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15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术前进行积极营养支持和患儿家长的心理支持,术后加强引流管的管理和疼痛护理。结果 15例患儿术后无感染,伤口Ⅰ期愈合出院,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根据小儿肾母细胞瘤的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肾母细胞瘤病人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询问患者有无排尿异常及有无血尿,严重者及时通知医生协助诊断和治疗.人院后监测血压2次/日、体温4次/日或遵医嘱.每周测量体重1次.心理护理,讲解肿瘤知识及治疗方法,给予家属心理支持,更好地配合治疗.术前健康教育包括肾癌疾病知识、术前准备、备皮、青霉素试验及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3.
肾母细胞瘤在小儿肿瘤中发病率较高,且易与腹膜后肿块混淆而延误诊治,我院1988~2003年共收治14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郄秀丽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9(2):22-22
患儿 ,女 ,2岁。因发烧一周、血尿 4d入院。入院前半月曾于窗台上玩耍坠地 ,右腰部着于凳上。入院查体 :神态清楚 ,心肺未闻及异常。右上腹可触及 10× 9cm的肿物一块 ,表面光滑 ,质中等。有压痛 ,活动度差。临床诊断 :右肾占位 ,挫伤 ?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 3 5MHz) :右肾体积增大 ,上下径 9 5cm ,前后径 6 5cm ,左右径 6 2cm。右肾正常结构消失 ,下极近中部处为片状无回声区 ,中部近上极处皮质与集合系统界限不清 ,回声杂乱 ,由多条低回声较宽条索样物液性暗区相混杂。右肾正常血管分布消失 ,于肾门部测肾动脉血流速加快 ,脉… 相似文献
5.
种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临床极步见,护理难度大,于1997年我科先后收治2例患儿.经过细心的治疗及护理.使病情得刊控制,生命得到延长,现介绍绍一下我们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CT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上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母细胞瘤患儿的相关资料,患儿均接受CT检查.对患儿肾母细胞瘤CT影像学表现、病灶累及其他部位或者转移情况、CT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临床分期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CT检查发现左、右侧肾母细... 相似文献
7.
梁丽芬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91-92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也很高,发病年龄多见于1~7岁之间,单眼或双眼均可发病,单眼发病约占60%~82%,约40%的病例属于遗传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护理,可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对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首要目的是控制肿瘤、防止肿瘤转移和保全患儿生命,其次考虑保存眼球和部分有用视力。现将我科自1997年元月至2003年元月共收治的1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手术摘除患侧眼球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本病的恶性性质以及高致残风险,不仅患儿承受身体痛苦和精神创伤,同时患儿家长也承受着难以解脱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应激。通过对本组患儿护理资料的系统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外科手术在20世纪对改善肾母细胞瘤的预后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对本病放射敏感性的不断认识及有效化疗药物的不断开发,包括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综合治疗,使肾母细胞瘤的生存率取得显著的提高,从20世纪30年代的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美国国立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G)和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对术前化疗的价值存在不同看法,但SIOP的系列研究证实,术前化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术后化疗,SIOP研究结果表明,Ⅰ期组织学中危或间变型肾母细胞瘤患者可进一步减少为4周,这显著降低了治疗的毒副反应且不影响治疗的疗效。腹部照射的剂量也较以往降低,取得同样的疗效的同时减少了远期毒副反应的发生。全肺预防照射的价值还有待继续研究。目前,关于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集中在如何保证同等疗效的情况下,最大可能降低其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介绍肾母细胞瘤切除术15例的手术护理经验.方法 自2000年1月~2007年2月对15例肾母细胞瘤的病儿术前进行探视,并对病儿家长交代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做好病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解答病儿家长的疑问并在术中做好器械物品等各项准备工作,术后采取随访等措施.结果 15例手术病儿及家长均能较好的配合手术,并对病儿的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手术护理环节措施等普遍满意.结论 通过对手术病人从器械物品、手术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的充分而有针对性的准备,较好地配合了肾母细胞瘤切除术的进行,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肾母细胞瘤是起源于胚胎性生肾组织或结缔组织的肿瘤,以23岁儿童最多见.肿瘤多为单发性,位于肾脏一极,小如儿头,呈类圆形.肿瘤表面光滑,有纤维包膜覆盖,与肾组织有分界.由于肿瘤生长速度快,常使正常肾组织破坏或萎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儿童肾母细胞瘤(WT)保肾治疗方案和提高WT患儿长期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诊疗方案。【方法】根据诊治方案不同,将我院261例WT患儿分为A、B两组,通过比较A、B两组的疗效.分析外科、病理、影像、化疗、放疗等学科在提高WT疗效.改善长期生存质量中的作用以及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对保肾治疗的作用。【结果】A组WT诊治以影像学诊断+手术治疗为主,B组WT诊治强调明确的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以及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A、B两组WT患儿在2年/5年生存率、保肾治疗率、手术并发症及长期生存质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对B组WT患儿中的Ⅰ期各型、Ⅱ期FH型肿瘤位于患肾一极和Ⅴ期WT患儿进行保肾治疗后,肾切除率从A组的19.1%(Ⅰ.Ⅳ期)和50%(Ⅴ期)分别下降为10.5%和30%。显著增加了保留部分患肾的机会与残肾量,改善了患儿生存质量。保肾治疗不影响患儿的肿瘤复发率。【结论】术前准确的分期分型诊断与合适的化疗是保肾治疗的关键,多学科协作诊治能显著改善WT患者的疗效:对符合保肾治疗指征的儿童WT患者进行保肾治疗,能改善WT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Willms' tumor)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岁2月~9岁,平均2.9岁.其中4例只作CT平扫,6例仅作CT增强扫描,5例平扫加增强.结果:发生于左肾者10例,右肾4例,发生于双肾者1例.肿瘤起源于肾脏上极者4例,下极者5例,累及肾脏上下极者6例,未受累部分残存肾脏实质均受压呈新月形,残存肾盂肾盏均出现不同程度扩张积水.15例16个肿瘤呈类圆形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出现坏死液化15例,出现斑点状、弧形或片絮状钙化8例,未坏死区呈轻中度强化.病灶最大直径4cm~20cm,12个病灶直径大于10cm.包膜完整或大部完整光滑者13例,包膜不清楚者2例.出现病侧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1例,出现头部多处转移1例.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加增强对定性诊断及病变分期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母细胞瘤。而居腹膜后肿瘤首位。为探讨肿瘤组织学分类及临床特点,仅就所收集的40例肾母细胞瘤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儿童肾母细胞瘤(WT)保肾治疗方案和提高WT患儿长期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诊疗方案。【方法】根据诊治方案不同,将我院261例WT患儿分为A、B两组,通过比较A、B两组的疗效.分析外科、病理、影像、化疗、放疗等学科在提高WT疗效.改善长期生存质量中的作用以及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对保肾治疗的作用。【结果】A组WT诊治以影像学诊断+手术治疗为主,B组WT诊治强调明确的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以及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A、B两组WT患儿在2年/5年生存率、保肾治疗率、手术并发症及长期生存质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对B组WT患儿中的Ⅰ期各型、Ⅱ期FH型肿瘤位于患肾一极和Ⅴ期WT患儿进行保肾治疗后,肾切除率从A组的19.1%(Ⅰ.Ⅳ期)和50%(Ⅴ期)分别下降为10.5%和30%。显著增加了保留部分患肾的机会与残肾量,改善了患儿生存质量。保肾治疗不影响患儿的肿瘤复发率。【结论】术前准确的分期分型诊断与合适的化疗是保肾治疗的关键,多学科协作诊治能显著改善WT患者的疗效:对符合保肾治疗指征的儿童WT患者进行保肾治疗,能改善WT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产时颈部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手术的护理及手术配合.方法 术前做好室温调节,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做好断脐处理、眼睛护理、体位摆放及皮肤护理,认真清点各种用物,术后平稳转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首例产时颈部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手术,手术过程顺利,预后良好.结论 良好的护理措施对于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同时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辅助化疗在儿童肾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在儿童肾母细胞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评价新辅助化疗在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生存率中的意义.方法我院从1996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21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年龄9个月。4岁.术前常规给予AV方案[更生霉素15μg/kg.d),静脉滴注,连用5d;长春新碱1.5mg/m^2.w,静脉推注,连用2周]1~2个周期的化疗.结果本组21例中有18例(18/21,85.7%)肿瘤明显缩小,其中17例得到完整的肿瘤切除,3例(3/21,14.3%)缩小不明显,其中有2例在化疗过程中肿瘤体积增大失去手术机会.本组患者随访8个月~11a,平均3a,其中死亡2例(2/21,9.5%),失访2例,其余17例均得到长期无瘤生存.整个化疗过程中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血象降低、肝肾功能损害等化疗毒副作用.结论儿童患者对AV化疗方案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术前化疗可使肾母细胞瘤瘤体明显缩小,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及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35例单纯手术治疗的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1岁。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临床分期Ⅱ期20例,Ⅲ期15例。肿瘤由上皮成分、胚胎成分及间叶成分组成。按组成成分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分化三型。获随访结果的23例,仅2例健在,存活10年以上。此2例均为高度分化,临床属Ⅱ期;虽单纯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说明若以上皮成分为主,临床为Ⅰ~Ⅱ期病例,手术切除后不一定要给予长期的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0例母细胞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其中左肾21例。右肾9例。肿块最大直径30×20×18cm。X光显示肺转移1例,结肠转移2例,右心耳转移1例。组织形态胚基型9例占30%,上皮型13倒占43.3%,混合型8例占26.6%,现认为wilm's tumour是由后肾芽正常成熟过程受到干扰而发生的肿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