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沈英森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秉家学,后出科班,擅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其辨证准确,组方严谨。在2003年9月至2004年3月的跟师学习期间,我对沈教授复法组方的临床经验有较深刻的体会和掌握,现将跟师的临床应用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7.
四逆散源自《伤寒论》,为调和肝脾的基本方,历代医家多将其用于妇科及内科疾病。笔者随师临诊发现此方亦可用于治疗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小儿咳嗽、发热、泄泻、厌食等,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9.
刘渡舟教授重视理论研究,善用经方,但不轻视时方.指出,六经的实质是经络、脏腑、气血的统一体;六经辨证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创立"火证论"、"水证论"、"方证相对论"、"古今接轨论"等学说,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倡导学习中医必须掌握辩证施治,其精湛医术赢得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0.
赵绍琴组方用药规律探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临床病证 ,主要从用药轻灵、善用风药、善用升降散三个方面介绍了当代著名中医赵绍琴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运用营血辨证的方法辨证治疗疑难病如慢性肾系疾病、血液病和内、妇、儿科疑难杂病 ,用药在凉血化瘀的基础上 ,加风药荆芥、防风、白芷、苏叶、独活等疏调气机 ,透邪外出。重点论述了风药的使用 ,指出给邪出路 ,宣展气机 ,疏调三焦是赵教授临床用药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伤寒泰斗刘渡舟教授治学思想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渡舟教授重视理论研究,善用经方,但不轻视时方。指出,六经的实质是经络、脏腑、气血的统一体;六经辨证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创立“火证论”、“水证论、、“方证相对论”、“古今接轨论”等学说,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倡导学习中医必须掌握辨证施治,其精湛医术赢得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刘华为教授对中药组方规律和使用原则进行了系统地归纳总结。方法:将传统方药理论与现代中医方药研究进行了有机的融合,重点研究组方。结论:强调组方要研究方根,在临床上可寻找方根与"人"的对应点,即寻找和辨别方根中某种药证、方证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体质类型,同时组方要遵循配伍原则,即特定的配伍结构、特殊的量效关系、不同的排列组合、合理的协同和拮抗的统一。同时使组方的作用具有整体性,强调使用复方的关键是方证对应,这是中医临床非线性思维的体现,是历代医家用药用方的重要经验。方证对应是中医治疗的精髓,离开证去解释中药及复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不符合中医临床实践的。 相似文献
13.
14.
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临床遣方用药灵活机动,颇具特色。我辈有幸侍诊于旁,观其处方,毛笔书写,工整有序,选方绝妙,用药精巧,既源于古方,又自创化裁。其独特的组方思路,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处方选药,甚为珍贵,现浅析如下,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丁泽周先生,字甘仁,江苏武进孟河人。著有《丁甘仁医案》、《喉痧症治概要》《脉学辑要》等著作,为孟河学派代表人士之一,以其学验俱丰著称海内。今人对其以上几部著述多有研究。笔者现将李复光整理的“丁甘仁遗著用药一百一十三法”输入IBM电子计算机,对其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研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丁甘仁遗著用药一百一十三法”以法统方113首,笔者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统计,用药总数按每首方剂使用药物的不同品种累计统计,用药频率按每种药物出现在 相似文献
19.
吴鞠通为清代温病学创始人之一 ,但在他的温病学专著《温病条辨》中有不少关于对小儿病的独到见解 ,笔者仅就该书《解儿难》中的学术观点作一些肤浅的探析 ,以求启迪于今天的儿科临床。1 宁饥勿饱 ,宁寒勿暖有关小儿喂养 ,吴氏提出 :“小儿无冻饿之患 ,有饱暖之灾”。是说小儿稍微饿一点 ,衣服稍微单薄一点 ,不会出现多大的疾患 ,而温饱过度 ,反而会使疾病丛生。俗话说 :“若要小儿安 ,常带三分饥和寒”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对于衣着温暖过度之害 ,吴氏说 :“全赖明医参透此理 ,于平日预先告谕儿之父母 ,勿令过暖汗多亡血 ,暗中少却无穷之… 相似文献
20.
陈文中,字文秀,金时安徽宿州(今安徽宿县)人,曾任当时(公元1241~1251年)的太医局,为翰林良医,行医于江苏涟水,后又居扬州,是继北宋钱乙后一位有品德,有经验,著名于时的儿科学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