波形;患者组中SSR异常14例(53%),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异常反应与自主神经症状、周围神经病变有关。对部分病例同时行电刺激与磁刺激,发现噘刺激波形更稳定。重复性好。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SSR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性的自主神经功能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SSR)检测在评价 2型糖尿病 (NIDDM)植物神经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7例 NIDDM患者 (NIDDM组 )和 34例健康者 (正常对照组 )作 SSR检测。结果 :NIDDM组 4 7例 (82 .5 % ) ,139只肢体 (6 1% ) SSR异常 ;两下肢共 77只 (6 7.5 % ) ,两上肢 6 1只 (5 3.5 % )肢体 SSR异常 ,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 (P <0 .0 5 ) ;NIDDM组 2 4例 (42 .1% ) ,30对肢体 (2 6 .3% )两侧不对称 ,不对称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NIDDM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SSR潜伏期(L at)和波幅 (Am 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NIDDM组病程 <5年与病程≥ 5年比较 L at和 Am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正常 NIDDM组与 Hb A1C增高组比较 L at和 Am 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DPN)组与非 DNP组比较 L at和 Am 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SSR可作为评价NIDDM植物神经损害的指标 ,NIDDM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较上肢明显 ,左右两侧并不都对称 ,病程长者损害较重 ,血糖控制不佳者较血糖控制正常者重 ,合并 DPN者较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PSD患者、45例脑卒中患者、30例抑郁症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测定。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与其他3组比较,SSR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1)。结论PSD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SSR可作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
156例2型糖尿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sympatheticskinresponse ,SSR)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敏感程度。 方法 对 15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依病程分为 4年内 (87例 )及 4年以上 (69例 ) 2组。行常规SSR、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NCV)检查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测 ,分析各组SSR异常率并与NCV及SEP异常率比较。结果 两组SSR总异常率与NCV及SEP异常率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均 <0 .0 1)。在≤ 4年组中 ,SSR异常率与NCV及SEP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均 <0 .0 1。而在病情 >4年的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结论 SSR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可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是脑和脊髓参与下的皮肤催汗反射,所记录到的是与汗腺分泌活动有关的表皮电压变化。SSR可由内源或外源刺激所诱发,通过分析SSR的波幅、波形、潜伏期等对被试状态进行评价。精神障碍患者SSR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SR是准确和客观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之一,检测方法简单、无创、敏感,在精神障碍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是指人体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皮肤反射性电位,是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2例PD患者和35例健康人进行了SSR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D患者SSR异常率为69%,SSR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SSR可作为评价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具有高自杀风险的精神疾病,15%~35%的抑郁患者疗效差,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目前对抑郁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测定量表。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作为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SSR和下肢SEP检查,并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SSR和下肢SEP异常率分别为82.1%(46/56)和85.7%(48/56),2型糖尿病组SSR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组下肢SEP皮层电位P40、NSO、P60、N75波潜伏期和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SR和下肢SEP测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脑卒中伴发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脑卒中伴发高血压患者、30例高血压患者、30例健康人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测定。结果脑卒中伴发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健康组比较:SSR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1)。结论脑卒中伴发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SSR可作为脑卒中伴发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受损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诊断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D)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137例PD患者和5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和SCOPA-AUT评分,根据SCOPA-AUT评分结果分为自主神经症状组(PD-AS)和PD无自主神经症状组(PD-NAS),并检测SSR。比较PD-AS组、PD-NAS组和对照组SSR的差别,评估SSR与P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AutD的关联性。结果 PD患者中PD-AS组102例,PD-NAS组35例。PD-AS组和PD-NAS组的SSR异常率分别为88.2%和28.6%。PD-NAS组的SSR潜伏期、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D-AS组的SSR潜伏期、波幅与对照组和PD-NAS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性别外,年龄、病程、UPDRS-Ⅲ、Hoehn-Yahr分级均与SSR潜伏期呈正相关(P<0.01),与SSR波幅呈负相关(P<0.01)。PD患者总体和PD-AS组的SCOPA-AUT总分、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多系统萎缩(MS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9例临床诊断MSA的患者进行电刺激SSR检测,并以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患者组SSR平均起始潜伏期延长[左(2.28±0.35)s,右(2.26±0.26)s]与对照组SSR平均起始潜伏期[左(1.46±0.10)s,右(1.48±0.07)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S患者SSR的高异常率和与自主神经症状明显相关性,提示SSR对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检测有很高的敏感性,对MSA的早期诊断和筛选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SSR)在判断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PD患者和健康人分别进行SSR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PD患者SSR潜伏期上肢为(1.89±0.40)s,下肢为(2.19±0.56)s;波幅上肢为(0.68±0.50)mV,下肢为(0.49±0.58)mV,分别较对照组(1.48±0.12)s、(1.93±0.19)s、(2.09±0.20)mV、(1.25±0.38)mV明显延长及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SSR对判断P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右心房自主神经损害的调节水平,为针刺临床优化选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DM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给予高脂高糖喂养4周后,用STZ 25 mg/kg连续2 d腹腔注射制作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2周后,空白对照组和DM模型组不予治疗;电针1组:选内关、曲池、后三里、三阴交;电针2组:选肺俞、心俞、胰俞、脾俞、肾俞,1次/d,6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Elisa法检测4组大鼠右心房心肌中酪氨酸羟化酶(TH)、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神经生长因子(NG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等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M模型组ChAT显著下降(P<0.05),NGF有明显上升(P<0.05),GAP-43和CNTF有明显下降(P<0.05);与DM模型组相比较,2个电针组的ChAT有明显上升(P<0.05),NGF有明显下降(P<0.05),GAP-43和CNTF均有明显上升(P<0.05),且电针1组优于电针2组.结论 电针肢体腧穴对DM模型大鼠FPG有良好的调整作用,电针能够良性调节右心房TH、ChAT、NGF、GAP-43、CNTF的水平,减轻心脏自主神经纤维损害程度,且肢体腧穴组优于背俞穴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的认知功能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变化。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选取60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病变组)与52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抑郁(对照组),观察2组失匹配负波、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结果病变组脑诱发电位失匹配负波(MMN)以及SSR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结论抑郁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变,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SSR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SSR的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全部可引出SSR,而糖尿病组仅17例患者四肢可正常引出SSR,23例(57.5%)患者至少有一肢SSR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甚至波形消失,且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P<0.05);异常反应与自主神经症状、周围神经病变、血糖控制水平有关,与病程无关.结论 SSR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一项简便易行、安全无创的客观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交感神经受损的情况。[方法]对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上下肢的交感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检测。[结果]SSR的起始潜伏期,上肢:糖尿病组(1385.3±246.7)ms与对照组(1361.2±123.2)ms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下肢:糖尿病组(1858.9±527.5)ms与对照组(1742.8±225.2)m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上下肢SSR波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组SSR总异常率为41%,上肢异常率为17%,下肢异常率为41%,下肢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P〈0.001。[结论]SSR是检测糖尿病交感神经损害的一种客观的、敏感的方法。此方法简单且无创伤,可作为糖尿病的常规电生理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交感皮肤反应(SSR)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脑梗死及5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足心四个部位的SSR。结果: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SSR潜伏期四肢均较无糖尿病组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上肢SSR波幅差异有显著意义,但是下肢SSR的波幅无统计学意义。下肢的SSR的异常率显著高于上肢。结论:SSR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是一种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