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液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血液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液学的临床表现。结果 126例出现血液学表现(69.2%),及38例血液系统并发症(20.9%)。主要有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61.5%),贫血(15.9%),粒细胞减少症(15.4%),血小板减少症(9.9%),溶血性贫血(1.1%),Evans综合症(0.6%),类白血病反应(4.4%),全血细胞减少(0.6%),恶性组织细胞病(0.6%)。结论 传单可引起各种各样血液学并发症,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 (异淋 )增多 ,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殖等疾病。近来我们观察到肺炎支原休感染 (MP)的患儿外周血异淋明显增多 ,现将 69名小儿外周血异淋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 :来自本院住院部外周血检出异淋患儿 69名。年龄 0~ 7岁 ,男 45名 ,女 2 4名。正常对照为本院健康体检 0~ 7岁小儿 2 1名。2 .方法 :采末梢血涂片或抽静脉血用EDTA -K2 抗凝 ,混匀推片用瑞氏染色 ,油镜下分类计 2 0 0个白细胞 ,计算出异淋百分率。3 .疾病诊断按《儿科学》为标准。结  果69名小儿外周血…  相似文献   

3.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目的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简称传单 )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诊治的儿童传单 332例临床资料。结果 传单临床表现多样 ,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常见外 ,肝肿大 (76 4 % )、双眼睑水肿 (2 0 5 5 % )、皮疹 (13 80 % ) ;传单肝功变化以酶学改变为主 ,其中以乳酸脱氨酶升高最常见 ;各年龄组传单患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 (简称异淋 )均明显高于骨髓异淋 (P<0 0 0 1) ,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早期检测EBV IgM总体阳性率为 5 3 5 7% ,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6例重症传单 (死亡 3例 )共同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临床有严重肝功能及多器官损害 ,其中 2例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结论 传单是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多样 ,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但重症可致死 ;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损害重、多系统损害者 ,应注意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9例具有传单临床表现患儿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特征和血异形淋巴细胞(异淋)变化规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9例中EBV引起的传单14例,MP感染引起的12例,可能与MP感染有关2例,EBV和MP混合感染3例,CMV感染1例,病原不明7例。MP感染多为低中度发热,EBV感染以高热为主,EBV和MP混合感染发热持续时间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P感染异淋消失所需时间短,与EBV感染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P引起的传单与EBV引起的传单十分类似,容易混淆,临床特征对鉴别诊断虽有参考价值,确诊必须靠病原学检查。MP感染需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EBV或CMV感染则用更昔洛韦。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本病有增多趋势,且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特别是外周血中出现异淋增高,而异淋增高在一些其它儿科常见疾病中也常可看到,无疑增加了诊断传单的难度。为此,将我院自1992年以来五年中诊治的185例IM,进行了临床分析与总结。传单诊断标准见参考文献“‘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从1岁到12岁平均年龄为4.5岁,8岁以下161例(87.2%),其中3岁以下gi例(48.6%),男98例,女87例。发病一年四季均有,散发病例,无明显流行趋势。二、症状、体征:可有发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细胞异常颗粒综合征(CHS)合并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相关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例1岁7个月CHS合并EBV感染女性患儿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既往有多次感染史,贫血貌,头发灰白稀疏,双侧虹膜色泽变浅、周边呈车辐样改变,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肝脾明显肿大,血象进行性三系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痰培养有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血EBV DNA明显升高,苯丙氨酸尿症筛查实验(-),发干光镜检查显示色素脱失,骨髓细胞学检查可见吞噬型组织细胞增多,骨髓细胞电镜检查部分分叶核粒细胞胞浆内可见粗大溶酶体颗粒。结论 CHS诊断不能仅依赖于外周血和骨髓细胞涂片光镜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电镜检查以发现粒细胞内粗大异常的溶酶体颗粒。目前CHS的治疗方法有限,骨髓移植可能可以纠正免疫及血液学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异型淋巴细胞 (异淋 )增多的原因和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 75例外周血涂片异淋 >0 10的患儿 ,应用ELISA方法检测柯萨奇病毒 (CVB)抗原及IgM抗体、EB病毒 (EBV)IgM抗体、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腺病毒 (AdV)IgM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肺炎支原体 (MP)IgM抗体及采用咽试子分泌物PCR法检测DNA ;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74例 (96 6 % )被检出有病毒或支原体感染 ;CD3+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CD4 +T细胞和CD4 +/CD8+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EBV、CVB、CMV、AdV和MP感染均可引起外周血异淋升高 ,其中以EBV最为明显 ;一旦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淋 ,则提示机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18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液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液学的临床表现。结果126例出现血液学表现(69.2%),及38例血液系统并发症(20.9%)。主要有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61.5%),贫血(15.9%),粒细胞减少症(15.4%),血小板减少症(9.9%),溶血性贫血(1.1%),Evans综合症(0.6%),类白血病反应(4.4%),全血细胞减少(0.6%),恶性组织细胞病(0.6%)。结论传单可引起各种各样血液学并发症,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临床特点和血液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改变。结果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外,肝肿大59.4%、皮疹15.8%;肝功能方面以酶学改变为主,LDH升高81.3%。93.3%有血液学改变,其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者占90.9%,31.5%出现血液系统并发症。粒细胞减少占7.5%,贫血占31.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0.6%,再生障碍性贫血0.6%。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的改变多种多样,临床应给予重视,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电镜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以及其它特殊技术如电镜细胞化学、免疫电镜等,为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及研究其细胞的分化和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着重介绍了急淋、急非淋的超微结构、电镜细胞化学定位等,以及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简称传单 )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 ,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病原为EB病毒 (EBV) ,临床表现多样 ,近年不典型传单有增多趋势 ,原有的实验检查不能快速确诊不典型传单 ,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探讨EBV_DNA检查在不典型传单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自2000年6月至2001年2月 ,我科共收治传单患儿20例 ,男13例 ,女7例 ,年龄2.5岁~12岁 ,平均6.4岁 ,其中有14例符合传单的诊断标准 [1],即同时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外周血淋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的临床、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对3例有完整资料可供分析的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3例均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患儿。细胞遗传学检查均为单纯t(9;22)异常;免疫表型显示2例伴淋系抗原表达。经治疗,1例于血液学缓解后3个月复发,并于第6个月死亡;1例于诱导缓解阶段,出现骨髓抑制,发生严重感染,最终放弃治疗;1例经常规化疗获得缓解后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已无病存活4个月。结论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有别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组高度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血液学特点,临床疗效和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传单)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血液系统传染病。小儿期常见。现将我科自1990年以来收治的10例传单分析如下:一般资料一、诊断依据根据蔡玉庚主编《血液病诊疗标准》:l发热。2咽炎。3淋巴结肿大。4肝功能异常。5血象中淋巴细胞>50%,异形淋巴细胞(以下简称异淋)>10%。嗜异凝集试验阳性。6其他如肝肿大、皮疹、血沉加快及病毒衣壳抗原(VCA)抗体增高等。凡符合上述其中5项即可诊断为传单‘”。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临床资料如附表所示。从表1可见,本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临床医院检验血常规已采用了血细胞分析仪 ,因其分析速度快、项目多而深受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其不能辨别细胞形态 ,如 :异常淋巴细胞 (简称异淋 )。我科血液室自 2 0 0 0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4月对患呼吸道感染的近千名患儿进行了 1 1 99人次的人工验血 ,发现383例患儿存在异淋 ,占总检人数的31 95% ,其中 80 82 %是 3岁以下的婴儿。以往人们认为异淋多出现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 ,且多见于EBV感染之后 ,对于它与其它病毒的关系极少被报导。因此 ,我们对资料较全并存在异淋的 73名患儿进…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血液系统传染病。现将我科收治的10例传单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依据根扩蔡玉庚主编《血液病诊疗标准w',凡符合其中5项即可诊断为传单。二、一般资料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男9例,女1例;年龄2~ga;均有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咽痛、咳嗽7例,肝或(和)脾肿大8例。均未出现皮疹。l例巨脾并脾功能亢进,为6.sa男孩.因发热lwk伴牙龈出血什人院,颈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达盆腔。血WBC:3.3X10'/L.淋巴细胞十单核细胞0.62,异淋0.08,Hb76g/L.PLT2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pleuro.pulmonaryblastoma,PPB)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4例反复咳嗽,x线及CT检查发现胸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l例放弃治疗,3例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PPB,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组织由原始胚胎小圆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核圆形或卵圆形,部分细胞呈巢状分布,原始细胞胞质空泡状,核深染,可见明显核分裂现象。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结论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是罕见的肺间质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差,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应及早完全手术切除,必要时辅以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荧光定量PCR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传单)EB病毒(EBV)DNA量的意义,了解EBV DNA拷贝量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68例传单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EBV DNA量,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单器官系统组和多器官系统组,比较两组EBV DNA量.结果 (1)传单患儿EBV DNA阳性率为86.8%,拷贝量均值为13200拷贝/mL.(2)EBV DNA量在单器官系统组和多系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单患儿器官损害越多,EBV DNA拷贝量越高.结论 PBMCs荧光定量PCR检测EBV DNA量是有助传单诊断、治疗的较好手段.监测EBV DNA量对及早评估病情、及早治疗有一定指导意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温冻存对处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诱导为CIK(cytokine-inducedkiller)细胞及抗肿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非程控降温方法冻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复苏后诱导为CIK细胞,与新鲜的未经冻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的CIK细胞进行扩增能力、细胞纯度、细胞毒活性等比较。结果冻存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的CIK细胞在扩增能力、细胞纯度、细胞毒活性等方面与新鲜细胞直接诱导生成的CIK细胞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冻存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诱导生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CIK细胞,研究结果对CIK细胞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血细胞减少症(pancytopenia)是指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的一种血液学现象,严重病例可相应出现发热、贫血、出血等临床表现,也可因血常规检查偶然发现。全血细胞减少症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多。  相似文献   

20.
肝糖原累积症组织活检病理与电镜超微结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糖原累积症肝组织病理与电镜超微结构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疑诊肝糖原累积症2例,作肝活检同时作光镜与电镜检验观察其特征。结果:电镜检查发现肝细胞胞质内见大量糖原堆积及大小不等的脂滴形成,线粒体有浓聚现象,内质网等细胞器数量减少且有边聚现象,光镜检查无特异性。结论:肝穿活检电镜检查在诊断肝糖原累积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