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普外科32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精心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愈合效果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3.
李亚平  王健  郑成军  杜波  但杰 《医学信息》2010,23(18):3337-333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常见并发症的防范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8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完成腹腔镜手术,6例中转开腹手术,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发生并发症10例(占11.6%):5例吻合口漏,2例输尿管损伤,肠管损伤1例,会阴部伤口感染1例,性功能障碍1例。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者的经验技术和学习曲线有明显的相关性,只有熟练掌握结直肠癌开放手术的技术,同时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正确把握腔镜手术的适应症,适时的中转开腹,术中仔细解剖切除等,才能更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微创优势。方法 选取 2015 年4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异常出血、吻合口瘘、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6.30±1.24)cm vs (14.80±3.80)cm]、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68.45±29.65)ml vs (134.68±35.49)ml]、肛门排气时间[(2.89±1.32)d vs (3.82±1.45)d]、住院时间[(11.47±3.04)d vs (18.62±2.67)d]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人次高于试验组(19 vs 4),试验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更低(0/37 vs 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短期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5月-11月,分别采用3D高清腹腔镜(30组)和2D高清腹腔镜(20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各30例,对比2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3D组手术持续时间为(2.4±0.6)h,2D组为(3.0±0.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D组术中失血量(70±14)ml,2D组(80±1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住院费用3D高清腹腔镜组(6.3±1.2)万元,2D高清腹腔镜组(6.5±1.3)万元,两组相比无统计学上差异(P=0.538)。结论3D高清腹腔镜能提供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良好的深度感,可实现精确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3D高清视野下能更快地提高外科医生的腹腔镜手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分别于术中采用丙泊酚以及吸入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使用总量、术中不同时点,包括诱导后1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1月我院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选取同期开腹手术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210min±56minvs160min±32min,P〈0.05);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分别为(2.3±0.8)d、(1.7±0.7)d、(8.8±1.1)d,开腹组分别为(3.4±0.9)d、(2.4±0.6)d、(10.2±1.2)d,腹腔镜组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均未出现穿刺孔或切口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微创、疗效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0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和对照组(52例,开放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总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0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术,术中创面小、出血量少,且对胃肠功能干扰较轻,且安全性高,临床使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以近似1:1原则分成2组,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拉出标本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natural orifice tmn...  相似文献   

10.
超声刀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观察我院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直肠癌根治术病人68例,38例采用超声刀,30例为传统术式。主要观察指标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放置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有明显缩短;超声刀组平均减少出血量98.2ml。超声刀组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和引流管放置时间等均较传统手术组显著减少。结论 超声刀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发病率高,逐年上升,肝脏作为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有近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出现肝转移,也有近20%的患者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1].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接受根治术治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实施根治术后出现肝转移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梅玫  王宏  孙晶晶 《解剖与临床》2014,19(5):419-422
目的观察老年人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DEX)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DEX组(n=30)和对照组(n=30)。均采用静脉麻醉,将DEX 2 ml(200μg)加入48ml生理盐水中,配成4mg/L的溶液。DEX组在气管插管成功后10min内泵入0.5μg/ks的DEX溶液,继续以0.5μg·kg^-1·h^-1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在气管插管成功后的10min内泵入0.125ml/kg生理盐水,继以0.125ml·kg^-1·h^-1持续泵入至关腹前。记录2组术前(T0)、术毕(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30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记录停全麻药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至拔管的时间,术前24h、术后24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与T0比较,DEX组T1~T3的SBP及HR降低,而对照组T1-T3的SB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DEX组T1-T3的SBP及HR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EX组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2例(6.7%),对照组9例(30.0%),两组POC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1)。结论DEX能改善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且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TaTME)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中的安全性、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4月—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85例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40~74岁。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ap-TaT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中显微镜下超声骨刀较传统椎板咬钳在颈椎病前路骨化物中的优缺点及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的32例患者,18例为超声骨刀组,14例为枪钳减压组。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神经功能JOA评分、NDI指数及影像学椎管占位率、颈椎Cobb角及融合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24个月,平均(16.18±3.33)个月。术后超声骨刀组出现1例喉返神经损伤,枪钳减压组出现2例脑脊液漏、2例喉返神经损伤,两组均未导致严重并发症。超声骨刀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较枪钳减压组少(P<0.05);但两组的住院时长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N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超声骨刀组的JOA评分、JOA改善率优于枪钳减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末次随访时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保留肛门的扩大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目的 探讨扩大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82例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对其中136例行扩大根治术,另146例行一般根治术。结果 一般根治组:总转移率48.6%。N1淋巴结转移率44.5%,N2淋巴结转移率26.0%。转移度19.7%。扩大根治组:总转移率50.7%。N1淋巴结转移率46.3%,N2巴结转移率25.7%,M3淋巴结转移率5.1%,侧方淋巴结转移率13.2%。转移度15.1%。两组未见下方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结果:一般根治组3年生存率72.3%,局部复发率14.1%;扩大根治组3年生存率81.7%,局部复发率5.3%。排便功能:一般根治组优83.6%,尚可11.6%,差4.8%。扩大根治组优83.1%,尚可11.0%,差5.9%。结论 扩大根治术可有效防止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术后排便功能良好,不增加手术合并症。  相似文献   

16.
直肠上动脉插管注射美蓝染色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上动脉插管注射美蓝对直肠癌根治术中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指示作用及染色后清除淋巴结数量的变化。方法将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行直肠癌手术的病人5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经直肠上动脉插管注射美蓝组28例,普通根治组30例,观察两组淋巴结清除情况。结果注射美蓝组患者直肠系膜染色良好,骶前间隙界限清楚,无输尿管损伤及骶前静脉丛损伤,淋巴结检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直肠癌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插管注射美蓝能清楚显示直肠系膜,避免输尿管和骶前静脉丛的损伤,同时能提高系膜淋巴结检出数,便于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评估分析直肠癌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及解剖特点,为直肠癌手术血管处理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IMA CTA检查的直肠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重建IMA图像。对IMA进行分类并测量统计肠系膜下血管各解剖参数。 结果 266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87例,女性79例。111例(41.7%)左结肠动脉(LCA)从主干独立发出,112例(42.1%)LCA和乙状结肠动脉(SA)共干发出,33例(12.4%)LCA、SA及直肠上动脉(SRA)共干,10例(3.8%)缺乏LCA。全组IMA主干长度(LIMA)为(39.1±10.1)mm、IMA根部至髂血管分叉距离(DIMA)为(44.1±7.4)mm、IMA根部与肠系膜下静脉(IMV)水平距离为(24.6±8.9)mm、IMA分支点与IMV水平距离为(13.0±5.3)mm。LCA走行包括:122例(47.6%)高位型,88例(34.4%)中位型,46例(18.0%)低位型。65例(25.4%)LCA紧贴IMV内侧,136例(53.1%)LCA紧贴IMV外侧,55例(21.5%)LCA外侧远离IMV。 结论 术前利用三维CT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估IMA分型及肠系膜下血管的形态走行关系,为直肠癌手术中血管处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A 79-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back pain. Chest CT scan showed elevated nodular lesions in the right parietal pleurae with pleural effusion. There were no intrapulmonary or mediastinal abnormalities. Under local anesthesia, right thoracoscopy and subsequent thoracoscopic pleural resection were performed using an insulation-tipped diathermic knife (IT-knife). The resected pleura, 2.2 cm in diameter, had a rough granular surface. Lymphoid cells histologically infiltrated diffusely into the pleura. They were composed of centrocyte-like and monocytoid cells. On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y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 for Bcl2, CD20, CD45RB and CD79a, but negative for CD3, CD5, CD10 and cyclin D1. EBV-encoded small RNA-1 (EBER-1) in situ hybridization was negative. A diagnosis of 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 arising in the pleura was therefore made. To the authors'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case in which IT-knife was used for diagnosis of a pleural lesion. This large, single-piece, only slightly crushed pleural specimen, enabled study of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listed here) that could not have been obtained on conventional biopsy: (i) lack of apparent evidence of plasmacytic differentiation; (ii) no recognition of lymphoid follicles; (iii) mesothelial cells not infiltrated by lymphoma cell clusters; (iv) thin layer of hyperplastic mesothelial cells continuously covering the surface; and (v) no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like submeso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