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素质、能力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关心"、"生存"、"创造",目标教学中提倡创造教育,实现创造性教育目标在于实施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是指创造性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创造性人才、能力的目标教学,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培养全面素质和各种能力为主要目标, 是临床上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创造性教学手段及方法很多,笔者通过学习、教学实践体会到。在教学活动中可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凡  高春红 《现代护理》2004,10(3):238-239
目的 探讨在临床护理教育中对护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满足护理专业在适应新形式下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方法 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几个必须要素 :1)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 )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3)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4 )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经之路。同时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 ,不要过量进行记忆显现性思维的训练 ,要充分扩散思维 ,延时给予评价。结果 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临床教学实习、查房和病例讨论中 ,均能理论结合实践 ,提出独特性的见解。结论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并不是少数杰出人才所独有的 ,在合理的教育和培养下 ,创造性思维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能得到发展 ,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为护理专业培养创造性人才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临床护理教育中对护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满足护理专业在适应新形式下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方法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几个必须要素:1)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2)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3)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4)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经之路.同时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不要过量进行记忆显现性思维的训练,要充分扩散思维,延时给予评价.结果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在临床教学实习、查房和病例讨论中,均能理论结合实践,提出独特性的见解.结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并不是少数杰出人才所独有的,在合理的教育和培养下,创造性思维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为护理专业培养创造性人才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培养模式及其运行实施。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大学生不同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心理教育主要人员的职责和心理素质培养环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要通过心理专业教师教学培养、学生工作者培养和心理咨询员咨询活动培养三种渠道,根据学生大一适应阶段、大二、三阶段和大四毕业阶段三个不同阶段的心理共性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而且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环境。即:建立“3×3+1”网络状的大学生心理培养模式。结论:通过“3×3+1网络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生掌握培养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消除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培养模式及其运行实施。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大学生不同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心理教育主要人员的职责和心理素质培养环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要通过心理专业教师教学培养、学生工作者培养和心理咨询员咨询活动培养三种渠道,根据学生大一适应阶段、大二、三阶段和大四毕业阶段三个不同阶段的心理共性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而且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环境。即:建立“3&;#215;3+1”网络状的大学生心理培养模式。结论:通过“3&;#215;3+1”网络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生掌握培养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消除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薛菊凤 《护理研究》2007,21(15):1397-139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发展,护理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革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_(十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是而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缝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的特殊作用,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扰、克眼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护理教育中。笔者介绍了在护理本科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薛菊凤 《护理研究》2007,21(5):1397-139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发展,护理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革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培养跨世纪医学护理人才的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生存、学习和创造”。培养创造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未来社会和医疗护理事业的需要,目标教学中提倡创造型教育意义深远,其关键在创造型教师实施创造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