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期综合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期采用针灸加TDP照射、刺络拔罐、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与局部封闭疗法治疗本病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36例,分期采用针灸加TDP照射、刺络拔罐、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对照组34例均采用局部封闭疗法.结果: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分期综合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局部封闭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SES)、肩关节活动度(ROM)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4.62%(χ~2=3.924,P=0.047)。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321,P=0.020)。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SES总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SES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烧山火针刺补法为主,结合循经叩刺拔罐、运动针法分步实施的补火通阳三步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组30例、对照2组31例。治疗组采用以烧山火针刺补法为主,结合循经叩刺拔罐、运动针法分步实施的补火通阳三步法治疗,对照1组采用平补平泻针刺与循经叩刺拔罐结合治疗,对照2组采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对3组的肩部疼痛程度、肩部运动功能作出评价并比较3组总体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是57.6%和100.0%,对照1组分别是33.3%和96.7%,对照2组分别是16.1%和90.3%。3组之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其余2组(P0.05,P0.001),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P0.05)。3组治疗前后肩部疼痛程度评分和肩部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治疗后肩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P0.01),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P0.01)。治疗后肩部运动功能评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肩部运动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P0.001),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P0.001)。结论以烧山火针刺补法为主,结合循经叩刺拔罐和运动针法的补火通阳三步法能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对照组采用运动针刺法配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6.6%、63.3%,对照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1.7%、43.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治疗组(300.06±20.57),对照组(240.99±15.2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运动针刺法配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5.
刺络拔罐法治疗面瘫耳后疼痛症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面瘫耳后疼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34例,以单纯针灸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4.45%,对照组为67.6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次治愈率治疗组为25.00%,对照组为8.8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可明显缩短疗程.结论:刺络拔罐治疗面瘫耳后疼痛症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齐刺、温针、刺络拔罐和火针疗法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齐刺组、温针组、刺络拔罐组和火针组各30例,分别采用齐刺、温针、刺络拔罐及火针疗法治疗。每2~3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1疗程。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评定4组疗效。结果:温针组脱落1例,余3组均全部完成观察。4组患者治疗后VAS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4种疗法均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4组患者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齐刺组VAS与温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拔罐组VAS分别与齐刺组、温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火针组VAS分别与齐刺组、温针组、刺络拔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火针组疗效优于齐刺组、温针组和刺络拔罐组,刺络拔罐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及温针组。火针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优于齐刺组、温针组和刺络拔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刺络拔罐组总有效率优于齐刺组、温针组(P0.01),愈显率与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刺组总有效率优于温针组(P0.05)。结论:火针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疗效优于齐刺、温针、刺络拔罐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疗效优于齐刺和温针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灸刺络拔罐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刺络拔罐配合推拿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刺络拔罐进行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采用针灸刺络拔罐配合推拿的综合治疗,对于肩周炎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针灸刺络拔罐治疗组(P0.05)。结论:针灸刺络拔罐配合推拿的治疗方式在肩周炎治疗当中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发挥针灸优势、治疗肩周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为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一疗程,治疗10次后统计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肩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改善、各向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的临床疗效及止痛效果、改善肩关节各向活动度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李宗伟  陈雷 《新中医》2016,48(6):104-10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止痛药治疗。2周为1疗程,持续治疗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2%,对照组6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部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好,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温针灸患侧的肩、肩前、肩贞、臂臑、手三里、外关、阿是穴,并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结合功能锻炼。两组均治疗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为1个观察周期。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5.65%;对照组愈显率为73.91%,经卡方检验,2χ=8.425,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治疗组(302.28±18.12),对照组(238.71±16.8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配合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1.
运动针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永  林贤梅  成卓  吴凯 《新中医》2005,37(5):60-61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01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运动针法组40例,采用运动针法(取局部阿是穴即经筋结聚部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常规针刺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取穴:肩髃、肩髎、天宗、肩贞、臑俞、肩前、曲池、手三里、合谷)治疗;痛点阻滞组31例,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注射液痛点阻滞治疗。结果:愈显率运动针法组为77.5%,常规针刺组为63.3%,痛点阻滞组为51.6%。运动针法组与常规针刺组、痛点阻滞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肩周炎急性期患者采用浮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韶关市中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9月的肩周炎患者共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观察组浮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总有效率,并采用肩功能评定法(Constant Murley Score,CMS)评估治疗前后肩关节能力,包括肌力、疼痛、活动度、功能活动4个方面,分数越高则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50/60)和96.67%(58/60),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肌力、活动度、功能活动和CMS总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肌力、活动度、功能活动和CMS总分较治理前出现升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肌力、活动度、功能活动和CMS总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肩周炎急性期患者采用浮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并改善了肩关节功能,临床运用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和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刺络拔罐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观察.方法:将88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进行治疗,评测两组在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治疗后各组组内比较(P<0.05),各组疗后均优于疗前,两组组间比较(P<0.05),刺络拔罐康复组优于康复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刺络拔罐结合康复能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肩痛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加TDP治疗,观察两组VAS和运动功能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VAS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烧山火针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建明  卢洪  胡虚白 《中国针灸》2006,26(8):581-582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譬。7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法配合推拿手法和肩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和肩关节功能锻炼,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6.5%、70.2%,对照组分别为88.9%、50.8%,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烧山火针法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膝骨性关节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疗效判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指数等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48/48),高于对照组85.4%(41/48)(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lequesne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刺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1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短刺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灸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刺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灸加刺络拔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9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兵兵 《光明中医》2010,25(7):1244-1245
目的通过针灸加刺络拔罐治疗特发面神经麻痹,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分别在20天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加刺络拔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粘连肌肉定位诊断,观察温针灸反阿是-阿是穴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3例,A组采用反阿是穴-阿是穴温针灸,B组常规腧穴温针灸。通过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评分、活动功能评分、疗效标准等评价其疗效。结果:A组和B组的愈显率分别为55.49%和4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且A组优于B组。结论:基于肌肉定位诊断温针灸反阿是-阿是穴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收效满意,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有较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邓文华  刘少会  黄秋霞  庄灿 《光明中医》2022,(15):2791-2794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2组均予电针治疗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原有基础上予刺络放血拔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法(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电针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可增加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