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湿热瘀阻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取针对证型实施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方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沉、血尿酸等理化指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RF、ESR等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0.05),不过实验组下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证型选配的中药内服外敷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渗湿功效,能持续有效地控制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纠正血尿酸、血沉等指标,且毒副作用小,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任艳梅  李莉  刘利利  王利春 《世界中医药》2020,15(7):1047-1050,1054
目的:探究中药内服结合肿痛消外敷治疗湿热夹瘀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结合肿痛消外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关节功能及关节疼痛评分、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递质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关节功能分级评分、关节压痛、关节肿胀、休息时关节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ESR、IL-1β、IL-6、UA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脂质过氧化物(LPO)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肿痛消外敷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UA、ESR水平及关节功能,可能与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及调控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汪元  刘健  黄传兵  纵瑞凯  李明 《中医杂志》2014,(15):1299-1302
目的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内服配合芙蓉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美洛昔康分散片7.5 mg,每日2次口服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并配合芙蓉膏外敷,每次6h,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起效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疼痛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疼痛平均起效时间为(2.60±0.67)天,而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为(4.00±0.95)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ESR、CRP水平(P0.05或P0.01),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ESR、CRP及UA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内服配合芙蓉膏外敷能有效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症状,减轻患者疼痛,降低ESR、CRP及UA水平,起效迅速,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药外敷患处;对照组30例,采用外用青鹏剂治疗。2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SR、CRP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UA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好,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北京中医医院门诊9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内服和对照组予西药秋水仙碱内服,在第0、7 d分别观察患者关节肿胀、压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医生和病人对疾病的全面的评估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治疗7 d后血UA、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医生和病人对疾病的全面的评估及中医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而ESR、CRP、关节压痛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服薏苡附子败酱散可以有效缓解急性痛风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受累关节的肿胀、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血U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探讨针药结合干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证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及生活干预,扶他林外敷患处。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治疗组给予防己黄芪汤加味联合针刺。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UA、CRP、ESR均明显下降,2组治疗均有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UA、CRP、ESR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UA、CRP、ESA水平,降低中医症候评分,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联合针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病例均选取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秋水仙碱和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未复发率远远高于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好。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疼痛及活动度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宇峰 《河北中医》2012,34(9):1307-1308,138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治疗(秋水仙碱和美洛昔康),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加味四妙散内服和四黄散外敷)。2组均7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ESR、C-R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四妙散内服和四黄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治疗组用中药内服外敷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片治疗。结果:治疗10天后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常新斗 《新中医》2020,52(13):137-140
目的:观察穴位埋针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湿热痹阻型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痹阻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针联合三妙汤加味内服、金黄膏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三妙汤加味内服、金黄膏外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血沉(ESR)、关节腔积液的改善情况,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除关节肿胀积分无统计学意义外,治疗组其余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ES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关节腔积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关节腔积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针联合中药内服外敷可有效减轻湿热痹阻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ESR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栀子金花散外敷配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栀子金花散外敷及小剂量秋水仙碱口服,对照组以常规剂量秋水仙碱口服治疗,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观察。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SR、hs-CRP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栀子金花散外敷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结合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痛风急发方对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共选取60例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非布司他、非甾体消炎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痛风急发方,疗程均为4周。每两周观察各组临床症状、血尿酸(Uric Acid,U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tive Protein,CRP)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观察并记录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血尿酸、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痛风急发方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黄胶囊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三黄胶囊口服加金黄膏外敷。两组疗程均为10日,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疼痛与活动受限)、关节肿胀评分及相关生化指标血尿酸(B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活动受限视觉模拟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BUA、ESR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胶囊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结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讨痛风灵合剂联合委中放血、金黄膏外敷治疗痛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给予痛风灵合剂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委中放血治疗,缓解期给予痛风灵合剂内服,对照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给予新癀片,缓解期给予非布司他片,共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酸、治疗前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频率以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缓解时间,并对治疗期间肝肾功能、血常规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定期评估及记录。结果 治疗24周后,2组患者尿酸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观察组治疗周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周期内,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经调整服药方式后症状缓解,对照组有12例患者在服用新癀片时出现胃痛不适,经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护胃治疗后症状缓解未中断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痛风灵合剂联合委中放血、金黄膏外敷治疗痛风疗效可靠,可明显降低尿酸,减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频率,且能较快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热除湿方内服和肿痛消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秋水仙碱、碳酸氢钠、醋酸泼尼松片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热除湿方内服和肿痛消外敷治疗。对患者进行中医主要证候(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量化评分,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关节疼痛程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尿酸(uric acid,UA)的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活动功能的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肿胀、活动功能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UA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热除湿方内服和肿痛消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痛风消内服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110例AG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中药双柏散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痛风消内服,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及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IL-1β)、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关节红肿、疼痛和活动受限评分,UA、CRP、ESR及IL-1β、NALP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红肿、疼痛和活动受限评分,UA、CRP、ESR、IL-1β、NALP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痛风消内服联合双柏散外敷可有效缓解AGA患者症状,降低UA、CRP、ESR水平,抑制IL-1β、NALP3释放,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妙饮联合蛤蟆酊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妙饮(柴胡25 g,黄芩9 g,苍术9 g,薏苡仁30 g,怀牛膝9 g,盐黄柏6 g,砂仁3 g,炙甘草6 g,萆薢9 g,泽泻30 g,杜仲9 g,郁金9 g,远志6 g,土茯苓30 g,白花蛇舌草60 g)内服联合蛤蟆酊湿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及UA、WBC、CRP、ES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妙饮联合蛤蟆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结合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AS评分、UA、ESR及CRP浓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UA、ESR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UA、ESR和CR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外洗可以明显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消肿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青鹏软膏联合布洛芬片治疗,治疗组给予清热消肿散外敷联合布洛芬片治疗,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炎积分、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记录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关节炎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关节炎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UA、CRP、E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热消肿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