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肪肝(SH)与血三脂及肝功能的临床分析和相关变化。方法对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38例患者于清晨空腹采取样本检测血三脂及肝功能,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38例患者除病因和临床表现外,在廊三脂及肝功能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H患者的病情与体重和身高体重指数呈正相关;(2)SH患者与其血脂及肝功能的异常指标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性分析城区脂肪肝病人分布情况和特点,分析血脂升高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在日常工作中随访经常因脂肪肝而化验血脂和肝功能的100例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检查其血脂和肝功能变化情况,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病人近几年来逐渐增多.患者群分布具职业生活特点.多数病人未系统治疗且肝功能检查多数异常.结论脂肪肝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重视预防治疗脂肪肝是降低城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黄萍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9):296-296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血脂、肝功能检查与脂肪肝中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病患者检查发现脂肪肝阳性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检查的脂肪肝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IDL-c、HDL-c、TG、Tc)水平和肝功能(GGT、AST和ALT)。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LDL-c、GGT、AST和ALT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和肝功能异常和精神病患者脂肪肝的形成密切相连,可用来诊断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指标检测用于诊断慢性肝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接诊的80例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4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进行对照研究。检测分析血清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并评定慢性肝脏疾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93.75%)明显高于纤维化指标检测(67.50%)和肝功能指标检测的阳性检出率(7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7.479 0,P=0.000 2)。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明显升高(P<0.01);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型前胶原(PCⅢNP)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指标检测用于诊断慢性肝脏疾病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比较225例脂肪肝患者与187例正常对照的肝功能和血脂各指标检测结果,并对各项肝功能和血脂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9.49±42.87)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9.88±15.08)U/L、总胆固醇(TC)(5.06±0.92)mmol/L、甘油三酯(TG)(1.96±1.4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3±0.74)mmoI/L高于对照组,而AST/ALT(0.76±0.4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30±0.25)m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肝组TC与总蛋白(TP)、白蛋白(ALB)呈正相关;TG与AST、TP、ALB、球蛋白(GLB)呈正相关;LDL-c与AST/ALT呈正相关.结论 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血脂特征主要表现为ALT增高、AST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的增高,以及各项血脂指标异常,且部分肝功能指标与血脂指标(主要是TC、TG)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左义平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88-8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AFLD)患者肝功能与血脂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NAFLD患者116例,对照组94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酸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AFLD组ALT、AST、GGT及TG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LT、AST分别与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依次为0.423、0.324、-0.328、-0.282,P<0.01)。结论:NAFLD患者肝功能损害与脂代谢紊乱尤其是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患者血脂与肝功能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体检发现脂肪肝患者血清的血脂与肝功能的转氨酶的变化,提高人们对脂肪肝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的防治。方法 体检经过影像学检查肝脏及血液生化检查的方法测定。结果 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异常者达到45.4%,血脂异常者达到78.0%。结论通过同时测定血液生化异常及影像学异常,在脂肪肝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上,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指标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份间我院健康体检者1010例,分为实验组(脂肪肝组133例)和对照组(非脂肪肝组877例),检测受试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六项生化指标,记录水平变化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肪肝观察组的肝功能出现异常占33.08%,高血脂症占58.65%,高血糖占13.5%,糖尿病占3.0%,对比对照组的4.33%,22.69%,3.76%,0.34%,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上述六项生化检测指标的变化水平,对脂肪肝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单位240例体检患者血脂、肝功能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单位职工的健康情况,为其单位提供健康保健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某单位240例体检患者进行血脂及肝功能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体检人员中,64.2%(154/240)患者为高血脂,53.8%(129/240)患者为脂肪肝,40.4%(97/240)患者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升高。结论:经分析显示此单位职工身体情况不佳,肥胖为导致体检人员血脂及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相关性呈正比。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检测83例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状态,分析血脂及其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变化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检测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肝功能检验和血脂检验对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于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为对比组,对比两组最终的检测结果。结果 通过检验结果对比可见,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血脂指标水平、血糖指标水平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本次检验研究对比可见,为脂肪肝患者实施肝功能检验与血脂检验能够有效检测患者当前各项指标情况,并根据指标情况予以相应的治疗控制措施,可有效促进其健康的恢复,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诊断意义。方法:利用液相免疫化学原理,检测189例肝脏疾病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的含量,以30例正常健康体检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gG、IgA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IgM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脏疾病各组C3、C4均下降,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C3、C4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和淤胆型肝炎与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C3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肝脏疾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检测,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武武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2):103-104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外,因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损肝因素所致脂肪性肝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联合肝脏酶谱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鉴别意义.方法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304例病人血清中总胆汁酸与肝脏酶谱含量进行统计,取均数和阳性率.结果急性肝炎时TBA、ALT、AST、r-GT阳性率都很高.而慢性肝炎时.TBA、r-GT阳性率较高,其它项目基本正常,肝硬化时,TBA也明显升高,且AST、r-GT都高于ALT、CHE、AKP,肝癌时TBA、ALT、AST、AKP、r-GT、CHE阳性率都根高.胆石症时TBA明显升高且在阻塞的不同阶段几乎保持不变.结论总胆汁酸联合肝脏酶谱检测对急性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石症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不同剂量外源性脂肪对危重早产儿血脂及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40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受脂肪乳剂0、1、2、3g/(kg·d),连续5d。结果显示,当供给脂肪乳剂1~2g/(kg·d)时,血脂无明显变化;3g/(kg·d)时,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在各组虽有明显下降,但应用脂肪乳剂各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3g/(kg·d)组最为显著,且伴有γ-GT显著升高。这一结果说明,在危重早产儿使用脂肪乳剂3g/(kg·d)时血脂会有明显升高;在高胆红素血症时外源性脂肪对黄疸的消退有一定的减缓作用,且随脂肪乳剂剂量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