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Ⅰ型(angiotensinⅡtype1,AT1)和Ⅱ型(angiotensinⅡtype2,AT2)受体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AngⅡ受体的表达,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ngⅡ受体的表达,用3H-TdR的掺入法检测AngⅡ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可见AT1和AT2受体表达,阳性染色信号较正常皮肤增强。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显示在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T1和AT2受体密度分别为(10.69±2.15)fmol/106个细胞,(4.9±1.05)fmol/106个细胞。RT-PCR结果显示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AT1和AT2受体。在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ngⅡ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3H-TdR的掺入率,AT1受体阻断剂Valsartan明显抑制AngⅡ的这种促进作用,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明显增强AngⅡ的这种作用。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AT1和AT2受体,AngⅡ通过激活AT1和AT2受体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产生调节作用,AngⅡ产生异常和受体表达比例失衡可能导致瘢痕的过度增生和瘢痕疙瘩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对肝星状细胞(H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罗格列酮组、GW9662+罗格列酮组、GW9662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PPARγ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罗格列酮组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率MTY(0.49±0.06)较对照组(1.00±0.045)、GW9662组(0.89±0.043)和罗格列酮+GW9662组(0.78±0.049)明显减弱,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罗格列酮组PPARγmRNA表达(1.63±0.179)显著高于对照组(0.46±0.021)、GW9662组(0.41±0.01)和罗格列酮+GW9662组(0.45±0.20)(P<0.05),罗格列酮组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0.32±0.02)与对照组(1.61±0.09)、GW9662组(1.81±0.22)和罗格列酮+GW9662组(1.37±0.01)相比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5.59,14.68,8.07,P<0.01);其他各组之间PPAR-γ和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所得结果与RT-PCR结果相一致。结论PPARγ特异性激动剂罗格列酮可以增加PPARγ的表达。抑制HSC表达Ⅰ胶原,抑制HSC增殖,诱导HSC凋亡,PPARγ配体对于缓解肝脏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糖刺激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联素受体1/2(AdipoR1/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同步化后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5. 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24h),高渗对照组(5. 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19. 5 mmol/L甘露醇处理,24h),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分别作用12、24、48、72h),高糖+替米沙坦组[25 mmol/L葡萄糖+(1、10、100 nmol/L)替米沙坦处理,刺激24h],高糖+替米沙坦+GW9662组(预先用5 000 nmol/L PPARγ阻断剂GW9662处理30 min,再加入25 mmol/L葡萄糖和100 nmol/L替米沙坦刺激24h),高糖+GW9662组(预先用5 000nmol/L PPARγ阻断剂GW9662处理30 min,再用25 mmol/L葡萄糖刺激24h)。采用RT-PCR分别检测AdipoR1/2和PPAR-γ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dipoR1/2和PPAR-γ蛋白表达。结果在高糖刺激情况下,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AdipoR1/2和PPAR-γmRNA的表达均有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高糖刺激24h时升高达到最高点,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替米沙坦可明显提高AdipoR1/2和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P 0. 05),其增强作用均在替米沙坦浓度为100 nmol/L时达到最大值(P 0. 05),在替米沙坦处理的同时加入选择性不可逆性PPAR-γ阻断剂GW9662可显著降低AdipoR1/2和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P 0. 05)。结论高糖环境下,替米沙坦可促进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AdipoR1/2的表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途径来介导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肾癌细胞株A498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PPAR-γ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姜黄素(10、50、100μmol/L)处理A498细胞12、24、48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cl-2、Bax及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观察PPAR-γ阻断剂GW9662对姜黄素作用的影响。结果姜黄素(10、50、100μmol/L)分别处理人肾癌细胞株A498细胞24、48、72h后,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下调了A498细胞中Bcl-2的表达,增加了Bax和PPAR-γ的表达。GW9662部分地消除了姜黄素对A498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论姜黄素抑制人肾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涉及到PPAR-γ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Ⅰ型、Ⅱ型受体阻断剂和钙调神经磷酸激酶(CaN)的阻滞利环胞素A(CsA)对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将一定浓度的AngⅡ(10^-9~10^-5mmol/L),和AngⅡ10^-6mmol/L加上不同阻滞剂losartan、PD123319、环胞素A(浓度均为10^-5mmol/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刺激48h,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印迹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体外成功地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AngⅡ刺激48h后,F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AngⅡ浓度呈正比;加入losaartan和环胞素A后,FN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下降,而加入PD123319后,FN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无明显改变。结论:AngⅡ可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FN合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AngⅡ的Ⅰ型受体介导完成,该作用可能与Ca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表达效应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瘢痕的潜在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羟脯氨酸比色法观察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eoxy-Δ12,14-prostaglandin J2,15d-PGJ2)及其激动剂曲格列酮对TGF-β1诱导的胶原表达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PPARγ激动剂对TGF-β1诱导的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PPARγ激动剂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TGF-β1能显著增加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和FN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效应;与TGF-β1刺激组相比,10μM15d-PGJ2、曲格列酮预处理组胶原和FN表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PPARγ激动剂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分析,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可抑制TGF-β1诱导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ECM合成增多的效应,具有体外抗瘢痕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基因的表达。方法将增生性瘢痕皮肤的标本分为增生期和成熟期两组,并提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的总RNA,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对AGT及AT1和AT2在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进行病理学检测和观察。结果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均有表达。在增生期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的表达增加,与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的表达减弱。与AngⅡ受体基因的表达相类似;AGT在增生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增加,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减弱。结论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AngⅡ的AT1和AT2的基因表达增加,AngⅡ可能通过AT1和AT2调节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NF1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NF1基因对细胞增殖速率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NF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入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并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应用Real time PCR法比较转染前后NF1 mRNA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CCK-8比色法,比较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增殖状况。结果基因转染后,约50%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NF1 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7.27±1.16、2.01±0.38、1.87±0.29,转染组NF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Ⅰ、Ⅲ型胶原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3.01±0.48和2.05±0.25、0.89±0.18和0.94±0.16、0.99±0.11和0.92±0.19;转染组Ⅰ、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结论瘢痕成纤维细胞可作为NF1转染的靶细胞,NF1基因可能是导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KU-0063794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进行形态学分析;采用无血清培养基饥饿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12~16 h,将其分为对照组和KU-0063794处理组。对照组给予DMSO处理;KU-0063794处理组给予不同浓度的KU-0063794(1.0、2.5、5.0、10.0、20.0μm)处理,24h后,采用MTS法和细胞划痕实验,分析KU-0063794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良好,KU-0063794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KU-0063794能够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 1-7)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培养HK-2细胞分组如下:对照组(N组)、高糖组(H组)、高糖+Ang 1-7组(A组)、高糖+Ang 1-7+A779组(D组)、高糖+吡格列酮组(P组)。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HK-2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K-2细胞PPAR-γ及α-SMA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α-SMA表达。 结果 Ang 1-7可上调高糖刺激下HK-2细胞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P < 0.05);抑制高糖刺激的α-SMA蛋白及mRNA表达(P < 0.05)。这种作用与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类似。给予Mas受体抑制剂A779后,Ang 1-7的上述作用可被部分抑制。 结论 Ang 1-7在体外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从而部分抑制高糖诱导的α-SMA表达,实现其抑制转分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部分通过Mas受体所介导。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体外抗人增生性瘢痕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剑毅  李世荣  姚恒  戴霞  陶灵  李喆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10-111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以寻找治疗人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姜黄素作用后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P<0.05)。结论:姜黄素具有体外抗瘢痕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puncture,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 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罗格列酮组(ROSI组),CLP前30 min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PPARγ拮抗剂GW9662组(GW组):CLP前30 min静脉注射GW9662 0.3 mg/kg; GW9662+罗格列酮组(GW+ROSI组):依次于CLP前30 min静脉注射GW9662 0.3 mg/kg、CLP前15 min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o于CLP后6、24 h各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处死并留取血液及肺组织.测定各组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et/dry ratio,W/D);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roxidase,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测定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mRNA水平. 结果 CLP组、ROSI组、GW组、GW+ROSI组大鼠W/D比、MPO活性、TNF-α水平以及HMGB 1mRNA水平在CLP后6、24 h增加,均高于SHAM组.CLP后6 h,CLP组、ROSI组、GW组、GW+ROSI组大鼠W/D比、MPO活性、TNF-α 水平以及HMGB1 mRNA水平分别为(5.31±0.14)、(3.15±0.47) U/g、(15.064±0.448) μg/L、(0.758±0.130);(4.33±0.21)、(2.21±0.31) U/g、(3.334±0.212) μg/L、(0.422±0.124); (4.93 ±0.14)、(3.13± 0.28) U/g、(15.001±0.343) μg/L、(0.732±0.198);(4.87±0.13)、(3.08±0.35) U/g、(14.866±0.412)μ g/L、(0.763±0.0 17),均高于SHAM组的(3.98±0.17)、(0.67±0.43) U/g、(0.452±0.033) μg/L、(0.244±0.053) (P<0.05).CLP后24 h,CLP组、ROSI组、GW组、GW+ROSI组大鼠W/D比、MPO活性、TNF-α 水平以及HMGB1mRNA水平分别为(10.23± 0.19)、(3.61±0.82) U/g、(1.542± 0.193) μg/L、(2.413± 0.211);(6.39 ±0.18)、(2.17±1.02) U/g、(0.947±0.281) μg/L、(1.517±0.076); (10.08±0.26)、(3.45±0.36) U/g、(1.513± 0.210) μg/L、(2.385±0.323); (10.15±0.18)、(3.53 ±0.32) U/g、(1.524±0.180) μg/L、(2.404±0.135),均高于SHAM组的(4.02±0.20)、(0.68±0.34) U/g、(0.429±0.021)μg/L、(0.232± 0.032) (P<0.05).ROSI组大鼠W/D比、MPO活性、TNF-α 水平以及HMGB1 mRNA水平在CLP后6、24 h与CLP组、GW组、GW +ROSI组分别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降低CLP脓毒症大鼠TNF-α水平以及HMGB1mRNA水平,减轻肺水肿程度及炎症损伤程度,对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比较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产生的变化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CE在18例增生性瘢痕和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用ELISA法测定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 Ⅱ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正常皮肤中,ACE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皮肤附件包括毛囊和汗腺.在增生活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CE表达增强,阳性染色信号仍定位于表皮层,在成纤维细胞中未见阳性染色信号.随瘢痕逐渐成熟,ACE表达逐渐减弱,但仍高于正常皮肤.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正常皮肤可检测到Ang Ⅱ,含量为(15.36±5.40)pmol/mg蛋白,在增生活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 Ⅱ产生明显增加约是正常皮肤的4倍(63.58±12.30 pmol/mg蛋白,P<0.05),在成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Ⅱ的含量下降(27.64±7.50 pmol/mg蛋白,P<0.05).结论皮肤组织具有独立合成Ang Ⅱ的能力;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CE表达和Ang Ⅱ产生的变化规律提示,在瘢痕形成和成熟过程中Ang系统被激活,Ang Ⅱ可能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进一步研究Ang Ⅱ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理解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基因的表达。方法将增生性瘢痕皮肤的标本分为增生期和成熟期两组,并提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的总RNA,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对AGT及AT1和AT2在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进行病理学检测和观察。结果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均有表达。在增生期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的表达增加,与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的表达减弱。与AngⅡ受体基因的表达相类似;AGT在增生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增加,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减弱。结论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AngⅡ的AT1和AT2的基因表达增加,AngⅡ可能通过AT1和AT2调节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成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型PPARγ激动剂DH9对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WT9-12)增殖的影响。方法:予以不同浓度的DH9及罗格列酮作用WT9-12细胞24、48、72、96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改变;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cyclinA、P21CIP/WAF1、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DH9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明显优于罗格列酮(P<0.05),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比较加入PPAR-γ抑制剂GW9662前后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9可增加P21CIP/WAF1蛋白合成,减少CyclinA蛋白合成,使细胞阻滞在S期。DH9作用72 h后Bcl-2/Bax的比值分别为较对照组(2.19±0.08)显著减少(P<0.05),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DH9抑制WT9-1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优于罗格列酮,且这种增殖抑制作用与DH9作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调节点,促进WT9-12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Sp1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Sp1基因对细胞增殖速率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方法 体外重组Sp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人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并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应用Real-time PCR法比较转染前后Sp1 mRNA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CCK8比色法,比较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增殖状况. 结果 基因转染后,约30%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Sp1 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5.26±0.76、1.08±0.18、1.09±0.15,转染组Sp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Ⅰ、Ⅲ型胶原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2.49±0.40、1.88±0.30,0.96±0.18、0.95±0.18,0.97±0.15、0.93±0.13,转染组Ⅰ、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 结论 瘢痕成纤维细胞可作为Sp1转染的靶细胞,Sp1基因可能是导致瘢痕异常增生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创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PCR技术,对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增生性瘢痕中,FN的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皮肤增高。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在创伤修复失控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对移植于裸鼠皮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antigen,PCNA)、Ⅰ、Ⅲ型胶原、bcl-2和bax的作用,探讨其对移植于裸鼠皮下的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6例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削去瘢痕表皮及皮下组织,将每例增生性瘢痕组织分成重约0.2 g的3块,每只裸鼠移植1块,共移植于18只裸鼠背部皮下,建立增生性瘢痕裸鼠动物模型。移植后10 d在瘢痕组织内分3点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1 ml(对照组)、注射0.1 mg/ml曲安奈德0.1 ml(曲安奈德组)、将小针刀刺进瘢痕组织内,在瘢痕内向四周切割剥离至瘢痕周边(针刀松解组)进行治疗,每组6只。治疗后14 d取材,利用HE染色计数分析各组成纤维细胞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PCNA、Ⅰ、Ⅲ型胶原、bcl-2和bax表达阳性成纤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数量(913.33±148.95)个/mm2相比,曲安奈德组(853.33±62.82)个/mm2和针刀松解组(863.33±75.28)个/mm2均降低,但是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曲安奈德组和针刀松解组PCNA、Ⅰ、Ⅲ型胶原蛋白阳性的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bcl-2和bax阳性的成纤维细胞数量以及bcl-2/bax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针刀松解法具有抑制移植于裸鼠皮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合成的能力;针刀松解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bcl-2和bax表达及其比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CTGF刺激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TATs蛋白活化的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CTGF刺激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TATs蛋白活化的情况。方法:原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其分为:①对照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纽;②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外源性重组CTGF刺激组。取0min、5min、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八个相点,时分别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blot检测各组之间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muscle actin,a-SMA)的变化趋势以及各时相点STATl、STAT2、STAT3、STAT4、STAT5、STAT6蛋白活化(磷酸化)情况。结果:在确定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a-SMA表达变化趋势以②-①组顺序递减的前提下(P〈0.05),用western—blot观测两组STATs蛋白活化情况,发现:STATl蛋白磷酸化水平以②-①组顺序递减(P〈0.01);STAT2-6均有不同程度的磷酸化,但不以②-①组顺序递减。结论:STAT1可能在CTGF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抑制瘢痕纤维化及挛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作用,以寻找治疗人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将切取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组织标本分成A(对照组)、B、C、D四组,每组6个标本,行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采用0、50、100、200μg/ml的大黄素依次对A、B、C、D组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B、C、D组标本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抑制于G0/G1期(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大黄素在50~200μg/ml的范围内,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有浓度的依赖性。结论大黄素具有体外抗纤维化作用,可能成为治疗人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