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俊生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从脾论治慢性肾脏病,认为脾虚是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关键,治疗过程中需注重调补脾气。笔者分别从于俊生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的经典医案,总结其从脾论治肾脏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肠道微生态及"肠-肾轴"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关系,追溯中医学肾病治脾之理论渊源,从慢性肾脏病与肠道菌群、脾虚与肠道菌群,以及肾病治脾的理论根源、现代研究、临床应用方面阐述慢性肾脏病从脾论治的重要性,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防治开拓新思路,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旭生教授长期从事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气虚”是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的基本病机。慢性肾脏病发展至后期,久病必瘀,湿瘀互结,逐步确立了慢性肾脏病以脾肾气虚,水湿瘀阻为核心的基本病机理念,在《内经》“平治于权衡”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发展出“补脾益肾以疗其本,活血利湿以治其标”的独特学术思想,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补脾益肾方,临证加减,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每每收获奇效,进一步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4.
李顺民教授继承了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的观点,善于从脾论治肾脏病,他认为脾虚是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之一,治疗过程中应时时注意调补脾气,保持脾气的健旺。本文分别从李顺民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尿血等常见肾脏病的经典医案,总结其从脾论治肾脏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介绍孙浩教授从脾肾论治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经验。孙教授认为,小儿哮喘关系到肺、脾、肾三脏,提出"急则治肺,缓则治脾肾"的观点,主张小儿哮喘缓解期应从脾肾论治,以温肾健脾法治痰之本,临床采用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潘宗妃  熊莉华 《陕西中医》2020,(10):1464-1467
历代医家多从三消分治糖尿病,认为其病位分属于肺、胃、肾,然而熊莉华教授认为五脏皆可致消,但脾统四脏,为治病之本。且三消皆与脾相关,胰亦归属于脾,治脾即治胰,故脾才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糖尿病应从脾论治的观点。从脾论治糖尿病应以健脾运脾为基本治疗原则,常使用益气养阴、理气化湿药物以健运脾气,调节中焦气机,以期恢复脾之转输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临床案例分析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余瀛鳌先生是著名的文献学家,临证专擅内科临床。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治疗糖尿病、肾病、肝病、癫痫等疾病的通治方,并运用于临证实践中取得卓越疗效。他临床重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如糖尿病及肾病多从脾肾论治、肝病多从肝脾论治、癫痫多从脑、肝、脾论治,进而形成从肝脾肾辨证为主治疗内科疾病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53-1055
孙伟教授认为"肾常虚"是肾脏病常见病机。对于慢性肾脏病(CKD)的诊断和治疗,认为需从整体角度出发,辨证论治为主,遵循病证结合的原则,将微观、宏观相协调,他提出"脾肾衰微、湿瘀潴留"是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关键,治当以"补肾"为先,配合清利湿热、活血泄浊之法以调畅气机、祛邪外出,终使"阴平阳秘",诸脏调和。所论治CKD 3期为CKD中期之病,以脾肾两虚为本,以湿热、瘀浊并而为标,孙老师治以"补肾"为先,配以清热、利湿、化瘀、泄浊甚则解毒以调治本病,每多获效。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为"虚、湿、瘀、毒","虚"为本病之本,"湿、瘀、毒"为标,且"瘀、毒"病机贯穿本病始终,一般多从脾肾论治。王茂泓认为虚湿瘀毒的根本在于厥阴,基于对《内经·至真要大论》中"以少阳之中,厥阴木也,木火同气,木从火化"经典理论的理解,结合临床经验,从少阳论治慢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孙伟教授诊治慢性肾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慢性肾脏病属中医学的“腰痛”“关格”“虚劳”等范畴,发病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慢性肾脏病若发展至终末期阶段,都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孙伟教授认为肾虚湿瘀是慢性肾脏病基本病机,并应用“湿热伤肾”理论系统阐释了该病的诊治方案。认为湿热是本病进展的启动因子,肾元亏虚为发病之本,瘀毒是湿热伤肾的病理结局,明确了湿热证的诊断要点,确立了益肾清利活络治疗原则,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  相似文献   

11.
总结导师潘龙教授应用柴苓益肾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症的经验,认为肾病综合症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肾亏虚,湿浊内阻,从脾肾论治;治以健脾益肾,祛湿化浊。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七情内伤等,外因多为外感六淫邪气,邪实伤肾。其病位主要在于肾,又可累及肺、脾等脏腑。其病机特点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虚损为主,标邪以湿热、瘀血、浊毒为主。除此之外,曹式丽教授特别强调,肾络瘀阻为慢性肾脏病的共有病机,风邪入络为诱发或加重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因素。曹式丽教授善从络论治慢性肾脏病,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共同病机为肾络瘀阻,主张"络以通为用",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持络脉的通畅。  相似文献   

13.
尹玥  孙伟  丁绍芬 《吉林中医药》2021,41(10):1295-1298
慢性肾脏病病机错综复杂,往往本虚与标实并见.孙伟教授将慢性肾脏病的病机概括为"肾虚湿热(瘀)",提出以补益肺肾,活血清利之法治疗慢性肾病,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论述了肺肾相依的生理特点,介绍了孙师从"金水相生,肺肾同治"角度论治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经验,并从肺肠肾轴、粘膜免疫等角度提出相关理论依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虽其病位在肾,但涉及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其病理基础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肾络微型癥瘕形成,影响肾脏各种功能。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从肾出发,又不囿于肾脏,有其独特的临床经验。文章则总结了吕仁和教授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吕仁和教授认为其理论基础在于"肝肾同源",其主要治疗思路有三:疏肝理气调肝气郁结、清利湿热祛肝经之邪、滋水涵木养肝阴不足。文章总结了吕仁和教授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初步阐述曹式丽教授对中医络病理论与膜性肾病之中医病因病机相关性的独特认识的基础上,指出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以"风、湿、瘀、虚"为主,病位在肾络,病机关键是肾络失和,提出从络论治膜性肾病的学术观点,倡导应用辛通畅络法和养脏和络法辨证论治膜性肾病的治法理念,强调在临证组方中辨证选用调畅肾络的中药,并注重药味与药性的辨证施用等学术经验。总结其从络论治膜性肾病的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治疗膜性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倪青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概括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两虚,痰瘀互结,总结提出四因治立、病证结合的临证思路,临床运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肾脏病从肺论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病从肺论治刍议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50011)郭兆安,李新关键词肾脏病,治法,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肾脏疾病,属中医水肿、腰痛、淋证、虚劳等病的范畴,古今医家多从脾肾论治,而于治肺一层,每多忽略,笔者认为,肺肾金水...  相似文献   

18.
脾胃失调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机,脾失健运是肾病型水肿的关键环节,慢性肾衰竭由于湿浊内停,上扰脾胃,可影响胃纳脾运的功能;脾不统血,血离经妄行可形成血尿;脾不升清,精微物质下泄,可出现蛋白尿;胃易生燥热,可耗气伤阴;脾胃为后天之本,对扶正固本方药疗效的发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聂教授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采用辨证、辨病结合症状论治,以"抓主症"来辨证,确定主方,针对肾性水肿、慢性肾炎蛋白尿、肾小球性血尿、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或症状分别进行加减化裁。在运用其他治法时,亦不忘顾护脾胃。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运用调理脾胃的食疗方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刘洪  熊维建  熊燕影  邓星  郑新 《中医杂志》2018,(10):825-828
郑新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病因病机基本特征是"本虚标风",以肾(精髓)、脾(气血)、肝(阴血)亏虚为本,邪气亢盛(如浮阳、毒、瘀、痰、浊等)致风邪扰动为标,提出从"风"论治。临证时根据致"风"成因进行分证论治,以养肝健脾益肾治其本,化瘀解毒搜风通络治其标,灵活运用平肝熄风、培土宁风、化瘀解毒搜风法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纪云西教授从脾肾论治久咳不愈的临床经验。纪云西教授认为,阳虚为久咳之本,久咳当从脾肾论治。针对急性发作期的久咳患者,常以小青龙汤合止嗽散加减治之,伍以温脾肾、散寒湿之品,而咳嗽渐缓;慢性缓解期,则以四神乌茴汤加减以温肾补虚,升阳调气,真阳复,气机畅,则咳嗽自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