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栓前状态 (PTS ,prothromboticstate)是指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等所含的相关因子发生变化或血液流变学发生了改变所致的易于形成血栓的一种病理状状。它包括以前称的高凝状态和易栓症 ,血栓前状态并不一定必然会导致血栓形成。大量研究表明心房颤动存在血栓前状态 ,通过检测PTS分子标志变化就可以预测血栓高危患者。1 PTS常用的分子标志物及意义[1]1 1 表示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主要有凝血酶片段 1+2 (F1+ 2 ) ,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TAT) ,纤维蛋白肽A(FPA)和抗凝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并探讨血栓前状态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LSA)、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发色底物法、凝固法等手段,检测了1 0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的6-酮-前列腺素Fla(6-K-PGFla)含量、血栓素B2(TXB2)、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含量和活性、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2级高血压组及3级高血压组病人,血浆TXB2、PAI-1含量及活性、血黏度、Fb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而t-PA含量及活性、6-K-PGFl 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发展,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血栓前状态实验室诊断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损伤前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检测指标 ,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此类危害生命的疾病寻找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 60例心绞痛、冠心病、脑血管病变患者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vWF、P 选择素 (GMP 1 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D D二聚体 (D Dimer)、血栓前体蛋白 (TpP)、同型半胱氨酸 (tHcy)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Fg)。 结果 vWF、GMP 1 40、t PA、PAI、TAT、TpP、tHcy均显著高于对组照 (P <0 0 0 1 )。TpP、tHcy异常升高的患者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各检测指标之间也有差异 ,TpP和tHcy两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PT、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vWF、t PA、PAI、GMP 1 40、TAT、PAP、D Dimer、Fg、TpP、tHcy均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指标。TpP、tHcy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高于其他项 ,在判断血栓前状态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TIA与血栓前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60岁以上老年人 TIA凝血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 ,了解老年人 TIA与 60岁以下 TIA患者在血栓前状态指标上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出 60岁以上 TIA患者 30例和 60岁以下 30例 (对照组 ) ,于发病 2 4 h内测定血浆 GMP- 1 4 0和 DD浓度。结果 老年人TIA组血浆 GMP- 1 4 0浓度低于对照组 ,但两组浓度均不高于正常值。老年人 TIA组 D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结论 老年组 TIA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比较活跃且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
血栓前状态实验室诊断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跃红  李兴禄 《重庆医学》2005,34(3):367-368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检测指标,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此类危害生命的疾病寻找实验依据.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检测6项能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种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浆AT-Ⅲ、PLG活性较正常明显下降,vWF、FⅧ、D-D和Fg明显升高.结论 AT-Ⅲ、vWF 、FⅧ、D-D、PLG和Fg均可作为疾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指标,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血管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发色底物显色法、ELISA法等检测 16例健康人 (对照组 )、5 3例高血压病 1、2、3级患者血浆中的分子标志物———血栓烷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PGF1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Ⅰ - 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1- 2级高血压组及 3级高血压组病人 ,血浆TXB2 、t-PA含量、PAⅠ- 1含量及活性、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t -PA活性、6 -K -PGF1α…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病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认为 ,凝血和纤溶的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发展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 。大量临床实验表明 ,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病死率有一定的相关性[2 ,3]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发病机制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的基础上出现不完全堵塞的血栓 ,这种血栓往往不稳定 ,可以被机体纤溶系统溶解或被快速冲走 ,提示冠心病 (CHD)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4 ] 。血栓前状态是指机体的促凝和天然抗凝系统平衡失调 ,是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纤溶系统等发生改变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血栓前状态的实验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与血栓前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正>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大多数心肌梗塞的原因,但亦有人发现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同样可以出现冠状动脉血拴形成,血液学研究证实UA时血液中存在凝血相纤溶系统的激活。为全面了解UA患者的凝血、抗凝、纤溶、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我们选择了14项有关指标,旨在证实UA是否  相似文献   

11.
老年内科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调查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内科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标准。方法测定入选者vWF、Fbg、PC、AT、D-D等5项凝血指标,以指标异常数日为分组标准,统计分析各类静脉血栓高危疾病在各组的差异。结果vWF、Fbg、PC、AT、D-D等5项指标中,无异常组与至少1项异常组比较,只有感染患者在后组中发病率显著增加(P=0.03);而2项以下指标异常组与至少2项指标异常组比较,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在后组中显著增高(P〈0.001,P=0.008,P=0.039),而其它组显著降低(P〈0.001)。通过危险因素分析,vwF、DD、Fbg和AT为较敏感指标。结论PC、AT、vwF、Fbg、D-D等5项指标中至少2异常,对VTE相关血栓前状态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D-D、Fbg、vWF、AT为更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龚波  俞菁  李雪华  李海川 《血栓与止血学》2009,15(4):173-174,178
目的 检测妊娠中、晚期糖尿病(GDM)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探讨其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及其在血栓前状态(PT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正常妊娠妇女、妊娠中晚期糖尿病妇女各30例,以及正常妇女20例血浆标本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S)、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妊娠中、晚期糖尿病组Fbg、vWF、D-D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中期妊娠糖尿病组Fbg、vWF、D—D(2.87±0.35mg/L、183.8%±19.5%、0.55±0.31mg/L)明显高于中期正常孕妇组(0.614-0.29mg/L、252.7%±15.2%、3.37±0.753mg/L,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妊娠糖尿病组Fbg、vwF:AG、D—D与晚期正常孕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中晚期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测定妊娠中晚期糖尿病患者有关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展、血栓前状态的判断以及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法国产STA-R全自动血凝检测仪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水平。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血栓前状态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栓前状态的治疗可以减少远期栓塞性疾病的发生,也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精髓。目前西药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的常规剂量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而增加治疗量又使出血风险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提高,终点获益率下降。因此,结合中医学理论,发展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制剂、中成药等纯天然的抗血栓药物是目前血栓前状态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止血功能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59例尿毒症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同型半胱氨酸(Hcy)、P-选择素(P—selectin)、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C(PC)、蛋白S(PS)、D二聚体(D-D)的水平,并比较各指标在尿毒症组与正常组(n=30)间的差异;同时评价尿毒症患者各止血功能指标与血清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患者的血浆vWF、Hcy、TpP、FPA、TAT、PS、D—D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Pselectin和PC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尿毒症组Hcy与GFR(r=-0.369,P=0.04)和Cr(r=0.274,P=0.039)呈显著相关性,尿毒症患者所有检测的止血调节指标中,Hcy、vWF、FPA、Tp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尿毒症患者止血功能变化以凝血亢进为主,其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血小板活化功能受损,Hcy、FPA和TpP能为临床提供较好尿毒症患者的止血功能调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提升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门诊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干预,干预前后发放《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量表》、《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变化,检测血浆血管性学友病因子(v 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症状自我效能、疾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饮食控制、运动管理、社会心理管理、治疗依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vWF、GMP-140显著低于对照组,t-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按时服药、合理饮食、按时运动、血压监测、合理生活的依从率分别为96.36%、94.55%、90.91%、90.91%、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提升能够改善其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栓前状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Ⅰ级 (n =2 0 )、Ⅱ级 (n =2 0 )患者及正常人 (n =2 0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MD) ,并分别测定血清一氧化氮 (NO)水平和血浆血栓素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 1a(6 -K -PGF1a)水平 ,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原发性高血压Ⅰ级、Ⅱ级患者血浆TXB2 的水平明显升高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FMD、NO、6 -K -PGF1a水平明显下降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与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比较 ,原发性高血压Ⅱ级组TXB2 的水平明显升高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FMD、NO、6 -K -PGF1a水平明显下降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NO、FMD与血浆 6 -K -PGF1a呈正相关 (P <0 .0 5 ) ,血清NO、FMD与血浆TXB2 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明显受损 ,存在血栓前状态 ,可能是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梗、脑卒中发生的机制 ,将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电灼伤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方法检测26例电灼伤患者血浆中血小板P-选择素、内皮素(ET-1)、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凝血因子Ⅱ、Ⅴ、Ⅷ、Ⅸ促凝活性,并加以分析.结果在电灼伤早期,P-选择素和ET-1显著增高;ATⅢ:A先下降,然后在1周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凝血因子Ⅱ、Ⅴ、Ⅷ、Ⅸ促凝活性变化不明显,但1周后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电灼伤激活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致使病人处于血栓前状态,或局部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罗秋红  梁伶 《医学综述》2007,13(23):1826-1828
随着严重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增加,深部真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真菌实验室在深部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特异的诊断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为了获得对深部真菌病早期正确的诊断,就目前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查方法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索2000年~2017年在CNKI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分析后得出中医对血栓前状态多从“瘀血”论治。本文通过 对纳入研究的文献类型、治疗方法、证候类型及中药治疗、针灸选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中医治疗血栓前状态提 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