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MS)发病的中心环节和致病基础是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抵抗将MS这种一身多病的综合征联系为一个整体。而三焦功能失常与IR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三焦功能失常入手,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与中医的"整体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MS)的中医治疗方法日益增多,但多或重于肾,或重于脾,或从肝治,或重痰浊瘀血等,均不够全面。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是人体饮食水谷代谢的枢纽,直接关系着气、血、水、食的正常运行。三焦气化功能正常,则气、血、津、液得以正常生成、输布和排泄,若三焦气化不利,则生水湿、痰浊、瘀血等,发为多种代谢障碍。三焦气化功能障碍是MS的发病基础,针灸治疗以通利三焦为大法,临床选穴以胸腹部俞募配穴为主,选取参与饮食水谷代谢的重要脏腑(肝、肺、心、脾、肾)的背俞穴,如肝俞、肺俞、心俞、脾俞、肾俞、膀胱俞等,配伍腹部任脉脏腑募穴,如膻中、关元、中脘、天枢,整体调治MS。本法拓展了对代谢障碍性疾病中医病机的新认识,为针灸临床治疗各种代谢障碍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 支沟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别名飞虎(出自《针灸大成》),为手少阳经的经穴。 1 定位及功能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定位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出自《针灸甲乙经》)。临床取穴时以腕背横纹上三寸、尺、桡骨之间是穴。本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三焦属于相火,支沟为其经脉中之火穴,有清利三焦,通气降逆,舒筋活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本草类文献整理归纳分析,探讨调理三焦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属性特点,为临床治疗三焦疾病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焦”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本草类中关于三焦的中药,筛选明确记载具有调节三焦功效的中药,采用Excel表格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统计各味中药出现的频数,并对其调节三焦功能、记载年代、功效、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初步归纳出具有调节三焦功能中药的特点。结果:共筛选出91味中药。其中,通行三焦之气的中药材共31味;通调三焦水道功能的中药共10味;清三焦之火的中药有28味;具有补三焦功效的中药共19味,包括补气药、补阴药、补阳药、安神药、固精缩尿药以及清热药;治疗三焦血病的中药3味,为硇砂、凌霄花、忍冬藤。记载调理三焦中药的文献以明清时期居多。从四气来看,治疗三焦病的中药药性以温性、寒性药为主。从五味来看,药味频次较高的分别是甘、苦、辛。从归经角度看,治疗三焦中药以肺、脾、肾、胃、肝、心经居多。调节三焦功能主要包括畅达三焦之气、清三焦火(热)、补三焦、通利三焦水道、治疗三焦血病。结论:以三焦为依据治疗疾病的文献以明清为主,调理三焦的中药在四气、五味、归...  相似文献   

5.
曹毅 《国医论坛》2004,19(6):14-15
湿温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急性热病 ,多发生于雨水较多的夏秋季节。其时阴雨连绵 ,湿浊弥漫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 ,六合之中 ,感受吸触 ,每多致病。湿为阴邪 ,重着腻滞 ,蕴蒸不化 ,胶着难解 ,常弥漫三焦。《素问·灵兰秘典论》云 :“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三焦主持人体气化功能 ,它在水液代谢中的协调平衡作用是谓“三焦气化”。湿温害人必伤三焦气化 ,三焦皆病 ,从而表现为“上焦如雾 ,雾不散则为喘满 ;中焦如沤 ,沤不利则留饮不散 ,久为中满 ;下焦如渎 ,渎不利则为肿满。”(《沈氏尊生·海藏》)这种三焦同病的现象在湿重热轻型中尤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通三焦针法联合大剂量血脂康治疗伴微量白蛋白尿(MAU)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伴MAU的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通三焦针法+大剂量血脂康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糖脂代谢指标、炎症和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单项积分与总积分及BMI、SBP、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三焦针法联合大剂量血脂康治疗伴MAU的MS患者疗效确定,不仅可提高微量尿蛋白转阴率,还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三焦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有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辨证三焦之不同。《灵兰秘典论》所言三焦为六腑三焦。是指实体组织器官;《营卫生会》所言三焦为部位三焦,是指对人体中下部位的划分;辨证三焦的概念是在部位三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是温热病和湿热病的辨证纲领。对三焦有形无形和气化三焦等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三焦考辨     
历代对三焦形态部位的认识,可概括为七种说法:(1)有名无形说(《难经·三十八难》、《千金方》等);(2)三焦即网膜说(陈无铎、唐容川等);(3)三焦相当于淋巴系统说(章太炎);(4)“焦”即脊椎之“椎”字(《灵枢·背腧篇》、何梦瑶等);  相似文献   

9.
从"三焦者,谓上中下也"论述张仲景对三焦整体的认识。"三焦"概念是人体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张仲景以三焦为工具阐述人体的气化功能,提出"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理观,三焦生理特性为"气之终始""三焦分部"。疾病的病因、发病、发生发展均由"三焦竭部"(即气化失常致三焦阻竭,相互不通)产生。疾病的病因为外邪干忤经络;根本病机是三焦不归其位,上中下相逆。诊治疾病应"审查表里,三焦别焉",即根据疾病的病位、病形、病势进行诊治。张仲景对三焦整体认识是在《黄帝内经》《难经》等为代表的秦汉医家对三焦认识基础上的综合和超越,丰富了"三焦"的概念,为后世医家运用中医整体观念提供了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原穴,是脏腑经络中原气驻留的部位,与三焦有密切关系。《难经》阐述原穴的意义说:“脐中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日原(气)。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穴)也。”阴经以输为原,即五输穴中的输穴。阳经则输穴之外,另有原穴。《难经》说:“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针刺原穴,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有病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子午流注理论中气血在经络脏腑间的分布规律,分析2型糖尿病各时辰血糖情况,探讨各脏腑与糖尿病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386例,将测得的所有血糖数据按12时辰分别统计计算平均血糖(MBG)、评估血糖波动[血糖标准差(SDBG)]、低血糖指数(LBGI)、高血糖指数(HBGI),并分析各个时辰血糖情况与总体血糖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各时辰MBG以巳时(脾)最高,酉时(肾)次之;各时辰MBG与全天总体血糖之间的相关性:亥时(三焦)相关性最强,寅时(肺)次之。各时辰血糖波动SDBG以酉时(肾)最高,申时(膀胱)次之;血糖波动SDBG相关性分析中亥时(三焦)、未时(小肠)最强,寅时(肺)次之。LBGI风险最高点在子时(胆),与总体情况相关性最强的在未时(小肠);HBGI最高点在巳时(脾),与总体情况相关性最强在亥时(三焦)。结论:MBG及HBGI最高点均在巳时(脾),酉时(肾)血糖波动最大,寅时(肺)在MBG、血糖波动、HBGI中均有重要作用,与全天总体情况相关性分析,MBG、血糖波动、HBGI相关性最强的时辰均为亥时(三焦),LBGI最高点亦在亥时(三焦)。  相似文献   

12.
论湿瘟型EHF中三焦闭阻证与ARD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角度,探讨湿瘟型流行性出血热(EHF)中三焦闭阻证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之相互关系。认为 ARDS 的发生是在湿毒内闭,气机不畅,三焦阻滞的病理基础上,由于输液不当,肺气膹郁;二便不通,肺失宣降;水血互患,壅肺阻络所致。提出疏利三焦,条达气机,宣肺利湿是其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3.
杨苑  金亚明 《河南中医》2020,40(7):1030-1033
金亚明教授认为,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发病的不同阶段,邪正盛衰有所不同,但从中医整体观出发,三焦枢机不利仍是该病的主要病机。金教授根据CRS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病因的临床特点,以疏利三焦,温通心肾之法贯穿其中,分期施治。心肾综合征早期主要见乏力、动则胸闷心慌等心气亏虚之象,应疏利三焦、祛邪扶正,方用柴芩汤化裁;中期病机为心(肾)气亏虚,兼有脾虚血瘀证,应疏利三焦、扶正健脾化瘀,以猪苓、茯苓、泽泻渗利中焦湿邪,黄芪、白术益气健脾,黄精、山萸肉平补肝肾之阴阳,川芎、丹参、水蛭行气活血化瘀;后期病机为心肾阳虚,兼有湿浊血瘀证,治宜疏利三焦,扶正泄浊化瘀,在柴芩汤基础上重用附子桂枝汤以振奋元气。  相似文献   

14.
高嘉骏  申秀云 《光明中医》2012,27(8):1502-1504
膜原与三焦都是《黄帝内经》藏象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膜原为三焦之护卫,为邪气入侵三焦的生理屏障;膜原是三焦之关隘,为三焦气机升降出入的必经之处;脾与胃以膜相连三方面阐述了膜原乃三焦门户说。通过古籍文献整理、澄清膜原与三焦概念后,可为邪入膜原和三焦病变的治疗提供组方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何明倩  陶琳 《环球中医药》2020,13(8):1367-137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其应归属"吐酸""嘈杂""食管癉"范畴,该病病位在食管和胃,临床多从脏腑辨治,但该病与三焦功能密切相关,涉及上、中、下三焦,三焦逆乱、清浊失调致病,本文将从三焦病机及三焦治疗角度对GERD进行阐述,并浅析脏腑辨治与三焦辨治异同,为临床从三焦辨治胃食管病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三焦小议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的一个特有的概念。《内经》以降,争议颇多,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有名有形”或“有名无形”之说。医家观点有“孤府”说,三段三焦说,腔子三焦说,“膜油”(或“脂膜”)三焦说,“外腑”说,胃部三焦说,淋巴系统说,温病辨证纲领说等等,均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三焦理论的内容。笔者认为:三焦,从藏象学的理论着眼,主要是指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三焦气化系统,今陈述管见如  相似文献   

17.
提出脂代谢紊乱在中医当属于三焦病范畴;三焦气化失司是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的主要病机;通利三焦法是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的主要治法等观点。在拓展高脂血症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治疗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膜原与三焦都是《黄帝内经》藏象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膜原为三焦之护卫,为邪气入侵三焦的生理屏障;膜原是三焦之关隘,为三焦气机升降出入的必经之处;脾与胃以膜相连三方面阐述了膜原乃三焦门户说.通过古籍文献整理、澄清膜原与三焦概念后,可为邪入膜原和三焦病变的治疗提供组方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内经》首先提出三焦的名称,作为六腑之一叙述了三焦的部位和功能。由于《内经》对三焦的某些具体概念阐述的不够明确,而且《难经》中又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之说,认为三焦有这个名称无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三焦病理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焦理论,《内经》奠定基础,《难经》发微说新。嗣后医家不断聚讼,众说纷纭,至今仍多争议。依据《内经》、《难经》之论,三焦一为六腑之一,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一为部位概念,是人体部位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为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行水液和通行元气。汉代仲景有“三焦通会元真”之论(《金匮要略·藏腑经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