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成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证实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表现为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向多种间充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可向成骨系细胞方向分化。在体外培养时具成骨细胞样细胞表型,植人体内可产生矿化骨组织。本文对其体内外成骨实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验旨在建立一套简便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诱导分化及染色方法,观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为后续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修饰实验做好准备。方法本实验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诱导分化培养液做定向诱导培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进行成骨成脂细胞染色鉴定,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生长规律及向成骨成脂细胞分化的条件。结果(1)通过全贴壁法成功进行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并绘制出第4代细胞生长曲线;(2)通过茜素红染色验证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3)通过油红O染色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结论全贴壁法提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传代4次左右可达到一定纯度,在一定诱导条件下,经特定染色方法鉴定,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脂细胞。  相似文献   

3.
4.
目前,对于大面积骨坏死及骨代谢疾病临床仍没有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这些疾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成骨分化,而微RNA(miRNA)作为真核细胞内的特异性调节因子,参与了大量基因的编码,在转录、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对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和骨再生。同时,miRNA的异常表达也是导致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等骨代谢疾病的重要因素。由于miRNA数量较多,故其在调节骨代谢过程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以为骨代谢疾病的特定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可以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miRNA表达谱的变化,从而为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来分析牙周膜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对治疗牙周炎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6.
Wnt通路作为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的重要信号途径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在调控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已成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也为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对Wnt信号通路调控MSCs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自被发现以来,因其多向分化潜能而备受医学工作者关注。MSCs的成骨分化以及多种信号通路及其激活的下游网络参与了骨缺损和骨丢失的再生修复过程。本文通过系统分析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综述几种重要信号通路在MSCs成骨分化的调控因素,为MSCs在骨组织修复工程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功能分化潜能细胞,在损伤组织修复重构中具有显著的"明星"效果,但临床应用仍存在许多限制性因素。伴随微小RNA(miRNA)在国际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逐渐升温,大量文献指出,miRNA在BMSCs中重要的调控机制,能够微观促使BMSCs性能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规避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中的实际限制因素。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miRNA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作以归总。  相似文献   

9.
石国勋  李艳  郑祥雄 《医学综述》2006,12(12):707-70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并保持干细胞的多项分化潜能,因其在一定条件下在体内外可分化为骨、软骨,加之细胞本身的特性,已经被应用于治疗如创伤、风湿性疾病引起的骨、软骨的破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有着外源基因易导入的特点,其通过特定外源基因修饰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未来临床中将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向正宗  陈剑锋 《海南医学》2016,(16):2674-2676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多能成体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功能细胞。在骨科领域为各种组织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细胞来源,是目前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研究最为深入的种子细胞之一。电磁场(EMF)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在治疗骨不连、骨缺损及骨质疏松等疾病具有良好的优势。因此,近几年对电磁场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较多,本文就电磁场参数、电磁场类型对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分化的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使其广泛用于骨、软骨修复新疗法的开发,虽然已初步探明MSCs成骨、成软骨分化的基因表达谱,但启动MSCs分化的关键因子仍不明确,限制了其在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s)介导的表观遗传机制是调控MSCs谱系分化的关键环节.含Tower结构域的赖氨酸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验证重组miRNA-30a-5p体外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人工重组合成从人骨髓MSCs定向成骨分化差异性表达miRNA基因芯片结果中筛选成骨性表达量显著增高的miRNA-30a-5p。从人体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于体外转染重组miRNA-30a-5p,并通过茜素红S法染色检测钙盐沉积、碱性磷酸酶(ALP)钙钴法染色及ALP比色法定量检测成骨细胞ALP活性,对比观察研究重组miRNA-30a-5p在人骨髓MSCs定向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并诱导其成骨定向分化。经体外向MSCs转染miRNA-30a-5p并诱导其成骨定向分化,转染效率为(37.32±2.43)%。分别于诱导培养第14、21天行ALP染色观察、ALP活性测定、茜素红钙盐结节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成骨活性,结果显示miRNA-30a-5p mimics转染组MSCs成骨分化特性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miRNA-30a-5p在MSCs定向成骨分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促进增强作用,被转染的MSCs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表达有所增加,为进一步阐明人骨髓MSCs定向成骨分化的分子生化机制,细胞移植修复治疗骨缺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的一类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多个器官间质中,其中在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丰富。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MSCs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组织细胞。Notch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的配体和受体都是细胞膜表面蛋白,因此Notch信号是介导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MSCs多条分化途径中都有Notch通路存在。该文针对Notch信号通路在MSCs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神经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与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人骨瞩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分化特性及其端粒酶活性。方法 取人胚胎股    骨骨瞩,分离、培养、扩增MSCs,原位杂交法检测MSCs的端粒酶活性。将MSCs种植于裸鼠皮下,4周后观察MSCs的    分化情况。结果人 MSCs呈端粒酶反应阳性。植入裸鼠体内后可分化成骨、软骨、脂肪、骨骼肌、肌腱样组织和无髓神经    纤维束样结构。结论人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人脐带华尔通胶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向软骨细胞、骨细胞的分化能力,为椎间盘再生研究寻找新的细胞来源.方法 取人的正常分娩或剖腹产胎儿的脐带,酶消化法从Wharton胶中分离干细胞,应用复合胶原酶NB4、dispaseⅡ和透明质酸的组合混合酶消化,检测人脐带来源的MSCs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别应用成软骨诱导液、成骨诱导液诱导人脐带来源的MSCs向软骨细胞、骨细胞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人脐带分离培养的贴壁细胞,体外生长形态类似于成纤维细胞,可以维持在未分化状态稳定增殖,这类细胞MSCs的表面标记CD44、CD105、CD90和D73呈现高表达,而不表达CD45、CD34、CD14、CD19及HLA-DR.向软骨细胞、骨细胞诱导结果提示P3代细胞有向终末软骨细胞、骨细胞分化能力,具有干细胞的特性.结论 人脐带华尔通胶含有丰富的MSCs,易于培养扩增.人脐带来源的MSCs能分化为软骨细胞、骨细胞,这类细胞可能成为椎间盘移植的一个干细胞来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solation and expans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from human umibilical cord Wharton's jelly and their biological identities , and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inducing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SCS to differentiate into chondrogenic and osteogenic cells. Methods The hUCMSCs were isolated form human umbilical cord by tissue adherence and digested with collagenaseNB4, dispase Ⅱ and hyaluronidase. The morphology, proliferation and immunophenotype of the 3rd passage cell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chondrogenic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was tested and evaluated by specific staining methods. cells were induced to chondrogenic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 Results The isolation of hUCMSCs by digestion with collagenaseNB4, dispase Ⅱ and hyaluronidase was efficient. After seeded for 24 hours, the adherent cells showed spindle shape and fibroblast cell-like shape and the size of hUCMSCs was homogeneous.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hUCMSCs were positive for CD44,CD105, CD90, CD73, but were negative for CD45, CD34, CD14, CD19 and HLA-DR.These cells could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chondrogenic and osteogenic cells under proper inducing conditions. The hUCMSCs retained the appearance and phenotype even after being expanded more than 40 passages in vitro. Conclusions The human MSCs could be isolated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 Wharton's jelly ,and it was easy to propagate these MSCs. An in vitro method for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UCMSCs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cultured cells were composed of only undifferentiated cells and their bi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stable. The hUCMSCs are expected to be a new type of stem cells of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6.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传顺  陆超  陈吉庆 《医学综述》2007,13(5):321-323
骨髓中至少存在两种骨髓干细胞(BMSCs),即造血干细胞(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MSCs)。其中MSCs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外,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无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在体内实验,MSCs都可以向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细胞分化,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在此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MSCs可塑性在CNS组织维护和修复中发挥作用的研究现状、MSCs可塑性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目前MSCs可塑性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戴林  姜津霞 《医学综述》2011,17(3):321-324
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免疫调节、多向分化等功能而日益受到重视,但体外多次扩增后或在某些疾病中,MSCs有衰老迹象,表现为形态上出现衰老的变化、增殖速度及能力逐渐减低,分化潜能改变等。MSCs的衰老在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MSCs表现为生长缓慢,成骨呈脂肪能力异常,提示SLE是一种MSCs病,现就MSCs衰老与SLE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