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对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叶进行成分分离和鉴别。方法利用溶剂提取法、萃取法和柱层析法对相思子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经理化性质和NMR、HRMS、HPLC—DAD等方法测定,分析并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相思子叶中分离并鉴别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卢一谷甾醇(Ⅰ)、滨蓟黄苷(Ⅱ)、滨蓟黄素(Ⅲ)、相思子碱(Ⅳ)、下箴刺桐碱(Ⅴ)。结论Ⅱ、Ⅲ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系统研究甘肃棘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对甘肃棘豆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运用超导核磁(NMR)及高分辨质谱(HR-ESI-MS)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资料的已知化合物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甘肃棘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鼠李柠檬素(1)、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苷(2)、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4′-O-β-D-葡萄糖苷(3)、(±)-10-甲氧基美迪紫檀素(4)、7β-羟基-β-谷甾醇(5)、7α-羟基-β-谷甾醇(6〗)、5,11-豆甾二烯-3-醇(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大豆皂醇B(10)、大豆皂苷Ⅰ(11)、大豆皂苷Ⅱ(12)、DL-3-O-甲基-肌醇(13)。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药鸡骨草冷浸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方法 采用细胞体外抗病毒实验法,结合CPE法及CCK-8试剂盒,以TI值(治疗指数)为研究指标,以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研究鸡骨草冷浸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1)、柯萨奇病毒(COX-B5)和手足口病毒(EV71)的抑制作用。结果 甲醇冷浸提取物抗病毒效果较好,对COX-B5的TI值为16.476,最大抑制率为88%,与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TI值为17.482,最大抑制率为85%)相差不大。结论 鸡骨草冷浸提取物具有体外抗RSV、HSV-1、COX-B5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广州相思子(鸡骨草)实施规范化栽培(GAP)研究,探索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方法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指导原则,开展鸡骨草GAP栽培。结果 实施GAP栽培管理鸡骨草的浸出物和黄酮量比非GAP栽培管理的高,农残和重金属的量较低。结论 开展鸡骨草GAP种植,通过严格选地、选种、选施无污染无公害肥料与农药,可有效地控制药材中有害重金属与农药残留量,提高鸡骨草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鸡骨草胶囊治疗急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验证鸡骨草胶囊治疗急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根据病情的纳入标准 ,选择 12 5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6 5例和对照组 6 0例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口服鸡骨草胶囊 ,每日 3次 ,每次 4粒 ,2 0天为一疗程 ,并同时进行对症治疗 ,对照组只进行对症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 13例 ,显效 2 4例 ,有效 2 5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5 .38% ;对照组临床痊愈 7例 ,显效 2 0例 ,有效 2 3例 ,无效 10例 ,总有效率 83.33%。结论 :临床使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疗效满意 ,是目前治疗急性肝炎比较理想的药物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鸡骨草降脂保肝抗感染主要有效物质基础.方法 选取与鸡骨草功效和疾病防治相关的10个活性受体,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鸡骨草所含55个已知化合物和7个肝病治疗药物进行模拟筛选,预测化合物的吸收、分配、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比较分析各化合物与受体的对接能力.结果 鸡骨草化合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大小顺序为酰胺类成分>黄酮类成分>生物碱和其他小分子>皂苷类,从中筛选出23个得分较高的成分,主要为酰胺类成分、黄酮糖苷和小分子等成分,ADMET预测结果提示这些成分不与CYP2D6和血浆蛋白结合,以游离状态进入血液发挥药效作用,可能为鸡骨草保肝降脂抗感染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 本法有助于寻找和筛选鸡骨草保肝降脂最具潜力有效成分,为创新药物研发和提升药材质量评价标准指标选择等方面奠定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7)
随着对鸡骨草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对鸡骨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日渐深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就鸡骨草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特别是在鸡骨草三萜、黄酮及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方面,为鸡骨草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鸡骨草中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芹菜素-6,8-C-二葡糖苷为指标,采用三乙胺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TEA-UV-VIS法)测定鸡骨草中总黄酮含量,采用L9 (34)正交试验优选鸡骨草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芹菜素-6,8-C-二葡糖苷线性范围为0.000 507~0.101 4 mg/mL(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2%(RSD为1.54%)。鸡骨草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试验因素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 提取次数〉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的50%(体积分数)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45 min,3次试验鸡骨草总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4.655 mg/g。结论 TEA-UV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稳定性,适合于鸡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和评价;优选的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建立毛鸡骨草中异夏佛塔苷对照品的制备分离方法。方法 取毛鸡骨草药材醇提浸膏的正丁醇萃取部分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氯仿-甲醇(90∶10~70∶30)梯度洗脱,收集异夏佛塔苷富集流份,继续采用低压C18柱色谱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 经TLC、HPLC-UV及MS联用等技术进行质量分数检测。结果 从毛鸡骨草中制备分离的异夏佛塔苷对照品,质量分数>99 %。结论 本法得到的异夏佛塔苷对照品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技术要求,为药材毛鸡骨草和含毛鸡骨草的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化学对照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鸡骨草醇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阳性组(秋水仙碱0.2mg/kg),鸡骨草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20、40、80mg/kg),并设立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30天。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表达,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鸡骨草醇提物组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ST、ALT水平,提高GSH-Px活力(P<0.05),同时减少肝组织中Hyp含量(P<0.05),并减少大鼠肝脏胶原纤维。结论鸡骨草醇提物对CCl4所致的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鸡骨草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细胞TLR4/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长期饲喂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鸡骨草水提物高剂量组(15 g/kg)、鸡骨草水提物中剂量组(10 g/kg)、鸡骨草水提物低剂量组(5 g/kg)、鸡骨草50%醇提物高剂量组(15 g/kg)、鸡骨草50%醇提物中剂量组(10 g/kg)、鸡骨草50%醇提物低剂量组(5 g/kg),利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炎症因子指标,并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TLR4、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鸡骨草水提物与50%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P<0.05或P<0.01);鸡骨草水提取物与50%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P<0.05或P<0.01);鸡骨草水提取物与50%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Toll样受体蛋白4(TLR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mRNA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 鸡骨草通过调节TLR4/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和改善脂质代谢紊乱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桂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桂木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化羽扇豆烯醇(3β-acetoxy-lupenol,Ⅰ)、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Ⅱ)、二十五烷酸(pentacosanoic acid,Ⅲ)、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 acid,Ⅳ)、羽扇豆醇(lupeol,Ⅴ)、白桦脂酸甲酯(methylbetulinate,Ⅵ)、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白桦酯醇(betulin,Ⅸ)、artonin A(Ⅹ)、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Ⅺ)、oxyresveratrol[1-(2,4-dihydroxyphenyl)-2-(3,5-dihydroxyphenyl)ethylene,ⅩⅡ],( )-儿茶素[( )-catechin,ⅩⅢ]、( )-afzelechin-3-O-α-L-rhamnopyranoside(ⅩⅣ)。结论化合物Ⅰ、Ⅴ、Ⅵ、Ⅸ为同一类化合物,属羽扇豆烷皂苷元类,化合物Ⅲ、Ⅳ、Ⅵ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