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为电白县陈村镇寨头村952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共查出肠道寄生虫23种,其中线虫7种,吸虫5种,绦虫2种,原虫9种。查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806人,总感染率为84.66%,其中男性占82.48%,女性占86.63%。大多数感染程度轻。儿童和青少年的感染率最高。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分布具有家庭聚集性倾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制定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儿童新鲜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调查1996份粪便样品,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5%,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环孢子虫、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和粪类圆线虫5种肠道寄生虫,其感染率分别为0.6%、0.5%、0.1%、0.3%和0.1%。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阿米巴原虫主要发现于春季和冬季,隐孢子虫和环孢子虫仅发现于夏季和秋季。结论郑州地区儿童土源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显著下降,以机会性原虫感染为主,应进一步加强健康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开封地区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尤其是机会性致病原虫和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甲醛-乙酸乙酯-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该地区门诊和住院病人6093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检出肠道寄生虫8种,总感染率为1.49%,首次摸清了人环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状况,感染率为0.85%;蓝氏贾第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率次之,分别为0.16%和0.15%;蛔虫、人隐孢子虫和阿米巴原虫感染率均为0.10%.钩虫感染率为0.08%,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为0.02%,混合感染感染率为0.05%。结论开封地区临床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仍应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林州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林州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尤其是机会性致病原虫和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对林州地区8个乡镇进行了调查。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林州地区23个调查点的1949名15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检测。结果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33%(26/1949),共查出6种肠道寄生虫,其中原虫和蠕虫均为3种,感染率分别为0.72%和0.62%。男女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27%(14/1103)和1.42%(12/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姚村镇、城郊乡、茶店乡、临淇镇、五龙镇、东姚镇、横水镇和采桑镇儿童感染率分别为1.76%、1.42%、0.83%、2.71%、0.00%、0.74%、1.45%、0.75%和1.33%,各个乡镇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摸清了林州地区儿童隐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状况,感染率为0.15%。对分离到的1例等孢球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雀类的一种球虫Atoxoplasma sp.(AY331571)最为接近,同源性达99.4%,表明可能为鸟类粪便污染所致。结论 林州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仍应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了解郑州市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尤其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甲醛—乙酸乙酯—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该地区某医院住院病人4836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检出肠道寄生虫6种,总感染率为1.26%,发现了卡耶坦氏环孢子虫感染病例,且感染率最高,为0.45%;蓝氏贾第鞭毛虫、圆线虫和钩虫感染率次之;混合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为0.02%。结论郑州市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机会性原虫感染病例增加,应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惠州市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惠州市梁化镇进行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共检查1011人,其中520人阳性,感染率为51.43%。查出寄生虫30种,包括线虫11种、棘头虫1种、吸虫5种、绦虫1种、原虫127种。其中念珠棘头虫、比翼线虫和巨片形吸虫属省内首次报道。寄生虫分布及流行因素分析表明,寄生虫感染与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经济状况、卫生条件等自然、社会因素有一定关系,并对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元谋县肠道寄生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其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10/2020-10按照《云南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调查.从元谋县随机抽取5个坝区(海拔1350m以下)行政村和5个山区(海拔1700m以上)行政村,每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和分析海南省人体钩虫感染的现状和流行特征,评估10多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全省整群随机抽样5个市、县15个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钩蚴培养法对7924人进行调查,结果查见钩虫感染者2629人,钩虫感染率为33.18%。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汉、黎、苗、回各民族钩虫感染率分率别为15.27%、43.80%、60.85%和12.55%;职业以农民感染率为最高,地区以中部山区感染率为最高,农村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城镇居民。1449份钩虫幼虫鉴定结果:单纯美洲钩虫(N.a)感染者占94.20%;单纯十二指肠钩虫(A.d)感染者占0.83%;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混合感染占4.97%,N.a∶A.d=17.11∶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人群钩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部地区钩虫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人额部和颈部皮肤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立基  安贵源 《解剖学报》1989,20(2):214-219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人体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形成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为制定全区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随机选取的4个调查点,采用全国统一设计的结构式问卷,随机调查240人.结果显示,昌平区农村居民对人体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22.7%,其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卫生行为形成率为91.6%,并与地区经济水平呈正相关.结果表明,昌平区农村居民对人体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特别是对华支睾吸虫病,但卫生行为形成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4.
胎儿阑尾淋巴组织发生与炎性样肠腺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收集12~38周胎儿阑尾标本68例,取其中段作部分连续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发现:淋巴组织出现于第17周’17~20周的半数阑尾可见淋巴组织,21周后阑尾淋巴组织的出现率为90%左右。淋巴组织的形态在28周以前以淋巴细胞群为主,29周以后以淋巴小结为主。阑尾的淋巴组织多,其炎性样肠腺的出现率高。相反,切面上的炎性样肠腺数越多,其淋巴组织就越丰富。  相似文献   

15.
周慧君  李江 《解剖学杂志》1995,18(6):568-571
对36个不同部位正常皮肤表皮中黑素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黑素细胞数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且部位不同,其分布数量也显著不同,即面颈部及上肢等暴露部位皮肤中黑素细胞数量显著高于躯干及十肢等暴露较少部位皮肤中的含量,部位不同,其黑素细胞的形态结构也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湖北省农村居民蛔虫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湖北省农村居民蛔虫感染主要危险因素,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03年湖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所得蛔虫感染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病例组,按性别和年龄匹配200例健康对照,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6个因素与蛔虫感染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蛔虫感染与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人粪尿施肥、落地食物不洗捡食和喝不洁生水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OR值分别为2.785、2.669和0.051。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改进不良劳动生产方式,改善不良饮食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蛔虫感染。  相似文献   

18.
1983年2月湖北省随洲市淅河镇1大队,因集体进食感染旋毛虫病的猪肉而引起旋毛虫病爆发流行。进食者105人,发病82例,罹患率78.09%,平均潜伏期为20d。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胀、关节酸痛、四肢肌痛、乏力、眼睑水肿。采集40名发病者的血清进行IHA和环蚴试验,阳性率为100%。来自同一家庭30名正常人血清仅2名阳性,阳性率6.67%。用阿苯达唑治疗两个疗程,患者全部痊愈  相似文献   

19.
人胚胎表皮角蛋白细胞分化中PAI-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川  杨恬  曾益军 《解剖学报》2002,33(1):93-96
目的 通过研究人胚胎期表皮分化中PAI 2的表达及变化规律 ,探讨PAI 2与人表皮角蛋白细胞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对早、中、晚期人胚胎表皮角蛋白细胞染色 ,观察PAI 2蛋白及其mRNA原位分布、合成情况 ;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核酸斑点杂交实验检测离体培养的人胚胎表皮角蛋白细胞中PAI 2的表达情况。 结果 PAI 2在人胚胎期主要存在于分化程度高的表皮浅层角蛋白细胞内。胚胎期的表达高峰在胚胎中期 ,胚胎晚期其蛋白水平开始降低 ,而mRNA则维持在相对高位。PAI 2聚集于原位及离体培养的角质蛋白细胞胞浆近胞膜处。 结论 PAI 2可能参与了表皮角蛋白细胞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梁文妹  王琳 《解剖学报》2005,36(1):110-111
目的 探讨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在人胎胃的表达和定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12例11~20周人胎胃体部IAPP免疫反应(IR)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 人胎11周,胃黏膜中已有IAPP-IR细胞,主要定位于胃底腺。14~20周,胃黏膜中IAPP-IR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免疫反应显色也逐渐加深。经与HE染色的邻片比较,部分IAPP-IR细胞与壁细胞定位一致。结论 IAPP-IR细胞在人胎儿期已存在于胃体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