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用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璇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2-122
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医案中的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胃脘痛的用药特点。叶天士对胃脘痛的治疗注重温通胃阳,以通为补,以降为顺,用药多为辛温之品;治胃不忘疏肝是叶氏治疗胃痛又一特点,常投金铃子散或伍用郁金、香附、柴胡;对久痛入络者,法当祛瘀通络。  相似文献   

2.
《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治胃脘痛之经验。辨证当首辨虚实,再辨寒热、辨气血、辨燥湿、辨病邪,再根据证型立法选方。通过对本书的研读,笔者对叶氏治疗胃脘痛之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举例分析典型医案,以求充分展示叶氏之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书中摘选4例咳嗽医寨,对叶氏的诊疗过程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叶氏辨证论治的治病思路和诊治特点有:一是既擅用古方,又擅创新方;二是精研温病,为温病学派的奠基人,叶氏卫气营血理论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常用的方法;三是倡养胃阴,叶天士重视调护脾胃,补充了李东垣《脾胃论》中详脾而略胃的不足,提出倡养胃阴这一创新性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痹证医案的核心用药情况,认识叶天士辨治痹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痹证辨治开拓思路。方法:通过分层切片算法的应用,进行《临证指南医案》痹证病案数据的目标关键词频率统计的计算。利用Cytoscape可视化,提取医案的中药及药物性味归经规律。结果:卷七痹所载55例医案,共有处方79条,共使用中药122种。叶天士常用茯苓、桂枝、白术、当归等药物辨治痹证。叶天士治痹喜用温药、寒药、平药维多,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次之。用药归经方面,叶天士治痹注重调肝、肺,其次为调脾、肾、胃、心。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及的4种痹证进行总结发现:4种痹证在补气、养血、健脾、祛湿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且各有特色及不同侧重。结论:叶氏在辨治痹证时,学宗《内经》,尊经不泥,重视脾胃,培补中焦,认为痹证多病久入络,善用虫药以通为用。  相似文献   

5.
叶氏辨治胃痛,不寻常法,别出新意。《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篇载录医案丰富,充分体现了叶天士的胃痛临证心得。文章从治法及用药两方面进行探析,归纳总结出叶天士辨治胃痛之特点:治法上,从气机论治时,畅肺气以治胃,喜用杏仁、白蔻仁等;从阳虚论治时,重在通胃阳,以小半夏加茯苓汤通降胃阳以治胃,或合人参通补结合,或合附子通温结合;从营虚论治时,和营卫以治胃,以桂枝汤化裁。用药上巧用姜品,于营虚阳伤时,用煨姜;肝郁木乘或浊痰上逆时,用良姜;于阳虚痰饮时,用干姜;且妙用姜汁,为胃脘痛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临证指南医案》中"培土制风"法为叶天士治疗内风的重要方法,叶天士以岐黄、张仲景学说为立法之旨,创立脾阴、脾阳、胃阴、胃阳分治法,辨治脾阳立以甘温益气、温阳封固、化痰息风法;辨治胃阳通补和胃,辨治脾阴、胃阴提倡养血和营,力厚填阴(奇经虚风)、甘凉濡胃、清火养阴法,诸法直切"阳化内风"病机颇具特色。本文通过整理文献,统以脾胃阴阳四纲分治,举案释法如管中窥豹,一览其治案特色,望以求古鉴今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胃阴虚医案进行分析,总结叶天士胃阴虚证治特色。叶氏对于胃阴虚证以清补为法,主张用甘平或甘凉药物养胃阴,对于复杂病证则基于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思路兼用其他治法,主要有酸甘济阴法治疗肝胃阴虚证、清养醒胃法治疗阴虚挟湿证和甘缓益胃法治疗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共载有耳聋医案30例,叶氏对耳聋辨证治疗继承创新,知常达变,立论、制法、用方、选药多有创见。因叶天士医案言简意赅,散见各篇,难以窥其经验全貌。对《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耳聋医案分析医论、归纳证型、总结治法方药,并结合叶天士著作的相关论述,以探索叶天士辨治耳聋的临证经验,为临床辨治耳聋及研究叶天士学说提供更多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9.
《临证指南医案》记载了叶天士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渊源和学术经验。叶天士在前人基础上,主张脾胃分论,创胃阴学说和络病理论,临床善用养胃阴法、宣胃阳法、两和肝胃法和辛香、虫蚁通络法,对当今脾胃病的研究和临床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胃阳虚证辨治理念和方法独到,叶氏指出胃阳虚之病因,不外乎饮食、劳倦、久病、误治等;胃失受纳通降即为胃阳虚证的典型和主要表现;脉形小濡为胃阳虚证之典型脉象;临证强调脾胃分治;治胃不忘治肝,是叶氏治胃的又一特点。此外,叶氏十分重视胃阳虚证之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11.
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载木乘土篇医案入手,总结叶氏对土木同病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辨证论治规律:首辨有无阴虚阳亢,次辨病位之在肝胆与脾胃;治疗上总以土木同调为总则,具体有泄肝安胃健脾法、滋养肝胃法、平治法、情志调节法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治疗胃脘痛的病案,总结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特色。发现叶氏辨证治疗胃脘痛时,重视肝与胃之间的关系;根据"久必入血"灵活用药;脾胃分治,通补阳明。叶氏在治疗胃脘痛上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而且创立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其治疗思想对现代医家治疗胃脘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暮夜(晚、夕、卧时)用药案例,总结其夜治脾胃用药规律。以法统方,将叶天士夜治脾胃法归纳为升阳健脾(温阳涩脱、建中运湿、温阳利水),健脾养营,宣补胃阳,濡养胃阴,补虚通络各法;认为夜治脾胃杂病具有重视脾胃与其他四脏及奇脉的关系、重视补虚通络、重视气味配伍等特点。探讨叶天士夜治脾胃法的用药特点,对临床治疗疑难杂症、久病痼疾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彭飞  商丹  黄福斌 《光明中医》2011,26(12):2419-2420
叶氏治疗胃脘痛以养胃阴见长,对于胃阳盛衰在胃脘痛发病中的作用,叶氏也给予了足够了重视,今就《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胃脘痛门相关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叶氏以通补胃阳法治疗胃脘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总结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奇经理论辨证论治月经病的规律,为月经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叶天士认为月经病多责之冲任二脉,病久则奇经八脉俱病。叶氏辨治奇经病先辨病位、病情轻重程度及其与脏腑的相关性,再分清奇经病之虚实、阴阳、寒热,辨治以通补为原则,常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奇经。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所撰写《临证指南医案》内详细记载了脾胃病治疗的相关学术经验和学术渊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脾胃分论治法,并创立了络病理论与胃阴学说,临床治疗善用虫蚁、辛香通络法、养胃阴法、两和肝胃法及宣胃阳法,对目前脾胃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叶天士治疗痿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开拓思路.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痿》《种福堂公选医案》《叶氏医案存真》《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眉寿堂方案选存》《未刻本叶天士医案》《三家医案合刻·叶天士医案》中的痿证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探索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58首方剂,药物135味,总用药频次439次,高频使用药物共24味,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对聚类组及4组多味药聚类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组药对关联组和9组多味药关联组.结论: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可体现叶天士辨治用药特色,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临证指南医案》为研究内容,分析、总结叶天士的"存胃阴"思想。其"胃阴学说"倡导脾胃分治,注重保存胃津,存胃阴的的同时需顾护胃气、胃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叶天士的"胃阴学说"在治病用药中的体现。清火润胃法、增液润燥法、补肝和胃法、润胃益肺法是其常用治法。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脾胃论治慢性咳嗽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临证指南医案》总结有关中焦脾胃论治慢性咳嗽的医案27则,以探讨叶氏脾胃分治的思想,列举了肺脾阳虚者治以建中汤,肺脾气虚者治以四君子汤或异功散,胃阴不足者治以麦门冬汤,胃阳不足者治以大半夏汤、小半夏汤等内容,丰富了慢性咳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对反酸一症的辨治特色。方法:通过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与反酸相关的医案,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角度分析叶天士对反酸的辨治特色。结果:32则医案纳入研究,涉及21个篇章,应用频次最多的药物为茯苓、半夏、人参,叶天士将反酸的病机概括为脾胃虚弱及肝胃不和,治疗以健脾化痰的六君子汤为主方,辅以柔肝解郁之白芍、乌梅;苦寒降火之黄连、栀子等。结论:叶天士治疗反酸采用健运脾胃、调和肝胃法,辨其病因之主次先后,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