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诊断军团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期诊断军团菌感染。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嗜肺军团菌(Lp)mip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并应用于豚鼠米克戴德军团菌(Lm)感染后的组织标本检测。结果可以扩增出LpI型和Lm630bp的特异性片段,其他临床分离株不被测得,检测灵敏度为150fg军团菌基因组DNA(相当于15~30个军团菌)。对22份Lm感染后不同时间获取的豚鼠组织标本,应用该法与培养法检测结果比较显示,在感染后3.5天培养法阳性率为88.9%,PCR法100%,在感染后7.5天培养法阳性率为0,而PCR法仍有22.2%的阳性率。结论本方法敏感、特异,既能检出嗜肺军团菌,又能测得Lm,大大提高了军团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一种简便、快速、准确而又经济的性病衣原体检测方法。方法对所选择的临床标本同时用McCoy细胞分离培养、McAb荧光染色和PCR法进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44份临床标本中有30份用3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7份为阳性,余7份结果不尽相同。三种方法检出率依次为20.45%、25.00%、29.55%,用多组配对计数资料的x2检验表明差别有显著意义。以培养法为标准,McAb荧光法的符合率(90.91%)高于PCR法(86.36%),而阳性率低于PCR法。结论McAb荧光法和PCR法可为一种简便、快速而经济的判断衣原体感染的方法,但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宜以一种以上方法同时检测,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评判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选择更为敏感、特异的伤寒早期诊断方法,从伤塞沙门菌表达Vi抗原的特异结构基因ViaB区域选择二对引物,建立了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伤寒早期标本36份、结果血培养阳性25份(69%),肥达反应阳性17份(47.2%),PCR阳性29份(80.6%);25份血培养阳性标本,PCR均为阳性,并从血培养奶性标本中检出Vi-DNA阳性4份。研究表明,应用nest-ed-PCR检测  相似文献   

4.
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检测粪便中志贺氏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腹泻病快速诊断的实用性,应用PCR和长臂光敏生物素标记福氏2a的特异DNA片段作探针,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志贺氏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共有的侵袭相关性基因(ial),9株志贺氏菌和2株EIEC均存在特异的320bpDNA片段。最小检测菌量为100菌落形成单位(cfu)。19株非志贺氏菌均阴性。检测58份粪标本,PCR23份阳性(39.6%),粪培养18份阳性(31%)。全部实验,包括DNA粗提取,仅需6~7小时。结果表明其敏感性高于粪培养,PCR操作简便、快速、敏感、结果可靠,适用于腹泻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
聚合酶链反应试剂对检测痰结核分支杆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聚合酶链反应(PCR)的试剂对检测痰结核分支杆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影响。方法对结核病组205例和非结核病组105例的痰标本同时进行三个厂家生产的PCR试剂检测、普通细菌培养和抗酸染色法涂片检测。再对PCR假阳性的痰普通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试找出PCR假阳性的其它因素。结果三种不同引物序列和扩增产物片段长度的PCR试剂对结核性痰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82.4%、71.7%和61.0%,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结论PCR试剂的引物序列和扩增产物长度对检测痰结核分支杆菌的阳性率和假阳性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64例患者的128份胃组织和胃液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的尿素酶A基因进行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81.3%和78.1%。胃组织标本尿素酶水解试验、涂片染色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67.2%、45.3%和17.2%,胃液中涂片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25.0%和4.7%,表明以PCR方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的HP快速、敏感、特异,对于研究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及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胃液标本和组织标本两者PCR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这对于临床检测的重复性和减少活检的创伤性,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脑膜炎奈瑟氏菌(Nm)IS1106插入序列的方法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所试21株Nm均扩增产生预期长度596bp的特异性片段,14株非Nm菌株未见此片段。扩增灵敏度为12fg。Nm菌IS1106重复序列扩增产物构成特征性PCR指纹图,A群菌株图谱一致;B群菌株呈明显多态性变化。临床标本的PCR检测结果为:21份流脑患者脑脊液中20份为阳性(95.2%);14份流脑患者急性期血清中12份阳性(85.7%);在所检标本中Nm培养阳性的8份脑脊液和4份急性期血清PCR检查也同样阳性。作为对照的12份恢复期血清、3份密切接触者血清和20份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作者认为,IS1106-PCR是诊断流脑的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AFP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对31份原有性肝癌癌组织中AFPmRNA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31份肝癌组织有24份(77.4%)检出AFPmRNA,阳性者中有7例同时伴有癌旁肝组织AFPmRNA的表达,此7例患者均伴有明显的肝硬化,肝癌组织AFPmRNA检出率在血清HBsAg阳性组(86.9%)伴有肝硬化组(87.0%)和血清AFP〉30μg/L组  相似文献   

9.
用福尔马林固定粪便标本,从中抽提DNA。采用两对可区别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与非致病的引物进行PCR扩增。32例经镜检证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带囊者均呈PCR阳性反应,其中6例(18.8%)仅对致病性引物、25例(78.1%)仅对非致病性引物显示阳性反应,1例(3.1%)则对致病及非致病引物均呈阳性反应。致病性PCR阳性者与受试者的临床表现(腹泻或痢疾粪便)密切相关(OR=31.5)。所有对照者(粪便中无溶组织内阿米巴)均呈PCR阴性反应。用PCR,镜检及ELISA方法对一组人(40例)进行阿米巴流行病学检测。粪检阳性率7.6%、PCR阳性率20%、ELISA阳性率25%,由于ELISA阳性者尚包括既往感染,故在3种方法中PCR是确定现症感染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PCR技术也是鉴别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性、诊断阿米巴病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研究人微小病毒B19在广东地区母婴及异常胎儿和新生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700份孕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以及原位杂交检测24份异常胎儿和新生儿组织。结果 孕妇和胎儿血清中B19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14%(4/350)和0.28%(1/350);17例异常胎儿和7例新生儿中,分别有5份胎儿和3份新生儿组织PCR结果阳性。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不明热患者血液,立克次体细胞培养物,疫区的微小牛蜱,野鼠脾脏等标本,应用Rr.190.70p和Rr.190.602n引物对,进行PCR扩增,检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异性DNA。检测结果1.20份不明热患者或疑似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液标本,检出阳性结果的有7份(7/20阳性)。2.27份不明热患者或疑似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液标本的细胞分离培养物,检出阳性结果的有14份(14/27阳性)。3.7组微小牛蜱有2组检出阳性结果(2/7阳性)。4.47组野鼠脾脏8组检出阳性(8/47阳性)。  相似文献   

12.
核酸体外扩增技术诊断骨结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核酸体外扩增(PCR)技术在骨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骨结核标本与20例非骨结核标本分别应用PCR、抗酸染色镜检及分离培养法进行结核分支杆菌检测。同时,分析了影响PCR结果的有关因素与相应处理措施。结果60例骨结核标本中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PCR法83%,镜检法3%,培养法7%。经统计学处理,P<0.005,PCR法与镜检及培养法对结核分支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CR法明显优于镜检及培养法。20例非骨结核标本镜检及培养法均阴性,PCR法阳性率10%。盲法结核分支杆菌和对照菌PCR检测结果表明,PCR的特异性为100%。PCR扩增整个过程自动化控制,可在数小时内完成。结论PCR技术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与简便的骨结核标本结核分支杆菌检测方法,对骨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胃癌癌旁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基因改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应用PCR、PCR/RFLP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p感染进行了检测,并应用PCR/RFLP、PCR/SSCP、PCR-DNA测序探讨了Hp感染与ras基因、p53基因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24例胃癌组织Hp阳性12例(12/24,50%),24例癌旁组织Hp阳性11例(11/24,48.5%),两者无显著差异,胃癌组基因改变者17例(17/24,70.83%),其中Hp阳性12例(12/17,70.59%),7例无基因改变者未发现Hp感染。癌旁组基因改变者1例,其中Hp为阴性。24对胃癌p53Exon4的杂合缺失率为47.37%(9/19)。p53Exon5、6、7、8突变在癌组织中有11例(11/24;45.8%),癌旁组仅一例,发生H-ras12位点突变者7例(7/24,29.17%),癌旁组则无突变。胃癌基因改变与Hp+相关性比较发现,Hp感染与基因改变关系密切(P<0.01)。各种基因改变中以p53改变似与Hp感染关系更紧密(r=0.5P<0.05)。结果表明,ras基因及p53基因的协同作用在胃癌的致病机理中显示出重要作用。在癌变过程中,可能Hp的感染是基因改变进而促进组织恶变的促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PCR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系统评估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尿素酶A基因(PCR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金标准及PCR法检测69例患者(慢性胃炎52例、消化性溃疡12例、胃癌5例)胃粘膜内Hp.结果金标准诊断有Hp感染34例,PCR法诊断35例Hp阳性;金标准诊断35例无Hp感染,PCR法诊断34例Hp阴性.故PCR法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71%,粗一致性为985%,调整一致性为986%,误诊率(假阳性率)为29%,漏诊率(假阴性率)为0,正确诊断指数(r)为10,阳性预测值(+PV)为971%,阴性预测值(PV)为100%,阳性似然比(LR+)为35,阴性似然比(LR)为0.结论PCR法对胃粘膜Hp感染的诊断价值高于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尿素酶试验各单项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所建立的沙眼衣原体质粒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116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并与直接免疫荧光法(DIFA)进行比较。结果PCR阳性38例,DIFA阳性的32例中有31例PCR阳性。PCR敏感性为96.9%,特异性为91.7%。PCR阳性者于治疗结束1~2周后复诊21例,其中4例PCR仍然阳性。结果显示,PCR可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DNA,然而对治疗后短期内复诊患者,似乎不宜仅以PCR阳性结果作为重复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聚合酶链反应对脑脊液标本中结核杆菌DNA重复序列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台酶链反应(PCR)对34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脑脊液(CSF)进行检测,其中5份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的标本,PCR检测均阳性;29例CSF结核杆菌培养阴性的标本,19例PCR检测阳性,总的阳性率为70.5%。而作为对照的20例非结脑患者的CSF标本则无阳性。利用育法微量结核杆菌与对照菌测试,可以反证本方法的准确性,其符合率为100%,提示本方法可以用于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DNA的快速检测,不失为一快速,灵敏而又特异的诊断手段。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分离培养了443份病人及疑似病人血清标本,钩端螺旋体阳性率18.5%,其中206份标本PCR产物凝胶电泳检测阳性率14.6%,Southern杂交阳性率20.9%.63头猪肾钩体培养阳性率4.8%,123只鼠肾钩体培养阳性率4.0%。225份牛尿钩体培养阳性率6.2%,PCR产物凝胶电泳阳性经14.0%,Southern杂交阳性率15.8%。  相似文献   

18.
16SrRNA基因PCR加反相杂交技术检测细菌DNA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加反相杂交技术在细菌DN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及寡核苷酸探针,采用PCR法加反相杂交检测标准菌株及临床标本细菌DNA。结果对20株不同标准菌株进行PCR扩增,均出现371bp长度的DNA片段,敏感性试验可检测出10-12g的细菌DNA,与人基因组及病毒无交叉反应;22份血培养阳性标本及4份脑脊液培养阳性标本均扩增出371bp长度DNA条带,反相杂交区分革兰阳性/阴性细菌与培养结果相符。结论16SrRNA基因PCR加反相杂交技术检测细菌DNA,具有敏感、快速、准确的特点,为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间日疟原虫的现场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间日疟原虫(P.v.)的现场应用价值。根据P.v.红内期SSurRNA基因序列合成1对寡核苷酸引物建立检测P.v.的PCR技术,扩增产物片段为341bp,同时采用PCR法和镜检法对8份临床疑为P.v.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用PCR法检测阳性者69份,镜检法检测阳性者59份,PCR检出率(88.5%)明显高于镜检法检出率(75.6%),两者符合率为87.2%。结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引物对PCR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影响,作者以直接免疫荧光法(DIFA)为标准,选用引物不同的市售PCR试剂盒检测了209例泌尿生殖道可疑CT感染标本。结果引物1PCR阳性29例,引物2PCR阳性28例;在DIFA阳性25例中,引物1PCR阳性24例,引物2PCR阳性23例;引物1PCR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7.8%;引物2PCR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