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B超、MR、CT联合检查及病理证实 (手术及穿刺 )的病例 15 6例 ,病灶 34 0个 ,采用CT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每人造影剂用量 10 0~ 12 0mL ,注射速率 (2 5~ 3 5 )mL/s ,动脉期延迟 2 0~ 30s ,门静脉期延迟 60~ 90s ,延迟期(平衡期 )延迟 2 4 0~ 360s。结果 :动脉期显示 2 65 (77 94 % )个病灶 ,门静脉期显示 2 0 4 (60 % )个病灶 ,延迟期显示 2 39(70 2 9% )个病灶 ,三期综合显示 32 3(95 % )个病灶。总正确诊断率 95 4 8%。结论 :CT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及正确诊断明显高于单期相扫描和双期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张空气灌肠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大肠癌的62例患者行低张空气灌肠,以16层螺旋CT行低剂量平扫及增强扫描(120kV,管电流70mA),将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综合多项图像资料作出诊断,并与肠镜、钡灌肠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2例患者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无明显降低,原始图像经后处理效果较好,能较清楚显示病变。结合后处理图像,低剂量16层螺旋CT诊断大肠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57.1%和95.2%;CT诊断大肠癌的准确率高于肠镜及钡灌肠(P〈0.05)。CT分期准确率为83.6%。[结论]低张空气灌肠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放射剂量,结合多项图像后处理资料能基本满足大肠癌的筛查及术前分期要求。  相似文献   

3.
螺旋CT靶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靶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常规扫描采用层厚10mm,扫描视野36 cm左右,标准算法重建,靶扫描采用小扫描视野(16~20 cm),层厚2~5 mm,P=1-2,重建时重叠50%,用标准算法及骨算法两种重建.对同时具有两种扫描方法并经手术切除,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及经抗感染治疗后复查的6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扫描与靶扫描在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征象与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结果 60例靶扫描显示小结节征、空泡征、钙化、增强后高密度点条征、棘突征、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模糊绒毛征,高于常规扫描.靶扫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3%,也高于常规扫描的81.7%.结论 靶扫描能提高孤立性肺结节征象的显示率,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是肺部结节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Jiang L  Shi M  Hao Y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74-376
目的分析胃癌双期增强动态CT扫描的影像表现,进一步评价动态CT扫描对肿瘤检出及大体分型的价值。方法对63例经胃镜活检证实为胃癌的患者行双期动态CT扫描,将胃癌CT扫描表现、肿瘤检出及大体分型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CT扫描对早期胃癌和进展期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98.2%。大体分型总的准确率为65.4%,对早期癌分型准确率为0,对BorrmannⅡ、Ⅲ、Ⅳ型的准确率分别为85.7%、100.0%和55.6%。早期胃癌共8例,在增强早期显示为局限性胃壁增厚,其中中等或显著不均匀强化4例,一般不均匀强化4例。进展期胃癌显示为局限性或广泛性胃壁增厚,有溃疡或无溃疡,增强早期为中等或显著不均匀强化,第二时相呈均匀强化。粘液腺癌4例,其中3例见靶征或分层征,2例见钙化。结论(1)增强动态CT扫描对胃癌诊断有意义,但以在增强早期扫描效果为好。(2)细致的检查方法是提高胃癌诊断准确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的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表现。认为MSCT扫描检查对诊断甲状腺肿瘤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扫描对勾画肺癌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肿瘤紧邻纵隔或累及肺门、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7例,在治疗体位下行全胸部平扫(C)和增强CT扫描(C+),扫描范围相同。将CT图像传人虚拟模拟计划工作站(AcQSim)中,每份图像传7次(C3次,C+4次)。3位年资相同的放疗科医生完全独立地在C与C+的CT图像上勾画GTV(GTV、GTV+),然后3位医生在另一份C+图像上共同勾画GTV(标准GTVco)。以GTVco形成的计划靶体积(PTV)为标准在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剂量计算并优化,等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参考点),处方剂量为60Gy。通过图像融合技术将3位医生在C+、C图像上勾画的GTV复制到GTVco图像上,分别计算GTV、GTV+和GTVco共7份GTV体积、GTV三维最大径、90%等剂量线包括PTV的相对体积(V90)及PTV内最小剂量(Dmin),并计算GTV、GTV+与GTVco的比值R及R的变异系数CV,然后对GTV、GTV+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GTV+、GTV体积R分别为1.04±0.16、1.25±0.52,GTV+体积、V90、Dmin的CV均小于GTV的(P值分别<0.01、0.05、0.05)。结论勾画肿瘤紧邻纵隔或累积肺门靶区时,增强CT扫描可明显提高GTV勾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且费用较小容易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排螺旋CT(MD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诊断膀胱癌的不同价值,建立完善合理的膀胱癌CT检查程序.方法:对临床怀疑膀胱癌患者34例进行MDCT检查,在膀胱充分充盈后,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晚期、平衡期、排泄期).将不同时相的数据分别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及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方式顺序观察膀胱壁各部,分别记录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等.评价MDCT各种图像对膀胱肿瘤的检出情况.应用SA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例膀胱癌患者于CT检查1周内手术,证实58枚肿瘤,其中2例并发输尿管癌.平扫MPR、动脉晚期/平衡期MPR、排泄期MPR、CTVE、联合平衡期MPR和CTVE五种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0.7%、86.2%、89.7%、87.9%、100%.平扫MPR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四种方式(P<0.05).平衡期MPR和CTVE两种图像相结合较其他四种方式具有更高的检出率(P<0.05).动脉晚期/平衡期MPR、排泄期MPR、CTVE三种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膀胱MDCT检查可不进行平扫和动脉期扫描,只行平衡期、排泄期检查,扫描范围应包括全部泌尿系统,并联合应用MPR与CTVE等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评价膀胱肿瘤可靠、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肾脏间叶性肿瘤少见,我们收集了 17例少见肾间叶性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和螺旋CT特点,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DQ  Ji Y  Shi X  Rao SX  Ye T  Jin DY  Lou WH  Zeng MS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8):606-608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CT和MRI表现,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临床、CT和MRI资料。结果 (1)分支胰管型7例,均位于胰头和钩突,CT和MRI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囊性区域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强化。(2)混合型5例,4例为胰头或钩突分支胰管扩张合并主胰管扩张;1例同时伴有胰体分支胰管扩张,扩张的主胰管直径为4~7mm。(3)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胰腺炎。结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肝癌的螺旋CT诊断——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9):979-980
  相似文献   

11.
经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螺旋CT扫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开贤  周玉滕  牛家成  李培勇  李苓 《癌症》2001,20(10):1106-1107
CT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 during arterial portography, CTAP) 和 CT经肝动脉造影(CT hepatic arteriography, CTHA) 都是肝癌的侵入性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 . 本文将 CTAP与 CTHA相结合,旨在观察两者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5例胃间质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肿瘤均单发,呈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其内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腔内型4例,腔外型14例,哑铃型7例。良性19例,直径均〈5 cm,密度均匀,强化较均匀;恶性6例,直径均〉5 cm,密度多不均匀,见囊变、坏死,且强化不均匀。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瘤内见点状钙化灶1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可同时观察肿瘤本身、周围脏器及有无转移等重要征象,对鉴别良、恶性肿瘤,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了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于CT增强前及增强后动脉、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小肝癌中 ,直径 <1cm者 2例 ,1 0~ 3 0cm者 16例 ,CT平扫时 15例表现为均匀低密度 ,3例为等密度 ,增强后动脉期 15例病灶有强化表现 ,均匀或不均匀 ,3例病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 14例表现为低密度病灶 ,延迟期 14例表现为低密度病灶。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o XS  Luo DH  Li L  Wu N  Zhou CW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9):697-700
目的 分析甲状腺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7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其中6例患者一侧甲状腺为良性病变,另一侧为恶性病变,共计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40例。双盲法评价病变边缘、密度变化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对照病理结果,采用,检验分析各种征象对于良、恶性病变中的评价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良性病变42例,病变清晰38例(90.5%),有多发、孤立、规则低密度结节13例(30.9%),颗粒状钙化3例(7.1%),颈部淋巴结肿大2例(4.8%)。甲状腺癌40例,边缘模糊37例(92.5%),病变内未见多发、散在、规则低密度结节,颗粒状钙化14例(35.0%),颈部淋巴结肿大31例(77.5%)。增强扫描甲状腺癌34例,病变出现混杂密度19例(55.9%);增强扫描良性病变32例,2例(6.3%)为混杂密度。经统计学处理,病变边缘是否清晰,有无多发、孤立、规则低密度结节,有无颗粒样钙化,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病变内有无混杂密度,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病变边缘清晰,有多发、孤立、规则低密度结节,是甲状腺良性病变的诊断要点;病变边缘模糊,增强扫描病变内有混杂密度,有颗粒状钙化,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为诊断甲状腺癌较为可靠的征象。  相似文献   

15.
收集经螺旋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畸胎瘤30例,均行螺旋CT平扫 增强扫描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将螺旋CT表现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囊性畸胎瘤28例,恶性畸胎瘤2例。CT扫描对于瘤内的脂肪、钙化以及类似牙齿和骨骼状组织等多种成分均可清楚显示,对干灶周的转移病灶亦可较全面的显示。螺旋CT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灶性肺炎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所有病例胸部X线摄片均拟诊为周围型肺癌。结果 14例病灶均位于肺野周边部,病变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9例,病变边缘呈锯齿状或有粗长毛刺11例,有周围血管充血聚拢9例,周围存在卫星病灶5例,有胸膜凹陷征4例,3例发现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CT检查对局灶性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莫诚航  梁宏  丁可  韦学 《癌症进展》2016,(11):1105-1107
目的 探讨CT技术在诊断原发性气管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20例患者中气管下段肿瘤9例,中段肿瘤5例,上段肿瘤6例;2例气管良性肿瘤均较小,18例气管恶性肿瘤大小不一.恶性肿瘤形状各异,其中乳头状者4例,息肉状者4例,分叶状者6例,扁平附壁状生长者2例,沿管壁环状浸润者2例.肿瘤以软组织密度为主.结论 CT能够显示气管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密度,肿瘤向气管腔内外生长情况及气管狭窄的程度,气管肿瘤沿气管壁纵向、环状浸润范围,肿瘤浸润周围器官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8.
张雷  罗娅红 《浙江肿瘤》2008,14(2):132-134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重建图象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1例结肠、直肠癌患者进行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l、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显示(Ravsum)、最大密度投影(MIP)、全景内镜显示(PE)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成像,观察癌肿、局部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重建图象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与发生部位,诊断符合率为100%,浆膜浸润正确率80.3%,淋巴结转移准确率69%。[结论]16层螺旋CT作为一种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结盲肠癌的论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胆囊癌CT资料。[结果]47例胆囊癌的CT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型13例(27.7%),胆囊腔内型22例(46.8%),胆囊肿块型9例(19.1%),“胆囊炎”型3例(6.4%)。[结论]螺旋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增强扫描能显示胆囊癌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和分析肝胆管囊腺癌(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HBCAC)的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CT资料,其中2例因碘过敏仅做多层螺旋CT平扫,16例做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14例为单发囊性病灶,4例为多发囊性病灶,其中12例有壁结节,15例肝内胆管扩张,6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CT主要表现为囊性密度病灶,可见囊壁或分隔,乳头状软组织影向囊内突出形成壁结节,增强扫描后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持续性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可为诊断肝胆管囊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