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体昼夜阴阳的变化、人体昼夜气机升降、性别差异、四季阴阳变化等四个方面分析血压变异性与中医阴阳学说关系的文献记载,并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方面探讨血压变异性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可以看出人体血压的动态变化规律与中医阴阳学说的论述有着一致性,为从平调阴阳角度探讨中医药改善高血压异常变异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人体的气机形式为升降出入。自然界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人体亦遵循此规律,因此在宏观上必须保持整个人体物质与能量的出入平衡,方能保证人体内部的交换平衡、新陈代谢正常及气机升降出入正常。通过进养和排泻直接调控宏观整体的物质能量出入平衡,同时通过生活调适来辅助维护此平衡,从而实现养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禄颖 《吉林中医药》2011,(10):1028-1029
"因时摄生"是《内经》养生思想的主要特点,它以"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为基础,重视人体与自然界变化的统一性,根据自然四时、昼夜阴阳消长规律以及人体的生命活动节律来因时调摄身体,增强体质,从而达到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目的。《内经》"因时摄生"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顺应天之四时而养生、顺应昼夜节律而养生以及顺应人体生命活动周期而养生等3个方面。其中顺应昼夜节律养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睡眠养生。  相似文献   

4.
睡眠占生命的 1 3,几乎和食物一样至关重要。它是人体所具有的一种规律性的自我保护性抑制 ,也是人的“睡眠———觉醒”与大自然的昼夜交替规律相适应的体现。希腊神话说 :“睡眠和死亡是兄弟”。如果从意识消失这点来说尚属相似 ,但是 ,死亡是一切功能的停止 ,而睡眠时则保持正常的生命功能。由是而论 ,死亡并非是“永远不会醒来的睡眠”。睡眠的意义在于调节人体与环境的昼夜变化 ,使其协调统一 ,以保证人体生理和生态活动的相对稳定 ,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睡眠涉及到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与疾病及夜班工作疲劳、运动员的时差效应等等 ,…  相似文献   

5.
<正>生命运动的气机表现为升降出入,养生如果能保证升降出入气机的正常运转,生命就处于正常状态,也就达到了养生的目的。气机升降出入可分为三个环节:物质和能量的进入、物质和能量的排出、物质和能量的升降。养生也就是针对这三个生活环节的养生:即进养、排泻和其他生活的调适。1、进养。人体必须依赖外界获得生命的物质基础。《寿亲养老新书》认为饮食是人体精气神的基础。通过配膳与加工改善食物的质、量以及色香味形,则有利于进养。其他获得物质和能量的途径还  相似文献   

6.
睡眠-觉醒节律、睡眠时长与睡眠质量是睡眠的三个基本要素。卫气循行节律、功能状态等变化都会对人体睡眠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卫气昼夜分行规律决定了人体的睡眠-觉醒的基本节律;人体的睡眠时长主要反映了卫气的昼夜盛衰变化以及循行的疾徐,表现为入睡时间与寐寤时间的长短;而睡眠质量则体现在睡眠维持状态和日间功能情况,其是卫气盛衰以及营气对卫气聚敛作用的综合体现。卫气与睡眠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故对卫气与睡眠关系的深入认识可更好地指导失眠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沙子仲 《天津中医药》1990,(4):33-33,32
气机升降,激发和推动了人体脏腑经络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人体脏腑经络的各种活动,又具体地体现了气机的升降,所以气机条畅,则脏腑生理状态协调平衡,如果气机升降失调,则可出现病理状态,临床所见,气机失调的表现形式比较复杂,故其证治非止一端,个人认为治疗升降失调的关键则是如何把好升与降二者尺度,以保持人体动态协调平衡。历代医家在方剂配伍运用中,对于调节升降关系,大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升与降的双向作用,兹将临床所得,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简要阐述了六字诀养生的原理和特点。即六字诀通过与中医五行相对应,与人体脏腑相对应,与四季相对应,再运用五行生克的规律达到科学、辩证的养生目的。  相似文献   

9.
气机升降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机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本文阐释了气机升降在自然界具有普遍性,探讨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学术渊源,认为《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基础,仲景首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于临床,金元四大家进一步充实了气机升降理论,明清医家则在前人的基础上颇多建树和创新。同时对气机升降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也作了系统论述,认为气机升降体现了脏腑的生理特性,肝升肺降是气机升降的关键,脾升胃降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机升降失调是脏腑病变的基本病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 《内经》“天人相应”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根据昼夜交替、四季更换的恒动性,认为人体阳气的消长、气机的升降,存在着与这种恒动变化一致的周期性振荡和节律性变化。比如《内经》认为皮肤腠理的开合、脉象的变化、十二经气血的运行和经穴的启闭,与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一日十二时辰的交替变更有同步性节律。近代生物学把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之谓“生物钟”。“生物钟”又称生物节律,它是生物体存在的基本生理现象。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各种活动都有各种长短不等的规律性周期,称为生物节律三周期。至于如何运用人体生物节律三周期指导  相似文献   

11.
"轴轮"理论出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从根本上阐述了人体的气机运行规律,可有效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儿童睡眠障碍病机责之阴阳失衡,气机升降失常。笔者通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探讨"轴轮"理论在儿童睡眠障碍中的原理,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存在的前提和基本方式,同时人体五脏的气机升降也遵循着自然界阴阳升降的规律。人体五脏之气,肝木在左主升,肺金在右主降,心火居上,肾水为下,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基于此,王光安副教授运用“脏腑归元法”以穴位埋线调整患者脏腑功能状态,来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刘玉金  孟静岩 《新中医》2009,(5):109-111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说明升降出入是宇宙万物之普遍现象与规律。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创制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剂,其方剂中药物的配伍及整个方剂的作用趋势,都体现着对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调节。笔者在临床辨治疾病的过程中,将气机升降出入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结合起来,以升降出入理论指导方剂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即辨清脏腑经络气机的病理状态,是气逆、气陷、气滞、气脱、气虚中之一,还是数种同时存在,而选用相应的调理气机的方剂。  相似文献   

14.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人体之气顺应天地之气而升降出入,中医学以气机升降出入来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其序则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发生病变。明辨脏腑气机的升降特性,顺应其规律,合理用药,调和气机,使之升降有度有序,是中医治疗脏腑病变的一个重要原则。卢秉久教授潜心医学二十余载,涉猎群书,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尤对肝病治疗见解独到,辨证用药常中有变,疗效卓著。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卢师注重气机变化,遣方用药中善以补配消,以塞配通,疏通气机,调理脏腑功能及调畅逆乱之气机,以调畅气机的思想贯穿疾病的治疗始终,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疗效昭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气机升降出入对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用药上的影响,人体与自然界气机运动的协调统一,药物气味厚薄与阴阳升降的联系等方面,对《黄帝内经》中关于升降沉浮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认为《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表现形式,气机失调则会导致相应的病理病势趋向,提出了治疗用药时遵循平衡升降的原则,初步体现了药物气味厚薄与升降沉浮药性的密切联系。《黄帝内经》中的升降理论正是中药升降沉浮药性理论的根本起源,后世医家和学者研究发展升降沉浮药性理论,必先追本溯源。  相似文献   

16.
中医“精气神”与熵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标  李梢 《山西中医》1992,8(4):6-8
本文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医传统的精、气、神概念与熵理论的关系,认为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熵流代谢过程,气机调畅意味着人体处于低熵有序的健康状态;精是标志着人体有序程度的序参量,生命进程中的不同状态都可由序参量表示出来;神是人体脏腑信息在体表的有序映射,通过察神可以进行辨证施治。因此,养生即养精气神,以保持人体的低熵有序。养气宜动、养精神宜静的矛盾由熵理论亦可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五脏之气虽升降形式不一,却相互为用;胸痹心痛病位在心胸,与脏腑气机密切相关。气机升降以脏腑为场所,脏腑功能又以气机升降而表现。气血津液生成、运转及代谢,无不在气机升降为介导的脏腑功能活动下完成,故脏腑气机升降平衡协调是人体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升降有序,则五脏安和,百病不兴;升降失常,则病邪丛生。若邪气痹阻心脉,则可致胸痹一证。故临证应审证求因,结合脏腑气机升降规律,抽丝剥茧,以探胸痹心痛缘由。  相似文献   

18.
气机的升与降,贯串于中医整个学术体系之中,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并且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意义。现就气机升降的认识和运用,浅述于下,望斧正。一、对气机升降的一般认识升与降,是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最普,最基本的表现形成,也是事物因而变化的根源。古人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体这个小天地,也存在着升与降,并且依赖于升与降来完成饮食物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把气机的升与降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人体和天地一样,是动而不息的,脏腑的功能活动,是升降不止,运动不已的,且具有其一定规律。心肺在上,心火下降,肺气肃降,体现了阳藏主降的特点;肝肾在下,肝气升发,肾水上蒸,体现了阴藏主升的特点,脾胃居中,脾主升清,胃主降纳,在气机  相似文献   

19.
<正>气机升降学说是中医学从整体观、恒动观出发,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内在规律的学说。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与新陈代谢均赖肺气的宣通,脾胃中枢的畅通,肝气的疏泄条达,六腑的通降,三焦的通达,经脉的流通等气机升降出入来维持。人体脏腑经络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大肠的传导失司,可由外感六淫之邪,或由饮食、先天不足、七情、内伤所犯,导致大肠气机升降功能紊乱。升降郁滞即大肠气滞,肠腑气机升降失常、壅滞不通。症见腹胀、腹痛,满闷  相似文献   

20.
绿城 《家庭中医药》2002,9(11):34-35
顺应昼夜气机的升降浮沉 人体气机夜半后渐升,午后渐降。所以,上逆外脱之病常于夜半以后(特别是上午)发作或加剧,而内陷下降之病,常于午后及入夜时发作或加剧。如《续名医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