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探讨IL-16在脑梗死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于入院后第3天及第15天应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外周血TNF-α、IL-6、IL-16、sVCAM-1和D-Dimer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病人发病早期TNF-α、IL-6、IL-16、sVCAM-1和D-Dimer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发病2周后TNF-α水平基本恢复正常,其余四个细胞因子虽有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结论 IL-16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调节和控制炎症反应将成为治疗脑梗死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第三代倍他受体阻滞剂奈比洛尔及第二代倍他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稳定型冠心病病人内皮功能、勃起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80名35~67岁稳定型冠心病病人。符合入选条件者随机分为奈比洛尔和美托洛尔组。服药1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血液中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炎症的相关指标及勃起功能的变化。结果奈比洛尔组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水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明显高于服药前,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CRP(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服药前。两组之间经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勃起功能明显好转。美托洛尔组内皮功能变化及炎症指标及勃起功能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第三代倍他受体阻滞剂奈比洛尔对稳定型冠心病病人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勃起功能及炎症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血清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疗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的疗效,并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RP).  相似文献   

4.
王大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521-152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双嘧达莫进行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曲克芦丁注射液.对全部病人进行1年随访,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卒中量表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2组治疗后病人生活满意度、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各项、业余生活、情感智能、精神健康、健康感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躯体症状评分降低(P<0.01),且观察组评分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2组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大多留有不同程度肢体瘫痪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的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残疾.我科自2011年1~12月对11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偏瘫肢体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为此瘫痪人数也增多。而康复护理是改善和消除疾病造成的某些功能上的障碍,使病人逐步获得自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康复效果与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我科自2004-10/2006-10共收治脑梗死37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后继发的炎症反应影响脑梗死的进展和转归,抑制脑梗死后炎症反应对实验性卒中具有治疗作用。因此,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有望为减轻脑梗死损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脑梗死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激活,可减轻脑梗死后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转染激肽释放酶基因可促进胶质细胞存活和迁移,抑制氧化应激产物生成,从而减轻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研究脑梗死后KKS对机体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指导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病人肌力、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脑梗死偏瘫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分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肌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2组病人干预前肌力、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肌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病人各指标的改善均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干预前的总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干预后的治疗依从率均上升,且观察组病人的总依从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1).2组病人干预前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1),且观察组病人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 :分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肌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杨萍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53-154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临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和脑循环治疗仪治疗二项康复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病人肢体功能受限程度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关节、肌力、张力功能改善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根据QOL的评估内容分别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评估,数据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肢体功能锻炼和脑循环治疗仪治疗的康复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炎症反应的参与机制,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首发脑梗死52例,再发脑梗死28例)进行分析,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分析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患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53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且脑梗死组患者炎症因子TNF-α、P53、TGF-β及白介素-2/6(IL-2/6)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首发脑梗死组和再发脑梗死组之间在MMSE评分及炎症因子表达方面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炎症因子TNF-α、P53、TGF-β及IL-2/6水平的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1.
赵海燕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1):160-161
随着医疗技术的长足进步,脑梗死患者的抢救存活率逐步提高,但大部分患者存留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吞咽、运动等功能障碍。通过对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旨在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配合治疗和护理,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总结出脑梗死病人的护理经验,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设置了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和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案对观察组进行了规范化的康复护理。结果 发现观察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3.33%病人肌力恢复.生活完全自理。结论 采取的护理方法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病人康复的基础;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病人康复的保证;语言和肢体功能的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相结合.是促进病人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2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的变化和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IL-33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血清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 < 0.05),FⅩⅢ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疗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效果优于单独拜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在住院化疗期间,强调由责任护士全程指导下,使患者获得相应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参与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应用这样的合作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后由责任护士负责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找出护理问题的相关因素,如心理问题、呼吸障碍、胃肠道反应、皮肤黏膜反应、造血功能与骨髓抑制、发热反应、躯体疼痛、营养失调等,有计划地制定护理方案,并付诸实施,同时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如自我心理调节,口腔炎的防护、皮肤损伤的预防,药物毒副反应的预防等。结果对397例恶性肿瘤住院化疗病人住院的平均日明显缩短,对医疗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化疗反应明显减轻,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恶性肿瘤在住院化疗期间进行合作管理,能够提高患者认知度,增进医、护、患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护理效益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30例,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为36.92%;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发病后21d死亡率为47.92%,明显高于未继发全身...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多见于老年人,是引起肢体瘫痪和失语的主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训练,对减轻病人的致残率,改善自我形象,增加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月两年共收治脑梗死病人2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危重病病人凝血功能紊乱情况,探讨凝血功能紊乱在SIRS病人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合并SIRS的危重病病人,在病人入ICU次日进行血小板计数、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观察SIRS符合项数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以及存活组与死亡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血小板计数下降,抗凝血酶Ⅲ活性减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t=6.79~16.37,P<0.01)。存活组病人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死亡组(t=4.58,P<0.01),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高于死亡组(t=6.21,P<0.01),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死亡组(t=8.75,P<0.01)。结论 SIRS病人合并有凝血功能的激活,形成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凝血反应,炎症反应越重,凝血功能激活越明显,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对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3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OSA患者74例;对照组:无OSA患者60例。两组患者入院行冠脉造影、年龄、性别相匹配,比较两组冠脉血流速度(TIMI帧数)。结果:观察组冠脉血流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OSA患者内皮功能明显受损及hs-CRP明显升高。结论:OSA冠脉血流较对照组明显减慢,内皮功能受损及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高血脂的病人则越来越多,而引起脑梗死病人数量也日益增加。特别是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提高其生存率和愈后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我们对3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40例正常人群的血清和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进行了联合检测,以探讨其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诊疗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反应在斑块形成与脱落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作为炎症递质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仅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