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解毒方对原发性肝癌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乙基亚硝胺(DEN)中药高剂量组、DEN中药低剂量组。采用自由饮用DEN的方法建立原发性大鼠肝癌模型,分别给用药组灌服中药高剂量30g/kg(临床成人日用量的17.96倍),中药低剂量10g/kg(I临床成人日用量的6倍)。观察健脾疏肝解毒方对原发性大鼠肝癌一般情况及体重、肝指数、脾指数的影响。结果:造模大鼠13天、73天、163天体重,模型组与DEN中药高、低剂量组有均数上的差异,但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脾指数、肝指数DEN中药高剂量组、DEN中药低剂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健脾疏肝解毒方能有效地抑制大鼠肝癌的发生,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脾养肝方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对肝细胞中miR-22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护肝片组及益脾养肝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构建肝癌癌前病变模型,建模成功后,护肝片组行1 g/ml剂量灌胃治疗,益脾养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行不同剂量(0.3、0.6、1.2 g/ml)灌胃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肝组织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法检测肝组织miR-221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大鼠比较,其余建模各组大鼠毛色晦暗,动作反应迟缓,益脾养肝方高剂量组和护肝片组上述症状有所改善,模型组和益脾养肝方低剂量组大鼠各死亡1只。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建模各组肝组织结构均受到破坏,异型性增生细胞紧密排列,肝细胞胞质水肿。六组肝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肝片组比较,益脾养肝方低、中剂量组均升高(P<0.05);益脾养肝方各剂量组之间比较,益脾养肝方高剂量组均低于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肾同源理论下地五养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地五养肝方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首次注射的第2 d起,阳性对照组灌胃0.11mg/kg的秋水仙碱混悬液,地五养肝方组灌胃2.2g/kg的地五养肝方药液,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灌胃8周。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和肝纤维化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和相关细胞因子含量,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p-AKT、β-catenin、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分级较正常组显著上升,阳性对照组、地五养肝方组大鼠肝纤维化分级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GLB、ALB、TP含量降低,ALT、AST含量升高;和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地五养肝方组大鼠血清GLB、ALB、TP含量升高,ALT、AST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β-catenin、p-GSK-3β及p-AKT蛋白表达升高;和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地五养肝方组大鼠肝组织β-catenin、p-GSK-3β及p-AKT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五养肝方可明显降低大鼠肝纤维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和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有联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者提出了肿瘤微环境这一概念,其中的免疫微环境作为肿瘤微环境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起的作用也越发受到重视.肝癌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而健脾益气药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以中医健脾法为根本大法,配合肝癌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生物治疗,适当结合放化疗,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11)
目的研究和分析健脾解毒方对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从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癌需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2组均行TACE术。常规组患者TACE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自拟健脾解毒方。于术后复查患者肝功能变化,观察发热、肝区疼痛的发生率、程度及持续时间、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应用中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TACE术后患者的退热、止痛效果优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LT、AST、TBIL等数值优于常规组,肝损害的修复作用强于常规组。卡氏评分的比较显示,实验组可以改善TACE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健脾解毒方对肝癌TACE术后肝功能损害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术后肝区疼痛的发生率、程度及持续时间以及发热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养肝汤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予以健脾养肝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变化治疗前分别为59.90±0.85、60.65±1.43;治疗后分别为61.68±7.98、58.26±1.27。治疗组与对照组Karnofsky评分下降治疗后分别为14例(43.7%)、20例(66.7%)(P〈0.05)。生存时间治疗组最长时间为0.97a,最短时间为33d;0.5年生存率为37.5%(12/32例);对照组最长时间0.78a,最短时间36.5d;0.5a生存率为16.7%(5/30例)(P〈0.05)。结论:健脾养肝汤配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可增强中晚期肝癌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损伤的肝脏有保护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袪湿方对肝硬化腹水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水通道蛋白9(AQP 9)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
组,模型组,健脾活血祛湿方高、中、低剂量组(52,26,16.25 g·kg-1),秋水仙碱组(100 μg·kg-1),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腹水量、检测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的含量及AQP 9 mRNA转录与蛋白翻译水平。结果 健脾活血祛湿方对肝硬化腹水大鼠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促进模型大鼠腹水消退
、改善相应肝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保肝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活血祛湿方组AQP 9 mRNA转录与蛋白翻译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作用强度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结
论 健脾活血祛湿方良好的保肝作用及对AQP 9的升高作用是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益肾健脾养血通利方对Poresky PCOS大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养血通利方对PCOS大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用Poresky的PCOS动物,观察大鼠体重、动情周期、血清胰岛素和IGF-I水平、性激素以及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本方能降低PCOS大鼠的体重、维持动情周期、降低血清胰岛素和IGF-I水平;卵巢囊泡体积明显缩小,卵泡壁颗粒细胞层及黄体数量增加.结论:益肾健脾养血通利方具有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多囊卵巢征象、恢复排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2):264-266
目的:研究益脾养肝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病理组织和PCNA、GG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益脾养肝方大、小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给药16周后处死。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和体重,肝功变化,肝组织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检测PCNA和GGT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脾益肝方大、小剂量组的ALT、AST、GGT和ALP均明显降低,其中YPYGF大剂量组效果最佳(P<0.01)。病理组织结果显示,益脾养肝方可以改善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的病理形态,能显著抑制肝组织PCNA和GGT的蛋白表达。结论:益脾养肝方对于大鼠肝癌癌前病变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细胞异常增殖和抗细胞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祛瘀化浊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脂代谢及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祛瘀化浊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脂代谢和肝功能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NAFLD的机制。方法将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组、祛瘀化浊汤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4 d制作NAFDL模型。造模成功后,多烯磷脂酰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胶囊水溶液灌胃,祛瘀化浊汤组给予祛瘀化浊汤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3次/d,连续56 d。灌胃结束后取血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TC、TG、LDL-C、HDL-C)、肝功能(ALT、AST)和肝脏组织匀浆中TG、TC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LDL-C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HDL-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多烯磷脂酰组和祛瘀化浊汤组血清ALT、AST、TG、TC、LDL-C水平及HOMA-IR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祛瘀化浊汤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多烯磷脂酰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TC、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多烯磷脂酰组和祛瘀化浊汤组肝组织匀浆中TC、TG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祛瘀化浊汤组明显低于多烯磷脂酰组(P均<0.05)。结论祛瘀化浊方能够改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纠正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健脾疏肝方对IB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方对乙酸法复制IB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从第8~21天每天给予直肠内醋酸刺激复制IBS大鼠模型,分别在出生后第6周及8周进行直肠扩张,测定其腹部收缩反射(AWR)的阈值作为肠道敏感性评估。从第9周开始分别给健脾疏肝方6.08g/kg、3.04g/kg、1.52g/kg或泽马可4mg/kg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两周,治疗后再次评估AWR阈值。结果:IBS模型大鼠AWR值明显降低,健脾疏肝方能够升高IBS模型大鼠的AWR阈值。结论:健脾疏肝方有降低IBS大鼠肠道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窦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2)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以FD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健脾理气方对FD大鼠胃窦组织中NOS2的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中NOS2的表达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脾理气方各剂量组均可不程度地降低模型大鼠胃窦组织中NOS2的表达(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与莫沙比利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气方能通过降低胃黏膜组织NOS2的表达,抑制了NO的合成而发挥促胃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中药改善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方法:120例肝癌切除术后的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术后持续服用有化瘀健脾疏肝作用的中药5-6周,两组均在手术后第8-9周复查肝功能。结果:中药组61例中,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转肽酶(GGTP)、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的恢复,分别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化瘀健脾疏肝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健脾消癌方对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肝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整合素αv β5(ITGαv β5)、血清钙结合蛋白A4(S100A4)、血清钙结合蛋白A8(S100A8)、血清钙结合蛋白A9(S100A9)等肿瘤微环境转移相关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结肠癌肝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建立人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4、10.8、21.6 g·kg-1药液,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周。末次给药后24 h脱颈处死,观察各组裸鼠肝转移情况,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CXCR4、TGF-β、ITGαv β5、S100A4、S100A8、S100A9等肿瘤微环境中转移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转移瘤面积占比分别为73%、72%、55%、42%。健脾消癌方高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高、中剂量组CXCR4、TFG-β、ITGαv β5、S100A8、S100A9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健脾消癌方高、中、低剂量组S100A4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健脾消癌方低剂量组CXCR4、TFG-β、ITGαv β5、S100A8、S100A9与模型组比较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脾消癌方能抑制结肠癌肝转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XCR4、TGF-β、ITGαv β5、S100A4、S100A8、S100A9等肿瘤微环境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益气健脾冲剂对转移性肝癌造模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冲剂对转移性肝癌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转移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0只癌肉瘤造模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灌喂蒸馏水溶解的益气健脾冲剂0.3 mL(益气健脾冲剂浓度相当于生药剂量2 g/mL),对照组灌喂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处死动物,剥离脾脏瘤结节称重,计算抑瘤率;观察转移性肝癌结节数,分离瘤组织,以原位杂交法检测瘤组织中MMP-1 mRNA的表达。结果:益气健脾冲剂明显抑制转移性肝癌瘤灶生长,中药组平均瘤重(1.38±0.29)g,抑瘤率达41.25%(P<0.001);中药组转移性肝癌灶数平均(7.5±2.21)个,转移抑制率为40.6%;转移肝癌瘤组织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MMP-1阳性表达率30%,且无一样本呈强阳性,与对照组(7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健脾冲剂能有效地抑制瘤细胞在肝脏的生长,防止转移性肝癌的形成,其抑制肝转移的作用与抑制瘤细胞MM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吉林中医药》2015,(12)
目的探讨健脾益肺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健脾益肺方组、化痰方组、健脾益肺化痰方组和羧甲司坦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采用单纯香烟烟熏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健脾益肺方组、化痰方组、健脾益肺化痰方组和羧甲司坦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对各组进行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肺功能标准指标FEV_(0.3)/FVC及动脉血酸碱度(p H)、氧分压(Pa O_2)、氧饱和度(Sa O_2)均降低(P0.05),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健脾益肺方组、化痰方组、健脾益肺化痰方组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测指标出现不同程度改善(P0.05)。其中,与健脾益肺组(治本组)、化痰组(治标组)比较,健脾益肺化痰方组(标本兼治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进一步改善。结论健脾益肺化痰系列方可以有效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化痰作用,抑制了杯状细胞化生及黏液高分泌,使气道分泌物减少,阻力降低,呼吸及动脉血流通畅。其中,健脾益肺化痰方对COPD大鼠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改善较明显,这可能与其标本兼治痰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益肾健脾养血通利方对左旋炔诺孕酮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养血通利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制作左旋炔诺孕酮PCOS大鼠模型,观察大鼠妊娠率以及电镜结果。结果本方能提高PCOS大鼠的妊娠率,对PCOS大鼠卵巢异常结构的细胞器具有修复作用。结论益肾健脾养血通利方提高妊娠率,对受损的细胞器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窦黏膜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的影响,探讨该方调节胃肠感觉过敏的机制。方法:72只SPF级Wistar大鼠共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健脾理气方低、中、高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每组12只;健脾理气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80、48、16g/kg;莫沙必利组予莫沙必利0.005g/kg;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给药1次,从造模后第7d开始用药,持续给药14d。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健脾理气方对FD大鼠胃窦黏膜CGRP和SP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窦黏膜CGRP和SP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健脾理气方各剂量组均可不程度地降低模型大鼠胃窦组织中CGRP和SP的表达(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与莫沙必利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善FD大鼠胃肠感觉过敏,提高感觉阈值是健脾理气方治疗F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