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是抽象的哲学概念.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之间的相对制约、互根作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观点,来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至今仍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中医治疗疾病在于调理阴阳,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2.
对中医阴阳学说与免疫的相关性进行了较深入探讨:分析了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阴阳属性;认为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为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均与免疫功能及其病理变化密切相关;中医临床治疗疾病时所用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包括免疫调节疗法等。  相似文献   

3.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指导中医配伍用药的法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都是由阴阳二气衍化而成,因此阴阳二气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是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基础。人体正常状态是阴阳协调平衡、升降出入有序,即人体与自然界阴阳相适应及人体自身阴阳的对立统一。疾病的发生是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如...  相似文献   

4.
浅议相反相成用药乃平衡阴阳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既对立(即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又统一(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生长、消亡的根本原因.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体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关系协调的体现,即所谓"阴阳平衡";疾病就是整体或某一脏、腑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不相协调的表现,即所谓"阴阳失调";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质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临床上用性味功能相反的药物配伍常获相得益彰的治病功效,即是相反相成原理的应用及其体现,也是科学的辩证法的具体应用;由于这恰与人体及其每一脏腑固有的运动规律(即阴阳的对立统一)相吻合,所以往往能出奇制胜迅速恢复阴阳平衡而愈病.现就常见的相反相成配伍用药,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因中的阴阳学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领域,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络是人体脏腑与体表肌肤、四肢、五官、九窍相互联系的通道 ,具有运行气血 ,沟通机体表里、上下、内外 ,调节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等作用。经络失衡是由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经络系统而引起的病理变化。十二经脉气血的偏盛偏衰 ,可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过亢或生理功能减退而发生疾病。所以经络气血的盛衰直接影响相络属脏腑组织气血的盛衰和功能状态。盛则实 ,衰则虚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人体气血的虚实变化 ,直接影响机体生物电子运动的相对平衡状态。生物电子运动形成的“正负”和运动量不平衡状况与中医的气血阴阳变化…  相似文献   

7.
马万千老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介于生理和病理体质的中间状态,亚健康状态是否进展到疾病状态与脏腑功能强弱、气血、阴阳失衡关系密切。马老认为,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和脏腑相关理论结合能够及早发现亚健康状态者的脏腑功能强弱及气血、阴阳偏颇失衡的体质状态,在饮食、运动、情志方面进行早期个性化干预指导,有效纠正失衡之态,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五脏调节睡眠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昼夜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与精神情志正常的重要生理活动。节律性表现为昼精而夜寐,其维持与营卫循行、气血调和、阴阳互藏、脏腑功能正常及相互协调等有关。从五脏阴阳气血及其功能活动对人体睡眠调节机理方面进行探讨,以明确失眠的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略论脏腑表里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脏腑表里关系 ,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此略陈管见如下。1 脏腑表里关系的含义脏腑表里关系是指运用表里阴阳对立互根关系 ,阐明脏腑间或脏腑与体表间的内在联系。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 ,五脏与六腑不但具有相互协调的功能联系 ,同时还与体表器官具有相应的所属联系。明代医家张景岳说 :“藏居于内 ,形见于外 ,故曰藏象。”藏居于内属里 ,形见于外属表 ,所以脏腑表里关系 ,除了脏与腑间的联系外 ,还应包括脏腑与体表器官间的联系。前人在运用对立、互根关系说明事物或现象时 ,常将表里与阴阳进行联系或并列使用。如《素问…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认为,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是正(宿主)与邪(肿瘤)相互斗争的过程,导致机体微环境紊乱,出现机体阴阳变化失衡。而机体阴阳变化的失衡,使得患病机体表现出免疫功能的异常变化。因此,从中医的角度,阐明骨肉瘤微环境紊乱与免疫失衡的相关联系,为从免疫机制方面治疗骨肉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睡眠的发生是在营卫循行、脏腑功能、心藏神均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生理过程。失眠的发生和阴阳失衡、脏腑功能不调及心神失养相关。督脉和任脉:在功能上,一阳一阴,两者阴阳相配,可以调和营卫、平衡阴阳;在循行上,直接联络心、脑、肾,通过背俞穴、募穴间接与五脏六腑联系,可以调整脏腑功能。该文拟通过督任二脉的循行和功能探讨其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并通过临床应用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往往已达疾病晚期,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现代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共同进化是导致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阴阳平衡是机体健康的标志,即“阴平阳秘”状态,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与转化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关键。卵巢癌在中医学中属“癥瘕”“积聚”“肠蕈”范畴,其发生、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抗争,正虚邪盛,阴阳失衡的结果。而机体与卵巢癌炎性微环境,以及炎性微环境中的相关因子也处于对立制约、相互转化的状态,表现出动态发展的“阴阳”关系,二者高度契合。目前,中医药对于卵巢癌炎性微环境的研究多从信号通路传导角度出发,体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对癌细胞的作用优势,未能从中医阴阳平衡角度阐释其意义。因此,笔者以“阴阳平衡观”为切入点,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探讨卵巢癌炎性微环境中相关因子的改变对卵巢癌发生、发展产生的影响,论述其与中医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以此为基础提出“调整阴阳平衡”为卵巢癌的防治原则,扶正与祛邪兼顾,以期为中医理论阐释卵巢癌炎性微环境的现代研究中奠定基础,以及在中西医结合指导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七情和精神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是人们正常的七种情志变化。俗话说 :喜怒衰乐乃人之常情。这七种正常的情志变化超出一定限度 ,失去正常节制就会导致疾病。七情所伤造成发病的原因已被中医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 ,它不同于六淫侵犯人体而发病 ,而是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使之失调而导致疾病发生。因此 ,中医将精神因素所致疾病称为内伤。这种内伤七情的精神因素又是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1 内伤七情对脏腑气血的影响1 .1 对五脏的影响人的精神活动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物质基础是脏腑之精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  相似文献   

14.
周文波教授认为内外致病因素阻断内环境正常运行,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和即可导致疾病,肺癌发生就是机体阴阳失衡,正气渐虚,邪气乘虚而入,气化不利,导致血瘀、气滞、热毒、痰凝等搏结日久积滞而成。痰和瘀为非小细胞肺癌主要致病因素,痰证、瘀证为肺癌特异证候,肺癌发生与正气虚损、邪毒入侵关系密切,病因虽然复杂,不外乎为正气亏损,瘀毒互结于肺,久而为"肺积"。创建龙甲汤温阳散寒、活血祛瘀、攻毒兼以扶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丁丽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51-1051
祖国医学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和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这种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谓阴阳互根,这一理论不仅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在治疗疾病中,阴阳互根理论对方药的配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我作临床正确合理地处方用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本文就阴阳互根理论在方药配伍中的应用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MODS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理论认为的在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紊乱从而致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出现脏器衰败的危险证候有许多相似之处,而现代医学认为免疫失衡在MODS中起了重要作用,SIRS与CARS无论孰占主导均可导致MODS的现象与中医理论中的阳复太过或矫枉过正导致的阴阳失衡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医从整体调理机体的角度出发,使之达到“阴平阳谧”,调整免疫失衡状态下的阴阳失衡,从而拓宽了MODS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内经》非平衡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学理论素为“平衡”思想所统治,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指导临床施治。“阴阳平衡”所谓健康,“阴阳失衡”即成疾病。治疗亦唯“调整阴阳,使复平衡”是求,似成不易之论。而纵观《内经》等中医古代文献,则绝无此说。“春秋战国以来,人们就认为一切自然现象的变化都是阴阳消长的结果,而阴阳本身,则是经常不断的或‘消’或‘长’地变化着”(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内经》亦认为阴阳消长导致每个事物的阴阳双方处于不平衡状  相似文献   

18.
<正> 笔者认为,影响中医学术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理论上的辩证观点与形而上学混存,造成中医理论的不彻底性中医学以阴阳五行论、经络论、脏腑论、药物归经论等构成它的基本理论,而以阴阳论——阴阳的对立(对立相斥)、阴阳的互根(互相依存)、阴阳的消长(量变过程)和阴阳的转化(质变飞跃)为基点,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之法,观察人之病因病理现象。它注重局部与整体、生理与病理、人体与宇宙、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生命同自然界一切事物一样,均处于对立统一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中。这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深度及其真理性远远超过了当代西医,具有覆盖整个科学  相似文献   

19.
阴阳学说影响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疾病的认识方式,使治则治法理论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揭示治疗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充满辩证思维.阴阳的对立制约,揭示同一(整体)思想内在差异;阴阳的依存互根,把握不同思想间内在联系;阴阳的相互转化,认识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阴阳动态平衡,使对立思想统一为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任秀玲 《中医药学刊》2005,23(3):451-451,457
阴阳学说影响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疾病的认识方式。使治则治法理论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揭示治疗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充满辩证思维。阴阳的对立制约,揭示同一(整体)思想内在差异;阴阳的依存互根,把握不同思想间内在联系;阴阳的相互转化,认识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阴阳动态平衡,使对立思想统一为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