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多人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人工鼻吸氧治疗时,患者痰液的变化.方法 随机将239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使用L型连接管(L组,111例)和L型连接管加人工鼻连接(HEM组,128例)吸氧法在多人氧舱内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第1、10天的痰液性状、吸痰量、吸痰次数的变化,及封/拔管例数.结果 HEM组患者第1天治疗时吸痰次数、吸痰量明显较L组多,第1~10天痰液由黏稠黄色浓痰逐渐变为白色稀薄痰,排痰量明显减少(P<0.01).封/拔管者的比例在HEM组显著高于L组(P<0.01).结论 人工鼻对多人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时,在助于痰液湿化,肺内积痰的排出.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理工作中,吸痰器连接管接头暴露于空气中,易形成污染,不符合无菌原则及感染管理要求.我科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袋保护连接管接头,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使用方法 吸痰时,纵向对半撕开吸痰管包装袋至约1/3~1/2处,按无菌原则取出吸痰管后,将外包装袋置于清洁干燥处备用(未撕开的外包装袋下端形成一无菌袋);吸痰完毕,将连接管接头插入备用的无菌袋至底部,将上端撕开部分反折缠绕后,用2~3 cm医用纸质胶布环形缠绕1周即可.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不同吸氧方式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军娥  喻道元 《护理学报》2009,16(23):39-4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不同吸氧方式的效果。方法将300例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头罩组和球囊连接管组各150例,头罩组稳压阶段采用自制头罩吸氧;球囊连接管组稳压阶段采用改进的球囊连接管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吸氧方式的完成情况、每次治疗时的吸痰次数及舱内氧浓度;并于高压氧治疗前、治疗第1、第2个疗程结束时,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结果球囊连接管组吸氧方式完成率为59.3%(89/150),头罩组吸氧方式完成率为99.3%(149/1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囊连接管组每次治疗时的吸痰次数为(2.18±0.56)次,头罩组为(1.02±0.38)次,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吸氧方式舱内氧浓度均控制在23%以下;两组治疗第1、第2个疗程结束时球囊连接管组GCS评分均高于头罩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囊连接管吸氧方式疗效较好,但依从性差;头罩吸氧方式依从性好,但缺点是头罩内氧浓度较低,以致疗效不如球囊连接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应首先创造条件采用球囊连接管吸氧,不能耐受者再使用头罩,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何春梅  刘航  何蓉 《护理学报》2019,26(8):76-78
目的 通过研制吸痰连接管收纳装置应用于临床,达到规范临床吸痰连接管的管理。方法 选取我院5个病区使用中的吸痰装置,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应用吸痰连接管收纳装置前后的效果,包括吸痰连接管的规范管理及连接管接头处细菌菌落计数情况。结果 应用研制的吸痰连接管收纳装置后,吸痰连接管得到了统一规范管理,连接管接头处细菌菌落计数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研制的吸痰连接管收纳装置解决了医学临床中吸痰连接管收纳问题,规避了吸痰连接管因置于空气中而引起细菌超标的情况,使得吸痰连接管更加洁净,收纳更加方便,利于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一种吸痰连接管收纳装置并应用于临床,以规范临床吸痰连接管的管理。方法:选取我院5个病区使用中的吸痰装置进行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应用吸痰连接管收纳装置前后的效果,包括吸痰连接管的规范管理、连接管接头处细菌菌落计数情况。结果:应用后,吸痰连接管接头处细菌菌落计数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应用前(P 0. 05)。结论:吸痰连接管收纳装置解决了临床护理中吸痰连接管收纳的问题,规避了吸痰连接管因置于空气中而引起细菌超标的情况,使得吸痰连接管更加洁净,收纳更加方便,更有利于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6.
吸痰技术是防治病人呼吸道阻塞、抢救窒息病人的重要操作。为方便吸痰操作,自行设计并使用气道分泌物清理装置,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气道分泌物清理装置(见图1)2使用三通阀可将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管、吸痰管与输液管、输液管与吸引器连接管3个通道相互转换,指示针指向接口为封闭状态。吸痰时将指示针指向输液管,吸引器连接管与吸痰管  相似文献   

7.
配备吸排氧装置高压氧舱的防火问题姜素敏高压氧医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高压氧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高压氧医学有它的特殊和复杂性,若使用不当会发生重大的事故。本文介绍了配备吸排氧装置高压氧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吸痰连接管消毒方法的效果。方法对40例需吸痰患者吸痰连接管(各20份样本)分别采用传统消毒法与改良消毒法。比较两种消毒方法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种消毒方法吸痰连接管消毒后第1-7d细菌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结论改良吸痰连接管消毒方法消毒效果好,其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而且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节约患者住院成本,优化了护理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吸痰装置是用玻璃接头连接橡胶管与吸痰管。吸痰完毕后将玻璃接头插入固定在床头栏的装有消毒液的玻璃瓶中浸泡备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临床上采用一次性使用连接管连接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吸痰,一次性使用连接管每天更换1次。我院自2004年1月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空筒替代玻璃瓶盛放连接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邓永梅  胡云香  田洁  陶红艳 《护理研究》2011,25(34):3144-3146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直接连接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以下简称吸痰管、吸引连接管)备用在吸痰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吸痰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吸引连接管连续使用,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连接吸引连接管备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次吸痰后将吸引连接管管口端(连接吸痰管部分)浸泡在"84"消毒液瓶内备用。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观察组吸引连接管使用不同天数的细菌培养结果,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连续使用1d~7d及7d以上的吸引连接管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病人端细菌菌落数为0。[结论]吸痰病人采用吸痰管直接连接吸引管备用切实可行,省时省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84"消毒液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氧袋式呼吸机延长管。现介绍如下。结构:如图1、图2所示,氧袋式呼吸机延长管,包括有连通管、螺纹管、CO2收集袋,连通管为十字形四通的空心管,其前端为气管导管连接管,后端为吸痰管连接管,上端连接有螺纹管,下端连接有CO2收集袋。螺纹管采用可伸缩式塑料螺纹管,其末端通过人工鼻与氧气设备的吸氧管连接,气管导管连接管与插入患者体内的气管导管连接。CO2收集袋上设置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上对于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患者,通常采用负压装置系统为患者进行吸痰,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但吸完痰后负压吸引器的连接管存在存放不方便的现象,易导致连接管前端污染。基于此原因,我科利用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对连接管进行固定,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一次性吸痰管一根和剪刀一把(图1)。1.2 方法将吸痰管前端系在床头,用剪刀剪掉多余的吸痰管,负  相似文献   

13.
野战救护队帐篷中给氧装置是必须配备的医疗设备,但在野战救护队帐篷内往往给氧装置不够用,不能做到每张病床用1个氧气筒。因此,我院野战医疗队用静脉营养袋三通连接管分流给氧,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负压技术是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吸引的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吸痰操作[1],也广泛用于需要负压吸引的各种治疗、护理中。负压吸引系统由吸引瓶、压力表和连接管组成,连接管与吸痰管相连实现吸引痰液的操作,当吸痰操作完毕,分离吸痰管,将连接管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保持清洁干燥备用[2]。目前临床上或未设置规范的连接管放置架,连接管常滑落到地上,污染连接口,存在感染风险[3-4]。为此,本研究研制一款负压吸引连接管固定夹(专利号:ZL 201720770208.0),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田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0):2379-2379
昏迷患者是高压氧治疗的常见人群,此类患者大多无法自主排痰,需要借助吸痰器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高压氧舱内不允许使用交流电,所以无电动吸痰器。但氧舱内一般设有1处利用舱内外压力差的吸痰装置,在治疗中若多人需同时吸痰就成为困扰工作人员的难题。为解决多人同时吸痰问题,我们尝试用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用吸引瓶及医用三通管制作多人吸痰器,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邓秀华 《护理研究》2005,19(8):1605-1605
临床护理工作中,给病人吸痰是常见的护理操作,特别是气管切开病人,要求护士严格掌握无菌操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吸痰结束后,吸痰连接管在与吸痰管分离后,如何保持连接管相对无菌成为护理人员需思考的问题。经临床尝试,认为每次吸痰后将一次性针头套套在吸痰连接管的接头处,避免连接管长时间暴露,减少了外源性感染的机会。这种方法不但方便.而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7.
我院设计了一种新的可见滴数的一次性尿袋,不仅弥补了现用一次性尿袋的不足,还能节省能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设计方法一次性尿袋滴管的设计是关键结构,位于连接管与储尿袋之间,外型、大小、内结构同去掉调节平面结构的输液器滴管,滴管的外层材质要比它软(图1)。现用尿袋与一次性尿袋异同的比较(表1)。1.连接管2.固定挂索3.滴管(设计为15滴=1 ml)4.储尿袋(500 ml或1 000 ml)5.计量刻度6.排放积尿口7.活塞图1一次性尿袋表1一次性尿袋与现用尿袋比较项目连接管挂索长度滴管储尿袋刻度排口活塞现用型同10 cm无同50ml起同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途径联合吸痰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综合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均行机械通气)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机械通气、抗感染、化痰及对症治疗。除上述治疗外,治疗组每日给予振动式排痰及膨肺吸痰联合治疗3次,对照组给予翻身叩背、湿化和单纯吸痰管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以及治疗后7 d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permeability index,PVPI)以及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6 h后EVLW下降,PVPI升高,氧合改善明显(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7 d后两组患者均有EVLW下降、PVPI升高、氧合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P<0.05)。结论振动式排痰及膨肺吸痰多途径联合治疗可以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EVLW含量,改善肺血管上皮屏障功能及肺部氧合,有利于迅速解除危重症患者的呼吸道阻塞症状,改善血氧交换、促进肺部病灶的吸收,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且易被患者接受的排痰方式,适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直接连接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以下简称吸痰管、吸引连接管)备用在吸痰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吸痰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吸引连接管连续使用,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连接吸引连接管备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次吸痰后将吸引连接管管口端(连接吸痰管部分)浸泡在"84"消毒液瓶内备用。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观察组吸引连接管使用不同天数的细菌培养结果,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连续使用1d~7d及7d以上的吸引连接管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病人端细菌菌落数为0。[结论]吸痰病人采用吸痰管直接连接吸引管备用切实可行,省时省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84"消毒液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压氧舱吸排氧装置细菌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预防高压氧治疗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方法按常规在消毒前后分别对三通管、螺纹软管内壁涂抹采样,细菌培养,空气污染程度和消毒效果观察。结果吸排氧装置中的三通管、螺纹软管污染严重,70%的管壁细菌总数≥100u/cm^2,消毒后合格率为100%,但难除异味。结论三通管、螺纹软管应专人专用,严格消毒。使用一人多次性吸排氧装置是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