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灵胎(1693─1771),原名大椿,曾名大业,灵胎乃其字,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业儒通经,博学多才,兼通天文、地理、数学、水利、文词、音乐、武艺,靠刻苦自学而精通医学,尤以医学著称于世。他博极医源,精于临床,勤于著述,有《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兰台轨范》、《慎疾刍言》、《洄溪医案》等医学名著传世。徐氏精通养生之学,摄生有术,德高艺精,享年79岁,这在当时要算高寿了。关于徐氏在摄生颐养方面的诀窍和卓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2.
雷少逸乃清末著名医学家。博求广采,精研医术,悬壶济世,尤长于时证。《时病论》系其著作。《时病论》以法统方,专论时令之病。从书中暖培卑监法引出雷少逸先生对脾的认识及治疗脾病的特点。《时病论》中治脾的法鲜明地体现出脾喜燥恶湿,喜温,喜升,喜甘的特点。整体上《时病论》辨证精准,灵活变通,并能运用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机理。非常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晨曦 《现代养生》2014,(10):29-29
"金元四大家"是指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四位著名的医学家。在学术上,他们各有特点,代表了四个不同学派。刘完素(公元1120--1200年)亦称刘河间,是宋金医学界最早敢于创新并且影响较大的一位医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卷和《宣明论方》十五卷。他创造性地发挥了《内经》  相似文献   

4.
冯小平 《健康向导》2011,17(1):46-46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是《五十二病方》。撰写人未详,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3.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是晋末刘涓子撰,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4.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著是《颅囟经》。原书已佚,今存者为清代《四库全书》辑佚本。5.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推拿专著是《小儿推拿秘旨》。明代龚云林撰。姚国祯补辑。刊于1604年。6.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话专书是明代黄承昊撰写,于1635年初刊的《折肱漫录》。7.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学专著是唐代昝殷撰于852年的《经效产宝》。实书52篇,371方,今存本共41篇,347方。  相似文献   

5.
人类既需要食物不断补充营养与能量 ,促进生长发育 ,几乎同时又需要药物防治疾病 ,保持健康。自然界许多食物可作药用 ,许多药物可作食用。因此 ,中医学有“药食同源”之说。药膳是食物、药物、烹调技术三结合的产物 ,具有养身保健、延年益寿、防治疾病等多方面作用。中医药学与中华烹饪学这两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系的交叉 ,形成了中医药膳学。在中医药学的奠基性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书中 ,均有食疗及药膳方的记载 ,以后历代食疗专著或药膳方书不断问世 ,如《食经》、《食方》、《食疗本草》、《食性本…  相似文献   

6.
靳士英  靳朴 《现代医院》2007,7(6):I0001-I0003
10释继洪与《岭南卫生方》唐宋以来,中州人士寓居岭南者日渐增多,对于岭南多发病的研究也日益重视,这是因为岭南的特殊地理条件,发生的许多疾病有异于中原所致。《新唐书.艺文志》有无名氏《岭南急要方》三卷,郑景岫《南中四时摄生论》一卷,李暄《岭南脚气论》一卷,李继皋《南行方》三卷。郑樵《通志略》尚有李暄《岭南脚气论》一卷、《脚气方》一卷、《新撰脚气方》三卷,郑景岫《南中时摄生论》,李继皋《南行方》三卷,《治岭南众疾经效方》一卷,《广南摄生方》一卷。这些书均是岭南多发病防治的著作,至宋元已佚。仅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  相似文献   

7.
肖菁 《现代养生》2009,(12):I0001-I0001
羞谈汉武乞仙丹, 不齿秦皇海外眈。 《现代养生》昭轨范, 延年益寿显骄憨。  相似文献   

8.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寿高一百零二,无疾而终。”其保健方法在其著作中留下甚多,现摘要分述如下: 叩齿 《千金要方·齿病》中云:“叩齿百通,为之不绝,不过五百,口齿即牢密”,其要领是数以百计,节律协调,日日行之,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9.
1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古代一本有名的医学著作。书中记载了三十多个治疗传染病的方子,三百九十七条治疗原则,还有治疗多种杂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外科著作《外科活人定本》共四卷。论治外科病证若干,集方药数十首。全书内容安排有序,结构严谨,论述清楚。强调辨病与病因病机,寒热、表里、虚实、阴阳辨证结合;该书论治外科病证,临床用药广泛,制方严密;提出内外兼治,膏丹丸散并举,临床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从辨证的观点看,对于本书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之处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白发神针针到病除──访针炙科中医师王淑华“一针妙医百家病”。这句话好象夸大其。其实,在西安三学街37号的王淑华大夫诊所,这句话已变成了现实。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子午流往》及《针灸大成》等著作都有记载,现巳被全世界接受并用...  相似文献   

12.
人体五脏六腑之病,人们常习称为“内”病,体表、外伤、经络之疾,称之为“外”病。 “内病外治”是祖国医学的传统疗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成书的秦汉时代,就有了内病外治的史实。《内经》中记有“用桂心渍酒以熨寒瘅”、“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等,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内病外治法论述更多,如火熏令其汗、猪胆汁蜜导法、小儿疳积点药烙之、雄黄熏法等。晋、唐、宋、元、明代的医家著作中,内病外治之法,更是屡见不鲜,为中医内病外治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石。外治法  相似文献   

13.
所谓看部取穴,是看病之所在部位,取相应经中之穴进行治疗。这是明代著名医家杨继洲根据《内经》中的理论总结出的经验,在其著作《针灸大成》卷九中有这样的论述:“灵枢杂病论,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经。中部病取足太阴经。下足部取足厥阴经。前膺病取足阳明经。  相似文献   

14.
龙胆泻肝丸     
[出处]本方来源于《医方集解》,作者是汪昂,字讱庵,是清代医学家,安徽休宁人。主要著作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尤其《医方案解》一书是选录临床常用方、实用方的专书,其疗效确切可靠,本方即是非常实用的一个代表方。 [组成]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9克,木通6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生地黄6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 龙胆草——味苦,性寒。寒以清热泻火,苦以降泄燥湿,既能降泄肝胆实火上攻所致的口苦、目赤、耳肿等症,又能清泻肝胆湿热下注所致的阴痒、阴肿、阴汗等症。《用药法象》说:“退肝经热郁,除下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京北华源(今陕西省耀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自幼博览群书,熟读《易经》、《老子》,通晓阴阳术数,寿至102岁。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名医药著作。共收集载人验方5300多种,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药物、针灸、食疗养生等都有精辟论述。青年时孙携妻带子到禹州行医,当行至岗下村口时,正遇众人抬着一难产昏死的孕妇去下葬,便拦下救治,一针扎  相似文献   

16.
华明福 《现代养生》2014,(2):196-196
探《血证论》是《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由晚清著名医学家唐宗海所著,成书于1884年,是古代著名的医论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血证治疗的专著。《血证论》总共分为八卷,主要记载了各种血证的病因与病机、用药宜忌、辨证论治等有关血证的论述。本文主要以《血证论》中的第五卷关于瘀血与痔疮的病因与治疗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赵进喜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糖尿病天地》副主编等职。长期从事中医内科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诊治慢性肾病、内分泌代谢病等疑难杂病,尤其在糖尿病及其血管神经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和慢性肾衰中医药治疗方面形成了医术特色,多次获国家各种奖项。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古方妙用》《糖尿病防治与调养》《肾炎病防治与调养》《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诊治》《四大经典与中医现代临床》(丛书)《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等著作。  相似文献   

18.
杏苏散方系《温病条辨》吴鞠通为治秋燥病而设,言明主治凉燥。综观全方其又非治燥剂。 “燥”,燥者干也,缺乏水分谓“燥”。刘河间有“诸涩枯涸,干颈皴揭,皆属于燥”。《内经》“病机十九条中”也证之,已言明燥邪致病的病机和症候。在治疗上《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燥者濡之”,凡治燥必以增液养阴生津为大法。杏苏散方,并不具备生津增液的功效,但高等院校教材的《温病学讲议》,《方剂学》分别列为“秋燥”与“治燥剂”,而在《温病学》秋燥章中却又未收入该方。显然对该方是否治燥已有异疑。本文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健康必读》2007,(1):56-56
春药是古代用于增强性功能提高性快感的药物或处方.中国古代房中术一直有这部分内容,如现存最早、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房中著作《杂疗方》、《养生方》,就有一类被称为"内加"和"约"的药方."内加"为壮阳(男),"约"为壮阴(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清楚地表明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一个懂得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的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