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未病”最早见于《素问》,随后经历代医家继承和发展渐成体系。在“未病”之时采用针灸方法作用于腧穴,以对人体阴阳、经络等进行调节,提高机体的抗病和应变能力,从而预防疾病。有研究证实此过程与人体的多系统调节相关,并通过内源性适应机制产生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针灸“治未病”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内、外、妇、儿较多病证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2.
中医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相似文献   

3.
<正>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 y n d r o m e,A I D S)的简称,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 u m a 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1]。中医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2]。艾滋病这个新出现的疾病,因为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以往没有先例可循[3],目前对  相似文献   

4.
刍议中医“治未病” 浅谈中医养生保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思想就是以整体观为指导,以阴阳消长转化、五行生克规律为依据,尽早干预未病脏腑、防止和阻断已病的脏腑发展转化,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为核心目的,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即是此义,依次类推。  相似文献   

5.
浅论“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近年来治未病被炒得热火朝天。但是,何谓治未病?余不揣冒昧,提出以下几点愚见与同仁共勉。1治未病之学术渊源治未病学术观点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新探江乐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226001)《内经》提出"治未病"原则并将其奉为医工之最高境界,迄今已二千余年,虽备受中医同仁推崇,但对"治未病"的研究却无大的进展。纵观中医发展史,尽管医学论著汗牛充栋,竟无一本有关"治未病"的专著问世。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按:此处着重探讨"不治已病治未病"句。今人所说其"治未病"者,皆谓是治无病之人也,实有误会,而应是杨上善所说的"无病之病"。《周易·系辞下》说:"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韩康伯注:"几者,去无入有,理而未形者,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也。唯神也,不疾而速,感而遂通,故能玄照鉴于未形也,合抱之木,起  相似文献   

9.
10.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当前对中医"未病状态"的认识不够清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对"未病状态"的表现分类概要进行阐述,为"未病状态"的辨识提供判别的临床参考,从而为明确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对象,为中医"治未病"应用路径和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人类健康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拥有未来的基石。中医学有“上工不治己病,治未病”的名言,也就是倡导养生保健,防患于未然。我们将从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身心的自我调理等方面,探讨如何“治未病”,如何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之浅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医学治未病的观念从《内经》时代开始,就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在临床实践中始终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至今仍然是中医临床治疗工作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结合现代预防医学理论,对针灸"治未病"临床运用的分级、特色优势、介入时间、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针灸"治未病"有着独特的优势,需进一步实施规范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为针灸"治未病"的推广提供依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治未病"是中医治疗学和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医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形成的较为完善的系统学说.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医学界有关"治未病"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3类:一是"治未病"思想内涵的探究;二是"治未病"在各病种中的具体应用,即外延的丰富;三是有关"治未病"如何在医院、社区等医疗单位实施,即管理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这一学术思想,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出的,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医疗和理论研究。从“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来看,我国古代医家不但重视了治疗学的研究,而且很重视预防医学的研究。用“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要  相似文献   

17.
吕萍 《气功》2009,(3):200-203
中医“治未病”的本质是人体在没有得病之前,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预防疾病的发生,意即防微杜渐,是保健的根本思想,为我国古代养生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盛云 《中医药学刊》2010,(6):1306-1308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丰富的防治思想、具体的防治方法亟待挖掘、整理和提高。在检索大量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治未病"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唐敬东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30-13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基本的卫生工作方针之一。认真落实执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能在全民中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重大帮助。古人将这一思想高度地概括为"治未病",即未病先防,和即病防变二个方面,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方法。本文将对中医"治未病"的原理及具体应用方法,做一简明的阐释,以期对诊者或医师在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和《灵枢·逆顺》中均有论述,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有具体论述,现代医学对“治未病”很重视,并与“亚健康”联系在一起,在肿瘤和无排卵性不孕症的治疗中也体现了心理疏导排除亚健康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